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明忠
Jacob Ming-Chung Tsai
論文名稱: 台灣高端銀髮住宅之需求分析
A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Demand for High-end Senior Housing in Taiwan
指導教授: 印永翔
Ying, Yung-Hs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9
中文關鍵詞: 銀髮住宅半結構訪談居家醫療全齡宅
英文關鍵詞: senior hous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home healthcare, all-age housing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04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6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18年4月,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相較於亞洲主要國家,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僅次於日本,與韓國相當。因此,銀髮族群日常生活的居住空間與公共設施,乃至醫療、健康等商機受到高度重視。本研究以「高端銀髮住宅」為主軸,深入訪談13位受訪者,背景橫跨醫療、建築、教育、金融保險、科技等產業,年齡分布於50-70歲。
    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 潛在消費者對高端銀髮住宅的核心關注,主要圍繞:醫療、社交、活動空間、安全性、交通機能等五大面向。
    二、 潛在消費者除對身體健康高度重視外,亦相當重視心靈與社交需求的滿足。
    三、 「健康狀況」幾乎影響所有受訪者對高端銀髮住宅的消費意願;「名下資產及退休後預期可支配所得」對於消費意願的影響則各有主張;「家人因素」並不構成對高端銀髮住宅消費意願的阻礙。
    四、 偏好住戶背景呈現同質性的受訪者,主要考量生活模式與鄰居相處的契合;偏好住戶背景呈現多樣性的受訪者,主要希望透過更多元的鄰居豐富生活。
    五、 高端銀髮住宅的潛在消費者,在消費形式方面偏好以購買為主。主要的原因是:消費者期待未來增值或傳承給下一代。

    In April 2018, Taiwan’s elderly population (aged 65 and over) broke through 14% and officially entered the advanced society. Compared with major Asian countries, the ratio of elderly people in Taiwan is second only to Japan,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South Korea. Therefore, the living space and public facilities of the daily life of the elderly group, as well as business opportunities such as medical care and health, are highly valued.
    This study takes "high-end senior housing" as the main axis.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3 respondents, the background spans the medical, construction, education, financial insurance, technology and other industries, aged between 50-70 years old.
    Following are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1.The core concerns of potential consumers for high-end senior housing are: medical, social, event space, security, and transportation functions.
    2.In addition to paying great attention to physical health, potential consumers als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atisfaction of spiritual and social needs.
    3.The "health condition" almost affects the willingness of all respondents to consume high-end senior housing; the "assets and expected disposable income after retirement" have divergent effects on consumer willingness; the "family factor" does not become a hindrance to consumer willingness.
    4.Respondents who want residents to present homogeneity are mainly considering the fit of living patterns with their neighbors. Respondents who want to present diversity in their households mainly want to increase the freshness and richness of their lives.
    5.Potential consumers of high-end senior housing prefer "purchase of property rights" in terms of consumption patterns.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consumers expect future value added or pass on to the next generation.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 1 第二節 主要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7 壹、研究流程 7 貳、章節安排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台灣銀髮住宅發展沿革相關文獻 10 壹、銀髮住宅之發展 10 貳、銀髮住宅之分類 12 第二節 海外銀髮住宅發展概況 14 壹、日本 14 貳、英國 16 參、瑞典 17 肆、美國 18 第三節 歸納影響銀髮族居住選擇之因素 20 第四節 銀髮住宅商業模式 23 壹、銀髮住宅之運營模式 23 貳、高端銀髮住宅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6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6 壹、選擇質性研究的考量 26 貳、以半結構訪談法進行 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0 第三節 深度訪談問題之擬定 31 第四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33 第四章 分析結果 35 第一節 受訪者對高端銀髮住宅的消費意願及消費形式偏好 35 壹、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其個人對於高端銀髮住宅存有消費意願 35 貳、消費形式方面,「購買」為多數受訪者的選擇 36 第二節 受訪者最關注五個面向:醫療、社交、活動空間、安全性、交通機能 39 壹、醫療:高端銀髮住宅的核心需求 39 貳、要滿足銀髮族群社交等心理層面的需求,但同時必須兼顧個人隱私 42 參、銀髮族群對於居住空間、安全性和交通機能等需求 44 第三節 影響受訪者對高端銀髮住宅的消費意願之主要因素探討 47 壹、「健康狀況」幾乎影響所有受訪者對高端銀髮住宅的消費意願 47 貳、「名下資產及退休後預期可支配所得」對於消費意願的影響則各有主張,且多數受訪者不願意透露 48 參、「家人因素」並不構成對高端銀髮住宅消費意願的阻礙 50 第四節 同質性或多樣性?受訪者對高端銀髮住宅住戶背景分布的偏好及原因 53 壹、偏好住戶背景呈現同質性的主要考量 54 貳、偏好住戶背景呈現多樣性的主要考量 54 參、沒有特別偏好的理由:關注於高端銀髮住宅的本質 55 第五章 結論 57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與後續研究建議 57 壹、主要研究發現 57 貳、後續研究建議 60 第二節 商業應用與展望 61 壹、全齡宅的趨勢 61 貳、客製化的趨勢 62 參考文獻 64 中文 64 英文 69 附錄1 訪談邀請函 72 附錄2 訪談題綱 73 附錄3 訪談逐字稿 74   表目錄 表2-1 過去研究之銀髮住宅分類方式 12 表3-1 受訪者基本資料彙整表 30   圖目錄 圖1-1 各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1 圖1-2 世界人口年齡層分布圖 2 圖1-3 世界各區域老年人口分布(左圖為60歲以上;右圖為80歲以上區分) 3 圖1-4 台灣歷年扶幼比、扶老比和扶養比 4

    參考文獻
    中文
    Arthur A. B.(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話研究途徑(黃光玉、 劉念夏、陳清文譯)。台北:風雲論壇。
    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2004)。教育研究法(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陳儒晰譯)。台北:韋伯文化國際。
    Flick, U.(2010)。質性研究的設計(張可婷譯)。新北:韋伯文化。
    Babbie E.(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台北:時英。
    Eisner E. W., & Peshkin A.(2006)。教育領域的質性探究:持續不斷的爭議(湯梅英譯)。台北:文影。
    王駿發(2014)。幸福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林靈宏、張魁峯(2009)。消費者行為學。台北:五南。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41-157。台北:巨流。
    袁方(編)、林萬億(審訂)(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梅可望(2012)。95歲長壽大師的不老秘訣:只要會動、會吃、會管、會鬆、會笑,你也可以不生病,青春永不老!。台北:平安文化。
    曾思瑜(1998)。日本及歐洲高齡者住宅、居住設施體系的變遷,空間,111,84-89。
    曾思瑜(2001)。日本福祉空間筆記。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秀玲(1998)。銀髮小家庭居住型態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黃建忠(1992)。台灣地區的人口老化與照護人力之預估。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玉子,(1997)。經營一輩子的家:人生80的居住觀(曾思瑜譯)。台北:胡氏圖書。
    黃寶園(2006)。心理教育與研究法。台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萬育維(1994)。福利計畫與評估。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訓練中心。
    葉至誠(2011)。老人福利國際借鑑。台北:秀威資訊。
    詹火生(1991)。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服務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謝耀龍(2014)。消費者行為從感性到理性。台北:雙葉書廊。
    蔡宏昭(1989年)。老人福利政策。台北:桂冠。
    蔡瑞明(2015)。建構優質的長青生活與環境。台北:巨流圖書。
    關華山(1992)。台灣「老人自費安養」:以人與環境互動角度探究其理念與實際。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關華山(1996)。台灣老人的居住環境。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李珮瑜(2016)。臺灣古蹟修復之人力探討-以木作匠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林雯雯(2000)。南部地區優質銀髮社區市場及產品定位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邱慧寧(2002)。影響台灣地區民眾選擇銀髮社區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良熙、林忠正(1989)。家庭結構及社會變遷的再研究。伊慶春、朱瑞玲(編),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25-55,台北:中研院三研所。
    張正明(1993)。1973年至1985年間台灣地區扶養老人態度之轉變。台灣地區老人寶鑑與生活研究論文集(頁3-1-3-8)。
    陳玉偵(2011)。社會變遷下高齡者樂活住宅模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肇男、史培爾(1990)。台灣地區現代化過程對老人的居住安排之影響,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535-551。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陳肇男(1992)。台灣地區老人健康狀況與就醫行為。在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編,人口轉型中的家庭與家戶變遷研討會論文集(頁321-340)。台北。
    陳映樺(2005)。探討我國老人住宅之服務創新,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曉宜(2005)。報社記者抵抗資源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潘素雲(2016)。結合商業模式圖探討台灣銀髮族養生住宅之新創運作模式,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賴文彬(2003)。台北都會區銀髮族住宅的市場區隔與定位分析,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29-50。
    林松齡(1993)。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王國羽(編),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265-289,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120。
    郭登聰(1998)。我國老人安療養服務市場化可能性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3,62-73。
    陳政雄(1997)。老年人的住居:日本的高齡者住宅政策與居住環境-以東京都為例,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23(1),101-107。
    陳肇男(1993)。台灣地區鰥寡老人之居住安排,中國社會學刊,17,163-179。
    陳燕禎(1998)。老人社區照顧-關懷獨居老人的具體作法,社區發展季刊,83,244-254。
    陳燕禎、楊立華、黃大綱、陳怡君(2017)。老人幸福居:全齡住宅與通用設計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58,116-130。
    曾思瑜(2002)。瑞典、英國、日本高齡者住宅與入居設施體系之比較研究,科技學刊,11(1),45-62。
    曾思瑜(2002)。北歐高齡者住宅、設施政策與體系建構之研究-以瑞典和丹麥為例。建築學報,中華民國建築學會,41,23-42。
    齊力(1995)。台灣地區家戶組成變遷趨勢之研究:1984-1991。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社會變遷調查與研究論文集。台北。
    潘秀菊、陳佳聖(2016),入住養護機構預付入住款項或保證金交付信託可行性之研究。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
    鄭景文(2003)。銀髮族的另一個家-借鏡日本老人住宅產業發展經驗,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6(8),113-120。
    蕭志同、翁瑜鴻、姚名鴻(2010)。台灣老人住宅產業發展之系統動態學模型,臺灣企業績效學刊,3(2),207-229。
    賴雅淳(2013)。幸福移居,Money 錢雜誌,73,58-83。
    謝高橋(1994)。老人需求與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67,1994年9月。
    羅紀瓊(1987)。近十年來台灣地區老人家庭結構變遷的研究。台灣經濟預測,18(2),83-107。
    游智文(2011)。裝修全齡住宅 國人願花11.8萬元。聯合晚報。2011.12.15。
    內政部統計通報(2018)。107年第6週。2018.2.10。
    內政部網站。新聞發布,老年人口突破14% 內政部:臺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2018.04.10。https://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type_code=02&sn=13723
    吳孟璇(2016),高齡獨居時代來臨,除了獨居老人有需求,「全齡通用宅」普及化也很重要,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2016.06.15。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1183
    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至150年)。2016.08.22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4223C65B6F94D72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教育大辭書: 結構性訪問。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603/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教育大辭書:非結構性訪問。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7145/
    衛生福利部(2017)。中華民國106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蔡惠芳(2016)。不動產市場新藍海-少子化趨勢 全齡宅興起。中時電子報,2016.10.04。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004000070-260202。
    蘋果日報(2013)。理想豪宅調查 建材配備 景觀環境最動人。2013.10.25。https://tw.finance.appledaily.com/daily/20131025/35388761/。
    聯合新聞網(2017)。長庚養生文化村 退房的人變。2017.05.01。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50972160595.html

    英文
    Bogdan, R. C., & Biklen, S. K. (2007).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and methods. Boston, MA: Allen and Bacon.
    Crimmins, E. M., & Ingegneri, D. G. (1990). Interaction and living arrangement of older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past trends, present determinants, future implication. Research on aging, 12(1), 3-35.
    Denzin, N. (1970). Strategies of multiple triangulation. The research act in sociology: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 297, 313.
    Froebe, D., Balitsis, A., Beckmen, S., Dolphin, N., Hayes, V., & Morrisey, S. (1982). Variables influencing the consumer’s choice of nursing,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 2(2), 25-33.
    Kirk, J., & Miller, M. L. (1986).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ge Pubns.
    Kobrin, F. E. (1976). The primary individual and the family: change in living arran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40.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8, 233-239.
    Kobrin, F. E. (1981). Family extension and the elderly: economic, demographic and family cycle factors. Jouranl of Gerontology, 36, 370-377.
    Liang, Y. W., Liu, L. F., & Lin, Y. H. (2010). The Long-term Care System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Japan: A Lesson for Taiwan. The Journal of Long-term Care, 14(3), 311-324.
    McClintock, C. C., Brannon, D. & Maynard-Moody, S. (1983). Applying the logic of sample surveys to qualitative case studies: The case cluster method.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149-178.
    McDowell, N.M., & Clawson, K.R. (1992). Amenities that influence nursing home selection. Journal of Long Term Care Administration, 20(4), 13-5.
    Michael, R.T., Fuchs, V. R., & Scott, S. R. (1980). Changes in the propensity to live alone: 1950-1976. Demography, 17, 39-53.
    Mutchler, J. E., & Burr, J. A. (1991). Racial differences in health and health care service utilization in later life: The effe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32(4), 342-356.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s, inc.
    Rogers, M., Buchanan, R. W., & Johnson K. E. (1988). First impressions: preference of sponsors of nursing home patients in the search and interviewing process.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 8, 33-41.
    Soldo, B. J., & Laurant, P. (1976). Living arrangement among the elder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log-linear approach.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7, 351-366.
    Soldo, B. J., Sharma, M., & Campbell, R. T. (1984). Determinants of the community living arrangements of older unmarried wome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39, 492-498.
    Soldo, B. J., Wolf, . A., & Agree, E. M. (1990). Family, household and care arrangements of frail older women: a structural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5, 238-249.
    Stinner, W. F., Byun, Y., & Paita, L. (1990). Disability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among elderly American men. Research on aging, 12, 339-363.
    United Nations. (2007). World Population aging 2009.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Tell, E. J., Cohen, M. A., Larson, M. J., Batten, H. L. (1987). Assessing the Elderly's Preferences for Lifecare Retirement Options. The Gerontologist, 27(4), 503-509.
    Thomas, K. & Wister, A. V. (1984). Living arrangement of older women: the ethnic dimens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6, 301-31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7). Seeking Sustainable Growth: Short-Term Recovery, Long-Term Challenges. Washington, DC, October.
    Wolf, D. A. & Soldo, B. J., (1988). Household composition choices of older unmarried women. Demography, 25, 387-403.
    Wolf, D. A. (1984). Kin availability and the living arrangements of older wome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13, 72-89.
    Wolf, D. A. (1990). Household patterns of older women: som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Research on Aging, 12, 463-48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