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耀德
Huang, Yao-De
論文名稱: 桃園市市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之研究
A Study of Students’ Recruitment Strategies of th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ity
指導教授: 胡茹萍
Hu, Ru-Ping
口試委員: 饒達欽
Rau, Da-Chin
宋修德
Sung, Hsiu-Te
胡茹萍
Hu, Ru-Ping
口試日期: 2022/06/16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8
中文關鍵詞: 桃園市技術型高中招生策略
英文關鍵詞: Taoyuan City,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 recruitment strategy
研究方法: 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94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7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在瞭解桃園市市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現況,探討影響各校招生之因素,並瞭解各校招生策略之異同。透過質性半結構式訪談法,以桃園市6所市立技術型高中校長為訪談對象;訪談內容以5P行銷理論將招生策略分為五個層面,包括產品、價格、通路、推廣及人員,瞭解學校如何運用5P行銷招生策略對外招生。
    根據研究結果分析,本研究結論有以下八點:一、桃園市立技術型高中入學門檻及學生素質下降。二、市立技術型高中招生不成問題,招收優質學生卻較無優勢。三、影響桃園市立技術型高中之招生因素主要有桃園市家長、學生及國中端老師普遍觀念先選擇普高後技高、學校地理位置及少子女化。四、招生產品策略主要有發展熱門特色科系及豐富軟硬體資源。五、招生價格策略主要有提供就近入學獎學金、提供慈善獎助學金及提供愛心早午餐。六、招生通路策略主要有提升就近入學率、提升交通便利性及提供線上學習資源。七、招生推廣策略主要有入校宣導、善用學校識別系統、運用新聞媒體及參加招生博覽會。八、招生人員策略主要有提高碩博士比率、運用通訊軟體、使用官方入口網站及校務信箱。
    綜合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桃園市市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之研究,提出之具體建議如下:一、加強宣導技職教育特色及優勢。二、調整職業類科招生名額。三、持續推廣產學合作。四、提升交通便捷度。五、提升與地方產業的連結。六、提供獎助學金、工讀機會及減免雜費。七、預防疫情對技術型高中實體教學之衝擊。八、經營社群媒體,提高曝光度及觸及率。九、重整行政組織,建立學校行銷機制並配合相關獎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 recruitment at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ity, the factors affecting recruitment at each school,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recruitment strategies. Qualitativ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principals of 6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ity. In these interviews, recruitment strategies we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5 P’s of marketing—namely 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and people—to explore how these schools recruit students through the 5 P’s marketing strategy.
    The following 8 conclusions were drawn from the analysis results:
    1. Admission requirements and student quality at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ity both decreased.
    2. Recruiting students in general was not a problem for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but recruiting high-quality students was.
    3.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ed student recruitment at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ity were the general belief of parents, students,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ity that academically focused high schools were a superior choice to vocational ones, the school location, and the low birth rate.
    4. The predominant product strategies for recruitment were establishing featured departments as well as providing diverse software and hardware resources.
    5. The main price strategies were offers of scholarships to students living nearby, charity scholarships and financial aids, and free breakfasts and lunches.
    6. The primary place strategies were increasing the admissions of students living nearby, enhancing home-to-school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and providing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7. The commonly adopted promotion strategies were providing orientation sessions, highlighting their advantage of having an established identification system, promoting the school on news media, and participating in admission fairs.
    8. The frequently used people strategies were increasing the percentage of faculty members with a master’s or doctoral degree as well as enhancing intraschool communication through messaging applications, school website portal, and school email.
    According to these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d the following student recruit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ity:
    1. Highlight the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2. Adjust the admission quota for vocational departments.
    3. Continue to promote industry–academia collaboration.
    4. Enhance home-to-school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5. Strengthen the school’s connection with local industries.
    6. Offer scholarships, financial aids, part-time job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nontuition fee reductions and waivers.
    7.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physical school teaching.
    8. Use social media to improve the school’s visibility and reach.
    9. Reorganize the school’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nd establish a marketing mechanism based on incentiv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方法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桃園市市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現況 15 第二節 影響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招生因素 37 第三節 教育行銷之相關理論 49 第四節 招生策略之相關研究 6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工具與對象 69 第三節 研究實施 72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4 第五節 研究倫理與品質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81 第一節 桃園市市立技術型高中招生現況 81 第二節 影響桃園市市立技術型高中之招生因素 83 第三節 桃園市市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之招生策略 87 第四節 綜合分析及討論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第二節 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43 附錄一 桃園市市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之研究訪談大綱(專家效度問卷) 157 附錄二 桃園市市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之研究訪談大綱(正式問卷) 161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 165 附錄四 校長訪談重點摘要-A 167 附錄五 校長訪談重點摘要-B 171 附錄六 校長訪談重點摘要-C 177 附錄七 校長訪談重點摘要-D 181 附錄八 校長訪談重點摘要-E 187 附錄九 校長訪談重點摘要-F 195

    壹、中文部分
    丁依停(2016)。少子化成功招生策略之學校個案研究-以宜蘭縣偏鄉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花蓮縣。
    內政部(2020年4月10日)。人口資料統計庫。取自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674
    內政部統計處(2022)。內政部統計通報。取自https://stat.ncl.edu.tw/detail.jsp?p=0,1.225476855E9
    王文科、王智弘(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王文科、王智弘,研究方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馥蓓(2017,8月8日)。明確的品牌願景 是企業獲利與價值的基礎【奧美公關 藏經格】。取自https://reurl.cc/3Lajol
    任逸之(2019)。花蓮某技術型高中之招生策略—以選校因素來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新科技大學,新竹縣。
    朱子君(2007)。《學校領導與經營》。秦夢群(主編),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朱志成(2016)。少子女化現象下桃園巿高中職校經營策略對招生績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臺北市。
    朱彩玲(2014)。少子化現象下學校創新經營策略之研究-以縣市合併後台中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人口推估查詢系統。取自https://pop-proj.ndc.gov.tw/download.aspx?uid=70&pid=70
    何福田(2005)。學校行銷的意義與重要性。研習資訊,1(22),1-9。
    余瑞陽(2016)。學校教育行銷之策略與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5),32-37。
    杜海寧(2018)。十二年國教下私立技術型高中現況與應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5),160-163。
    吳小曼(2014)。少子化趨勢的學校因應策略-以某私立女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會計學系,臺北市。
    吳宗立(2004)。學校經營的行銷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61,62-69。
    吳柏軒(2021年3月14日)。少子化衝擊 國中會考20.2萬人報名創歷來新低。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66299
    吳珮瑜(201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的影響-從教師兼任行政人員視角出發。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1),221-237。
    吳嘉澤(2007)。高職工業類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升學意願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吳錦惠(2012)。少子化對高中經營的影響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5),51-55。
    吳錦惠(2013)。高中職辦學的挑戰與因應,師友月刊,552,25-29。
    呂惠美(2001)。私立中等藝術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學程專班,高雄市。
    宋修德、曾璧光(2019)。我國中等技職教育的危機與轉機-析論少子女化的衝擊與因應。台灣教育,715,43-52。
    李侑珊、陳祐誠(2021年8月26日)。私校突圍少子化致力學校瘦身、強攬境外生恐能解套。中時新聞網,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866743
    李金娥(2006)。談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以高雄市新上國小為例。國教之友,60(3),46。
    沈得中(2011)。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經營策略與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特色認證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孟昭仿(2016)。少子化下私立高職招生策略之研究-以北部某私立高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林志純(2008)。臺中市國民小學學校行銷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臺中市。
    林建志(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林海清(2006)。少子化效應對技職教育發展之衝擊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51,32-45。
    邱毓婷(2007)。服務行銷策略金三角應用於大學校院行銷之研究-以中山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俞肇福(2019年7月28日)。少子化招生難!基隆高中職續招29日登場。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866743
    施振典(2005)。學校行銷策略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36,109-117。
    胡茹萍(2014)。台灣技職教育輸出越南之策略芻議。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0(1),29-43。
    胡茹萍(2014)。臺灣技術及職業教育法芻議。台灣教育,685,8-20。
    范熾文(2008)。《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范熾文,教育行政、學校管理。高雄市,麗文文化。
    唐巍芬(2016)。我國大專校院面對少子化挑戰之行銷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徐永基(2003)。新竹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新竹市。
    徐敏榮(2018)。都會區傳統大型國民小學招生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及其因應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6),63-69。
    桃園市立中壢家事商業高級中等學校(2021)。學校官方網頁。取自https://www.clvs.tyc.edu.tw/ischool/publish_page/0/
    桃園市立中壢商業高級中等學校(2021)。學校官方網頁。取自http://www.clvsc.tyc.edu.tw/bin/home.php
    桃園市立楊梅高級中等學校(2021)。學校官方網頁。取自https://www.ymhs.tyc.edu.tw/ischool/publish_page/221/
    桃園市立壽山高級中等學校(2021)。學校官方網頁。取自http://www.sssh.tyc.edu.tw/bin/home.php
    桃園市立龍潭高級中學(2021)。學校官方網頁。取自http://www.ltsh.tyc.edu.tw/bin/home.php
    桃園市立觀音高級中等學校(2021)。學校官方網頁。取自http://www.gish.tyc.edu.tw/files/11-1000-527.php
    桃園市政府主計處(2022)。從數字看桃園第075號,取自https://dbas.tycg.gov.tw/index.jsp
    桃園市政府主計處(2022)。桃園市國民中小學概況,取自https://dbas.tycg.gov.tw/home.jsp?id=10285&parentpath=0,13,47,10249
    桃園市政府民政局(2022)。人口統計,取自https://cab.tycg.gov.tw/home.jsp?id=10514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2020)。桃園市各級教育概況簡析,取自https://www.tyc.edu.tw/home.jsp?id=121&parentpath=0,58,107
    秦夢群、莊清寶(2018)。《學校特色發展與創新》。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馬秋毅(2010)。私立高中職學校招生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臺南市私立高中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立德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2021)。學校官方網頁。取自https://www.tyai.tyc.edu.tw/bin/home.php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2011):教育學門保護研究對象倫理信條。https://tinyurl.com/sg8oufl
    國立編譯館黃國彥(2001)。教育大辭書。臺北市:文景。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
    張仁家、陳琨義(2017)。從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看我國技術型高中的發展與因應。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7(2),61-75。
    張本文(2009)。學校的經營諸葛-策略管理。國教之友,60(4),16-21。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臺北市:學富出版社。
    張奕華、陳樂斌(2010)。高中職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9,20-44。
    張國保、李寶琳(2014)。我國技職人才培育的問題與前瞻。教育資料與研究,112,53-76。
    張智惟(2022)。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選校評估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張逸蓁、廖勻華、廖錦文(2014)。職業類科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先導計畫影響招生效益的看法。明新學報,40(1),65-75。
    教育部(2021)。教育部圓夢助學網免學費方案。取自https://www.edu.tw/helpdreams/cp.aspx?n=3AF766FE65351C02&s=5331137415276DD6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2019)。高級中等學校概況統計。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8/relfile/7805/77303/72ce7dc1-e83d-4723-9f2d-8a92b6c4a16c.pdf
    教育部統計處(2018)。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8basicstudent.pdf
    教育部統計處(2021)。108年版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ebook/high/109highprint.pdf
    教育部統計處(2022)。學校基本統計資訊。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aspx?n=5A930C32CC6C3818&sms=91B3AAE8C6388B96
    教育部統計處(2022)。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10_all_st.pdf
    教育部統計處(2022)。110學年學校基本概況統計結果提要分析。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ommon/HitCount.ashx?p=C535150A0F617C6891AA8407825C667926E6D8020D119F3509E5DCFAA4F21A78796E67D48BA3043FDE88162D906E22291FC79F57E2400340576B35B34649D56C&type=FB01D469347C76A7&s=D1F4D41DEB0E7651
    章凱閎(2019年9月15日)。少子化海嘯!全台39所國小僅1人入學10校新生掛蛋。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98/4048993
    許全守(2015)。新世代新時代技術型高中之挑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5),89-98。
    許長田(2005)。策略管理。臺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
    許淑玫(2012)。少子女化現象下的學校經營困境及因應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5),51-55。
    郭生玉(201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郭生玉,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新北市:精華總經銷。
    郭秋勳、郭美辰(2006)。少子化時期高等教育的因應策略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51,46-55。
    郭澤興(2015)。十二年國教免學費方案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5),66-71。
    陳志祥(2017)。少子化衝擊-高級中等學校的因應與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6),134-137。
    陳佳宏(2021)。關係型態對學校品牌聲望之影響:品牌認同、品牌滿意及品牌信任之中介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台南市。
    陳怡均、鮑慧文(2018)。學校行銷策略對學校形象之影響-以互動行銷為調節變數。兩岸職業教育論叢,2(1),64-78。
    陳金品(2015)。私立高職面臨少子化停辦與改辦機制相關問題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建廷(2014)。國民中學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陳啟榮(2012)。教育行銷在學校經營之應用。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8,59-80。
    陳麗珠(2017)。從全自費到免學費: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生收費政策之探討。教育行政論壇,9(2),43-60。
    陳麗惠(2017)。學校之品牌塑造與招生策略之個案研究:以苗栗縣立福興武術國民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彭曉瑩(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彭曉瑩(2002)。教育行銷之理論與實務。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3),108-119。
    湯 堯(2001)。學校經營管理策略:大學經費分配、募款與行銷。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8)。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探析。臺北市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3-63。
    鈕文英(2018)。質性研究方法與寫作(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鈕文英(2021)。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三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馮靖惠(2020年9月9日)。學生少教師缺「仁義高中只是冰山一角」。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98/4845422。
    黃郁宜(2016)。少子化對高中經營精進方案之研究,經營管理學刊,11,30-48。
    黃哲彬(2006)。從少子化浪潮談對我國教育的衝擊與因應策略。教育趨勢報導,23,104-112。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第2版)。心理出版社。
    黃義良(2002)。淺析學校行銷策略適用於中小學的具體作法。教育資料與研究,45,112-119。。
    黃義良(2004)。國民中小學學校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鈺文(2016)。臺北市公立技術型高中招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臺北市。
    黃種世(2002)。高雄市高中職學校行銷現況及可行策略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研究所,高雄市。
    楊清林(2015)。臺中市大甲區公立國民小學因應少子化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專班,臺中市。
    蓋浙生(2002)。《教育經營與管理》。蓋浙生,教育行政、學校管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趙宥寧(2021年1月27日)。完全免試名額破萬 高中搶學生保底。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98/5206211
    趙宥寧(2021年2月19日)。高中職最新學生數出爐!前10名全私校 中山工商穩奪冠。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262132
    劉金山(2003)。台灣人口成長與國民小學校數調整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南投。
    潘成滿(譯)(2005)。服務業管理與行銷。(原作者G. Christian)新北市:普林斯頓國際。(原著出版年:2003)
    潘慧玲、林靜霞(2019)。一所新高中學校行銷策略之個案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20,94-114。
    蔡幸娟(2007)。私立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市。
    蔡知年(2020)。臺灣私立幼兒園的現況與挑戰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9),83-89。
    蔡金田(2011)。一個國小校長在學校行銷的實踐探究。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7,29-54。
    蔡培村、孫國華(1998)。《學校經營的基本概念》。高雄:麗文。
    蔡銘津(2008)。少子化的趨勢對教育體系的衝擊與因應。研習資訊,25(5),101-108。
    蔣偉民(2009)。少子化對高中教育之衝擊與因應。中等教育季刊,60(1),26-34。
    鄭毓霖(2004)。少子化現象在教育上的因應之道─「日本經驗」。台灣教育,630,14-20。
    鄭禎佩(2002)。師範學院教育行銷研究--以屏東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盧廷根(2003)。教育政策行銷功能及策略之探究。台灣教育,620,19-27。
    盧延根(201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創新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蕭富峰(2006)。《行銷策略》。心理出版社。臺北市:華泰文化。
    蕭鏡堂(2002)。《行銷入門》。蕭鏡堂,市場學。臺北市:華泰。
    魏婉宜(2015)。桃園地區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羅月圓(2011)。臺北市私立高級職業學校教師知覺 少子化衝擊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lford, B. L. & Biswas, A. (2002). The effects of discount level, price consciousness andsale proneness on consumers: Price percep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55(9), 775-783.
    Nuseir, Mohammed & El-Refae, Ghaleb. (2021).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studying at UAE universities: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adoption of educ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https://doi.org/10.1080/08841241.2020.1852467
    Bernard, H. R. (2018). Research methods in anthropolog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6th ed.). Rowman & Littlefield.
    Bogdan, R. C., & Biklen, S. K. (2007).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5th ed.). Allyn and Bacon.
    Bock, D.E., S.M. Poole, and M. Joseph. (2014). Does branding impact student recruitment: A critical evalu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24 (1), 11–21.
    Brinkmann, S., & Kvale, S. (2015). InterViews: Learning the craft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3rd ed.). Sage Publications.
    Corbin, J., & Strauss, A. (2015).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4th ed.). Sage Publications.
    Connor, C, M. (1999). Marketing strategic one schools success story. Independent School, 58(3), 38-42.
    Fontana, A., & Frey, J. (2005). The interview: From structured questions to negotiated text. In N. Denzin & Y.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3rd ed., pp. 695-727). Sage Publications.
    Gary, L. (1991). Marketing education.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Glueck, W. (1976). Business policy: Strategy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 (2ⁿd ed.). New York, NY: McGraw Hill.
    Gronroos, C. (1995).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he strategy continuum.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3(4), 252-254.
    Hanson, E. M. (2003).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Litten, L.H. (1980).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1(1), 40-58.
    Joseph, W. B. (1996). Internal marketing builds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 16(1), 54-59.
    Koocher, G. P., & Keith-Spiegel, P. (2016). Ethics in psychology and the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s: Standards and cases (4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otler, P. & Fox, K.F. (1995).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tler, P. & Andreasen, A.R. (1996).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5thed.) NJ: Prentice-Hall.
    Kotler, P. & Roberto, E. L. (1989). Social marketing:Strategies for changing publicbehavior, Free Press, N. Y.
    Kotler, P. (2003).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J: Prentice-Hall.
    Krueger, R. A., & Casey, M. A. (2015). Focus group: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5th ed.). Sage Publications.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Sage Publications.
    Marshall, C., & Rossman, G. B. (2016).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6th ed.). Sage Publications.
    Marvasti, A. (2003).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ociology. Sage Publications.
    McCarthy, E. J. (1981). Basic marketing: A managerial approach (7th ed.) Homewood, New York: Richard. D. Irwin.
    McMillan, J. H., & Schumacher, S. (2010). Research in education: Evidence-based inquiry (7th ed.). Pearson Education.
    Minichiello, V., Aroni, R., & Hays, T. (2008). In depth interviewing: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alysis (3rd ed.). Addison-Wesley.
    Neuman, W. L. (2014).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Pearson New International ed.). Pearson Education.
    Richardson, L. (1994). Writing: A method of inquiry.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516-529). Sage Publications.
    Rubin, H. J., & Rubin, I. S. (2012).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The art of hearing data (3rd ed.). Sage Publications.
    Saldana, J., & Omasta, M. (201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alyzing life. Sage Publications.
    Smith, L. M. (1990b). Ethics, field studies, and the paradigm crisis. In E. G. Guba (Ed.), The paradigm dialogue (pp. 139-157). Sage Publications.
    Upen, M. (2018). Difference between text and discourse.http://pediaa.com/difference-between-text-and-discourse/
    Walker, A., & Ellis, H. (2000). Technology transfer: Strategy,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nhibiting facto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4(1), 97-122.
    Wragg, E. C. (2012).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observation (Classic ed.).Routled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