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宋亞杰
Song, Ya-Chieh
論文名稱: 大學生社團經驗學習與生涯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lubs Experience Learning and Career Self-Efficacy for College Students
指導教授: 王錦雀
Wang, Chin-Chueh
口試委員: 鄧毓浩
Deng, yu-hao
楊智元
Yang, Zhi-Yuan
王錦雀
Wang, Chin-Chueh
口試日期: 2022/06/30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Student Affairs in Higher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大學生社團經驗學習生涯自我效能
英文關鍵詞: College Students, Clubs Experience Learning, Career Self-Efficacy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78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9下載:3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社團經驗學習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大學生社團經驗學習與生涯自我效能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瞭解大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及社團經驗學習與生涯自我效能之差異情況。研究對象為110學年度北部私立大學之大學生,有效問卷共412人。透過IBM SPSS Statistics 23.0 for Windows統計軟體,進行問卷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式所得資料。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大學生在社團經驗學習及各面向呈現正向發展。
    二、大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及各面向呈現正向發展。
    三、具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在社團經驗學習的差異情況:
    (一) 高年級學生社團經驗學習顯著優於低年級學生。
    (二) 社團參與時間較長、參與平均時數較多、有社團幹部經驗、擔任越高社團職位之學生皆顯著優於社團參與時間較短、參與平均時數較少、沒有社團幹部經驗、未擔任越高社團職位之學生。
    四、具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的差異情況:
    (一) 男學生之生涯自我效能信心程度顯著優於女學生。
    (二) 有社團幹部經驗、擔任越高社團職位之學生生涯自我效能信心程度皆顯著優於沒有社團幹部經驗、未擔任越高社團職位之學生。
    五、大學生社團經驗學習與生涯自我效能呈現顯著正相關。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lubs experience learning and career self-efficacy for college students.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titled “Clubs Experience Learning and Career Self-Efficacy for College Students Survey” as the study method, 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discrepancies in career self-efficacy among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clubs experience lear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colleges student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Northern Taiwan in the 110 academy year, from whom 41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Using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IBM SPSS Statistics 23.0 for Windows,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s:
    1. College students show positive development in clubs experience learning and every aspect.
    2. College students show positive development in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every aspect.
    3. The discrepancies in clubs experience lear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among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1) Clubs experience learning for senior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junior students.
    (2) Clubs experience learning for students who had been in clubs longer, had more club average participation hours, had experiences as club officers, and/or held higher club officer position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students who had been in clubs shorter, had fewer club average participation hours, had no experience as club officers, and/or didn’t hold higher club officer positions.
    4. The discrepancies in career self-efficacy for college students among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1)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career self-efficacy among male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students.
    (2)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career self-efficacy among students who had experiences as club officers, and/or held higher club officer position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students who had no experience as club officers, and/or didn’t hold higher club officer positions.
    5. 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lubs experience learning and career self-efficacy for college stud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假設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社團經驗學習的意涵 13 第二節 生涯自我效能之理論 28 第三節 社團經驗學習及生涯自我效能相關研究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6 第四節 研究步驟 7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大學生個人背景變項、社團經驗學習以及生涯自我效能之現況分析 75 第二節 大學生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社團經驗學習之差異分析 90 第三節 大學生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生涯自我效能之差異分析 104 第四節 大學生社團經驗學習及生涯自我效能之關係 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結論 127 第二節 建議 134 參考文獻 137 中文部分 137 西文部分 143 附錄 147 附錄一 本研究預試問卷 147 附錄二 本研究正式問卷 152

    中文部分
    井敏珠(1982)。我國大學生社團參與、人格特質及其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毛菁華(2015)。大學生父母支持、父母期待對生涯未定向的影響暨生涯自我效能的中介效果(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王政豪(2018)。兩岸大學生生活適應與生涯自我效能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王誕生、宋美妹(2001)。大專學生社團組織發展之研究。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一輯。台北:東吳大學。
    主計處(2021)。臺灣失業率統計表。2021年12月15日,取自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47781&CtNode=4944&mp=4
    田秀蘭、郭乃文(2002)。「成人生涯認知量表」之發展及其效度研究。測驗年刊,49(1),19-38。
    朱偉競(2002)。大專社團輔導實務。嘉義:濤石文化。
    何晨維(2013)。影響澎湖縣弱勢家庭少年生涯發展自我效能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何進財(2000)。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1),1-3。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2008)。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文化。
    李美蘭(2005)。大學生社團參與、社團運作及社團評價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社團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詠秋(2001)。原住民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阻礙因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杜繐芬(2010)。台灣南部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對公民素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周甘逢(1992)。大學社團活動與生活教育。高市鐸聲,3(1),34-40。
    周甘逢、蔡武志、羅志明(1988)。社團理念。高雄市:復文。
    林合懋、陳昭雄(2011)。我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發展:影響因素與期望落差。弘光學報,63,97-115。
    林至善(2000)。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6-15。
    林亮圻(2017)。大學生知覺父母期待、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關係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林家彣(2018)。大學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淑貞(2006)。學生的心理社會發展任務初探-以虎尾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之經驗為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5(3),57-66。
    林惠瑜(2004)。大學生知覺之家庭親子界限與其生涯自我效能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胡湘萍(2009)。大學生依附關係、生涯自我效能對生涯決定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柴在屏(2006)。中部地區大學生參與社團對人格教育的影響之研究。中州學報,24,1-21。
    翁若雲(2011)。大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成熟與心理幸福感之結構方程模式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高申春(2001)。人性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張火木(1992)。對大專院校課外活動發感想與展望。訓育研究,31(3),84-87。
    張同廟(2007)。大專生女性社團負責人暨幹部能力獲得之研究。社團活動理論與實務,台南縣:漢家。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雪梅(1996)。學生發展:學生事務工作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張雪梅(1999)。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結果之實證研究。台北:張老師文化。
    張雪梅(2003)。介入或放手—大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問題與輔導對策。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四輯(頁350-366)。臺北市:東吳大學。
    張雪梅(2005)。大專校院學生事務工作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張雪梅(2015)。大的學生學校社團參與經驗及參與效益研究。學生事務與輔導,53(4),25-45
    教育部(2021a)。各級年齡淨在學率統計表。2021年12月15日,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Default.aspx
    教育部(2021b)。110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實施計畫。取自https://osa_activity.ntu.edu.tw/board/download/sn/458
    教育部統計處(2021)。大專校院校別學生數。2021年9月29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
    梁朝雲、陳新霖(2011)。環境促發了我的領導力-以社會改變模式探討大學校園環境對社團幹部領導力發展的影響。學生事務,50(4),25-61。
    梁聯宣(2020)。社團經驗、社會網絡及自尊對生涯未定向之預測-以臺灣地區大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莊玉琪(2013)。北區大學生的社團參與及公民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巧樺(2016)。大學生非理性信念、生涯阻礙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許淑穗(1998)。生涯自我效能、個人變項、與環境因素對大學生生涯選擇的影響:生涯選擇之徑路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雅雯(2009)。大學生社團經驗及其與就業力關係研究-以臺北縣市大學社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金定(1987)。生計決策訓練課程對高一男生生計決策行為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家菱(1993)。論大學社團之管理:以國立臺灣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國鑫,吳培協、李小娟(2007)。大專院校運動社團學生生活型態與參與動機之相關性研究。運動知識學報,4,135-144。
    陳淑琦(1999)。大學理工科系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結果預期、職業興趣與職業選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錦錫(2017)。大專生生涯自我效能、復原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靜怡(2006)。大學生人格類型、服務學習課程參與效能及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靜宜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傅木龍(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39(1)。16-24。
    游惠婷(2019)。北區醫學生社團經驗學習對公民態度及公民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玉(1996)。大學學生事務的角色與功能。公民訓育學報,5,167-192。
    黃玉(2001)。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頁35-80)。臺北市:東吳大學。
    楊蕙宇(2017)。北區大學校院學生社團參與及自我認定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昌智(2014)。大學生課外學習經驗與其畢業後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某大學校友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青玲(2012)。大學生知覺父母職業期望、生涯自我效能與職業選擇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葉紹國(2006)。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及其對學生發展的意義。臺灣高教研究電子報,2,1-10。
    榮騰達(2013)。助人科系大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希望感與生涯承諾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玉婷(2013)。大學生社團經驗與未來職場就業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志賢(2012)。高等教育課外學習核心能力及其評量指標建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志賢(2015)。談「知識」份子到「知事」份子:談大學學生社團發展困境與解決之道。學生事務與輔導,53(4),6-16。
    蔡志賢(2016)。學生社團經營與輔導。臺北市:作者出版。
    蔡志賢(2020)。社團經營與輔導,(5),31-42。
    蔡杰穎(2013)。大學生選系雙元自主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蕭宇芳(2019)。大學生校園投入經驗與就業力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北部私立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鮑昀(2019)。大學藝術科系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希望感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
    薛安(2017)。大學生課外學習經驗與生涯成熟態度之關係研究─以中部地區私立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佳蓉(2013)大學生參與社團之個人因素、社團滿意度與課外學習核心能力之關係研究─以大同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薛凱方(2005)。大學生學習社群互動與生活適應、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雅棻(2009)。高中職獨生子女學生知覺父母支持、生涯自我效能、自我認定與生涯決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簡君倫(2010)。大學生性格類型、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關永馨、齊隆鯤(2006)。大學生生涯成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部某大學為例。教育科學期刊,6(2),91-107。

    西文部分
    Anastasia, L. G., &Stephanie. (2019). Informal learning for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20 (2). 378-392.
    Astin, A. W. (1970). The Methodology of Research on College Impact,Part On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43 (3),223-254.
    Astin, A. W. (1984). 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0 (5), 518-529.
    Astin, A. W. (1993).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2), 191-215.
    Bandura, A. (1986). The Explanatory and Predictive Scope of Self-Efficacy Theory.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3 (4), 359-373
    Bandura, A., Adams, N. E., &Beyer, J. (1977). Cognitive processes mediating behavioral chang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5 (3), 125–139.
    Betz, N. E., Harmon, L. W., & Borgen, F. H. (1996). The relationships of self-efficacy for the Holland themes to gender, occupational group membership, and vocational interes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3 (1), 90–98.
    Betz, N.E., & Hackett, G. (2006). Career self-efficacy theory: Back to the future.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14 (1), 3-11.
    Betz, N.E., Klein, K.L., &Taylor, K.M. (1996). Evaluation of a short form of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4 (1), 47-57.
    Brennan, J. (2004). The social role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contradictions, boundaries and change in Ten Years On: Changing Educ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Buckingham: The Open University.
    Casey, K., Leigh, G., &Kathryn, C. (2020). Extracurricular Participation, Collective Self-Esteem, and Academic Outcom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si Chi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5 (4), 318-326.
    Chickering, A. W., & Reisser, L. (1993). Education and identi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anielle, L., Alec, T., &Katie, O. (2021). Preparing Mass Communications Students for an Evolving Industry: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xtracurricular Involvement on Career Adaptability.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or. 76 (1), 65-77.
    Hackett, G., & Betz, N. E. (1981). A self-efficacy approach to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wome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8 (3), 326–339.
    Jang, H., Woo, H., & Lee, I. (2020). Effects of Self-Compassion and Social Support on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Identity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98 (4), 402-411.
    Kim, S., &Yang, S. (2019). The effects of Korean college students' self-identity 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47 (9), 1-6.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ent, R. W., & Hackett, G. (1987). Career self-efficacy: Empirical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0 (3), 347-382.
    Lent, R.W., Brown, D., & Larkin, K. C.(1984). Relation of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persistenc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1 (3), 356–362.
    Maude, G., Kathryn, M., Rosanne, V. K., &Erin, B. (2019). Past and present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s associated with adaptive self-regulation of goals, academic success,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73, 8-15.
    Monroe, W. (1952).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N.Y.: The MacMillan Company.
    Mindi, N. T., Pa, H., Anna, K. F., &Jessica, P. C, (2019).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Distress: Relationship to Self-Esteem and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Belief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67(4), 282-297.
    Richard, L. S, William, M., &Lyman, O.(1986). Elementary survey sampling(3nd ed.). PWK- Kent Publishing co., Boston, MA, USA.
    Shulruf, B., Tumen, S., & Tolley, H. (2008).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school, do they matter?, "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Elsevier, 30 (4), 418-426.
    Taylor, K. M., &Betz, N. E. (1983). 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2 (1), 63–81.
    Wright, S. L., Kacmarski, J. A., Firsick, D, M., Jenkins-G, M. A., & Kim, A. J.(2020). Family Influences on College Students' Anticipated Work-Family Conflict, Social Self-Efficacy, and Self-Esteem.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68 (2), 112-12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