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顏翎伊
Yan, Ling-Yi
論文名稱: 臺灣南部高中學生對於PM2.5的環境敏感度與防治行為意圖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PM2.5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outhern Taiwan.
指導教授: 葉國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8
中文關鍵詞: 高中學生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防治行為意圖
英文關鍵詞: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M2.5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Preventive attitudes of PM2.5,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of PM2.5,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PM2.5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15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1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南部高中學生對於PM2.5的環境敏感度與防治行為意圖之現況,及其與社會人口變項、細懸浮微粒PM2.5知識、防治態度、及防治自我效能之間的關係。透由簡單隨機方式抽樣臺灣南部地區(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市、屏東縣)之普通高級中學8所,並以「高中學生PM2.5知識、防治自我效能、防治態度與防治行為意圖問卷」為研究工具,實際測得454份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為94.78%。
    研究結果顯示:
    一、 南部高中學生在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等整體方面皆為正向或偏高趨勢的表現。
    二、 不同社會人口學特質中,南部高中學生於「性別」、「居住地」、「有無環境教育等相關活動之經驗」在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或防治行為意圖方面有顯著差異。
    三、 南部高中學生在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及防治自我效能皆與防治行為意圖有顯著的正相關。
    四、 防治自我效能、防治態度及環境敏感度等三變項,可用以預測PM2.5防治行為意圖,其可解釋的變異量為67.2%,其中防治自我效能的影響力最大。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PM2.5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outhern Taiwa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population variables, PM2.5 knowledge, preventive attitudes, and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Eight senior high schools in southern Taiwan (Kaohsiung City, Tainan City, Chiayi County, Pingtung County) were sampled as a simple in a random way. A research tool was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PM2.5 knowledge,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preventive attitudes,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The actual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454 (Recovery rate 94.78%).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 PM2.5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preventive attitudes,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and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southern Taiwan showed positive level or high performances.
    2. The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der”, “place of residence”, “experiences with or without related activitie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PM2.5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preventive attitudes,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and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southern Taiwan.
    3. PM2.5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preventive attitudes, and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southern Taiwan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4. Three variables of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preventive attitudes, and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could significantly explain 67.2% of the variances of the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d the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was the main predictor toward the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PM2.5.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9 第四節 研究假設 10 第五節 名詞界定 11 第六節 研究限制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臺灣細懸浮微粒PM2.5汙染現況 17 第二節 臺灣細懸浮微粒PM2.5汙染來源 20 第三節 臺灣細懸浮微粒PM2.5汙染防治現況 21 第四節 細懸浮微粒PM2.5汙染對健康之影響 22 第五節 知識、環境敏感度、態度、自我效能對行為意圖的影響之相關理論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分布情形 52 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分布情形 60 第三節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在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的差異 77 第四節 研究對象之防治行為意圖與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及防治自我效能的相關性 84 第五節 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社會人口學變項對防治行為意圖的預測力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4 參考文獻 96 附錄一 問卷內容效度之專家名單 110 附錄二 問卷內容 111

    中文文獻
    中央通訊社(2014年10月7日)。環署:3年內完成本土環測指標。臺灣新聞英文網。取自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2587980
    王建楠、李璧伊(2014)。細懸浮微粒暴露與心血管疾病:系統性回顧及整合分析。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1(4),193-204。
    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朱小嫥(2018)。臺灣北部地區高中學生細懸浮微粒(PM2.5)防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江昱仁、黃宗成、郭孟妮、張文娟(2008)。利用生態旅遊進行環境教育對學生環境認知、環境態度和環境行爲的影響。運動休閒餐旅研究,3(4),69-99。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5)。青少年政策白皮書-綱領。臺北市: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5年10月22日)。細懸浮微粒管制。空氣品質改善維護資訊網。取自https://air.epa.gov.tw/Public/suspended_particles.aspx#dlbox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6年12月1日)。空氣品質指標。空氣品質監測網。取自https://taqm.epa.gov.tw/taqm/zh-tw/taqm/tw/b0201.aspx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9年3月31日)。環境主題隨堂測驗-學習目標&主題說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環境E學院網站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保處(2015年4月2日)。環保署及教育部統一試辦校園空氣品質旗幟。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環保新聞專區網站。取自http://enews.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104040216395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保處(2016年11月29日)。實施空氣品質指標 (Air Quality Index, AQI)超標啟動預警 防止空氣品質嚴重惡化。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環保新聞專區網站。取自http://enews.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1051129161515
    何英忠(2003)。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201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三版)(5-2頁至5-4頁)。新北市:易習圖書。
    吳鳳科技大學(2015)。今天空氣好嗎?。健康專刊,6,1-3。
    呂幼如(2018)。臺灣中部地區高中學生細懸浮微粒(PM2.5)防治態度及行為意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呂佳蒓(2016)。大學生細懸浮微粒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市某國立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呂昌明(2000年12月)。詞條名稱:自我效能。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自我效能
    李允傑、丘昌泰(2000)。政策執行與評估。新北市:空大。
    李永展(1991)。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臺北市:胡氏圖書。
    李珮瑜(2014)。英國媒體素養教育對臺灣媒體素養教育之啟示。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07,11-27。
    李園婷、葉國樑、黃禎貞、曾治乾、石玲如(2008)。台北市國中學生垃圾減量行爲意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某國民中學爲例。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8,23-46。
    李蘭、晏涵文、陳富莉、陸玓玲、吳文琪、江宜珍(2010)。健康行為與健康教育。臺北市:巨流。
    周儒、潘淑蘭、吳忠宏(2013)。大學生面對全球暖化議題採取行動之影響因子研究。環境教育研究,10(1),1-34。doi: 10.6555/jeer.10.1.001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林建輝(2009)。高中學生環境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某高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林倖妃、黃惠鈴、鄧凱元(2013)。空汙 健康的隱形殺手。天下雜誌,536,312-316。
    林晉加(2016)。學校環境教育、家長環境態度與學生環境素養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學位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臺中市。
    法務部(2003年7月23日)。空氣汙染防制法施行細則。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O0020002
    花蓮縣政府教育處(2016年12月07日)。花蓮縣政府教育處公告(編號:045120)。花蓮縣政府教育處處務公告網站。取自http://public.hlc.edu.tw/mobile/board_detail.asp?i=45120
    邱宜君(2015)。只要呼吸就不能倖免。康健雜誌,197,114-125。
    紀雪雲(2000年12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9109/
    唐孝蘭、林建輝、曾治乾、黃禎貞、莊博閔、葉國樑(2010)。台北市某高中學生環境永續發展行爲意圖及其相關因素。學校衛生,57,87-106。
    唐孝蘭、曾治乾、邱勤予、葉國樑、張永達、鄧毓浩、黃禎貞、黃壁祈(2011)。臺北地區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爲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二所國中為例。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32,125-142。
    唐貺怡、周淑嬌、黃凱羚、葉國樑、黃禎貞、唐孝蘭、石玲如(2009)。國中生環境行爲意圖及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爲例。學校衛生,54,51-67。
    徐世達(2015)。空氣汙染與細懸浮微粒(PM2.5)對健康影響。臺灣氣喘衛教學會會刊,38,3-8。
    徐明霞(2013)。屏東市國中學生綠色消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翁叔平、郭乃文、呂珮雯(2013)。高高屏地區細懸浮微粒(PM2.5)汙染事件的綜觀環境分析。大氣科學,41(1),43-64。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2017)。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臺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
    張雅雯(2015)。細懸浮微粒PM2.5健康新殺手。好健康,34,19-23。
    張順欽(總策劃)(2017)。中華民國空氣品質監測報告105年年報。臺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張瑞誠(2009)。國小教師對空氣汙染之知識、態度及相關行為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7年3月29日)。高級中等學校概況統計。教育部統計處網頁。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48EBDB3B9D51F2B8&sms=F78B10654B1FDBB5&s=FB5F758C2022DD39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2017年3月22日)。校園空氣品質旗幟宣導資料下載。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網站。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700/News_Content.aspx?n=5FAADFDD4911A282&sms=D85CBB59B8EAEB61&s=7613F20E4E6AC80B
    莊博閔、曾治乾、黃禎貞、葉國樑(2011)。北縣某國中學生綠色消費與環境敏感度之調查研究。學校衛生,58,27-44。
    許育典(2010)媒體素養教育在我國公民教育的現況與檢討。當代教育研究,18(4),121-159。
    陳大任(2016年5月4日)。不能不知道的空汙指標顏色。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04002884-260113
    陳文姿(2016年1月5日)。環署最新PM2.5監測數據出爐 西部全淪三級空品區。環境資訊電子報。取自http://e-info.org.tw/node/112613
    陳文姿(2017年2月16日)。工業空汙南北承擔不均 環團控訴「一個天空、二個臺灣」。環境資訊電子報。取自http://e-info.org.tw/node/202961
    陳正昌、陳新豐、程炳林、劉子鍵(2003)。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臺北市:五南。
    陳咸亨(總編輯)(2015)。認識細懸浮微粒。臺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陳思利、葉國樑(2002)。環境行為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學生為例。環境教育學刊,17(3),13-30。
    陳晉興(2016)。PM2.5第一級的致癌物質。健康世界,473(5),16-17。
    陳晉興(2016)。你是PM2.5的高危險群嗎。健康世界,474(6),11-13。
    陳珮英(2004)。國中學生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市大安區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陳啟亮(2012年10月)。詞條名稱:自我效能。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取自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自我效能
    陳慧勻(2018)。國中生細懸浮微粒防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陳耀茂、楊秋月(2016)。醫護統計與SPSS─分析方法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傅木龍(1991)。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內容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傅怡銅(2003)。試題分析─鑑別度之探討與比較。(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臺北市。
    曾治乾、林姵君、黃禎貞、張永達、鄧毓浩、黃壁祈、葉國樑(2011)。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32,103-124。
    程文正(2009)。中部四縣市國小教師的環境風險認知及教學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黃于庭(2017年10月25日)。台灣工業染黑天空 環境成經濟犧牲者。小世界新聞。取自http://shuj.shu.edu.tw/blog/2017/10/25 /台灣工業染黑天空%E3%80%80環境成經濟犧牲者/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臺北市: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
    葉盈君(2012年11月1日)。淺談計畫行為理論。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51。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51&content_no=1421
    葉國樑、陳王琨、曾治乾、簡弘民、林文印、詹長權、鄭尊仁、黃禎貞、周維倫、邱弘毅、郭育良、許方源、張惠美、林立婷(2012)。細懸浮微粒之健康風險與預防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葉國樑、黃禎貞、陳佩英(2005)。台北市大安區國中生永續發展行為意圖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5,21-44。
    雷侑蓁(2005)。空氣懸浮微粒心肺毒性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臺北市。
    廖哲緯、曾治乾(2013)。能源教育課程對於國中學生能源認知、能源態度、環境敏感度及能源行為之影響。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35,45-59。
    劉宗勇(總編輯)(2015)。國內細懸浮微粒監測。環保政策月刊,18(12),1-2。
    鄭尊仁(2012)。細懸浮微粒的健康效應及法規制訂。生態臺灣,35,6-9。
    鄭麗瑤、葉國樑、曾治乾、黃禎貞、葉明祥(2016)。臺北地區某兩所大學學生細懸浮微粒防治行為意圖之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40,1-24。
    賴品瑀(2018年1月17日)。PM10雲林以南全面惡化 環團:南部肺癌率高北部5成以上。環境資訊電子報。取自http://e-info.org.tw/node/209530
    謝佳純(2016)。大學生對PM2.5防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北市某國立教育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英文文獻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 (Eds.),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pp.11-39). Berli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US: Prentice-Hall, Inc.
    Bandura, A. (1994). Self-efficacy. Encyclopedia of human behavior (Vol. 4, pp. 71-81).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Baran, S. J., & Davis, D. K. (2011).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Foundations, ferment, and future (6th ed.). Boston, MA: Cengage Learning.
    Chan C.C., Huang S.K., Chen Y.C. & Wang J.D.(1996), Mass concentrations of respirable particulate and nicotine in seven smoker’s homes in rural area of Taiwan.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5 ,425-433.
    Chawla, L. (1998). Si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s revisited: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9(3), 11-21.
    Douglas W. Dockery. (2009). Health Effects of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nals of Epidemiology, 19(4), 257-263.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Fishbein, M., & Ajzen, I.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from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5/wha-26-may-2015/en/
    Greene NA, & Morris VR. (2006). Assessment of public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atmospheric exposure to PM2.5 in Washington, DC, US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3(1), 86-97.
    Hayden, J.A. (2013). Introduction to Health Behavior Theory.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
    Hollingshead, A.B. (1957) 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ungerford, H. R. & Volk T.L.(1990). 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3), 8-21.
    IARC. (2013, October 17). Re: Outdoor Air Pollution a Leading Environmental Cause of Cancer Deaths [Press Releas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arc.fr/en/media-centre/iarcnews/pdf/pr221_E.pdf
    Jones, M., & Jones, E. (1999). Mass media.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Press.
    Krejcie, R.V., & Morgan, D.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Ojedokun, A. O., & Balogun, S.K.(2010).Environmental Attitude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cept, Environmental Self-Efficacy and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ur among Residents of High Density Areas in Ibadan Metropolis, Nigeria. Ethiop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Management, 3(2)
    Ramsey, C. E., & Rickson, R. E. (1976).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he Jour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 10-18.
    Sabatier, P.A. (1986)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to Implementation Research:A Critical Analysis and Suggested Synthesi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1, 21-48.
    Schwartz, N.E. (1975). Nutrition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high school graduat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66(1), pp.28-31.
    Sia, A. P.,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 (1986). Selecte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7(2), 31-40.
    Sia, A. P.,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 (1986). Selecte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7(2), 31-40.
    Sivek, D. J., & Hungerford, H. (1990).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members of three Wisconsi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2), 35-40.
    The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2013). Health effects of particulate matter [English Vers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euro.who.int/en/health-topics/environment-and-health/air-quality/publications/2013/health-effects-of-particulate-matter.-policy-implications-for-countries-in-eastern-europe,-caucasus-and-central-asia-2013
    WHO. (2015, May 26). Re: World Health Assembly closes, passing resolutions on air pollution and epilepsy [News releases]. Retrieved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