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宋婷婷
Sung, Ting-Ting
論文名稱: 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高職特教班學生創造力與學習動機成效之研究
The Effects of Mind-map Teaching Program on Mild Intelligent Disabilities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for their Creativit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指導教授: 潘裕豐
Pan, Yu-F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3
中文關鍵詞: 心智圖法創造力高職特教班學習動機
英文關鍵詞: mind mapping, creativity, mild intelligent disabilities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Learning Motivat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55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高職特教班學生創造力與學習動機成效之研究。研究者採用準實驗研究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實驗組對象為臺北市兩所高職特教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實驗組與控制組人數共31人。研究工具採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與「心智圖教學方案課程學習動機量表」。實驗組接受為期十週(八週教學以及兩週前後測),每週兩節課共一百分鐘之「心智圖法教學方案課程」;控制組則接受一般之特教班課程教學。研究結果以共變數分析及相依樣本t檢定等方式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高職特教班學生創造力有部分顯著成效,實驗組學生在陶倫斯創造思考圖形版之「獨創力」及「標題力」分數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而在「流暢力」、「精密力」及「開放力」的分數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高職特教班學生的學習動機有部分提升,實驗組學生在心智圖教學方案課程學習動機量表之「引起注意」及「切身相關」的分數達到顯著;在「建立信心」及「獲得滿足」的分數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根據學生心智圖作品和學生課堂回饋表進行共識評量及質性分析,從作品與回饋表當中更了解學生在心智圖繪製及創造力的想法及表現。
    四、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針對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高職特教班學生在未來研究及教學實務上提出相關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nd-map teaching program on mild intelligent disabilities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for their creativit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Researcher used a quasi-experimental,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The member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12 mild mild intelligent disabilities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and the members of control group were another 9 mild mild intelligent disabilities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The instruments included“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and “mind-map teaching program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mind-map teaching program for 10 weeks.Each week conducted two periods ,and each period lasted 50 minutes; 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rmal lessons.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ANCOVA and t-test.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s follows:
    1.The effect of mind-map teaching program on mild intelligent disabilities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could sometimes upgrade creativity tendency on originality and abstractness of titles.
    2.Mind-map teaching program on mild intelligent disabilities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ometimes increased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mind-map teaching program could upgrade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Attention” and “Relevance” of the mind-map teaching program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3.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work and classroom feedback could realize more about the ideas and performance of experimental group’s students.
    4.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t coul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and relevant studies, and it offered the foundation of further following studies in academia.

    目次 ii 表次 iv 圖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假設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者的學習特質 8 第二節 創造力之理論基礎 11 第三節 心智圖法 20 第四節 心智圖運用於創造力領域之相關研究 23 第五節 心智圖運用於身心障礙之相關研究 29 第六節 學習動機理論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0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於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的創造力影響 53 第二節 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高職特教班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 59 第三節 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學生作品表現及學生課堂意見回饋表分析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討論 9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4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97 英文文獻 101 附錄 附錄一 學習動機量表 103 附錄二 學生課堂意見回饋表 107 附錄三 高職特教班心智圖教學教案 108 附錄四 心智圖用於創造力研究整理表 128 附錄五 心智圖運用於身心障礙之研究整理表 131

    一、中文部分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心理。
    王嘉慧(2013)。心智繪圖法運用在國語文領域對提昇國小五年級閱讀理解能力和創造力成效之研究,建國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彰化。
    何華國(2001)。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 。臺北:五南。
    李乙明(修訂)(2006),E.P.Torrance.,O.E.Ball&H.T.Safter(著)(1992)。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指導手冊。臺北:心理出版社。
    李祐臣(2008)。心智圖筆記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創造思考、學習成就之影響-以自然科「植物世界」單元為例(未出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呂婉榕(2010)。心智圖法融入寫作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語文創造力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高雄。
    吳武雄(2007)。創造思考教學教學法-心智圖法。資優教育簡訊,41。
    吳惠貞(2011)。心智繪圖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科 技創造力及學習動機提升之行動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臺南。
    林惠芬(2006)。智能障礙者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第二版。臺北:五南。
    林靖宜(2013)。數學遊戲教學對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數學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屏東。
    林慧珊(2011)。心智圖教學對五年級學童創造力與語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臺南。
    范美玲(2013)。心智圖法教學策略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及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公民科課程實施為例(未出版)。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臺中。
    周秋樺 (2012)。創造力訓練教學方案對大學生提升創造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實踐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洪嘉鴻(2013)。心智圖法應用於程式設計對高中生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洪麗雅、蔡桂芳(2015)。心智圖的運用在綜合職能科學生烘焙丙級證照學科之學習成效。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04(31),51-59。
    孫易新(2002a)。心智圖法Mind Mapping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新北:耶魯文化。
    孫易新(2002b)。心智圖法Mind Mapping進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新北:耶魯文化。
    孫易新(2006)。心智圖法創造思考訓練方案對激發企業人士創造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實踐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重訂版二刷。臺北:東華。
    張世彗(2011)。創造力教學、學習與評量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00,1-22。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5)。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大綱總綱─高職教育。臺北:教育部
    莊宜敏(2010)。心智繪圖寫作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陳龍安(198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心理。
    陳昭儀(2006)。大學創造力教育之探析。資優教育季刊,98,1-11。
    陳孟妏(2010)。心智圖法結合繪本閱讀教學方案對國小兒童閱讀理解能力及創造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陳姿菁(2011)。心智圖法教學培養國小學童成就目標與創造力之研究: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未出版)。東海大學碩士論文,臺中。
    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心理。
    鈕文英(2010)。美國智能和發展障礙協會2010年定義的內容和意涵。國小特殊教育,49,21-32。
    黃玉琪(2006)。自然科心智圖法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黃詩茵(2010)。心智圖教學方案對七年級學生在生物科學習成就與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嘉義。
    葉玉珠(2000)。「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及其應用於科技與資訊領域之內涵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2(1),1-28。
    葉玉珠(2007)。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心理。
    楊純雅(2009)。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之成效研究(未出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楊子慧(2009)。ARCS動機教學模式對科技大學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以「資訊科技與社會」學科為例(未出版)。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高雄。
    溫立翔(2011)。心智繪圖教學對國中生科技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校園綠建築設計單元為例(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葉炳煙(2013)。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6:285-293。
    廖偉雄(2008)。心智繪圖教學對提升國小資優生創造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彰化。
    劉世南、郭志光(2001)。創造力的概念與定義。資優教育季刊,81,2-3。
    潘裕豐(2006)。為何及如何做創意教學。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
    潘裕豐(主編)(2013)。創造力關鍵思考技法。臺北:華藤。
    錢秀梅(2001)。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臺北。
    錢昭君(2010)。心智圖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創造力及寫作表現之影響(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謝秀慧(2013)。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高齡者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北。
    羅玲妃譯(1998)。心智繪圖-思想整合利器(Buzan,T.,Buzan,B.著)。臺北:一智。
    二、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Boulder,
    CO:Westview.
    Bruner, J. S. (1969) The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early sensory deprivation.In Srinthall. N. A.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elected readings. Van NeserandReinhold Co.
    Bay, L.M.Z.(1985). Astute Activities: Increasing Cognitive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Language Arts Classroom (Master’s thesi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Cropley, A. J. (2001).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and learning. Sterling, VA: Stylus
    Dewey,J.(1938).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Collier Books.Page13.
    Davis, G. A. (1986). Creativity is forever. Iowa: Kendal Hunt
    Guilford, J. P. (1977) Way beyond the IQ.Buffalo, NY: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classroom experience.
    Guilford, J. P. (1988). Som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 model.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8, 1-4.
    Hocevar, D., & Bachelor, P. (1989). A taoconomy and critique of measurement used in the study of creativity. In J. A. Glouer, R. R. Ronning, & C. R. Reynolds
    (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367-389). New York, NY: Plenum Press.
    Kail,R.(1992).General slowing information-processing by person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3,333~341.
    Keller, J. M. (2010).Motivational Design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 the ARCS Model Approach. Boston, MA : Springer.
    Keller,J. M. (1987).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10(3) ,2-10.Michelli,N.M.,Pines,R., &Oxman-Michelli,W.(1990).Collabor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 in teacher education:The Montchair State College Model.NJ:Institute for Critical Thinking.
    Sternberg,R.J.(2000). Identifying and developing creative giftedness.Roeper Review,23(2),60-64.
    Sundeen, T.H. (2007). The effect of prewriting strategy instruction on the written product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databases. (UMI No. 304743921)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