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怡君
Lin, Yi-Jyun
論文名稱: 高中學生對同志及實施同志教育態度之研究
The Stud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LGBQ and the Practice of LGBQ Education
指導教授: 林安邦
Lin, An-P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2
中文關鍵詞: 高中學生同志同志態度同志教育實施同志教育態度
英文關鍵詞: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GBQ, attitude toward LGBQ, LGBQ education, attitude toward the Practice of LGBQ educat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23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6下載:8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欲探討全國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及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欲得知高中學生對同志教育向下延伸至國中小的看法,並分析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和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之相關。藉由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對同志態度和對實施同志教育態度之差異,來探討影響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和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之因素。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依據文獻編製「高中生對同志態度量表」及「高中生對實施同志教育量表」。研究對象為103 學年度就讀臺灣本島的普通高級中學一年級學生,依據母群體之比例,從北區、中區、南區及東區分層抽樣來抽取各縣市共29 所學校,回收共946 分有效問卷。資料蒐集後,運用SPPSS 22.0 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 考驗、ANOVA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以探究高中學生對同志及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中學生對同志態度為正面。
    二、高中學生對實施同志教育態度為正面。
    三、高中學生對同志教育向下延伸至國中小的態度為正面。
    四、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會因為高中學生不同的生理性別、性取向及有無接觸過同志等背景變項,而有顯著差異。
    五、高中學生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會因為高中學生不同的生理性別、性取
    向及有無接觸過同志等背景變項,而有顯著差異。
    六、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及高中學生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達顯著正相關。
    七、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能有效預測高中學生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

    This study is to inquir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LGBQ and the practice of LGBQ education, the views of LGBQ education being taught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LGBQ and their attitudes of the practice of LGBQ educ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attitudes, the study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of attitudes among th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is study uses questionnaire and establishes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LGBQ Scale”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Practice of LGBQ Education Scale”, according to literatures. There were 946 high school freshmen studying the mainland of Taiwan in Academic Year 103who participated in this resear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they were stratified sampling selected from North, Central, Southern and Eastern of 29 senior high schools from every city and county. After gathering data, the study uses SPSS 22.0 to examine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s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to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s toward LGBQ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practice of LGBQ educ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

    1.The attitud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ward LGBQ are generally positive.
    2.The attitud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ward LGBQ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are generally positive.
    3.The attitud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ward LGBQ education being taught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re generally positive.
    4.Significant diversities on “attitudes toward LGBQ” were found when compar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ex, sex orientation and whether the student has contact with LGBQ or not.
    5.Significant diversities on “attitudes toward the practice of LGBQ education” were found when compar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ex, sex orientation and whether the student has contact with LGBQ or not.
    6.The attitud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ward LGBQ and the practice of LGBQ edu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7.The attitud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ward LGBQ could be predicted from their attitudes toward LGBQ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2 第二節 研究動機 .....................................8 第三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14 第四節 名詞解解 ....................................1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第一節 同志的相關意涵 ................................22 第二節 同志態度的相關內涵.............................29 第三節 同志教育的相關內涵 ............................36 第四節 同志與實施同志教育態度的相關研究 ................5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8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84 第二節 研究假設 ....................................8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8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94 第五節 研究程序.....................................107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1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13 第一節 高中生背景變項分析..............................114 第二節 高中生對同志及實施同志教育態度之現況分析..........11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生對同志態度的差異 .............125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生對實施同志教育態度的差異 ......144 第五節 高中生對同志態度及實施同志教育態度的相關情形 ......160 第六節 高中生的同志態度對實施同志教育態度之預測力 ........1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9 第一節 結論.........................................170 第二節 建議.........................................175 參考文獻............................................182 一、中文部分.........................................182 二、英文部分.........................................192 附錄一 量表使用同意書.................................195 附錄二 高中生對同志及實施同志教育態度量表................197 附錄三 高中生對同志態度量表之各題統計....................199 附錄四 高中生對同志態度量表之各題統計....................201

    一、中文部分
    Josephine Hsu(2011)。我在教會長大,我支持同志教育與同志平權。2014年10月20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notes/josephine-hsu/
    人間福報(2008年11月28日)。天主教學校不推動性平法。人間福報。取自http://www.merit-times.com.tw/
    大盟書局(2014)。103學年度各校用書版本查詢。2015年1月16日,取自http://www.tameng.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BBB000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0)。地方政府。2014年10月01日,取自http://www.president.gov.tw/
    方德隆(2000)。新興課程議題及其因應(未出版碩士論文)。第二屆課程與教學論壇暨中小學課程與教學革新學術研討會,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方德隆(2002)。校園夫子性別意識形態的重塑。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解讀與跨越(345 -366)。臺北:五南。
    王雅各(1999)。臺灣男同志平權運動史。臺北:開心陽光。
    王雅各(2001)。大學校園中的性取向教學。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5,101-108。
    世新大學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2005)。人權調查過半支持同性婚立法。2015年6月4日,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12085009-1.aspx。
    江巧鈴(2008)。愛滋專業助人者助人熱情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江淑琳(譯)(2001)。女性與男性異性戀對同性戀的態度是否有差異?一個概念上和方法論上的分析。載於 Herek, G. M.(主編),汙名與性取向 Society for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Lesbian and Gay Issues(51-57)。臺北:韋伯。
    何春蕤(1998)。性/別校園-新時代的性別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68-73。
    余伯泉、李茂興(譯)(2003)。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 (原作者Aronson, Elliot、Wilson, Tim、Akert, Robin)。臺北:弘智。
    吳怡慧(2011)。陽剛少女國中校園性別操演的敘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吳明坤(2006)。高雄縣市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9)。SPSS 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文魁資訊。
    吳若綺、姚俐安、莊雅婷、劉力綺(2011)。同志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爭議。文化研究月報,(116), 73 -79。
    吳清山、林天佑(2011)。教育名詞:課程轉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2,203-204。
    李忠謙(2015年5月24日)。「恭喜!你們贏得漂亮!」愛爾蘭公投反方的風度與格調。風傳媒。取自http://www.storm.mg/
    李易澄、章毓庭(2008年12月23日)。牴觸教義輔大不推部分性平法。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mag.udn.com/mag/edu/
    李政潔(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性別平等意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沈彥辰(2007)。廣告中同性戀圖片效果之研究:同性戀偏好與消費者特徵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
    卓耕宇(2003)。當夫子遇到酷兒:談校園中的同志議題。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3),36 -41。
    周華山(1995)。同志論。香港:香港同研社。
    周華山(1997)。後殖民同志。香港:香港同研社。
    居佳勳、董秀蘭(2011)。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的同志教育課程信念與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2011各國性別平等教育之比較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夕(2014)。不一樣又怎樣。載於呸PLAY。臺北:warner music。
    林巧雯(2014)。國中同志/非同志教師其同志態度及同志教育教學實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林正誼(2006)。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林孟宜(2011)。新北市國小教師對同性戀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林芳玫(1996)。媒體陽謀論 -專業主義、菁英文化與商業力量對女性的三重歧視。載於謝臥龍(主編):兩性文化&社會。臺北:心理。
    林昱貞、楊佳羚、張明敏(2004)。性取向污名之建構、抗拒與轉化─一個同性戀議題的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50(3),91 -121。
    林昱瑄(2010)。多元性別 -我是誰?愛上誰?。載於游美惠、楊幸貞、楊巧玲(主編),性別教育(99-124)。臺北:華都文化。
    林曉芳(2004)。E世代青少年對同性戀的多元文化觀。嶺東學報,15,95-128。
    林曉雲、謝文華(2011年7月26日)。課綱刪敏感字眼國中小可教同志教育。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511329。
    河豚(2006)。擺脫娘娘腔的原罪。載於蘇芊玲、蕭昭君(主編),擁抱玫瑰少年(94 -101)。臺北:女書文化。
    社團法人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2011)。支持/反對中小學多元性別教育比較表。於2014年1月6日,取自敦促教育部推行多元性別教育加油站https://sites.google.com/site/ejegender/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
    姚孟昌(2013)。中華民國政府落實兩公約之檢討一以總統訪示及國家人權報告撰寫與審查過程為對象。臺灣人權學刊,2(1),151 -159。
    施逸翔(2013)。馬政府打假球,民間NGOs玩真的!。司法改革雜誌,(95),19 -21。
    施銀河(2008)。性別工作平等法實施現況與展望。研考雙月刊,32(4),22 -31。
    柯今尉(2012)。教育部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並無立法委員連署推動同志教育情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6),92。
    柯仲修(2012)。漫步彩虹雲端-基層教師同志教育實施經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柳俊羽(2008)。大學生對同性戀印象影響其同性戀接受度之調查 -以國立高雄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
    柳恕涵(2002)。同志的社會處境。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解讀與跨越(103 -112)。臺北:五南。
    洪巍峯(2014)。男同志教師的性傾向認同與其同志教育態度(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洪蘭、羅珮勻(2010)。我們還可以是朋友嗎?載於晏涵文(主編),性別平等教育III(1-20)。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胡萊安(1996)。顛覆認同政治-周華山vs何春蕤對談。破報。取自http://sex.ncu.edu.tw/members/Ho/Hlist_06.htm
    袁世珮(2015年4月6日)。張惠妹彩虹旗挺巨浪。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udn.com/news/
    高穎超(2009)。老師,你/妳也可以教得這麼酷!─國小課本中同志「說得出口的愛」。載於蕭昭君、王儷靜、洪菊吟(主編),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國小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材專書。臺北:教育部。
    張文貞(2013)。臺灣政府,能不慚愧嗎?。司法改革雜誌,(95),26 -27。
    張孟琪(2009)。國小學生同性戀態度與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張盈堃(2012)。幼稚園性別導向的課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7),27-31。
    張家銘等(譯)(1997)。社會學Sociology (原作者:Anthony Giddens )。臺北:唐山。
    張喬婷(2000)。從身體慾望到身分認同 -校園空間中女同志的存還機制,載於何春蕤(主編)。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293 -330。臺北:麥田。
    張德勝、王采薇(2009)。大學生對於同志態度之研究:以一所教育大學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9(2),115 -150。
    張德勝、王采薇(2010)。大學生對同志態度重表編製初探。臺東大學教育學報,21(1),159 -186。
    張德勝、游家盛、王采薇(2013)。大學生對男同志和女同志人際關係態度之調查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411 -432。
    張德勝、游家盛、呂宗晉(2014)。異性戀高中職生對異性戀、男同志和女同志人際關係態度之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9),91-116。
    教育部(2004)。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95課綱)。2014年10月16日,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a/cyhs.tc.edu.tw/whole/95whole
    教育部(2010)。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2014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1)。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Q&A。2014年10月13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201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970508。2014年10月13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1010508。2014年10月13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國教署(2014)。有關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與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之說明。2014年10月16日,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22637
    教育部統計處(2014)。高中新生入學概況。於2014年11月7日,取自http://www.edu.tw/Default.aspx?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梁曉慧(2013)。馬來西亞華裔中學生同性戀態度之研究-以雪隆區華文獨立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畢恆達(2000)。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等:記葉永鋕。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3,125 -132。
    畢恆達(2006)。夜․永誌不忘。載於蘇芊玲、蕭昭君(主編),擁抱玫瑰少年(28 -36)。臺北:女書文化。
    莊祖宜、余致明(1996)。她們。載於愛情未成年專輯。臺北:豐華。
    許淑婷(2006)。高中職教師現代性、傳統性心理特徵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精華。
    陳汎瑜、張書銘(2011)。用愛接納同性戀,勇敢同志櫃父母【電視節目】。華視新聞雜誌。臺北市:中華電視公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WZFlV8c79A
    陳昭如(2010)。婚姻作爲法律上的異性戀父權與特權。女學學誌,27,113-199。
    陳曼君(2010)。高中職學生同性戀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陳淑惠(2007)。高中生閱讀BL漫畫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陳莉秧(2010)。青少年同性戀刻板印象與接受度之研究 ~以彰化縣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
    陳舒婷(2007)。南區大專校院心輔老師之性別角色對其同性戀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
    陳雅伶(2007)。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陳微君(2004)。從同志平權運動看我國兩性平等教育政策之變遷。載於謝臥龍(主編),霓虹國度中的同志隱現與操演(347 -370)。臺北:唐山。
    陳鎮川(2009)。彩虹。載於張惠妹意識專輯。臺北:Gold Typhoon Music。
    曾智豐(2013)。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88),83-88。
    游美惠(1999)。性/別平權教育與女性主義的社會學分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 32 -51。
    游美惠(2002)。性別意識、使命感與教師專業成長:以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為例。教育研究資訊,10(6),45-62。
    游美惠(2003)。性別教育小詞庫--同性戀恐懼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5,120 -122。
    游美惠(2010)。性別與多元文化教育。載於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著),多元文化教育(63 -90)。臺北:高等教育文化。
    游美惠、蔡麗玲(2010)。性別好好教 -國中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材專書。臺北:教育部。
    游家盛(2013)。國中生非傳統性別特質態度與同志態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黃子騰(2011年11月6日)。生遭性別霸凌墜樓 60人悼念。蘋果時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
    黃道明(2000)。招喚同性戀的主體。載於何春蕤(主編),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111 -130)。臺北:麥田。
    塗沅澂(2002)。個體對同性戀所持態度之外顯測量與內隱測量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
    楊佳羚(2002)。性別教育大補帖(上):教師基礎觀念大挑戰。臺北:女書文化。
    楊佳羚(2002)。性教育童書中的性別問題。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45 -55。
    楊淮慈(2013)。大學生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
    楊麗玉(2007)。同性戀態度情境判斷量表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
    葉晏禎(2013)。臺南市國中生性別刻板印象、同性戀態度與霸凌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達努巴克(2006)擁抱玫瑰少年。載於蘇芊玲、蕭昭君(主編),擁抱玫瑰少年(94 -101)。臺北:女書文化。
    管仁建(2010)。一個明星女中的資優生自殺以後。2014年9月22日,取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
    臺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2013)。30萬人上街反對多元成家,要「教孩子健康兩性,挺婚姻一男一女」。2014年09月03日,取自https://taiwanfamily.com
    臺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2013)。尊重同志,反對同運。2014年09月02日,取自https://taiwanfamily.com/?page_id=34
    臺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2013)。護家盟聲明稿:呼籲立委傾聽人民聲音,勿執意推動傷害全國人民婚姻及家庭之法案。2014年10月20日,取自https://taiwanfamily.com
    臺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2015)。高一公民課本 充滿同性戀文化。2015年6月15日,取自https://taiwanfamily.com
    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2013)。關於伴侶盟?2014年09月03日,取自http://tapcpr.wordpress.com/
    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2014)。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民國102年度工作報告。未出版。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2011)。支持/反對中小學多元性別教育比較表。於2014年1月6日,取自敦促教育部推行多元性別教育加油站https://sites.google.com/
    臺灣真愛聯盟(2011)。反對教育部在國小、國中性別平等教育中鼓勵性解放。2014年09月03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tulv.tw/info
    趙淑珠、劉安真、郭麗安(2008)。「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臺北:教育部。
    劉力中(2012)。中小學推動同志教育爭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劉安真(2011)。從同志分手經驗談校園中的同志情感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5),46-51。
    劉安真、程小蘋、劉淑慧(2004)。現身或隱藏:女同志的污名處理。載於謝臥龍(主編),霓虹國度中的同志隱現與操演(63 -98)。臺北:唐山。
    劉杏元、黃玉、趙淑員(2009)。當性別遇見同志:女同志性取向認同發展相關理論探討。長庚科技學刊,10,137-153。
    蔡建銓(2004)。印象管理行為對組織內人際互動之影響:多觀點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蔡曉蘋、葉靖斯(2015年5月24日)。愛爾蘭同性婚姻公投後總主教稱需面對現實。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uk/
    蕭高彥(1998)。多元文化與承認政治論。載於蕭高彥、蘇文流(主編)。多元主義。臺北:中研院社科所。
    駱俊宏、林燕卿、王素女、林惠瑛(2005)。從異性戀霸權、父權體制觀看同性戀者之處境與污名。臺灣性學學刊,2(11),61-73。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2013)。對中華民國(臺灣)政府落實國際人權公約初次報告之審查國際獨立專家通過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2014年9月2日,取自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
    謝寶媛(2006年6月6日)。決定樣本大小。圖資電子報。取自http://www.lis.ntu.edu.tw/
    簡至潔(2012)。「臺灣同志壓力處境問卷」調查結果初步分析。於2014年10月2日,取自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http://www.tgeea.org.tw/
    簡至潔(2012)。多元成家,我支持!你呢?。財訊雙週刊,(408)。
    簡嘉論(2008)。酷兒理論的「差異政治」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啟發(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藍順德(2009)。教科書政策與制度。臺北:五南。
    魏慧美(2004)。同志汙名化 -同性戀刻板印象的分析。載於謝臥龍(主編),霓虹國度中的同志隱現與操演(1 -37)。臺北:唐山。
    蘇艾珍(2007)。中部地區高中高職教師同性戀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蘇芊玲(1999)。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臺北:女書文化。
    饒益品(2011)。中小學該不該教同志教育─給關心性別平等教育的家長。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5),66-70。

    二、英文部分
    Beere, C.A.(1990).Gender Roles: A Handbook of Tests and Measures.NY:Greenwood.
    Betz, N. E.& Fitzgerald. L. F.(1993).Individuality and diversity: Theory and research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44,343-381.
    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 sciences(2nd ed.).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Ellis SJ, Kitzinger C. &Wilkinson S.(2003).Attitudes Towards Lesbians And Gay Men And Support For Lesbian And Gay Human Rights Among Psychology Students.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44(1),121-138.
    George & Mallery(2003). SPSS for windows step by step: A simple guide and reference. 11.0 update (4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Herek, G. M. (1998).Stigma and Sexual Orientation: Understanding Prejudice against Lesbians, Gay Men and Bisexuals .CA:Sage Publications.
    Herek, G. M.(2000).The Psychology of Sexual Prejudice.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9,19-22.
    Herek, G.M. & Capitanio, J.P.(1996).“Some of My Best Friends”:Intergroup Contact, Concealable Stigma, and Heterosexuals’ Attitudes Toward Gay Men and Lesbians.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2(4),412-424.
    Hsu, H., Water, J(2001).Filial piety and sexual prejudice in Chinese culture.Paper presented ay the meeying of the Am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an Francisco,CA.(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57503)
    LaMar, L. & Kite, M.(1998).Sex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 gay men and lesbians: A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35(2),189-196.
    Louderback,L. & Whitley, Jr. B.(1997).Perceived erotic value of homosexuality and sex-role attitudes as mediators of sex differences in heterosexual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lesbians and gay men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34(2),175-182.
    McCormick(1994).Creating the nonsexist classroom. In McCormick(ED.)Creating the nonsexist classroom: A multicultural approach (chapter3,4).NY: Teachers College,.
    Parker A. & Bhugra D.(2000).Attitudes of British medical students towards male homosexuality. Sexual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Sexual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15(2),141-149.
    Rivers, I(2004).Recollections of bullying at school and their long-term implications for lesbians, gay men, and bisexuals. Crisis: The Journal of Crisis Intervention and Suicide Prevention,25(4),169-175.
    Schellenberg,E.G. & Hirt, J. & Sears, A.(1999).Attitudes Toward Homosexuals Among Students at a Canadian University.Sex Roles,40(1-2),139-152.
    Schwanberg, S. L. (1993).Attitudes towards gay men and lesbian women: Instrumentation issues..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26(1), 99-136.
    UNESCO (2012). Education Sector Responses to Homophobic Bullying. Paris: UNESCO.
    Weinberg, G. (1972).Society and the healthy homosexual.NY: St. Martin's.
    Worthington, R. L., Dillon, F. R., & Becker-Schutte, A. M.(2005).
    Development,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cale for Heterosexuals (LGB-KASH).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2(1), 104-118.
    Young, A.(2011)). LGBT students want educators to speak up for them. Phi Delta Kappan, 93(2), 35-3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