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佳容
KUO, Chia-Jung
論文名稱: 運用合作學習模式輔以心智圖法融入國中國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Mind Mapping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柯皓仁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3
中文關鍵詞: 合作學習心智圖法閱讀理解
英文關鍵詞: cooperative learning, mind mapp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65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旨在探討運用合作學習模式與心智圖法融入國中國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之表現。研究目的有三:其一為分析合作學習模式與心智圖法的相關理論與研究成果,設計出適合國中國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課程;其二為評估實施合作學習模式輔以心智圖法的教學後,對於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其三為探究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模式與心智圖法融入國中國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歷程中的省思與專業成長。

    研究者以新竹市三民國中八升九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一年八個月的閱讀理解教學課程。透過教師課程設計之教案、課堂觀察紀錄、教學省思札記、合作學習模式與心智圖法學生自我評量問卷、閱讀理解能力測驗、學生學習檔案、學生訪談紀錄等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所獲得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者從理論與實務教學的省思中,設計出適合指導本研究研究對象的閱讀理解教學課程。課程發展原則對應PISA閱讀歷程、實施階段性的教學,並分析學生的閱讀理解表現;課程實施步驟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指導學生認識合作學習模式及心智圖法,再引導學生分工合作繪製心智圖,最後建立學習檔案;而教師在教學歷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可藉由修正與調整加以克服。

    二、研究對象經過合作學習模式輔以心智圖法的閱讀理解教學後,在擷取與檢索、統整與解釋、省思與評鑑的能力上皆有所提升,能合作學習、會運用策略、學習效果較好、專注度增加,從而提高閱讀的意願與興趣。

    三、透過此教學行動研究,增進了教師的省思與專業成長。在課程設計上,教師彈性調整教學方法與教學流程;在教學實施上,教師落實合作學習、加強閱讀歷程;而在專業成長上,教師藉由本研究提升了教學知能。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供教學者與未來研究參考。

    This study adopted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mind mapping.

    The subjects were eighth to ninth graders in Sanm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Hsinchu, and they participated in a 20-month reading teaching activity. Data collection included the teacher’s lesson plans, teaching observation records, reflection journals,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mind mapping questionnair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scores, student’s portfolios, and interview record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researcher reflected 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teaching and then designed a suitable teaching model for students in this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cluded the following of PISA reading proc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ge teaching, and the analysi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During teaching, the teacher firstly introduced the basic architectur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mind mapping to the students, then guided them to draw mind maps with peer cooperation, and finally the students could create their portfolios. Problems that the teacher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could be overcome after adjustments and modifications.

    2. The participants enhanced the ability of “assessing and retrieving”, “integrating and interpreting”, and “reflecting and evaluating” after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mind mapping to assist learning to read. They could learn with peers, use tactics to read, learn better, increase focus, and improve interest in reading.

    3. Through this action research, the teacher enhanced the reflections and obtained professional growth. When designing the course, the teacher should flexibly adjust her teaching method and process. When teaching the students, the teacher should implement cooperative learning. Besides this, the teacher promoted her teaching knowledge by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s a reference for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read and for relevant studies in the future.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四節 名詞解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閱讀理解 11 第二節 合作學習 19 第三節 心智圖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 33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3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6 第四節 教學設計與研究工具 4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6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檢討 49 第一節 第一循環 49 第二節 第二循環 7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9 附錄 115 附錄一 合作學習模式與心智圖法學生自我評量問卷 115 附錄二 「閱讀理解能力測驗」前測 117 附錄三 「閱讀理解能力測驗」後測 129 附錄四 「家長同意書」 144 附錄五 課程設計簡案 145 附錄六 教學者課堂觀察紀錄 172 附錄七 同儕教師專業社群課堂觀察紀錄 173

    【中文部分】
    王美宜(2010)。心智圖法教學運用於國中九年級原住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臺北市。
    王開府(2008)。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國文學報,43,263-296。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李家同(2010)。大量閱讀的重要性。臺北市:博雅書屋。
    林天祐(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0-86。
    林素卿(2003)。協同行動研究──以班級經營之常規改善為例。師大學報,48(1),89-109。
    林煥祥、劉聖忠、林素微、李暉(2008)。臺灣參加PISA2006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計畫成果報告,NSC 95-2522-S-026-002)。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林寶貴、錡寶香(2000)。中文閱讀理解測驗之編製。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9,79-104。
    施能宏(1999)。淺談學童的閱讀理解。國教輔導,38(5),19-23。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9)。教出閱讀力2。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9)。閱讀的關鍵,在思考。親子天下2009年11月專特刊。檢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6230-%E6%9F%AF%E8%8F%AF%E8%91%B3%EF%BC%9A%E9%96%B1%E8%AE%80%E7%9A%84%E9%97%9C%E9%8D%B5%EF%BC%8C%E5%9C%A8%E6%80%9D%E8%80%83/?page=1
    柯華葳、幸曼玲、陸怡琮、辜玉旻(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洪碧霞、鄒慧英、黃秀霜、陳昌明、張貴琳(2011)。臺灣PISA2009結果報告。臺南市: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
    孫易新(2001)。心智圖法──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臺北縣:耶魯。
    孫易新(2002)。心智圖法──進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臺北縣:耶魯。
    張政亮、黃雅卿、徐君臨(2009)。心智圖法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教學上的應用。國教新知,56(1),56-70。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新仁(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臺北縣:心理。
    教育部合作學習工作坊(2012)。關於分組合作學習。檢自:http://www.coop.ntue.edu.tw/index.php
    許素甘(2004)。展出你的創意:曼陀羅與心智繪圖的運用與教學。臺北縣:心理。
    陳昭智(2014)。運用心智圖法對國中生國語文閱讀理解影響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南投縣。
    陳柔蓁、曾綺怡、徐作聖(2013)。閱讀理解策略在主題探索式學習上的運用。新北市教育月刊,7。
    陳美玲(2014)。結合學習共同體概念與心智圖於七年級學生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陳珮雯(2011)。PISA啟示錄:臺灣閱讀素養為什麼落後?親子天下。檢自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3156
    曾志朗、洪蘭(2006)。見仁見智──大腦與心智的行動交響曲。臺北市:天下雜誌。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1)。PISA閱讀素養應試指南。臺南市: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
    趙建成(2009)。自由軟體心智圖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宜蘭縣。
    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臺北市:天下雜誌。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1-6。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鄭圓鈴、王開府、潘麗珠、吳惠花、黃惠美、陳俐伶、施教麟、王秀梗、鄭潔慧(2008)。《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臺北市:教育部。
    簡妙娟(2000)。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魏靜雯(2004)。心智繪圖與摘要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摘要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研究所,臺北市。
    羅偉宸(2011)。運用心智圖法於國文科教學對國二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臺南市。
    蘇宜芬(2004)。閱讀理解的影響因素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教師天地,129。
    鐘淑娟(2012)。運用心智圖策略提升國小五年級低成就學童閱讀表現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臺北市。
    Gagné, E. D., Yekovich, C. W., & Yekovich, F. R.(1998)。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岳修平譯)。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3)。
    Karen, B., Linda, I.V., & Marcia, M.(2005)。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Graphic Organizers)(李欣蓉譯)。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9)。
    Tony, B., Barry, B.(1998)。心智繪圖──思想整合利器(The Mind Map Book: Radiant Thinking)(羅玲妃譯)。臺北市:一智。(原著出版年:1996)。
    Tony, B., Barry, B.(2007)。心智圖聖經(The Mind Map Book)(孫易新譯)。臺北縣:耶魯。(原著出版年:1996)。
    Tony, B.(2007)。心智魔法師(Use Your Mind)(陳素宜、孫易新譯)。臺北縣:耶魯。(原著出版年:1974)。

    【西文部份】
    Aronson, E., Blaney, N., Stephan, C., Skies, J., & Snapp, M. (1978). The Jigsaw classroom.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Hermann, K. (2000). Through the Labyrinth: Designs and Meanings over 5,000 Years. (pp.23). London: Prestel.
    Johnson, D.W., & Johnson, R.T. (1987).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agan, S. (1985). Co-op Co-op: A flexible cooperative learning technique. In Slavin, R.(Eds.) Learning to cooperative, cooperating to learn,437-462.
    OECD (2009). PISA 2009 Assessment Framework - Key Competencies in Reading,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OECD Publishing.
    Parker, R.E. (1985). Small-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improving academic, social gains in the classroom. Nass Bulletin, 69 (479), 48-57.
    Sharan, S., & Sharan, Y., (1976). Small group teaching,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Slavin, R.E. (1980). Cooperative Learn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0, 315-342.
    Slavin, R.E. (1985).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lying contact theory in desegregated schools. Journals of Social Issues, 43-62.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