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施雅云
Shih, Ya-Yun
論文名稱: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學生業界實習對職業認知及就業意願影響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rnship on Vocational Awareness and Employment Willingness for Students in Employment-oriented Programs of Industrial Subject in Technical High Schools
指導教授: 宋修德
Sung, Shiu-T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中文關鍵詞: 業界實習就業導向課程專班職業認知就業意願
英文關鍵詞: internship, employment-oriented programs of industrial subject, vocational awareness, employment willingnes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04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學生業界實習對職業認知及就業意願影響。以問卷普查方式調查技術型高中工業類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學生,共1,278人,有效樣本為607人,進行「校外實習對職業認知與就業意願問卷」施測。所得量化資料以SPSS 22統計軟體進行分析,先以次數分配、描述性統計進行背景變項分析,接著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與多元逐步迴歸進行研究假設的分析。
    依據資料分析結果,獲得主要研究結論如下:一、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專班業界實習學生之職業認知自評程度為中等偏高。二、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專班業界實習學生之就業意願自評程度為中等偏高。三、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業界實習學生會因不同的「區域」、「學校」、「類群」、「工作經驗」、「就讀原因」導致職業認知的差異。四、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業界實習學生會因不同的「區域」、「類群」、「工作經驗」、「就讀原因」導致就業意願的差異。五、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學生會因「業師是來自實習合作廠家」、「分散於學期中辦理方式」及「無定期派科上相關專業教師輔導」對整體職業認知有顯著影響。六、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業界實習學生職業認知對就業意願具有正向影響。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技術型高中辦理就業導向專班學校、教師、學生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e of internship on vocational awareness and employment willingness for students in employment-oriented programs of industrial subject in technical high schools.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1278 students in employment-oriented programs of industrial subject, including 607 effective samples.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n using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First and second, the degrees of self-evaluation of internship on vocational awareness and employment willingness for students in employment-oriented programs of industrial subject were medium to high. Third and forth, students on internship in employment-oriented programs of industrial subject had different vocational awareness and employment willingness caused from “regions”, “subjects”, “work experience” and “reasons for studying”. Fifth, students on internship in employment-oriented programs of industrial subject would have different vocational awarenes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mentors from internship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programs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emester” and “irregular counselling by professional teachers”. Sixth, the vocational awareness of students on internship in employment-oriented programs of industrial subject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employment willingness. As a result, the reliable suggestions from this study were proposed as references.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就業導向課程專班 11 第二節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業界實習 14 第三節 職業認知 21 第四節 就業意願 28 第五節 業界實習、職業認知與就業意願相關研究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3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42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取樣 4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7 第一節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學生職業認知、就業意願之現況 57 第二節 不同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學生職業認知及就業意願之差異分析 65 第三節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對就業意願、業界實習變項對職業認知及職業認知對就業意願之預測力分析 91 第四節 綜合討論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09 參考文獻 111 壹、中文部分 111 貳、英文部分 120 附錄 125 附錄一 106學年度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辦理就業導向課程專班業界實習三年級學校名冊 125 附錄二 技術型高中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學生調查問卷(初稿) 127 附錄三 專家名冊 132 附錄四 專家效度審查問卷格式 133 附錄五 專家效度審查問卷意見與修訂情形彙整 140 附錄六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學生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53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16)。中華民國職業標準分類。取自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38933&ctNode=1309&mp=4
    王玉唐(2007)。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行政決定意願與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淑華(2002)。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職業認知及生涯決定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田振榮(1999)。三明治教學與技職教育水準。全國技職校院三明治教學研討會。國立高雄餐旅管理專科學校,高雄市。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4)。高級中等學校實習課程實施辦法。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p=A&t=A1A2E1F1&k1=%E9%AB%98%E7%B4%9A%E4%B8%AD%E7%AD%89%E5%AD%B8%E6%A0%A1%E5%AF%A6%E7%BF%92%E8%AA%B2%E7%A8%8B%E5%AF%A6%E6%96%BD%E8%BE%A6%E6%B3%9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7)。就業導向課程專班作業要點及申請辦理原則。取自file:///C:/Users/Acer/Downloads/2017-10-20-9-52-48-nf1.pdf.
    朱耀明(2011)。「動手做」的學習意涵分析—杜威的經驗學習觀點。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4(2),32-43。
    吳育安(2009)。美髮業高職建教合作生工作價值觀、實習滿意度與其就業意願之相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武忠、王淑華(2003)。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職業認知及生涯決定關係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9(2),155-171。
    吳芝儀、蔡瓊玉(2001)。高職學生:生涯規劃。嘉義市:濤石文化出版。
    吳美燕(2014)。餐旅科系學生校外實習期間遭遇不倫理行為對行業認知及就業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吳淑媛(2015)。建構完善實習制度有效提升學生就業力。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5/02/24/6308.aspx
    吳淑禎(2006)。知覺組織支持與直屬主管教導對實習生工作表現與工作滿意之影響-以餐旅及休憩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吳雅玲、劉祐全(2012)。醫務管理相關學系學生之工作職志及其影響因素。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5(1),97-120。
    吳劍雄(1997)。專科生職業認知、生涯自我效能和生涯決定程度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呂建國、孟慧(2002)。職業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李宏才、常雅珍、林冠良(2012)。北區技職院校幼保系應屆畢業生工作價值觀與就業意願之研究。長庚科技學刊,16,93-124。
    李宜燕(2015)應屆護理科系學生從事精神科護理工作之就業意願及預期角色壓力-以某精神科教學醫院實習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南藥理大學,臺南市。
    李啟誠、江建良(1998)。專科學校企業管理科校外實習之研究。正修學報,11,197-216。
    李基常(1999)。職校院實習課程改進規劃期末報告。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10-12。
    杜博生(2004)。影響高職學生職涯發展能力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杜瑩貞(2013)。臺中市幼教相關學系學生參與校外實習學習態度與就業意願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沈素珊(2008)。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周思穎(2006)。餐旅業建教合作生實習滿意度與未來從事餐旅業意願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林仁和(2001)。就業實務。臺北市:紅葉文化。
    林幸台、林恭煌、徐永昌(2001)。我國國小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2,265-293。
    林純玉(2000)。旗山鎮居民觀光發展認知及參與態度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林婉茹(2016)。大學生知覺自我效能、父母期望、職業聲望及職業認同對就業意願之影響-以大葉大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清江(1975)。建教合作理論與制度比較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期刊,17,61。
    林瑞欽(1990)。師範生任教職志與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麒祥(2015)。技專院校農業類科學生工作經驗、工作價值觀、農業就業意願之研究-以南部技專院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邱芳姿(2012)。我國技術學院學生校外實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金樹人(1994)。生計發展與輔導(第五版)。臺北:天馬文化。
    柯樹青(1979)。臺灣地區高工學生就業意願之研究。人與社會,7(8),59-78。
    洪季庭(2004)。高雄市已婚職業婦女成就動機、工作價值觀與生涯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胡茹萍(2013)。產學落差下的校外實習。師友月刊,554,20-23。
    范姜淇(2016)。技術型高中工業類實用技能學程學生職業災害態度及職業認知對就業意願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唐智(1996)。建教合作通論。臺北:國立編譯館。
    孫仲山、劉金泉、田福連(2001)。高職學生的職業成熟度。教育研究資訊,9(2),44-57。
    孫維佑(2011)。高職實用技能學程學生自我概念、就業市場認知、學習滿意度與就業意願之相關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徐昊杲(1990)。影響高工冷凍空調科學生職業認知與職業成熟態度基本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惠麗、張曉雲、章順仁、郭倩琳(2015)。臺灣不同學制應屆畢業護生對臨床就業意願之探討。澳門護理雜誌,14(2),32-39。
    張乃仁(2016)。從產業端從產業端看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140-414。
    張春興(2000)。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國保(2010)。近十年臺灣技職教育發展談招收中國大陸學生來台就學之問題與策略。高等教育,5(1),1-35。
    張國保、李寶琳(2013)。我國技職人才培育的問題與前瞻。教育資料與研究,112,53-76。
    張紹勳(1998)。技職院校資管科學生生涯發展、自我統整、工作價值觀、升學就業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人力資源學報,10,1-16。
    張慧慈(2008)。技職校院幼保系學生職業選擇因素模式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2,29-51。
    教育部(2013a)。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3b)。第二期技職再造方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5)。技術及職業教育法。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6a)。教育部統計處資訊網。取自https://stats.moe.gov.tw/qframe.aspx?qno=MwAxAA2
    教育部(2016b)。教育部統計處資訊網。取自https://stats.moe.gov.tw/result.aspx?qno=MQAyADIA0
    教育部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專區資訊網(2016)。新聞發布。取自http://www.edu.tw/1013/cp.aspx?n=B421F3490DA27678&s=A985E71D2A3FA4B6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小組(2017)。106學年度辦理業導向課程專班各校之學生名冊。未出版之原始資料。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辦理107年度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宣導說明會實施計畫(2017)。取自http://www.hhvs.tp.edu.tw/ischool/public/resource_view/openfid.php?id=4098
    曹勝雄、容繼業、劉麗雲(2000)。專科餐旅教育「三明治教學制度」實施之認知研究:教師觀點。高雄餐旅學報,3,53-68。
    許國雄(1996)。加強技職體系建教合作制度之研究。臺北:東方工商。
    許雅嵐(2007)。技職校院應外系學生工作價值觀、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郭生玉(201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初版。新北市:精華書局。
    郭欣怡(2011)。高等技職觀光及餐飲教育學生人格特質、實習成效與就業意願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郭政源(2001)。國民中學融入式職業認知課程教學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郭德賓、莊明珠(2006)。校外實習課程衝突影響因素對學生就業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管理科系為例。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管理科系為例。餐旅暨家政學刊,3(1),113-131。
    陳安秀(2012)。雙因子理論對高職生職場實習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產學攜手合作計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妮芳(2008)。大學觀光相關學系學生職業認知、職業選擇與職業選擇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陳怡琇、李菁菁(2012)。新北市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職業自我概念及職業成熟相關之個案研究。育達科大學報,31,137-166。
    陳信宏(2004)。餐飲科系大學生工作價值觀對就業意願選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建州(2001)。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能源認知,能源態度與能源教學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昭雄(1995)。工業職業技術教育。臺北:三民。
    陳國湖、陳麗如、蘇喜(2006)。護理對護理工作認知與離職傾向之探討。臺灣衛誌,25(3),177-188。
    陳智倫(2012)。高職工業類科產學攜手合作專班學生工作價值觀與生涯導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瑞娟、 劉修祥、陳美玲(2011)。大學餐飲管理系學生對就業市場認知 與進入產業態度之研究。臺灣首府大學學報,2,75-96。
    陳耀宗(2016)。《思沙龍》臺灣青年失業率高於世界均值。取自http://www.storm.mg/article/186363
    傅淑宜(2005)。中區高職營建類科應屆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影響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勞動部(2016a)。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取自http://www.mol.gov.tw/announcement/27179/17064/
    勞動部(2016b)。104 年青少年(15-24 歲)人力資源統計。取自http://www.mol.gov.tw/media/3809565/%E9%9D%92%E5%B0%91%E5%B9%B4%E5%8B%9E%E5%B7%A5%E7%B5%B1%E8%A8%88-105%E5%B9%B4%E7%89%88.pdf
    黃建宏(2014)。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群建教合作班學生業界實習滿意度與就業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雅琴(2013)。探討校外實習縮短學用落差的可能性-以技職院校生與觀光旅館業實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楊朝祥(1985)。技術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三民。
    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溫秀鈴(2003)。高中職幼兒保育科學生職業認知之研究─以某私立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臺北。
    葉至誠(2002)。職業社會學。臺北:五南圖書。
    葉建宏(2016)。學生校外實習糾紛問題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137-139。
    趙惠玉(2016)。職場共通職能、實習滿意度與就業意願關係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9(2),91-112。
    劉承昕(2005)。醫管相關科系應屆畢業生個人背景與工作價值觀、就業選擇意向之關聯性研究。臺北醫學大學,臺北市。
    劉俊良(2015)。大學生校外實習工作壓力、工作適應與就業意願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劉威德、顏文寶(2012)。高職學生生涯自我概念與職業認知相關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雙溪教育論壇,1,231-259。
    劉修祥、陳麗文(2000)。高雄市高職餐飲管理科應屆畢業生就業意向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6,46-48。
    劉德生(1988)。中學生職業觀念與職業態度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翰升、葉龍泰、楊雅閔、鄭富元(2010)。實習滿意與未來從事餐旅業意願之探討–以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系學生為例。稻江學報,4(2),143-161。
    蔡融潤(2010)。企業實習生師制之發展研究—以外商企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鄭友超、徐璧君(2006)。實習對職業選擇影響之探討。取自http://ir.lib.cyut.edu.tw:8080/bitstream/310901800/8638/1/%E8%81%B7%E6%A5%AD%E9%81%B8%E6%93%87.pdf
    鄭理謙(2008)。高職學生職業自我概念與職業成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薛靜茹(2012)。從事老人社會照顧職業認知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社工系及老服系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謝季芳(2013)。個人因素、雙親因素與海外就業意願關係之探討─以年輕世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韓靜宜(2008)。工業設計系學生職業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顏文寶(2012)。高職學生生涯自我概念與職業認知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魏淑嬌(1997)。全方位的職業輔導。測驗與輔導,140,2895-2898。

    貳、英文部分
    Alexandra, B., & Douglas, K. (2016). Workers’ Willingness to Accept Contingent Employ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33, 461-469.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theory. NJ: Prentice Hall.
    Brown, D. (2007). Career information, career counsel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arroll, G. R., & Mosakowski, E. (1987). The career dynamics of self-employ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2, 570-589.
    Cevik, K. ,Talia, B. B., & Ebru G. C. (2018). The Occupational Expectation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Conservatory Piano Major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11, 1-10.
    Chan, W. Y., Lau, S., Nie, Y., Lim, S., & Hogan, D. (2008). Organizational and personal predictors of teacher commitment: The mediating role of teacher efficacy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school.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45(3), 597-630.
    Chen, L. (2017).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Background,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Patter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structed. Ideological Education Research, 5, 106-109
    Chusmir, L. H., & Frontczak, N. T. (1990). International magagement opportunities forwomen: Women and men paint different pi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gement, 7(3), 295-301.
    Creed, P. A., & Hughes, T. (2013). Care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s moderators between career compromise and careeroutcomes in emerging adults.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40(2), 146-163.
    Eva, B. (2017). Occupation and Gender. Reference Module in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Psychology, 7, 699-705.
    Gong, L. (2017). Construction of the Employment-Oriented and Modular English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ntier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30, 108-111.
    Haller, A. O., & Portes, A. (1973). Status attainment process. Sociology ofEducation, 46, 51-91.
    Healy, A. F., & McNamara, D. S. (1996). Verbal learning and memory: Does themodel still work?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47, 143-161.
    Hirschi, A. (2010). The role of chance events in the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The influence of demographic,personality and career development variabl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77, 39-49.
    Hirschi, A., Niles, S. G., & Akos, P. (2011). Engagement in adolescent career preparation: Social support, person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oice decidedness and congruenc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34(1), 173-182.
    Holland, J. L. (1966). A Psyc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vocations and major field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3(3), 278-288.
    Hoppork, R. (1957).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NY: McGraw-Hill.
    Joseph, I. (2017).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in Malaysia.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7, 424-428.
    Ko, W. H., & Chen C. Y. (2017).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etence and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for Hospitality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udies, 5, 120-132.
    Li, B. (2018). The Influence of Brand Experience on People’s Revisit and Purchase Inten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Museum.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8, 563-578.
    Liu, X. J. (2017).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Employment Guidance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Integrate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ckground. Creative Education, 8, 2476-2484.
    Martin, E., & McCabe, S. (2007). Part-time work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Developing theskills for employment?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and Tourism Education, 6(2), 29-40.
    Parsons, F. (1909). Choosing a voc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Patton, M. Q. (2002).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3rd edition.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Rots, I., Aelterman, A., Vlerick, P., & Vermeulen, K. (2007). Teacher education, graduates’ teaching commitment and entrance into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3, 543-556.
    Super, D. E. (1957). The psycholoy of careers: An introduction to vocat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 Happer & Row.
    Swanson, J. L., & Fouad, N. A. (2010). Career Theory and Practice: Learning Through Case Studi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Taylor, M. S. (1985). The roles of occupational knowledge and Vocational self-concept crystallization in students school to work transi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2(4), 539-550.
    Uhlemann, M, R. (1983). Closing the Gap: Increasing Vocational Awareness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Canadian Counsellor, 17(3), 112-17.
    Walmsley, A. ,Thomas, R., & Jameson S. (2012). Internships in SMEs and Career Intent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5, 185-204.
    Wan, L. Y. (2017).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elf-Employ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7, 79-92.
    Weatherald, C., & Taylor, D. (2002). Higher Education: The Future for Adults? Adult Learning, 13(5), 18-19.
    Weible, R. (2010). Are universities reaping the available benefits internship programs offer?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85(2), 59-63.
    Westfall, R. D. (2012). An Employment-Oriented Defini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Field: An Educator’s View.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 23(1), 63-70.
    Winch, C. (2004). What do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teaching?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knowledge of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52(2), 180-196.
    Wise, R. T., & Randour, M. L. (1976).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wareness in career decisionmaking.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6(3), 47-53.
    Zhang, Y. , Deng, J., & Xu, Y. (2017).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ice Promotion Ways on Consumers’ Purchasing Inten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7, 1192-1208.
    Zytowski, D. G. (1970). The Concept of work values.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18, 176-186.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4/06/2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