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釋法正
Shi, Fa-Zheng
論文名稱: 泰籍僧侶居臺學習華語之現況與其文化適應之研究—以臺灣法身寺禪修協會泰國僧侶及志工為例
The study on Thai students in Taiwan on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ir adaptations into the Taiwanese culture—Taking Thai monks and volunteers of the Dhammakaya Association of Taiwan as case study
指導教授: 楊秉煌
Yang, Ping-Huang
口試委員: 林振興
Lin, Zhen-Xing
林健宏
Lin, Jian-Hong
楊秉煌
Yang, Ping-Huang
口試日期: 2022/06/30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7
中文關鍵詞: 臺灣法身寺禪修協會僧侶志工華語
英文關鍵詞: Dhammakaya Association of Taiwan, monks, volunteers, Chinese language
研究方法: 深度訪談法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99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2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到另一個國家必需面對許多挑戰。這些來臺灣的泰國公民,他們就不得不面對語言、文化、飲食習慣和氣候方面的差異。在不同的國家生活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有些人覺得變化太大了,因為他們沒有想到生活中會有這麼多不同方面的挑戰。
    筆者為泰國法身寺的僧侶,來臺留學已9年。在此期間,接觸到很多僧侶及志工,因此對他們學習華語的情況感興趣,想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學習經歷。臺灣與泰國的文化、飲食習慣、氣候截然不同,法身寺僧侶及志工是否有遇到困難以及如何克服,本研究主要是針對臺灣法身寺禪修協會3個分院的僧侶及志工,了解其學習華語的動機、經歷及問題。
    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對象為3個分院的僧侶及志工,共16位,除了了解其學習的經歷及現況外,也希望藉由此研究,可以讓後續想來臺灣留學的僧侶或志工,可以先做好心理準備,提前準備所需的東西。在泰國會辦華語課程給僧侶及志工,都是以簡體字以及北京語言中心所編排的教材來上課,所以大部分聽說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讀寫的問題就比較大了。
    環境和文化對學習語言的影響很大,本研究結果顯示家中有華僑的受訪者,在學習上比其他受訪者厲害許多,因為時常接觸華語以及華人文化,所以知道的詞彙比其他受訪者多,來學習時吸收較快。另外受訪者在生活上面對的問題,大多是氣候及飲食,因泰國不常下雨,因此街不會有帶傘出門的習慣,但臺灣四面環海,濕氣較重,如果不養成帶傘的習慣,會照成自身的不便,泰國大多是重口味,因此臺灣清淡的菜餚,讓他們吃不習慣,需要時間來調適。
    除了了解他們的學習經歷,這項研究還希望有益於未來的來者,特別是僧侶和志工,他們來臺灣時將面臨類似的挑戰,讓他們在身心上做好準備。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one has to face moving to a different country. Looking at Thai citizens moving to Taiwan alone, they have to fac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s, cultures, eating habits and climates. Inevitably that there will be difficulties that come with the being in a different country, some find the change too overwhelming as they did not expect the challenges to come from so many different aspects in life.
    The research looks into these particular challenges among the researcher’s closest encounters being a monk from the Dhammakaya Temple in Thailand who has come to know various monks, volunteers and attendees across the three branches of the Temple established in Taiwan. The researcher looks into the various Chinese learning circumstances and experiences that this particular group of Thais have to face in order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the difference that Taiwan is compared to Thailand, and in turn how they approach and overcome such challenges.
    The research use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interviewees from the three branches in total of 16. There are Chinese courses available for monks and volunteers in the Dhammakaya Temple in Thailand where materials and textbooks are written in simplified characters and are from the Beijing Languages Center. Therefore, when the interviewees come to Taiwan where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written in traditional characters, most find that the most difficult aspect to learning Mandarin is not listening but writing and reading.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aspects also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anguage learni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ose who have native Chinese speakers at home learn much quicker and more effectively because they are constantly exposed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refore, they observe more vocabulary, and also at a faster rate. In addition, in everyday life most of them face climate and eating problems. In Thailand there is raining season and everyone does not have to prepare for unexpected rain when it is not the season, whereas Taiwan is surrounded by the sea which contributes to its heavy humidity and frequent rainfalls. In regards to dietary differences, a lot of it is in the taste. Thai cuisine has very strong tastes whereas Taiwanese cuisine is much more subtle.
    Apart from gaining an understanding into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s, the research aims to also provide insights that will benefit future comers, in particular, monks and volunteers who will face similar challenges when they make the move to Taiwan so they can b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prepared in advance.

    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次 vii 表次 xi 圖次 xiii 照片次 x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一、法身寺 4 二、來臺泰籍僧侶、志工及一般生之差異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在臺灣泰國學生學習華語情況 7 一、適應理論 7 二、語言適應 9 三、生活適應 10 四、文化衝擊 11 五、小結 13 第二節 泰籍生學習華語之困境 14 第三節 泰文字和漢字的關連 16 一、泰文字的結構特色 16 二、泰文和漢字的異同 18 三、泰語與漢字教學 19 四、小結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2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1 一、文獻分析法 21 二、深度訪談法 2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24 一、訪談範圍 24 二、訪談對象 2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27 第四章 泰國僧侶及志工學習華語之探討 29 第一節 臺灣法身寺禪修協會歷史回顧 29 一、創建歷史 29 二、協會法會及活動 29 第二節 臺灣法身寺禪修協會的環境介紹 31 一、臺北分會 31 二、桃園分會 36 三、臺中分會 38 第三節 泰國僧侶及志工在臺灣法身寺的生活模式 41 第四節 泰國僧侶與志工在法身寺學習華語重要性 42 第五節 薹泰文化差異 43 一、問候方式 44 二、生活習慣 45 三、禁忌文化 48 四、用餐禮儀 48 五、飲食 50 第六節 小結 54 第五章 訪談與分析 57 第一節 研究對象 58 一、研究對象及其背景 58 二、受訪者之性別與年齡 59 三、在臺灣教育程度以及來臺時間 59 第二節 華語學習動機與經歷 59 一、學習華語動機 59 二、來臺學習的原因 62 第三節 學習華語現況 67 一、目前就讀的學校及科系 67 二、來臺求學的原因 68 三、對學習華語及生活的幫助 71 四、學習華語時程與人際溝通 75 五、課室外的華語學習管道 78 六、回泰國後使用華語的情況 83 第四節 學習華語及生活面臨那些問題 86 一、學習華語的困難 86 二、生活上的困難 89 三、在法身寺服務的困難 93 四、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97 第五節 小結 10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結論 105 一、現況 106 二、適應 107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08 第三節 建議 109 一、不同身分對學習適應的影響 109 二、不同教育程度或不同國家的學生對學習適應的影響 109 三、居住時間的影響 110 四、論文延伸 110 參考文獻 111 附錄 115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115 附錄二、受訪者訪談同意書 116 附錄三、訪談大綱 117

    一、中文文獻
    小川巖(1998)。大家的日本語。臺北市:大新書局。
    包金曼(2012)。試論漢字起源與初期演變。蘭州市:西北師範大學。
    尼克(2014)。非常曼谷,泰美好再發現。臺北市:流行風出版社。
    向光忠(2010)。文字起源考索。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期,P75-84。
    李玉芬(2017)。外籍生來臺就讀因素及適應問題探討-以東部T大學越南外籍生為例。臺東:臺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冬梅(2012)。泰語構詞研究。上海市:上海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
    何余華(2020)。論漢語用字演變過程中新用字符的來源—以殷墟甲骨文所見傳承詞為例。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期,P14-21。
    何貞、張孝裕、陳立芬、舒兆民、蔡雅薰、賴明德(2008)。華語文教學導論。臺北市:三名書局。
    吳建平(2012)。泰國漢語教育與漢語推廣現狀、問題及對策。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4期,P59-63。
    肖虹(2011)。漢字起源研究述評。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期, P137-139。
    呂羅雪(2018)。境外生在臺灣適應議題之探究: 以靜宜大學西文系為例。靜宜人文社會學報,3期,P105-124。
    周宛青(2017)。高等教育國際化下臺灣本籍生整體學習經驗質性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4)期,P228-254。
    周曉陽(2016)。泰籍勞工在臺灣學習華語的教材-之研究與設計。桃園市: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秀嵐(2013)。在臺灣的泰國佛教徒對五戒認知的研究-以臺灣法身寺禪修協會的信徒為調查對象。臺北市:佛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侑融(2010)。探討外籍生在臺灣就讀的經驗。基隆市: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金正昆(2011)。禮儀金說:外事禮儀(第二版)。西安市: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施秀玲(2006)。外國學生來臺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歷程之探究-以銘傳大學桃園校區外國學生為例。桃園市:銘傳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韋一姍(2016)。漢泰謎語對比研究。南寧市:廣西民族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德喜(2010)。閱讀泰國,解讀北韓。臺北市:秀威出版社。
    孫穎(2019)。漢泰動賓式複合詞對比研究。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馬玲娟(2012)。漢泰字對比及對泰漢字教學研究。河南市:鄭州大學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文容(2013)。泰國法身寺之弘法情況─以臺灣法身寺為例。桃園市:玄奘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建延(2014)。泰國與臺灣飲食文化差異。臺南市:南臺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國民(2003)。文化間傳播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康玉華、來思平(2007)。漢語會話301句。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
    張虹(2019)。文字傳播與文明:基於兩種文字系統的起源、發展和特徵。新聞戰線,2期,P39-41。
    張君松(2016)。大家來學泰語。新北市:統一出版社有限公司。
    梁曉強(2016)。從甲骨文的結構看漢字的起源。中國銅商文化研究院雲南,35(5)期,P62-67。
    黃璉華、羅漢強(1996)。外籍生適應問題及相關因素之探討。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5(5)期,P457-468。
    楊寄洲(2009)。漢語教程。北京市: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期,P17-23。
    趙金銘(1997)。對外漢語教材創新略論。世界漢語教學,2期,P54-61。
    鄭政宗、李素箱、唐君豪(2008)。外籍生休閒參與因素調查研究。朝陽商管評論,3期,P1-19。
    劉繼鵬(2021)。中文漢字的起源、傳承與發展。語言文字大論壇,15期,P1-2。
    蔡文榮、徐主愛(2013)。外籍學生在臺灣的大學適應議題之研究:以中興大學之泰國學生為例。教育科學期刊,12(2)期,P88-119。
    蔡文榮、石裕惠(2015)。日本籍國際學生在臺灣中部大學適應議題之個案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9(2)期,P1-37。
    蔡文榮、巫麗芳(2017)。越南籍學生在臺灣的大學適應議題之研究:以中興大學為例。中臺學報(人文社會卷),4期,P75-96。
    潘俊宏、張仁家(2019)。新南向政策背景下國際學生來臺留學現況。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2)期,P154-175。
    餘偉、鄭鋼(2005)。跨文化心理學中的文化適應研究究。心理科學進展,13(6)期,P836-846。
    釋法深(2009)。出家培訓行為研究─以泰國法身寺國際短期出家營為例。臺北:華梵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文獻
    Brown, H. Douglas (1995). 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an Francisco: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Jochems, W., Snippe, J., Smid, H. J., & Verweij, A.(1996). The academic progress of foreign students : Study achievement and study behavior. Higher Education, 31, 325–340.
    Lin, J. C. G., & Yi, J. K. (1997).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djustment: Issues and program suggestions.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1(4), P473-479.
    Wuttiphan, Narueporn & Ting, Yang. (2013). The Study of Thailand Chinese Teaching Policy in Chinese Teaching of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Khon Kaen University,36(1), 16–22.
    三、泰文文獻
    ประพณิ มโนมยัพบิลูย์.(2005). การสอนภาษาจีนใน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 เอกสารประกอบการสัมมนาทางวิชาการเรื่องเศรษฐกิจการศึกษาสังคม และวัฒนธรรมของประเทศจีนในรอบทศวรรษ, 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ราชภัฏเชียงใหม่.
    สำนักงานเลขาธิการสภาการศึกษา. (2016). รายงานการวิจัยเพื่อพัฒนาการเรียนการสอนภาษาจีนใน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ระดับประถมศึกษา,กรุงเทพฯ : บริษัท พริกหวานกราฟฟิค จำกัด.
    สุรีพร ไตรจันทร์. (2014). สภาพปัญหาการเรียนการสอนภาษาจีนใน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ยุคปัจจุบัน ของนักเรียนระดับอาชีวศึกษา,วารสารวิชาการ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ปทุมธานี. ปีที่ 6(2 : 195-199).
    สุวรรณ เลียงหิรัญถาวร. (2013)การศึกษาสภาพการจัดการเรียนการสอนภาษาจีนในระดับมัธยมศึกษาตอนปลาย ของโรงเรียนในจังหวัดเชียงใหม่, วารสารศิลปศาสตร์ 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แม่โจ้. ปีที่ 1 (2 : 43 – 59).
    四、網路資料
    中國壹灣網(2022)。國際禮儀。取自:http://big5.taiwan.cn/tsh/zxyd/tushu5/201001/t20100128_1239307_2.htm。
    全球華文網(2021)。教材使用。取自:http://www.huayuworld.org/LearnArticles/ListData/15。
    壹讀(2022)。泰國用餐禮儀。取自:https://read01.com/zh-tw/e2KPL2.html#.Wk2uMt-WZPY。
    HelloWings(2022)。吃飯皇帝大之臺灣餐桌禮儀篇臺灣用餐禮儀。取自:https://tw.hellowings.com/blog/post/%E5%90%83%E9%A3%AF%E7%9A%87%E5%B8%9D%E5%A4%A7%E4%B9%8B%E5%8F%B0%E7%81%A3%E9%A4%90%E6%A1%8C%E7%A6%AE%E5%84%80%E7%AF%8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