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詩雯
Huang, Shih-Wen
論文名稱: 韓國中國語教育的演變-以公立高中為例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South Korea- Based on Public High Schools
指導教授: 楊聰榮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韓國高中中國語教育中國語課程綱要
英文關鍵詞: South Korea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SL.015.2019.A0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5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從韓國課程綱要的脈絡來探討作為第二外國語中國語教育的演變。韓國在立國之後進入長達10年的教授要目期,在此時期高中的外國語課程設定了英語及第二外國語的課程編排,然而外國語課程綱要只制定英語教育,並無編排其他外國語的內容。此時期過後韓國進入七次課程綱要時期。第一次及第二次的課程綱要,中國語教育注重閱讀及寫作的教學,教材多使用中國文學作品;1970年起進入第三次課程綱要時期,開始注重語言的聽、說、讀、寫等能力;第四次課程綱要時期加入了基本字彙表,教學仍以繁體字和注音符號為主;第五次課程綱要時期教學方式轉向以溝通能力為導向,注重整體性的評量方式;第六次課程綱要則將中國語科目分為中國語(一)及中國語(二),進行深化教學;第七次課程綱要的課程加入與中國文化相關的內容,協助學生理解中國文化。直至2015年止,韓國的課程綱要又經歷了三次修訂,以學生為教學核心,教材貼近學生的生活,來源更加多元,以期培養學生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具有以中國語和他人溝通的能力。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rough the review of South Korea’s national curriculum. After liberation from Japan, South Korea experienced a syllabus period for ten years. The foreign courses of high schools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seemed to set English and second foreign languages into their syllabus. However, the syllabus of foreign language only incorporated the English language, without including other second language course syllabus.
    After this period, South Korea underwent seven different changes of national curriculum change.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curriculum change focused on reading and writing, with most teaching material being Chinese literary works. Starting from 1970, South Korea underwent their third curriculum change, starting to focus o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fourth incorporated basic phrases but teaching was centered ar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Bopomofo. The fifth focused on communication and overall assessment. The sixth divided its curriculum into Chinese (I) and Chinese (II), incorporating in-depth education. The seventh included Chinese culture related content,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Up till 2015, South Korea experienced three other national curriculum amendments, which were learner-centered, with various teaching materials which are closely linked to student life. The objective is to allow students to incorporate what they learned into daily lives and allow them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using Chinese language.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4 第四節 相關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7 第二章 韓國立國後的中國語教育 9 第一節 教授要目期的課程綱要(1946年~1954年) 9 第二節 第一次課程綱要時期(1955年~1962年) 11 第三節 第二次課程綱要時期(1963年~1973年) 18 第三章 發展期的中國語教育 28 第一節 時空背景 28 第二節 第三次課程綱要時期(1974年~1980年) 30 第三節 第四次課程綱要時期(1981年~1987年) 36 第四節 第五次課程綱要時期(1988年~1991年) 44 第五節 中國語課程綱要的比較 50 第四章 轉變期的中國語教育 53 第一節 時空背景 53 第二節 第六次課程綱要時期(1992年~1996年) 53 第三節 第七次課程綱要時期(1997年~2006年) 59 第四節 修訂版中國語課程綱要(2007年至今) 65 壹、2007年修訂的中國語課程綱要 65 貳、2009年修訂的中國語課程綱要 72 參、2015年修訂的中國語課程綱要 81 第五節 中國語課程綱要的比較 91 第五章 結論 94 參考文獻 96 附錄一 第四次課程綱要:字彙表 101 附錄二 第五次課程綱要:字彙表 106 附錄三 第六次課程綱要:溝通技巧與例句 114 附錄四 第六次課程綱要:字彙表 118 附錄五 第七次課程綱要:溝通技巧與例句 128 附錄六 第七次課程綱要:字彙表 133 7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類
    池晚洙(2016)。面臨變化的韓中經濟合作與2014年的成果。載於門洪華、[韓]李熙玉(主編),朝鮮半島年度報告(2015)─中韓關係的再建構(116-126頁)。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宋成有(2014)。中韓關係史‧第2版現代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何喜有,﹝韓﹞申相振(2016)。從相互隔絕到戰略合作:建交後中韓政治經濟關係的演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林以通(2002)。國音。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門洪華(2016)。建構成熟的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展歷程、現狀評估與未來展望。載於門洪華、[韓]李熙玉(主編),朝鮮半島年度報告(2015)─中韓關係的再建構(2-20頁)。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孫啟林(1995)。戰後韓國教育研究。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
    陸儉明(2005)。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本體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楊甲鏞(2016)。韓中社會交流的評價和未來展望:深化相互認識的提議。載於門洪華、[韓]李熙玉(主編),朝鮮半島年度報告(2015)─中韓關係的再建構(144-169頁)。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王淑玲(2011)。韓國華僑社會的形成、變遷及特徵。世界民族,5,56-61。
    田玉敏(2007)。韓國的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外國中小學教育,4,41-45。
    金鉉哲(2004)。關於韓國的漢語教育情況。中國語文學論集,26,265-284。
    周正(2011)。韓國「漢語熱」的成因小考。韓國學論文集,19,233-247。
    張嘉育、文貞喜(2014)。韓國中小學教科書制度探析。教科書研究,7(3),33-65。
    鄭永祿、李和承(2008)。韓中建交後韓國華僑社會地位變化考察。華僑華人歷史研究,3,11-22。

    (三)碩博士論文
    張恩榮(2014)。針對韓國漢語學習者之簡化字教學方法研究─以韓國常用漢字之簡化字形分析為主(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臺北市。

    (四)研究報告
    王順平、吳念蓉(2011)。東亞暨華人區域義務教育政策之研究─韓國義務教育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編號:NAER-99-24-C-1-01-07-1-08),未出版。

    (五)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5)。2015年年末總人口【原始數據】。取自: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301&sj=20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7)。2016年度我國來華留學生情況統計【原始數據】。取自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jtj/201703/t20170301_297677.html
    孔子學院總部(2018)。關於孔子學院/課堂【政府資料】。取自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紫雷(2011年6月21日)。加入WTO十年後的今天與明天BBC中文網【線上論壇】。取自: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omments_on_china/2011/06/110621_coc_china_wto_10years.shtml
    職訓局勞動力發展辭典(無日期)。韓國國家技術資格法 【政府資料】。取自:http://laborpedia.evta.gov.tw/link1.asp?did=A113&result=yes

    二、韓文部分

    (一)書籍類
    中央大學校附設韓國教育問題研究所(1974)。文教史。首爾:中央大學校出版局。
    法務部(범무부)(2017)。 2016 출입국.외국인정책 통계연보(直譯:2016年出入國.外國人政策統計年報)。取自http://www.moj.go.kr/moj/221/subview.do?enc=Zm5jdDF8QEB8JTJGYmJzJTJGbW9qJTJGMTgyJTJGMjIzNTc4JTJGYXJ0Y2xWaWV3LmRvJTNG
    咸宗圭(함종규)(2003)。한국교육 변천사 연구-조선조 말부터 제 7 차 교육과정까지(直譯:韓國教育課程變遷史研究-從朝鮮末期到第7次教育課程期)。首爾:교육과하사。
    教育部(교육부)(2000)。고등학교 교육과정 해설-외국어-(直譯:高中教育課程解說-外國語)。首爾:教育部。
    國立國語院(국립국어원)(2013)。문화 소통 활성화를 위한 언어 정책 연구(直譯:為了文化溝通的活化性所做的語言政策研究)。 首爾:國立國語院。
    教育部(교육부)(2017)。2015 개정 교육과정 총론 해설 고등학교(直譯:2015年改正教育課程總論說明-高等學校)。首爾:教育部。
    裵斗本(배두본)(2000)。 외국어 교육 과정론(直譯:外國語教育課程論)。首爾:한국문화사。
    韓國教育開發院(한국교육개발원)(2016)。학과(전공)분류자료집(최종)(直譯:2016年學科(專攻)分類資料集(最終版))。 首爾:韓國教育開發院。
    엄익상、박용진、이옥주(2011)。중국어 교육론(直譯:中國語教育論)。首爾:한국문화사。

    (二)期刊論文
    林東錫(임동석)(2003)。 韓國에서의 漢字 教育과 中國語(漢語) 教育(直譯:韓國的漢字教育和中國語(漢語)教育),중국언어연구,17,5-27。
    孟柱億(맹주억)(2007)。 한국 중국어교육의 환경변화와 지햐점(直譯:韓國中國語教育的環境變化和志向點)。중국언어연구,25,385-414。
    孫民政(손민정)(2015)。2015개정 중국어 교육과정 小考(直譯:2015年改正中國語教育課程小考)。한국중어중문학회 학술대회 자료집,11,221-226。
    孫民政(손민정)(2016)。교육과정 변천에 따른 한국 중등교육의 중국어 교육 위상(直譯:隨著教育課程變遷韓國中等教育的中國語教育位相)。한중인문학포럼 발표논문집,1,424-431。
    이근님(2004)。고등학교 제2외국어과 교육과정 목표 및 내용 구성 방안 연구(直譯:高等學校第二外國語科教育課程的目標和內容組成方案研究)。외국어교육,11(4),447-474。
    최희재(2010)。유럽연합의 외국어교육정책 고찰을 통한 한국 외국어교육의 바람직한 방향 탐색(直譯:透過歐盟外國語教育政策的考察,探索韓國外國語教育期望的方向)。외국어교육,17(2),359-381。

    (三)碩、博士論文
    李姬玉(2001)。우리 나라 중국어 교육의 역사적 고찰과 전망(直譯:我國中國語教育的歷史性考察和展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慶熙大學校,首爾。
    金銀鏡(2010)。중등 중국어 교육과정의 변천 연구(直譯:中等中國語教育課程變遷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慶北大學校,大邱。
    金婋振(2012)。현행 일반계 고등학교 중국어 교육 실태 연구(直譯:現行一般界高等學校中國語教育實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淑明女子大學校,首爾。
    鄭然玉(2009)。改定 敎育課程(2007)에 따른 高等學校 中國語 指導方向 硏究 (直譯:隨著2007年改訂教育課程高等學校的中國語指導方向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水原大學校,水原。

    (四)法規
    國民學校、中學校、高等學校、師範學校教育課程時間配當基準令(漢字)(1954年4月20日)。
    고등학교 및 사범학교 교과과정(直譯:高等學校暨師範學校教科課程)(1955年8月1日)。
    고등학교 교육 과정(直譯:高等學校教育課程)(1963年2月15日)。
    실업계 고등학교 교육과정(直譯:實業界高等學校教育課程)(1971年8月14日)。
    고등학교 교육 과정(直譯:高等學校教育課程)(1974年12月31日),별책3(別冊3)。
    고등학교 교육 과정(直譯:高等學校教育課程)(1981年12月31日),별책4(別冊4)。
    고등학교 교육 과정(直譯:高等學校教育課程)(1988年3月31日)。
    고등학교 교육 과정(直譯:高等學校教育課程)(1992年10月30日)。
    고등학교 교육 과정(直譯:高等學校教育課程)(1997年12月30日)。
    고등학교 교육 과정(直譯:高等學校教育課程)(2007年2月28日),별책4(別冊4)。
    고등학교 교육 과정(直譯:高等學校教育課程)(2011年8月9日),별책16(別冊16)。
    고등학교 교육 과정(直譯:高等學校教育課程)(2015年9月23日),별책4(別冊4)。
    초·중등학교 교육과정(直譯:初、中等學校教育課程)(2017年1月6日)。

    (五)網站
    法務部(법무부)(2018)。출입국통계, 체류외국인(直譯:出入國統計,居留外國人)【原始數據】。取自:http://www.moj.go.kr/moj/2412/subview.do
    國家紀錄院(국가기록원)。교육법(直譯:教育法)【政府資料】。
    取自http://www.archives.go.kr/next/search/listSubjectDescription.do?id=003147
    教育部(교육부)。교육부 연혁(直譯:教育部沿革)【政府資料】。
    取自http://www.moe.go.kr/sub/info.do?m=60102&page=060102&num=01&s=moe
    韓國貿易協會(한국무역협회)(2016)。국가의 수출입(直譯:國家的進出口)【原始數據】。取自http://stat.kita.net/stat/kts/ctr/CtrTotalImpExpList.scree

    三、西文部分

    (一)書籍類
    Park, Nahm-Sheik.(1989). Language purism in Korea today. In Björn H. Jernudd, Michael J. Shapiro (Eds.),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Purism (pp. 113-139).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