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宜珊
Hsieh, Yi-Shan
論文名稱: 適性閱讀對於學習障礙學生閱讀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Readability on the Reading Ability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指導教授: 陳昭珍
Chen, Chao-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5
中文關鍵詞: 適性閱讀學習障礙閱讀能力
英文關鍵詞: Readability,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ading Ability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23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是我們獲取知識的管道,也是讓我們融入社會的途徑之一。近年來,臺灣政府推行不少閱讀相關的教育政策,就是希望能讓孩子從小就養成閱讀的習慣。對於大多數學習障礙的學童而言,閱讀可能是一大負擔,而資源班教師的角色就相對更為重要。很多學習障礙的學童因為閱讀能力的不足,所以無法主動進行閱讀,有時候被動地要求要閱讀,卻因文本不適合導致沒有好的結果。
    本研究利用適性閱讀的方式,提供學習障礙學童合適的文本,藉由朗誦、閱讀文本,提升閱讀流暢度以及閱讀理解能力。本研究使用行動研究,由研究者設計教學流程、選擇合適的文本、教學實施一直到最後的資料分析。研究主要的目的為提升學習障礙學童的閱讀能力,及如何選擇適合的文本進行閱讀,最後能增強其閱讀動機以主動閱讀。
    研究結果指出:
    一、適性閱讀教學活動對於學習障礙學生的閱讀流暢度普遍有進步,經過多次練習唸讀,可以提升閱讀的速度。
    二、適性閱讀教學活動會讓學習障礙學生有較多的思考,表現在閱讀理解能力,經由與教學者的問答過程,能對文本的理解更深入。
    三、實施適性閱讀教學活動對於學習障礙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正面影響,研究對象普遍表示願意繼續進行這樣的教學活動。
    基於以上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建議與結論,以供教師、家長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Read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learning, the way to get knowledge, and one of the ways we can blend in our society. In recently,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a number of reading-related policies, which is to encourage children to develop reading habits from an early age. For most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ading may be a big problem. And the role of the resource classroom’s teacher is more important. Many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ildren can’t read easily because of lacking of reading ability. Sometimes they are passively required to read, but there is no good result because the books are not quite suitable for them.
    This study uses some reading method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book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fluenc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This study is an ac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plans the teaching process, selects the appropriate books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 students, do the teaching personally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data.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reading ability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teach them how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books for reading, and enhance their reading motivation to read actively.
    After the above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study has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Readability generally improves the reading fluency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fter repeated practice and reading, the reading fluency can be improved.
    2. Readability will mak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have more thinking, which is manifested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Through answering questions from the teacher, they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ook.
    3.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adabilit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read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Students generally expressed their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such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s made recommedations and conclus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teachers, paren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適性閱讀 7 第二節 閱讀能力 12 第三節 學習障礙學生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25 第二節 資料蒐集方式 3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3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7 第五節 研究信賴度與研究倫理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43 第一節 適性閱讀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流暢度與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 43 第二節 適性閱讀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興趣的影響 48 第三節 發展適性閱讀教學之研究方案 54 第四節 小結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9 第二節 本研究建議 61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62 參考文獻 65 附錄 71

    一、中文文獻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08)。閱讀,動起來–借鏡國際成功經驗,看見孩子微笑閱讀。臺北市:天下雜誌。
    王文華(2009)。危雞總動員。臺北市:小兵。
    王俊仁(2017)。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興趣與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
    洪儷瑜(2010)。有效的閱讀補救教學。載於王瓊珠、陳淑麗(主編),突破閱讀困難─理念與實務(49-71頁)。臺北市:心理。
    柯華葳(2010)。閱讀理解教學。載於王瓊珠、陳淑麗(主編),突破閱讀困難─理念與實務(167-179頁)。臺北市:心理。
    朱經明(2000)。學習障礙兒童。載於傅秀媚(主編),特殊教育導論(259-288頁)。臺北市:五南。
    宋佩貞(2009)。台灣審定版國小英語教科書適讀性公式建置與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宋曜廷、陳茹玲、李宜憲、查日龢、曾厚強、林維駿、…張國恩(2013)。中文文本可讀性探討:指標選取、模型建立與效度驗證。中華心理學刊,1,75-106。
    李央晴(2000)。中文環境閱讀知能評量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燕妮(2007)。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民國102年09月02日)。
    林莉鈺(2008)。分享式閱讀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柯玉真(2013)。不同閱讀能力學童詞意技能、聲韻處理與中文閱讀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之報告。學童閱讀困難的鑑定與診斷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柯華葳(2009)。培養Super小讀者。臺北市:親子天下。
    柯華葳(2010)。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方金雅(2010)。閱讀理解評量。載於柯華葳(主編),中文閱讀障礙 (167-176頁)。臺北市:心理。
    柯華葳、游雅婷(譯)(2001)。踏出閱讀的第一步(原作者:M. S. G. Burns, P. & Snow, C. E.)。臺北市:信誼。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原著:Kenneth S. Goodman)。臺北市:心理。
    洪儷瑜(2012)。由補救教學到三層級學習支援。教育研究月刊,221,13-24。
    胡永崇(2001)。不同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童教學成效之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179-218。
    胡永崇(2007)。學習障礙學生閱讀流暢度的評量與教學。屏師特殊教育,14,10-19。
    胡永崇(2008)。閱讀理解的教學評量方式。屏師特殊教育,16,1-9。
    胡芝妮(2007)。跨版本課程本位朗讀流暢性測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特殊教育法(民國108年04月24日)。
    張靖如(2012)。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四年級新住民學生閱讀動機及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許育健(2013)。閱讀理解問思教學設計。取自:http://163.32.118.209/evaulation/resource/files/20130615075457.pdf。
    許慧貞(譯)(2014)。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原著:Aidan Chambers)。臺北市:天衛。
    陳于佳(2012)。中文文本可讀性特徵選取與模型建立─以華語為第二語言教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茹玲、蔡鑫廷、宋曜廷、李宜憲 (2015)。文本適讀性分級架構之建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1),1-32。
    陳惠琴(2006)。國小學童文本朗讀速度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靜慧(2004)。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識字能力以及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甯範恬(2004)。閱讀悅讀—以圖畫書搭起師生共讀的橋樑。國教世紀,211, 65-72。
    黃志成、王麗美、高嘉慧(2004)。特殊教育。臺北市:揚智文化。
    黃品嘒(2009)。大學音樂系研究所教授教學歷程之後設認知個案研究:以音樂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子嫻(2009)。運用分享式閱讀教學於讀報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孝濚(1971)。影響中文可讀性語言因素的分析。報學,4(7),58-67。
    楊坤堂(1995)。學習障礙導論。臺北市:五南。
    楊坤堂(2002)。學習障礙導論。臺北市:五南。
    楊坤堂(2004)。書寫語文學習障礙。臺北市:心理。
    廖晨惠(2009)。中文閱讀與認知能力研究計畫,未出版。
    蔡育妮(2004)。繪本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蔡清田(2003)。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鄭圓鈴(2013)。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如何教?。臺北市:天下文化。
    顏瑞隆(2018)。23個實用方法,克服學習關卡。親子天下,102,110-117。
    魏伶茵(2013)。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動機及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二、英文文獻
    Begeny, J. C., & Martens, B. K. (2006). Assisting low-performing readers with a group-based reading fluency intervention.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35, 91-107.
    Chall, J. S. (1979). Reading research –From whom? Curriculum Inquiry, 9(1), 37-43.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nd ed.). New York, NY: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Dale, E. & Chall, J. S. (1948). A formula for predicting readability. Educational research bulletin, 17, 27, 1‑20, 37-54.
    DuBay, W. H. (2004). Smart language: Readers, readability, and the grading of text. Costa Mesa, CA: Book Surge Publishing.
    Flesch (1948). A new readability yardstick.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32, 221- 233.
    Gagné, F. (1995). From giftedness to talent: A developmental model and its impact on the language of the field, Roeper Review, 18, 103-111.
    Johnson, D. J. & Blalock, J. M. (1987). Adul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Clinical studies. Orlando, FL: Grune & Stratton.
    Johnson, D. J. & Myklebust, H. (1967). Learning disabilities: Education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NY: Grune & Stratton.
    Kaluger, G. & Kolson, C. (1978). Reading and learning disabiilities (2nd ed.). Columbus, OH: Charles E. Merrill.
    Klare, G. R. (1963). The measurement of readability. Ames, Iowa, IA: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Klare, G. R. (2000). The measurement of Readability: Useful information for communicators. ACM Journal of Computer Documentation, 24, 107-121.
    Neuman, W. L. (2011).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7th Edition). Boston, MA: Pearson.
    Waring, R. & Takahashi, S. (2000). 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uide to the 'why' and 'how' of using graded readers. Tokyo, Japan: Oxford University.
    Zakaluk, B. L. & Samuels, S. J. (1995). The Lexile framework for reading. Durham, NC: Metametrics.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5/09/0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