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暐倫
Lin, Wei-Lun
論文名稱: 臺灣街舞運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HRC街舞工作室教學為例
A Case Study on Sport Marketing Strategy of HRC Dance Studio’s Class
指導教授: 鄭志富
Cheng, Chih-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街舞4P行銷策略4C行銷策略街舞工作室課程
英文關鍵詞: street-dance, 4P marketing, 4C marketing, street-dance studio’s clas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34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0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80 年代嘻哈文化透過音樂錄影帶、電影、綜藝節目等媒體傳入臺灣後,在青少年間引起了流行,其中街舞在臺灣更可為迅速發展,街舞不僅只是休閒活動,更是深受臺灣年輕族群喜愛的舞蹈運動。隨著喜愛街舞的青少年愈趨增加,街舞相關活動逐漸蓬勃發展,舞團、各級學校設立之相關社團與街舞工作室相繼出現。然而街舞工作室與休閒健身俱樂部在臺灣的性質有諸多相似之處,要開發與把握目標消費族群,先了解街舞工作室行銷相關概念有其必要性。
    本研究應用 4P 市場行銷策略及消費者導向的 4C 市場行銷策略為基礎,分別為產品、價格、通路、促銷、需求、成本、方便性、溝通等構面進行分析,藉由訪談 HRC 街舞工作室及單位經營者之角度和參與觀察街舞工作室課程實施情形,探討街舞工作室在臺灣的經營現況及課程端行銷策略規劃。研究結果顯示HRC以其專職製作團隊、多元師資結構,配合其品牌精神給目標族群一種充滿活力、親和力的環境,以帶給目標客群溫暖親和的氛圍為行銷策略之核心,給予消費者不同於其他街舞工作室之感受。實務方面建議 HRC 工作室持續精進服務品質開拓客群,並把握兒童街舞之優勢建構分級學習系統,以利鞏固客群且達到水平整合之效果。在學術上建議後續研究可從不同面向探討街舞課程或其活動,藉由多方視角進行資料蒐集與觀察,提升街舞運動產業相關研究的豐富性,促進臺灣街舞運動發展。

    In the 1980s, hip-hop started gaining traction among Taiwanese teenagers by the media’s broadcasting, such as music videos, movies, and variety shows. Among the outlets of hip-hop in Taiwan, the most rapidly growing field was street dance, popularizing in younger gener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street dance, its related events and activities flourished, which later attracted schools of all levels to form street dance clubs and dance groups to start running street dance studios. However, the styles between street dance studios and leisure fitness clubs bear numerous similarities. In light of this, to expand the target market, recognizing the necessities of how to promote street dance studio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is study, the 4P marketing strategy and the 4C marketing strategy are adopted to explore the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of street dance studios. The researcher also interviewed operators and personnel of HRC dance studios and observed street dance teachers during their clas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managing situation of street dance studios in Taiwan and marketing planning for street dance class.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features of HRC are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s, teachers with diversified dance styles, brand image, and energetic and amiable vibes, which are the core of their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ly winning consumers’ he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ture’s improvement, the researcher suggests that HRC enhance service qualities to attract more consumers and establish diversified learning system for kids to gain the effect of horizontal integration. A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researching street dance class or related events and activities from other dimensions is highly suggested. By data collection and observation from perspectives, the research abundance of street dance industry can be enhanced and further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eet dance in Taiwa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次 iii 表 次 v 圖 次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運動休閒產業特性與類型 11 第二節 嘻哈文化與街舞的起源 18 第三節 臺灣街舞的歷程與現況 23 第四節 行銷策略文獻之探討 26 第五節 本章總結 36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0 第二節 研究程序 4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4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 4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7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49 第七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50 第八節 研究倫理 53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54 第一節 HRC街舞工作室經營歷程與現況 54 第二節 HRC街舞工作室行銷策略之分析 6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8 第一節 結論 108 第二節 建議 111 第三節 研究者反思 114 引用文獻 115 附錄一 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 121

    王水文 (1994)。臺南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                院,桃園縣。
    王豐家 (2015)。女性運動市場行銷策略之個案研究-以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司徒達賢 (2005)。策略管理。臺北市:遠流。
    余朝權 (2001)。現代行銷管理。臺北市:五南。
    吳孟軒 (2016)。黑色美國夢:全球化下臺灣街舞的身體政治與認同渴望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吳聲佶 (2009)。臺灣街舞文化的社會意涵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文心 (2006)。街舞介紹。臺大體育,(44),79-88。
    李明章 (2000)。構建-分散式物料需求規劃系統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李靜怡 (2005)。臺灣青少年嘻哈文化的認同與實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何穎怡(譯) (2002)。嘻哈美國。臺北市:商周。
    林天祐 (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0-86。
    林伯勳、張金鶚 (2002)。街舞!對抗?中正紀念堂-人、活動與公共空間關係之探討。都市與計劃,29(1),115-140。
    林秀雲(譯) (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雙葉。(Babbie, E., 2015)
    林房儹、林文郎、莊木貴、黃煜、張振崗、呂佳霙、王慶堂、陳靜宜 (2004)。我國運動休閒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林東泰 (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浩立 (2003)。流行化、地方化與想像:臺灣嘻哈文化的形成。人類與文化,(37),7-28。
    林益民 (1997)。在街頭相遇--側寫青少年舞團。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5),209-225。
    林益民、莊育麟 (2003)。臺灣街舞少年發展歷史的探索。青少年文化素描:街舞與同人誌。臺北市:巨流。
    姜慧嵐 (2005)。健身產業人力運用現況與管理趨勢。國民體育季刊,145,76-82。
    施昱竹 (2012)。舞動臺灣─談嘻哈街舞自1980年代末期進入臺灣後,這20年來的發展 與流變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洪登貴 (2004)。CRM不只是C+R+M。取自http://taiwan.cent.com/enterprise/topic
    美國行銷學會 (2006)。市場行銷之定義。取自http://www.ama.org/pages/default.aspx
    胡幼慧 (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范惟翔 (2005)。 行銷管理-策略、個案與應用。臺北市:楊智。
    高俊雄 (1996)。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69-78。
    高俊雄 (2002)。運動休閒事業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
    張少熙 (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少熙 (2003)。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智瑋、施致平 (2014)。運動「興浪潮」-運動行銷業之發展現況。中華體育季刊, 28(2),101-107。
    許安琪 (2001)。 整合行銷傳播引論:全球化與在地化行銷大趨勢。臺北市:學富文化。
    陳可宜 (2008)。青少年對不同舞蹈類型態度之研究-以民族舞、芭蕾舞、 現代舞、街舞為探討對象 (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陳佳琪 (2000)。青少年生活壓力、家庭氣氛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婷薇、廖俊儒 (2015)。臺灣街舞發展影響因素與策略之研究-以街舞工作者之觀點為例。成大體育,47(1),1-17。
    傅星翔 (2008)。運動雜誌中運動廣告呈現之社會環境以及運動產業變遷 (1980-2007)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傅讌翔 (2007)。臺灣嘻哈舞蹈文化現象之研究―以大臺北都會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程紹同 (1994)。現代體育發展的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季刊,7(4),25-30。
    程紹同 (1997)。優質休閒,超值人生。師友月刊,366,15-19。
    鈕文英 (2015)。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第二版)。臺北市:雙葉。
    黃明甘、高小芳、向薇潔 (2006)。論街頭流行運動文化-街舞運動。明新學報,(32) ,77-82。
    黃俊英 (2005)。行銷學的天下。臺北市:天下。
    黃煜 (2008)。運動行銷學。臺北市:華都文化。
    黃蕙娟 (2003)。健身俱樂部相關法規之初探。中華體育季刊,17(4),153-162.
    黃蕙娟 (2009)。運動賽事整合行銷傳播模式建構之研究—以 2004年~ 2008年 ING 臺北馬拉松為例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璐、孫平 (2004)。街舞運動”吸引力”探微。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19(3),22-24。
    萬文隆 (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葉公鼎 (2001)。論運動產業之範疇與分類。運動管理季刊,(1),8-21。
    廖俊儒、程紹同 (2012)。申辦大型國際運動賽會成功與失敗因素之研究。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2,81-96。
    劉子利 (2001)。休閒教育的意義、內涵、功能及其實施。戶外遊憩研究,14(1),33-53。
    蔡欣洲 (2013)。街舞的情動與生成:從音樂到舞蹈的逃逸線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臺北市:心理。
    鄭志富、吳國銑、蕭嘉惠(譯) (2000)。運動行銷學。臺北市:華泰。(Pitts, B. D., & Stotlar, D. K., 1996)
    鄭志富、蕭嘉惠、陳美燕、呂宛蓁、黃蕙娟、廖柏雅(譯) (2010)。運動行銷學。臺北市:易利圖書。(Fullerton, S., 2006)
    鄭秀琴 (2004)。健身俱樂部運動指導員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認知之研究-以亞力山大                      健身俱樂部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蕭富峰 (2006)。行銷策略。臺北市:華泰。
    薛紹君 (2010)。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街舞活動涉入程度之研究-以臺東縣高中職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謝文偉、王人生 (2005)。從行銷4C之觀點談如何提升體育場館經營品質。大專體育,79,128-133。
    蘇維杉(2004)。全球化與運動產業發展之探討。大專體育,74,164-170。
    Bowen, G. A. (2008). Naturalistic inquiry and the saturation concept: A research note. Qualitative Research, 8(1), 137-152.
    Brenda, G. P., & Stotlar, D. K. (1996). Fundamentals of sport marketing. 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nielsen, A (2006). Presence and pleasure: The funk grooves of James Brown and parliament. Middletown, C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Duncan, T. (2005). IMC in industry: More talk than walk. Journal of Advertising, 34(4), 5-6.
    Garton, A. F., & Pratt, C. (1991). Leisure activities of adolescent school students: Predictors of participation and interest.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4(3), 305-321.
    Glendinning, A., Hendry, L., & Shucksmith, J. (1995). Lifestyle, health and social class in adolescence.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41(2), 235-248.
    Godbey, G. (1985). Leisure in your life. An exploration.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
    Jackson, E. 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 10(3), 203-215.
    Kitwana, B. (2002). The hip hop generation: Young Blacks and the crisis in African American culture. New York: Basic Civitas Books.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tl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The millennium edition. Marketing Management 23(6), 188-193.
    Lauterborn, R. F. (1990). New marketing litang: Four Ps Passe, C-Words take over. Advertising Age, 61(41), 1-26.
    Milne, G. R., & McDonald, M. A. (1999). Sport marketing: Managing the exchange process. Sudbury, MA: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
    Nelson, G. (2005). Hip hop america. New York: Penguin.
    Patrick, N. (2003). Where you're at: notes from the frontline of a hip hop planet.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erreault, W. D., & McCarthy, E. J. (2009). Basic marketing: A marketing strategy planning approach. Irwin: McGraw-Hill.
    Price, E. G. (2006). Hip Hop culture.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Schultz, D. E., Tannenbaum, S. I.,& Lauterborn, R. F. (1994). The new marketing paradigm: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Lincolnwood, IL: NTC Business Books.
    William M. P., & Ferrell, O. C. (2000). Marketing. Boston:Mifflin.
    Woodruff, R. B. (1997). Customer value: The next scor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Marketing Science, 25(2), 139-15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