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子任
Liu, Tzu-Jen
論文名稱: 從教育全球化分析海外臺校之轉型:以泰國為例
A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Overseas Taiwan School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of Education: A Case of Thailand
指導教授: 楊聰榮
Yang, Tsung-R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應用華語文學系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7
中文關鍵詞: 教育全球化僑民教育海外臺校泰國中華國際學校
英文關鍵詞: Globalization of Education, Overseas Compatriot Education, Overseas Taiwan School, Thai-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38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7下載:7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全球化潮流的刺激下,海外臺商為了鞏固子女的中文基礎與中華文化價值,又同時期許子女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與國際視野,多讓子女於小學階段進入海外臺灣學校體系就讀,中學階段則進入當地的國際學校體系。海外臺灣學校在如此範疇之下,要如何兼顧兩者以符合市場需求,勢必得面臨變革的挑戰。泰國中華國際學校(Thai-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TCIS)創校至今21年,早期加入海外臺校獲我國政府挹注經費補助,然而在課程與升學管道受限之下,為求學校營運順利而脫離海外臺校,發揮了海外學校在課程與教學、學生來源力求自主的特性,將視野由原先的臺商子弟教育型態逐漸轉變,透過在全球化競爭的趨勢建構出更具規模與特色的中、英、泰三語國際學校,同時也闡述了一種新型態的海外僑民教育。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旨從教育全球化的觀點,以泰國中華國際學校為研究對象,採文獻、文件分析及深度訪談蒐集資料,分析研究個案在創校歷程及轉型發展過程曾面臨的挑戰、困境、經驗與具體因應之道,以期作為海外僑民教育發展深化國際視野之參考。

    本研究共計訪談創校董事會成員、曾任及現任臺籍與泰籍教職員、臺泰兩地教育部官員、駐外館處人員共17名人士,訪談資料經討論分析,結論為泰國中華國際學校退出體系受到學生來源的挑戰;海外臺校設立及輔導辦法在泰國難以因地制宜;國內教育體系與國際接軌有落差,泰國的海外辦學者傾向美制的國際學校模式;泰國中華國際學校經營之道在於早期創立以臺灣教材的華語教學為學校重點特色,增加國際結盟,以維持在地的金字招牌;華文教學憑藉國際教育系統的升學橋樑,開創僑教新頁。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分別針對我國海外僑教辦學與未來有志從事僑校相關研究者提供建議,以供參考。

    Under the current wave of globalization, Taiwanese business people residing overseas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hope their children have a strong found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mainta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values, and also pursuit excellent English ability and build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ey intend to enroll their children into Overseas Taiwan Schools from kindergarten to Year 6 and then transfer to international schools for the value of good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When considering these issues, how will the Overseas Taiwan Schools embrace the challenge to meet market demands? Thai-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21 years; it was joining in the system of Overseas Taiwan Schools, receiving advice and subsidies from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However, both the curriculum and channel to enter universities were both limited in the system of Overseas Taiwan Schools. Therefore, this school withdrew the system of Overseas Taiwan Schools for guaranteeing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It has been defining and organizing for school autonomy, especially in the domains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nd student admissions. Through the global competitive challenges, it has also changed the original perspectives of the education for Taiwan businessmen’s children to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s with more highlights and features of three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has elaborated a brand new page of overseas compatriot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case study, and according to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of education,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ai-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document gathering as well as in-depth interviews of school board members, current and former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Thai and Taiwan government officials. Hopefully this study can be a reference for overseas compatriot education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this case may become a consultation on transformation of Overseas Taiwan Schools or overseas school mission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ai-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has been challenged with student admission when encountering the dilemma of staying or withdrawing the Overseas Taiwan School System.

    2. The acts of establishment and advice of Overseas Taiwan School are difficult to suit the local conditions in Thailand.

    3. Taiwan’s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as gap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overseas school board intend to run an international school based on American curriculum.

    4. The key factors that TCIS’ management rely on school major feature of applying Taiwanese teaching materials, joining more international school unions, and maintaining good reputation in the local area.

    5.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ia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for further education may turn a new page on overseas compatriot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has conclude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overseas school board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in overseas compatriot edu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9 第五節 研究步驟 11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5 第一節 教育全球化 15 第二節 臺灣海外僑民教育 30 第三節 海外臺校之現況與發展 34 第四節 僑教相關研究 38 第五節 泰國國際教育的規劃與實施情形 44 第六節 泰國臺商研究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8 第二節 研究工具 6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4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5 第五節 研究品質 67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結果 69 第一節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建校廿一年沿革 69 第二節 歷經加入與退出海外臺校的內涵 79 第三節 學校校務運作現況 107 第四節 教育全球化下僑教轉型之探究 127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3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6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1 參考文獻 146 附錄一:海外臺北學校輔導要點 155 附錄二:海外臺灣學校設立及輔導辦法 157 附錄三:泰國國際教育法 164

    九十四學年度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2005年9月28日)。有關貴委員函轉泰國中華國際學校學生家長代表林貴傑等人陳情因泰國地區回國升讀大學校院之考科數及試題難易差別,致影響事務公平原則一案。(編號:(94)大僑試字第391號)。臺北市: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中央社(2016)。臺泰投資論壇曼谷登場 加強投資交流。取自 http://udn.com/news/story/6/1655190-臺泰投資論壇曼谷登場-加強投資交流。檢索時間:2016年5月1日。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海外客家網(2012年8月31日)。快快 慢慢。取自 http://global.ihakka.net/taiwan/hakka/interview_detail.php?sn=27。檢索時間:2017年1月14日。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0)。報導資料_林朝坤。全球僑商服務網。取自 https://www.ocbn.org.tw/policyservice/awardstartup/19/492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0年3月24日)。詹錫龍創業有成 泰盛信製網闖出一片天。宏觀僑務新聞網。取自 http://www.macroview.com.tw/mag/macroview/
    article_story.jsp?ART_ID=116529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6)。僑生政策白皮書。取自 http://www.ocac.gov.tw/
    OCAC/Pages/Detail.aspx?nodeid=2213&pid=168129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6年8月1日)。海外華文學校、中文班及臺灣學校分布。 臺北市: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取自http://www.ocac.gov.tw/OCAC/Pages/
    VDetail.aspx?nodeid=36&pid=15。檢索時間:2016年8月7日。

    王令宜(2013)。我國境外學校發展與精進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232,頁 80-93。

    王茂臻(日期不詳)。旭明佳重品質 拚出一片天。聯合電子報。取自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A0006/49557/web/

    王賡武(1994)。中國與海外華人(天津編譯中心譯)(臺灣初版)。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麗雲(2015)。國際高中文憑學程探究[Analyzing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課程與教學,18(3),頁125-155。

    外交部(1946年2月5日~1947年11月25日)。暹羅(泰國)境內臺胞之處置(編號:020-010412-0001)。新北市新店:國史館。

    民進黨政策會(2014年6月18日)。後門自經區 不顧前門,大開後門─解析行政院版「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取自 http://www.dpp.org.tw/policy.php?data_
    type=後門自經區%20%20%20不顧前門,大開後門。

    何福田(2006)。辦理僑民教育的意義。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3(2),頁1-2。

    吳建華、陳鏗任(2011)。經濟全球化下臺灣海外學校的挑戰與因應:以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為個案。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3),頁181-214。

    李光華(2004)。泰國教改,百年劇變,平和遞嬗。教育資料與研究(58),頁 155-159。

    李國卿(1988)。泰國華人經濟的演變與前瞻(第1版)。臺北市:世華經濟出版社。

    李鈺美(2015年2月5日)。來臺就學境外學生 人數創新高破9萬人。取自 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6746DE1CE2700F6。檢索時間:2017年1月14日。

    杜靜、梁燕玲(2005)。教育全球化的現實境遇與價值選擇[Conflicts and Options of 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比較教育研究,26(12),頁52-56。

    卓克華(1990)。清代臺灣的商戰集團。臺北市:臺原出版社。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第1版)。高雄市:巨流。

    林開忠、王宏仁(2006)。移民研究的知識社會學考察─以東南亞臺商與婚姻移民為例。載於施正鋒(主編),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頁633-659)。 臺北市:臺灣國際研究學會。

    邱玉蟾(2012)。全球化時代國際教育中的意識型態。課程研究,7卷(2期),頁1-30。doi: 10.3966/181653382012090702001

    邱炫煜(2013)。近十年來臺灣的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回顧與展望(2001~2011) 。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學報,1,頁1-30。

    邵青山(2007)。試析“教育全球化”。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7(6),頁89-92。

    周憲明(2000)。泰國中華國際學校1999年/2000年重大教學與行政興革案。

    南鯤鯓代天府管理委員會撰稿(2006)。泰國暹羅代天宮甲申建醮志(第1版)。臺南縣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管理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2013)。海外客家人奮鬥故事。客家委員會。取自 http://www.randl.com.tw/hakka/pro.php?offset=1&main_id=1&mid_id=21&cate_id=65

    范巽綠、李退之、王俊權、劉火欽、吳家澤、廖高賢(2003年12月30日)。訪視越南胡志明市臺北學校出國報告(編號:C09300030)。臺北市:教育部。取自 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09300030

    夏誠華(2003)。海外臺北學校的困境與解決之道。載於董鵬程、林思華(主編),第四屆海外臺北學校董事長暨校長聯席會議---校務發展研討會會議實錄。(第10冊,頁105-121)。臺北市: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夏誠華(2004)。海外臺北學校的現況與展望。玄奘人文學報,3,頁73-128。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1995年9月1日)。泰國中華國際學校新校舍落成舉行開學揭幕典禮特刊。泰國曼谷:泰國中華國際學校。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1998)。泰國中華國際學校1997-1998年刊。泰國曼谷:泰國中華國際學校。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1999)。泰國中華國際學校1998-1999年刊。泰國曼谷:泰國中華國際學校。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02)。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01-2002年刊。泰國曼谷:泰國中華國際學校。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03)。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02-2003年刊。泰國曼谷:泰國中華國際學校。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03年9月15日)。請核轉本校函復民眾投書,關於本校教學理念與新生入學規定案(編號:泰校(92)字第437號)。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05年10月26日)。因受限於本校所在地泰國教育法規,本校暫不參加海外臺灣學校體系(編號:泰校(94)字第042號)。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法人成立章程(2008年4月10日)。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11)。泰國中華國際學校十五週年校慶暨教學大樓剪綵典禮特刊。泰國曼谷:泰國中華國際學校。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15a)。關於TCIS。取自 http://www.tcis.ac.th/about。檢索時間:2016年8月29日。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15b)。泰國中華國際學校二十週年校慶專刊。泰國曼谷:泰國中華國際學校。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15c)。政策手冊。取自http://www.tcis.ac.th/sites/default/files/
    Policy%20Manual%20Chinese%20Ver%2016-17_0.pdf。檢索日期:2016年9月11日。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16年5月31日)。榜單--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15-16學年畢業生錄取世界各大學榜單。取自 http://www.tcis.ac.th/tw/榜單-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15-16學年畢業生錄取世界各大學榜單。檢索時間:2016年6月19日。

    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17)。泰國中華國際學校2016-2017新生入學須知。取自 http://www.tcis.ac.th/sites/default/files/16-17%20Admissions%20Procedure%28CH%29.pdf

    泰國國際學校法(1995年4月18日)。

    泰國臺灣商會聯合總會(2010)。泰國臺灣商會聯合總會歷史沿革。取自 http://www.ttba.or.th/index_content.php?cid=15。檢索時間:2016年5月9日。

    泰國臺灣會館(2016a)。泰國臺灣會館碑記。取自http://thai-taiwanassociation.
    org/index.php/introduction/club-history。檢索時間:2016年5月7日。

    泰國臺灣會館(2016b)。泰國臺灣會舘永遠基金由來。取自 http://thai-taiwan
    association.org/index.php/introduction/service/101-origin-fund。檢索時間:2016年5月9。

    海外臺北學校輔導要點 (2005年6月28日)。臺僑字第0940083829C號,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九日教育部臺僑字第 001719 號函訂定發布全文13點;並自八十七年一月一日實施;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六月二十八日教育部臺僑字第 0940083829C號令發布自即日廢止生效。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2015)。海外服務工作團計畫說明。取自 http://www.icdf.org.tw/ct.asp?xItem=4762&CtNode=29752&mp=1。檢索時間:2015年10月17日。

    高崇雲(1999)。我國僑民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載於僑民教育學術論文集(主編),僑民教育學術論文集。(第1冊,頁1-43)。臺北市:教育部。

    高崇雲(2006)。東南亞臺商子女教育問題之探討─東南亞臺校之營運與發展。新世紀移民之變遷,1,頁175-207。

    國立中正大學編(2015)。華僑經濟年鑑(第1版)。臺北市:僑務委員會。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15)。華語文能力測驗2015年辦理場次統計。取自 http://www.sc-top.org.tw/chinese/oversea_15.php#area1。檢索時間:2016年8月28日。

    國家漢辦駐泰國代表處(2017)。泰國孔子學院概況。取自http://www.hanbanthai.org/
    kongzixueyuan/。檢索時間:2017年1月5日。

    張瓊方(2016年3月)。海內外無縫接軌─胡志明市臺灣學校。臺灣光華雜誌,41(3),頁 28-35。

    教育部(2001年4月25日)。南向政策衍生問題之檢討─海外臺北學校概況報告,立法院外交及僑務委員會第四屆第五會期第十二次全體委員會議報告。臺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2001年2月13日)。本部專案部分補助泰國中華國際學校八十九會計年度「擴校專案補助款」計新臺幣貳千萬元整。(編號:臺(90)僑字第90018896號書函。)

    教育部(2003年9月25日)。檢送林O聰先生函請 貴校協助其子林O賢乙名就讀國中三年級或隨班附讀高一陳情書乙份。(編號:臺僑字第0920143364號書函。)

    教育部(2003年10月9日)。有關林O聰先生陳請泰國中華國際學校協助其子林O賢乙名就讀該校乙案。(編號:臺僑字第0920147040B號書函稿。)

    教育部(2004年6月15日)。有關泰國中華國際學校高中畢業生回國升讀大學院校測驗科目比照泰國一般僑生,簡化為國、英、數三科(編號:臺僑字第0930080077號書函)。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年12月20日)。有關泰國中華國際學校董事會決議該校暫時不加入本部輔導之海外臺灣學校乙案 (編號:臺僑字第0940178571號)。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2007年3月29日)。教育部 2007 年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簡章開始發售 首次於泰國及越南增設海外考場。教育部新聞稿。取自http://www.ord.kyu.edu.tw/RD/newsfiles/n070414a.pdf

    教育部(2016年1月28日)。新世代高教藍圖與發展方案(草案)。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2011年1月5日)。海外臺灣學校訪視計畫綜合報告。臺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ws.moe.edu.tw/001/Upload/7/RelFile/7804/38472/訪視計畫綜合報告_1.pdf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2015a)。海外臺灣學校104學年度學生數現況一覽表。臺北市: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取自 http://depart.moe.edu.tw/
    ED2500/cp.aspx?n=5E5326A947EE17F4&s=803F3469131DAF19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2015b)。推動海外臺灣學校發展方案(104年5月執行情形)(編號:1040661)。臺北市:教育部。取自 http://117.56.91.94/
    KMPublic/readdocument.aspx?documentId=242577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2016)。推動海外臺灣學校發展方案(105年5月執行情形)(編號:1050100)。臺北市:教育部。取自 http://117.56.91.94/
    KMPublic/readdocument.aspx?documentId=257965

    符翠蘭(2007)。泰國的華語文教育現在過去和未來。載於孫劍秋(主編), 2007年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冊,頁161-168)。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華語文中心。

    陳方中(2010)。天主教在新竹縣的開啟與發展(1952-1970)。天主教在新竹縣50年使命與貢獻論文集,頁1-10。

    陳東升、周素卿(2002)。泰國臺商企業組織網絡互動機制的轉變與組織知識學習。載於蕭新煌、王宏仁、龔宜君(主編),臺商的東南亞:網絡、認同與全球化。(第 1 版,頁95-135)。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計畫。

    陳品、謝忠安(2013)。從「臺北學校」到「國際學校」-「泰國中華國際學校」跨文化交際華語文教學。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學報(2),頁105-130。doi: 10.6325/oce.2013.1204

    陳榮嵐(2007)。全球化與本土化:東南亞華文教育發展策略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湯熙勇(2007)。烽火後的同鄉情:戰後東亞臺灣同鄉會的成立、轉變與角色 (1945-48)。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9(1),頁1-49。

    鈕文英(2015)。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2冊)。臺北市:雙葉書廊。
    黃奎博、周容卉(2014)。 我國「南向政策」之回顧與影響。展望與探索,12(8),頁61-69。

    楊佩梅(2010)。全球華文熱下海外臺校在印尼雅加達及泗水之因應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16)。我國在東協各國投資統計表。臺北市:經濟
    部投資業務處。取自 http://www.dois.moea.gov.tw/asp/relation3.asp。檢索時間:2016年5月1日。

    葉春榮(1993)。人類學的海外華人研究:兼論一個新的方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75),頁171-201。

    葉益青、羅秀華、陳彥仲(2009)。老字號的故事(第1版)。臺北市:臺灣英文新聞。

    董皇志(2006)。個案研究法(第1冊)。臺北市:全華。

    董鵬程(2007)。臺灣華語文教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望。「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鄒元孝(2010年9月10日)。 泰國四年。行政院新聞局。取自 http://www.ex-gio.org/index.php/best-article/137-best0008
    僑務委員會(2015)。中華民國103年僑務統計年報(第1冊)。臺北市:僑務委員會。

    廖安惠(2010)。泰國暹羅代天宮:「南鯤鯓王爺」的海外新故鄉。載於戴文鋒(主編),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 II。(頁 255-286)。臺南縣新營市: 南縣府。

    廖芳潔、廖廣賓(2015年9月16日)。搶起跑!東南亞1/4國際學校在泰。TVBS NEWS。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i-PQ6oYgI

    廖箴(2012)。兩岸海外漢學推廣的競與合:以「孔子學院」及「臺灣書院」為例。國家圖書館館刊,101(2),頁113-118。

    監察院(2011)。監察院99年度專案調查研究「我國海外僑教工作之研究與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編號:0990800120)。臺北市:監察院。

    臺灣新聞組(2015年9月11日)。泰國修政策 要問臺商康樹德意見。世界新聞網。取自 http://www.worldjournal.com/3424673/article-泰國修政策-要問臺商康樹德意見/

    劉德勝、王俊權、劉智敏、劉火欽、廖素麗(2005年2月16日)。參加第六屆海外臺灣學校董事長、校長聯席會議暨訪視泗水臺校、雅加達臺校。臺北市:教育部

    劉德勝、劉智敏、黃蓓蕾(2005年12月16日)。參加第七屆海外臺灣學校三長聯席會議暨檳吉臺灣學校開幕典禮。臺北市:教育部。

    劉得倉(2015年12月5日)。泰國臺商莊建基捐款 回饋公益澤被子弟。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512050018-1.aspx

    駐印尼代表處(2014年12月18日)。印尼政府新規定造成國際學校一片混亂。取自 http://epaper.edu.tw/mobile/windows.aspx?windows_sn=13262。

    駐泰國臺北經濟貿易辦事處(1994年7月6日)。檢送轉發貴會補助泰國中華國際學校建校經費美金肆拾萬元收據乙紙,請查收核銷 (編號:泰僑(83)字第0852號文)。泰國曼谷:駐泰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駐泰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04年11月10日)。有關泰國中華國際學校校務發展近況 (編號:泰文字第1082號函)。泰國曼谷:駐泰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駐泰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05年1月6日)。有關泰國法令是否同意設置以中文教學為主要學制之學校事(編號:泰文字第0021號)。泰國曼谷:駐泰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盧萍珊(2004年9月8日)。南鯤鯓代天府首家海外分靈廟完工,南瀛鄉情,中華報, 6版。

    蕭新煌、龔宜君(2002)。臺商的歷史、性格與未來發展。載於蕭新煌、王宏仁、龔宜君(主編),臺商在東南亞:網絡、認同與全球化。(第1版,頁11-3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計畫。

    錢怡君(2014年5月16日)。暴民闖臺商學校 保護學童老師被踹肚。TVBS。取自 http://www2.tvbstv.com/entry/531822

    戴曉霞(2001)。全球化及國家/市場關係之轉變:高等教育市場化之脈絡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頁301-328。

    顏秉璵、單文經、張建成、譚光鼎(1995)。海外「臺北學校」設置型態與經營策略評估。臺北市:僑務委員會。

    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學富文化。

    蘇玉龍、林志忠、李信(2008)。主要國家僑民教育政策之研究。臺北: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

    蘇玉龍、林志忠、黃淑玲、楊洲松(2010)。海外臺灣學校在馬來西亞、印尼、越南之發展與改進、越南之發展與改進。載於蘇玉龍(主編),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鐘順玉、馮建、唐源(2008)。淺析教育全球化對中國教育的挑戰與影響。職業時空,4(11),頁11-11。

    顧長永(2001)。臺商在東南亞:臺灣移民海外的第三波(第1版)。高雄市:麗文文化。

    Beck, U.(1999)。全球化危機(孫治本譯)(第1版)。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原著出版年:1997)

    Bauman, Z.(2001)。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張君玫譯)(第1版)。臺北市:群學。(原著出版年:2000)

    Castles, S. & Miller, M. J.(2008)。移民流離的年代(賴佳楓譯)。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03)

    Friedman, T. L.(2000)。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蔡繼光、李振昌、霍達文譯)。臺北市:聯經。(原著出版年:1999)

    Giddens, A.(2001)。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省思(陳其邁譯)(第1版)。臺北市: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1999)

    Green, A.(2004)。教育、全球化與民族國家(朱旭東、徐衛紅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7)

    Held, D. et al.(2007)。全球化趨勢與衝擊(沈宗瑞等譯)(修正版)。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原著出版年:1999)

    Aamir, S., Sumayya, Z., Ghalib, A., & Kashif, R. (2015).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Agencies in Education Policy Making Process of South Asian countries - a Case of Pakistan. A Research 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 30(2), 293-311.

    Ballowe, S. E. (2016). Welcome to the Thai-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from http://www.tcis.ac.th/about/director%E2%80%99s-welcome

    Bottery, M. (2006). Education and globalization: redefining the role of the education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Review, 58(1), 95-113.

    Çayir, K. (2009). “We Should Be Ourselves before Being a European”: The New Curriculum, New Textbooks and Turkish Modernity. Kuram ve Uygulamada Eğitim Bilimleri /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9(4).

    Green, A. (1997).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 State (1 ed.). UK: Palgrave Macmillan.

    Hayden, M. (2006).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 International Schools and Their Communities. Thousand Oaks, Calif.; London: Sage.

    Hill, I. (2006). Student types, school types and their combine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5), 5-33.

    IBO. (2007). Find an IB World School. Retrieved 2017, January 7, from
    http://www.ibo.org/programmes/find-an-ib-school/

    ISAT. (2016a). Education Systems. Retrieved 2016, August 15, from http://isat.or.th/education-systems

    ISAT. (2016b). List of Schools. Retrieved 2016, August 7, from http://www.isat.or.th/schools

    ISG. (2011). 1924 : The birth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chool. Retrieved 2015, August 23, from http://www.ecolint.ch/about-ecolint/our-history

    Lui, T.-l. (2014). Opportunities and tension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globalisation: The case of Hong Kong. Asia Pacific Viewpoint, 55(2), 132-143. doi: 10.1111/apv.12049

    Matthews, M. (1989). The scal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chools Journal(17), 7-17.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 a qualitative approa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 Sports, Science & Technology in
    Japan. (2013, June 14). The Second Basic Pla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from http://www.mext.go.jp/english/lawandplan/1355330.htm

    ONEC. (2003). Education in Thailand 2002/2003. Bangkok: Amarin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Persaud, W. H. (2007).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ailand: A Postcolonial Analysis. Toronto: York University.

    Philip G. Altbach, & Wit, H. d. (2015).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Global Tension: Lessons From History.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9(1), 4-10. doi: 10.1177/1028315314564734

    Pichitmarn, P. (2015, February 25). A world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Bangkok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bangkokpost.com/print/483404/

    Sabour, M. H. (2005). The Impact of Globalisation on the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 In J. Zajda (Ed.),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lobalisation and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pp. 189-205). Dordrecht: Springer.

    Schatz, M. (2015). Toward One of the Leading Education-Based Economies? Investigating Aims,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of Finland's Education Export Landscape.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9(4), 327-340. doi: 10.1177/1028315315572897

    Spring, J. (2008). Research on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2), 330-363. doi: 10.3102/0034654308317846

    Standish, A. (2014). What Is Global Education and Where Is It Taking Us. The Curriculum Journal, 25(2), 166-186. doi: 10.1080/09585176.2013.870081

    Stanworth, D. (2015, August 24). THE HISTORY OF YOKOHAMA INTERNATIONAL SCHOOL. Retrieved 08-24, 2015, from http://www.yis.ac.jp/about-us/history

    Sylvester, R. (2002).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chool: The Story of the London Coll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1866-1889).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pret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 Dimension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Geneva.

    UNESCO. (2015). 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France: UNESCO.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