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氏梅
Pham, Thi-Mai
論文名稱: 黎貴惇的三教交涉及其應用
Lê Quý Đôn’s Thought the Concerned Integration of Three Teachings And their Application
指導教授: 張崑將
Chang, Kun-Chiang
口試委員: 林維杰
Lin, Wei-chieh
許怡齡
HSU, YI-LING
張崑將
Chang, Kun-Chiang
口試日期: 2022/06/16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東亞學系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黎貴惇三教交涉應用道德教化
英文關鍵詞: Lê Quý Đôn’s, the Concerned Integration of Three Teachings, their application, moral civilize
研究方法: 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文件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23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黎貴惇(1726-1784)作為越南的一位博學的儒學者,更是一位黎興朝的重臣,雖然黎貴惇在世時沒有改朝或是逢及中國的侵略之大規模戰亂,但是國勢仍是動盪不安,黎興朝一帝二王體制,而二王各分南北統治擁有極權,帝王只是魁儡,這樣的王朝何時才能穩定,黎貴惇擔心歷史重演,所以他希望帝王與政治者要修身立志,要有道德自律,遵循上古賢人的德行,在《書經衍義》中敘述了《尚書》中帝王的施治教化與任官者的崇奉法則,他希望君王、官宦把它視為必讀之書,有益於自身的修養,也益於王朝的吏治穩定。
    然而,黎貴惇到了晚年,他對黎鄭王朝的政治期望,沒有讓他看到一點希望,儒家的道德自律、德政思想,已成為理論的教條,沒有實踐的活動性,黎貴惇選擇了運用佛教的教義,以義理與實踐互相激盪的呈現,發起社會各階層的教化運動。黎貴惇三教交涉從儒學典籍中做為理據來解釋佛、老的教義,如在《見聞小錄》卷九〈禪逸〉中黎貴惇欲證明佛教也有談人倫道德、行為準則及自我修養的基本要求,佛教與儒教的戒律都是從一個源頭為了教化世人,對不同人、不同身分都有因應的戒條,儒家與佛家的教導有異曲同工之處。在《陰騭文注》中黎貴惇運用了佛教的因果報應、地獄懲罰、生死輪迴,並且引用史例、例證,以善書的勸善形式進行道德實踐,激勵內在性的超越之道,不只針對當官者,且可用之於廣士眾民,有因果報應與善惡獎徵有其必然的天理,使人不敢作惡而揚善,又常以說故事的形式說教,期能達到教化的最佳的效果。

    Lê Quý Đôn’s (1726-1784) was an important minister of the Lê Trung Hưng Dynasty,As an erudite Confucian scholar in Vietnam. Although Lê Quý Đôn’s did not change the dynasty or encountered large-scale wars caused by China's aggression when he was alive, the country's situation remained strong. It is turbulent. The Lê Trung Hưng Dynasty has a system of one emperor and two kings, and the two kings are divided into north and south and have totalitarian power. The emperor is only a puppet. When will such a dynasty be stable, Lê Quý Đôn’s is worried that history will repeat itself, so he hopes that emperors and politicians should cultivate themselves. Determined to have moral self-discipline and follow the virtues of ancient sages, in "Book of Classics Yanyi", he described the emperor's governance and education in "Shangshu" and the rules of worship of officials. He hoped that kings and officials would regard it as a must-read. The book is beneficial to one's self-cultivation, but also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offici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dynasty.
    However, when Lê Quý Đôn’s arrived in his later years, his political expectations for the Lê Trịnh Dynasty did not give him any hope. Confucian moral self-discipline and moral politics had become the dogma of theory and had no practical activity. Lê Quý Đôn’s chose Using the teachings of Buddhism to present the mutual agitation of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he initiated the education movement of all strata of society. Lê Quý Đôn’s negotiation of the three religions uses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s a basis to explain the teachings of Buddhism and Laos. For example, in "Jianwen Xiaolu", Volume 9, "Chan Yi", Lê Quý Đôn’s wants to prove that Buddhism also talks about human ethics, code of conduct and sel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self-cultivation, the precepts of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are all from the same source to educate the world, and there are precept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people and different identities. The teachings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have a common effect. Lê Quý Đôn’s used Buddhism's karma, hell punishment, and reincarnation in "Yin Zhi Wen Zhu", and cited historical examples and examples to practice morality in the form the books of morality , and stimulated the way of transcendence of inner nature, not only aiming at those who are officials,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general public, there are karma and retribution and rewards for good and evil. There is an inevitable law of nature, so that people dare not do evil and promote good, and they often preach in the form of storytelling, which can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of civilise .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起源與問題意識.......................................................................................1 第二節 黎貴惇的三教研究概況...................................................................................3 第三節 思想概要與研究文獻材料說明......................................................................7 一、黎貴惇生平時代背景與思想概要...............................................................................8 二、黎貴惇著書與研究使用文獻材料說明....................................................................11 第四節 三教交涉之關鍵詞..........................................................................................13 一、王道思想.........................................................................................................................13 二、陰騭思想.........................................................................................................................14 三、詩僧..................................................................................................................................15 第五節 研究方法............................................................................................................16 第二章 黎貴惇三教交涉祭祀中的人道觀與政治觀──以《書經衍義》為中心....17 第一節 祭祀中的人道觀................................................................................................18 第二節 政治觀..................................................................................................................22 第三節 對佛老觀點.........................................................................................................25 第四節 結語......................................................................................................................31 第三章 黎貴惇三教交涉中的修養觀與政治觀──以《見聞小錄》為中心..............33 第一節 修養觀..................................................................................................................33 第二節 政治觀..................................................................................................................43 第三節 詩僧與三教交涉.................................................................................................55 第四節 結語.......................................................................................................................58 第四章 黎貴惇的陰騭思想..................................................................................................60 第一節 黎貴惇佛道思想的輪迴報應觀........................................................................62 一、輪迴觀...............................................................................................................................62 二、報應觀...............................................................................................................................67 第二節 黎貴惇的勸善思想.............................................................................................73 一、《書經衍義》與《見聞小錄.箴儆》中的勸善思想之比較...............................74 二、《見聞小錄.箴儆》與《陰騭文註》中的勸善思想之比較...............................78 第三節 結語.......................................................................................................................84 第五章 結論............................................................................................................................87 參考文獻...................................................................................................................................97

    一、古代文獻

    大願法師(講述):《長阿含經》〈善生經〉(慈蓮寺印行,2007年),卷11。
    孔安國:《尚書.周書.洪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6月出版一刷, 2001年)。
    王重民、王慶菽等(編):《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華經講經文》(北京:敦煌變文集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
    尤侗:《豆腐戒》,收入張潮(編)《壇几叢書.餘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卷上。
    阮朝國史:《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河內:河內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3 卷。
    范阮攸:《論語愚按》(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5月初版)。
    星雲法師(編):《八大人覺經》《佛教叢書,臺灣善書》(2007年?),第一 輯。
    南懷仁:《坤輿圖說》(據《指海》本影印),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北
    京中華書局, 1937年) 上卷。
    張潮(編):《壇几叢書.餘集》卷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楊伯峻:《列子集釋.天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79年),卷1。
    鄭慧:《三教一原》(或叫《三教一原統說》),收入《天南歷朝登科備考》(法
    國亞洲學會藏本,編號SA.HM2219),秋集下。
    黎貴惇:《撫邊雜錄》,A.184/1-2(現藏於越南漢喃研究院)(刻版,1776)。
    黎貴惇:《群書考辨》,A.1872(現藏於越南漢喃研究院)(刻版,1757)。
    黎貴惇:《見聞小錄》,A.32(現藏於越南漢喃研究院)(刻版,1777)。
    黎貴惇:《陰騭文註》,A.30(現藏於越南漢喃研究院)(刻版,1781)。
    黎貴惇:《芸臺類語》《東亞儒學資料叢書》(臺大出版中心,2011年)。
    黎貴惇:《書經衍義》《東亞儒學資料叢書》(臺大出版中心,2011年)。
    黎貴惇:《北使通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第4冊。
    黎貴惇:《黎貴惇全集》《大越通史》(河內: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
    黎貴惇:《全越詩錄》,A1262/1(現藏於越南漢喃研究院)(刊印,1991年)。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中文出版社,1979年),卷18。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中華書局出版社 ,1986年3月),卷83。

    二、 當代書籍

    上田義文(撰)、陳一標(譯):《大乘佛教思想》(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
    司出版,2002年)。
    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0 年)。
    季羨林:〈印度文學在中國〉,《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陳文甲(撰)、黃軼球(譯):《越南佛教史略》(順化:順化出版社1996年)。
    張曼濤:《大乘佛教之發展》(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程啟源:《佛學與儒學》(臺北:水牛出版社1999年)。
    游子安:《善書與中國宗教》(新北市:博揚文化有限公司出版,2012年)。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 中華書局,1983年)。
    鄭永常:《漢文文學在安南的興替》,第三篇,第一章〈丁、黎兩朝漢文文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87年)。
    蔣義斌:《宋儒與佛教》(臺北市:東大發行:三民總經銷,1997年)。
    鍾彩鈞(編):《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新
    北市維凱創意印刷庇護工場,2012年。
    慧凱:《越南三教同源──高台教的思想基礎》(河內:宗教出版社,2010年)。
    Ha Thuc Minh:《18世紀越南思想家黎貴惇》(河內:河內教育出版社,1998年)。
    (Hà Thúc Minh:《Lê Quý Đôn, nhà tư tưởng Việt Nam thế kỷ XVIII》。nhà xuất bản Giáo Dục,Hà Nội,nam 1998。)
    Le Manh That:《越南佛教史》(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出版社,2001年),含三卷。
    (Le Manh That:《lịch sử Phật giáo Việt Nam》。Nhà xuất bản Văn Nghệ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nam 2001)
    Dinh Thi Minh Hang:《黎貴惇的民族文學意識》(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Đinh thị minh hằng:《Lê Quý Đôn trên tiến trình ý thức văn học dân tộc》,nhà xuất bản khoa học xã hội,nam 1996。)

    三、 碩、博士論文

    阮才東:《黎貴惇的儒學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7月)。
    沈茜:〈黎貴惇《見聞小錄》文獻探研〉,(廣西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4月)。
    張仙武:《清代陰騭文化研究──以《文昌帝君陰騭文》相關文獻為討論中
    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2010年1月)。
    張哲挺:《東亞文化交流圈中越南士人之中華觀》,(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
    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2020年7月)。
    羅超:〈越南國子監文廟研究〉,(廣西民族大學亞非語言文學,碩士論 文,2009年6月)。

    四、 期刊

    于向東:〈試論18世紀越南學者黎貴惇的世界觀〉,《哲學研究》,第11期(2009年11月)
    于向東:〈試論《撫邊雜錄》與幾種史籍之間的因襲關係〉,《東南亞縱橫》,第
    4期(1988年6月)。
    于向東:〈黎貴惇的生平及其哲學思想〉,《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 期,1993 年。
    牛軍凱:〈18世紀越南的三教寺和三教思想〉,《東南亞南亞研究》,第2期
    (2013年3月)。
    李豐楙:〈官箴與勸善:黎貴惇《見聞小錄.箴儆》的善書化〉,收入鍾彩鈞
    (編):《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新北
    市維凱創意印刷庇護工場,2012年。
    李豐楙:〈陰騭與官箴:黎貴惇重編本《陰騭文註》的勸善思想〉,收入鍾彩鈞
    (編):《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新北
    市維凱創意印刷庇護工場,2012年。
    阮青松(Nguyễn Thanh Tùng)、阮俊強(Nguyễn Tuấn Cường):〈越南 10 世紀到 19 世紀的漢字六言詩研究〉,《中正漢學研究》,第1期(總29期) (2017年6月)。
    沈玉慧:〈乾隆25-26年朝鮮使節與安南、南掌、琉球三國人員於北京之交〉,《台大歷史學報》,第50期(2012年12月)。
    林維杰:〈黎貴惇的朱子學及其仙佛思想〉,《臺灣東亞文明研究期刊》,第10 卷,第2期(2013年12月)。
    林維杰:〈越儒黎貴惇的中國想像〉,《當代儒學研究》第19期(2015年12月)。
    林維杰:〈越儒黎貴惇的宗教思想〉,《當代儒學研究》,第12期(2012年6月)。
    林維杰:〈越儒黎貴惇的感應思想及其三教交涉〉,《思與言》,第56卷第1期
    (2018年3月)。
    林慶彰:〈黎貴惇《群書考辨》研究〉,收入鍾彩鈞(編):《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新北市維凱創意印刷庇護工場, 2012年。
    林俊宏:〈荀子禮治思想的三大基柱──從「化性起偽」、「維齊非齊」與「善假
    於物」談起〉,《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2008年6月)。
    陳清雲:〈越南李陳時代禪詩的多元意涵〉,《佛光人文學報》,第3期(2020年1月)。
    陳鴻瑜:〈評析越南官方主張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主權之法理論據〉,《展望與探索》,第12卷,第10(2014年10月)。
    陳偉寬、劉先舉:〈從南海歷史與戰略價值探索「中」越未來發展〉,《南海議題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1卷,第5期 (2017年10月)。
    陳益源:〈清代越南使節於中國廣東的文學活動──兼為《越南漢文燕行文獻文獻集成》進行補充〉,《嶺南學報》,第6期(2016年7月)。
    陳益源:〈清代越南北使詩文蠡探──以李文馥和他的作品為例〉,《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系列演講,2008年4月)。
    悟因法師說禪:〈以心印心,燈燈相傳〉,《香光莊嚴》,第135期(2019年12 月)。
    陶維英(越)、郭振鋒(譯):〈《撫邊雜錄》及其譯本〉,《越南歷史研究》,第64 期(1964年7月)。
    張崑將:〈越南「史臣」與「使臣」對中國意識的分歧比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2卷,第1期(2015年6月)。
    張哲挺:《東亞文化交流圈中越南人士之中華觀》,(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2020年7月。
    曹美秀:〈朱子學在越南──以黎貴惇《書經衍義》為例〉,《東亞儒學的經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2019年11月)。
    曹美秀:〈黎貴惇與蔡沈對《尚書》聖人的詮釋〉,《臺大中文學報》,第66期
    (2019年9月)。
    蔣秋華:〈黎貴惇《書經衍義》探析〉,收入鍾彩鈞(編):《黎貴惇的學術與思 想》(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新北市維凱創意印刷庇護工場,2012年。
    鄭永常:《漢文文學在安南的興替》,第三篇,第一章〈丁、黎兩朝漢文文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87年)。
    劉玉珺:〈越南王安石──黎貴惇〉,《古典文學知識》,第2期(總149期)(2010年。
    鍾彩鈞:〈黎貴惇有關中越文化交流的論述:以《芸臺類語》與《見聞小錄》為範圍〉,《中正漢學研究》,第1期(2017年6月)。
    鍾彩鈞:〈黎貴惇《大越通史》的文化意識〉,收入鍾彩鈞(編):《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新北市維凱創意印刷 庇護工場,2012年。
    譚志詞:〈17、18世紀嶺南與越南的佛教交流〉,《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2007年9月)。
    蘇哲儀:〈試論佛教勸善書的道德教化思想──以《目連寶卷》、《自知錄》為例〉《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第5卷,4期 (2014年8月)。
    蘇哲儀、邱一峰:〈道教勸善書的道德、教化思想析探──以《文昌帝君陰鷺文》為例〉,《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第二卷,第4期(2008年8月)。
    釋聖嚴:〈越南佛教史略〉,《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83期 (1980年10月)。
    耀寰:〈天圓地方和天方地圓〉,《物理雙月刊》,27卷,6期(2005 年12 月)。
    蕭麗華:〈安南丁、黎、李三朝詩僧與唐宋詩僧「文學自覺」之比較〉,收入鍾彩鈞(主編):《東亞視域中的越南》(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新北市為凱創意印刷庇護工場,2015年)。
    蕭麗華:〈越南儒學名臣黎貴惇的詩學觀〉,收入鍾彩鈞(編):《黎貴惇的學術 與思想》(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新北市維凱創意印刷庇護工場,2012年。

    五、網路資料

    天竺僧佛圖澄(譯):《佛說大乘金剛經論》,(瀏覽日期:2022年3月5日)。
    參考網址: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23/c23029
    朱浤源:〈東方政治文化的特質:以黎貴惇與吳時仕應試問答為例〉“The Stand of the Oriental Political Culture: On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of Official Examinations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Vietnam”( Tintức, Hội nghị, Hội thảo),2007年10月25日,《黎朝會試文集》中所收黎貴惇之考試文,(瀏覽日期:2022年2月28日)。
    參考網址:http://www.hannom.org.vn/detail.asp?param=878&Catid=6
    余沛翃:〈《太平廣記》報應故事的果報觀〉,《文學前瞻》,第10期(2010 年),(瀏覽日期:2022年4月5日)。
    參考網址:http://nhuir.nhu.edu.tw/bitstream/987654321/4645/1/
    星雲禪師:〈佛教對因果的看法〉(人間佛教系列—佛法與義理),(瀏覽日期:2022年3月6日)。
    參考網址:http://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article.jsp?
    星雲禪師:〈星雲說偈--四大〉,(瀏覽日期:2022年2月23日)。
    參考網址: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287162
    星雲禪師:《六祖壇經講話-護法品第九》,(瀏覽日期:2022年月29日)。
    參考網址:http://www.lnanews.com/news/l
    李昉:《太平廣記》,卷一〈天咫〉,(瀏覽日期:2022年3月16日)。
    參考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65446
    李昉:《太平廣記》,卷九十五〈異僧九–洪昉禪師〉,(瀏覽日期:2022年3月16日)。
    參考網址:https://ctext.org/taiping-guangji/95/hongfangchanshi/zh
    肖輝:〈古籍中關於瘟神的傳說〉,(瀏覽日期:2022年4月12日)。
    參考網址: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0/5/30/%E5%8F%
    南山浪人:〈詩僧是怎麼產生的,唐朝又有何魅力能夠使得詩僧大放異彩?〉(2019年11月),(瀏覽日期:2022年1月17日) 。
    參考網址:https://kknews.cc/n/y5e9epn.html﹥
    晁迥:《法藏碎金錄》,收入《欽定四庫全書》,(瀏覽日期:2022年3月14日)。
    參考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112512
    黃正元:《 陰隲文圖說:配命錄性天真境.慈航》,(德國:晋文齋字鋪出 版,現藏於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 ,已數位化在2012年11月20日,1837 年版),(瀏覽日期:2022年4月5日)。
    參考網址:https://play.google.com/books/reader?id=-fNTAAAAc
    張鷟:《朝野僉載》,(瀏覽日期:2022年4月1日)。
    參考網址:https://ctext.org/text.pl?node=12575&if=gb&show
    馬士遠:〈《尚書》學與漢代政治倫理〉,《中國社會學報》,(2016年3月),(瀏覽日期:2022年3月6日)。
    參考網址:http://www.nopss.gov.cn/BIG5/n1/2016/0315/c373410
    詹芷幸:〈晁迥參佛、擬「白居易體」的《法藏碎金錄》〉,(瀏覽日期: 2022年3月4日)。
    參考網址:http://www.towisdom.org.tw/05-sup/college-theses/2015
    譚志詞:〈17、18世紀越南佛教復興的背景及特點〉,《閩南佛學》,第6期(2011年3月),(瀏覽日期:2021年11月12日)。
    參考網址:http://www.nanputuo.com/nptxy/html/
    釋弘贊(重編):《觀音慈林集》,收入《卍續藏》第一四九冊,1668年。《觀音 慈林集》,卷中,(瀏覽日期:2022年2月15日)。
    參考網址:https://book.bfnn.org/books2/1975.htm#a05。
    釋戒顯:《現果隨錄》,《維基文庫》《現果隨錄》卷三,(瀏覽日期:2022年4月12日)。
    參考網址: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t/%E7%8F%BE%E6%9E%
    佛說:《三世因果經》,(瀏覽日期:2022年4月12日)。
    參考網址: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4%B8%89%E4%B8%
    大慧宗杲:《大正藏》〈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瀏覽日期:2022年4 月7日)。
    參考網址http://www.sutrapearls.org/proverbs/pr14/pr14_20.htm
    鳩摩羅什(譯):《梵網經》第二卷,收入《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卷下,(瀏覽日期:2022年3月14日)。
    參考網址:http://tripitaka.cbeta.org/T24n1484_002
    般剌蜜帝(譯):《楞嚴經》卷1,(瀏覽日期:2022年3月5日)。
    參考網址:https://book.bfnn.org/books/0082.htm
    Liam C Kelley --University of Hawaii:〝The Role of MoralityBooks in Spreading Confucian Idea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越南佛教國際論壇》(由越南漢喃院與Havard Yenching College在越南舉 辦,2007年10月),(瀏覽日期:2021年12月23日)。
    參考網址:http://www.hannom.org.vn/detail.asp?param=686&Catid=6
    Thich Nhuan Thinh:〈LE QUY DON VOI PHAT GIAO〉(黎貴惇與佛教)(2013年10月),(瀏覽日期:2021年12月6日)。
    參考網址:https://thuvienhoasen.org/a17023/le-quy-don-voi-phat-giao
    Phạm Quang Trung:〈黎貴惇的文藝觀〉(文藝觀、古文學、黎貴惇)。〈Lê Quý Đôn và vấn đề hình thức văn chương〉,(瀏覽日期:2022年1月19日)
    參考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pqtrungdlu/ly-luan-van-chuong/ly-luan-van-chuong-co/le-quy-dhon/l-qu-n-vi-nn-vn-chng-dn-tc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