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如雅
WU, Ju-Ya
論文名稱: 台灣高中生氣候變遷知識、希望感及氣候變遷減緩行為之研究
The Study of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Hope and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for Taiwan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廖學誠
Liaw, Shyue-Cher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3
中文關鍵詞: 氣候變遷希望感氣候變遷減緩行為高中生
英文關鍵詞: Climate Change, Environmental Hope,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High School Student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57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3下載:3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氣候變遷已對自然系統與人類社會造成強大衝擊,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與行動刻不容緩。2015年簽署的《巴黎協定》第12條指出應「加強氣候變遷教育」,因此,氣候變遷教育(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CCE)被視為提高人們解決環境問題能力的關鍵。然而,我國現有的氣候變遷教育研究多以國小階段的學生與教師作為研究對象,較少關注中學階段的學生,更少有研究以高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因此,本研究專注在高中生上,旨在瞭解台灣高中生的氣候變遷知識、希望感及減緩行為之現況、差異與關聯。
      本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一所私立完全中學之高中二年級與三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採取問卷調查,問卷內容由四個部分所組成,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氣候變遷知識問卷;第三部分為氣候變遷希望感量表;第四部份為氣候變遷減緩行為量表。透過敘述統計、比較平均數法(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來考驗研究假設。
      研究結果指出,在現況部分:台灣高中生的氣候變遷知識水準適中;具有中間偏高的氣候變遷希望感;減緩行為表現屬於中等積極程度。在個人背景變項部分:不同年級只有在氣候變遷知識得分達到顯著差異;不同的關心程度在氣候變遷希望感與減緩行為得分均達到顯著差異;不同的擔憂程度在氣候變遷知識、希望感與減緩行為得分均達到顯著差異。在相關性部分:氣候變遷知識與希望感間無顯著相關;氣候變遷知識與減緩行為間無顯著相關;氣候變遷希望感與氣候變遷減緩行為則達到中度顯著正相關。
      本研究結果提供氣候變遷教育、學校教師與未來研究之參考基礎使用。

    Scientific evidence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is threatening the overall resilience of the Earth system, and harming the foundations of society. The COP21 agreement sets high standards that cannot be achieved by policy and technology alone. Therefore, 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CCE)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role in overall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purpose of CCE is to increase youth (Student) ability to criticize climate change issues. Traditionally, 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has focused on educating students on the causes and social impa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However, recent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students’ emotional education.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in Taiwan is implemented in school education since 2012, student emotions have not yet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We aim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on climate change knowledge, hope and mitigative behavior of Taiw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among climate change knowledge, hope and mitigative behavior.
      276 students from the second and third grades of high schools in the north of Taiw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us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hich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he 1st part i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an individual student; the 2nd part is the test of climate change knowledge; the 3rd part is the scale of climate change hope; the 4th part is the scale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ve behavior. Next, we examine the statistics hypothesis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mparative average method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OVA),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udents have a moderate level of climate change knowledge; Furthermore, the students have a high level of climate change hope and moderately positive mitigative behavior for climate chang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the knowledge of climate change in different grades and attention of climate change of students control the hope and mitigative behavior; the anxiety of climate change of student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of climate change, hope, and mitigative behavior. In short, knowledge climate change and hope hav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0.01), knowledge of climate change and mitigative behavior h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0.01). the hope of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behavior have a moderat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Through this study, we improv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pability and limitation of 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form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預期貢獻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氣候變遷相關研究 5 第二節 希望感理論相關研究 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2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31 第六節 預試問卷編製與分析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個人背景變項特質描述 43 第二節 台灣高中生氣候變遷知識、希望感及減緩行為之表現情形 47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台灣高中生氣候變遷知識、希望感及減緩行為之差異分析 58 第四節 台灣高中生氣候變遷知識、希望感及減緩行為之相關情形 68 第五節 綜合討論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81 參考文獻 83 附錄 93

    《中文》
    日惠季(2011)。文本討論提昇國中學生學業希望感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王永誠(2011)。以E-STS教學模組進行全球暖化相關議題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花蓮縣長橋國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
    王昀雅(2016)。中學生數學希望感相關因素研究: 學業表現與課堂投入之中介效果探討。國立清華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王清賢(2014)。新北市國小教師對全球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江秀慧(2014)。花蓮縣國中生希望感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
    江芸慧(2016)。以希望感理論探討概念改變之古典模式與新興模式對低成就與非低成就學生的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20年4月3日)。氣候變遷減緩。2020年4月4日,取自:https://ccis.epa.gov.tw/know/detail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20年4月4日)。減碳十大行為。2020年4月5日,取自:https://ccis.epa.gov.tw/act/ten
    佘翠芬(2009)。南部地區國小教師氣候變遷認知、態度與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自然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多變量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市:易習圖書。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秉叡、余民寧、辛怡葳(2014)。正向事件解釋風格、提升式希望感與復原力之模式驗證:以學習障礙學生為例。特殊教育學報,(40),1-33。
    吳青穎(2014)。探討臺灣高等教育氣候變遷調適教育現況與需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俊憲、吳錦惠、許竣揚(2018)。輔導團體運用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國中學生學習動機與希望感之行動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0),301-322。
    宋雨親(2012)。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希望感、正向學習態度和氣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沈美吟(2018)。希望感理論融入英語教學對國中三年級學生之希望感、恆毅力及學業成就之影響。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巫建賢(2013)。氣候變遷教案教學對國小四和六年級學生知識、態度與行為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巫珮如(2015)。青少年階段新住民子女與本國籍子女正向心理、生活適應與希望感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李佳俊(2010)。「海洋與氣候變遷」之教學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學系碩士論文,基隆市。
    李明昆(2017)。全球氣候變遷議題融入技職大學生通識課程教學之研究。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5(1),1-33+35。
    李梅鳳(2016)。國中生希望感、自我效能與生活適應之關聯性研究:以桃園市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李淑青(2011)。海峽兩岸小學高年級學童對全球暖化課題相關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之差異研究。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李慧鈴(2019)。從希望感觀點進行國中國語文補救教學之行動探究。慈濟科技大學學報,(9),105-135。
    周雨虹(2012)。國中生之生活事件、希望感及主觀安適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林昇邦、許瑛玿(2017)。高中學生決策能力與氣候變遷調適素養改變之教學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5(S),413-437。
    林俊榮(2017)。高職氣候變遷教育之探討及推廣。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博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美如(2008)。台南市國小學童全球暖化知識、態度與抗全球暖化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林家吟(2009)。國小三年級全球暖化教學模組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林維捷(2010)。澎湖群島國中教師之氣候變遷識覺與教育現況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曉芳(2020)。統計學:SPSS操作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林靜慈(2017)。分組合作學習提升國中九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希望感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
    施周明(2008)。國小學童學校生活希望感量表之發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洪鈺淳(2017)。希望理論融入輔導活動課程以提升國中體育班學生希望感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唐淑華(2010)。從希望感模式論學業挫折之調適與因應-正向心理學提供的「第三種選擇」。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徐慧婷(2015)。新北市板橋區國中學生氣候變遷調適素養能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2012年6月25日公布)。
    張珍悅、徐勝一(2010)。永續發展教育脈絡探討:「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十年計畫」之回顧。地理研究,(52),1-26。
    張智翔(2014)。環境工程與環境教育相關研究所學生氣候變遷素養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戚居姮(2017)。臺灣高中學生之氣候變遷素養提升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梁介川(2016)。高中生與大學生對氣候變遷之認知與態度之差異性研究--以彰化女中與大葉大學為例。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連培鈞(2016)。台北市國小教師對氣候變遷及海洋環境科學認知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碩士論文,基隆市。
    郭書昀(2018)。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學習經驗對學習信念之影響-以希望感為中介變項。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郭國興(2016)。國民中學氣候變遷教材適宜性檢視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陳依璇(2011)。不同背景國中學生的學校希望感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怡蒹(2007)。希望理論融入生涯輔導方案以提升國中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概念與希望感之實驗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陳秋蘭(2012)。設計國小高年級氣候變遷議題教學網站與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維立(2018)。環境未來通識課程對於大學生氣候變遷素養之成效分析。環境教育研究,14(2),1-56。
    陳誼芳(2016)。國中生社會支持、希望感與復原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游小旻、張文華(2018)。中學階段氣候變遷議題教學之回顧:教什麼?如何教?。科學教育學刊,26(4),333-352。
    程雅妤、謝麗紅(2016)。希望理論應用於青少年成長團體。中華團體心理治療,22(4),37-47。
    黃承德(2008)。全球暖化議題之環境教育對學童認知、態度與行為之影響。立德大學資源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黃靖惠、洪志誠、許瑛玿(2012)。九年一貫教科書「全球暖化概念」內容分析。教科書研究,5(3),27-57。
    敬世龍(2010)。青少年希望感量表之建構。教育科學期刊,9(2),165-192。
    楊世瑩(2014)。SPSS 22統計分析嚴選教材。台北市:碁峰。
    楊可欣(2013)。國中學生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教學模組之研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珍蘋(2016)。希望感在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之間的中介效果-以桃園市某國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楊朝霖(2011)。以ASSURE模式開發國小氣候變遷動畫多媒體教材及學習成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環境教育組碩士論文,臺北市。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民國104年07月01日)
    廖敬凱(2010)。以STS教學模組提升小學生「全球暖化行動力」中政治參與的能力。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趙凌瑜(2013)。國中生問題解決態度與希望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趙淑萍(2011)。彰化縣國小教師對氣候變遷之認知、態度、教學現況之研究。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劉佳洳、陳惠美(2017)。從生涯決定中看見希望~高職生希望感與生涯決定。諮商與輔導,(384),39-42。
    蔡宏祥(2014)。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氣候變遷素養之調查研究-以南投縣埔里鎮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
    蔡博仁(2015)。氣候變遷調適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補充教材內容分析。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鄧佳紋(2017)。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希望感及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鄭鈺燕(2009)。我國大學生對於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遷的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鄭曉楓(2010)。青少年生活希望量表發展之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8),93-112。
    賴英娟、巫博瀚(2013)。臺灣國中生「中文版希望感量表」之編製。測驗學刊,60(3),429-455。
    簡慧貞(2013)。高中生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蘇彥彰(2008)。屏東縣國小職前與在職教師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調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蘇靖雯(2016)。希望理論融入國民中學英語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英文》
    Hungerford, H. R., & Peyton, R. B. (1977). A paradigm of environmental ac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137116)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14). Climate Change 2014: Synthesis Report.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I, II and I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ore Writing Team, R.K. Pachauri and L.A. Meyer (eds.)]. IPCC, Geneva, Switzerland, 151 pp.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14). 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pcc.ch/report/ar5/wg3/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18).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n: Global Warming of 1.5°C. A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of 1.5°C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and related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pathways, in the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response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fforts to eradicate poverty [Masson-Delmotte, V., P. Zhai, H.-O. Pörtner, D. Roberts, J. Skea, P.R. Shukla, A. Pirani, W. Moufouma-Okia, C. Péan, R. Pidcock, S. Connors, J.B.R. Matthews, Y. Chen, X. Zhou, M.I. Gomis, E. Lonnoy, T. Maycock, M. Tignor, and T. Waterfield (eds.)].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Geneva, Switzerland, 32 pp.
    Keller, L., Stötter, J., Oberrauch, A., Kuthe, A., Körfgen, A., & Hüfner, K. (2019). Changing 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Exploring moderate constructivist and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hrough the research-education cooperation k.i.d.Z.21. GAIA -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for Science and Society, v28, 35-43.
    Kerreta, D., Orkibib H., & Ronena T. (2016) Testing a model linking environmental hope and self-control with students' positive emotion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47:4, 307-317.
    Likert, R. (1932). 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Archives of Psychology, 140, 1–55.
    Li, C., & Monroe, M. C. (2018).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limate Change Hope Scal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50(4), 454–479.
    Ojala, M. (2012). Hope and climate change: the importance of hope for environmental engagement among young peopl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18:5, 625-642.
    Ojala, M. (2015). Hope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 Associations With Environmental Engagement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Emotion Communication Style and Future Orient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Volume 46(3), 133-148.
    Pruneau, D., Liboiron, L., Vrain, E., Gravel H., Bourque W., & Langis, J. (2001) People's Ideas about Climate Change: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Canad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Volume 6 ,121-138.
    Stevenson, K. & Peterson, N. (2016). Motivating Action through Fostering Climate Change Hope and Concern and Avoiding Despair among Adolescents. Sustainable Education and Approaches 8(1):6.
    Stevenson, R. B., Nicholls, J. & Whitehouse, H. (2017). What Is 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Curric Perspect 37, 67–71. doi: 10.1007/s41297-017-0015-9
    Snyder, C. R., Harris, C., Anderson, J. R., Holleran, S. A., Irving, L. M., Sigmon, S. T., Yoshinobu, L., Gibb, J., Langelle, C., & Harney, P. (1991). The will and the way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dividual-differences measure of hop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4), 570–585.
    Snyder, C. R., Hoza, B., Pelham, W., Rapoff, M., Ware, L., Danovsky, M., Highberger, L., Ribinstein, H., & Stahl, K. (1997)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hildren’s Hope Scale,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Volume 22(3), 399–421.
    Snyder, C. R., (2000) Genesis: The birth and growth of hope. In C. R. Snyder (Ed.), Handbook of Hope Theory, Measures, and Applications (pp25-38).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nyder, C. R., (2002) TARGET ARTICLE: Hope Theory: Rainbows in the Mind, Psychological Inquiry, 13:4, 249-275. doi: 10.1207/S15327965PLI1304_01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09). The UNESCO 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 Retrieved from: http://www.unesco.org/new/fileadmin/MULTIMEDIA/HQ/SC/pdf/sc_climChange_initiative_EN.pdf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14). Shaping the Future We Want - UN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nal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index.php?page=view&type=400&nr=1682&menu=35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2019). The Global Climate in 2015–2019. Retrieved from: https://library.wmo.int/doc_num.php?explnum_id=993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