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美貴
論文名稱: 全國家事類科學生技藝競賽選手訓練策略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服裝類為例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ining Strateg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Competitors in National Home Economics-related Skills Competition -- the Clothing Department as a Sample
指導教授: 李景峰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訓練策略服裝類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training strategy, clothing cluster, satisfact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57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3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包括:探討家事類科技藝競賽的訓練策略、調查不同年度服裝類職種選手的訓練滿意度、探討不同年度服裝類職種選手在不同背景變項對訓練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法來蒐集服裝技藝競賽選手對訓練的接受程度,樣本為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102、103學年度家事類科學生技藝競賽服裝類職種(服裝製作及服裝設計)之參賽選手。
    研究結果整理如後:
    在訓練策略部份,包括:教師教學檔案的完整、綜合性實踐訓練課程的開設、各種訓練課程均有考核標準、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推廣多媒體教學。
    在訓練滿意度部份,其構面包括:1.學校資源與校外資源,2.教師指導及訓練內容,3.個人學習及未來發展,4.訓練策略,而103學年度選手隊訓練的滿意程度較102學年度的選手高。
    在訓練策略與訓練滿意度關聯性部份,在不同科別、選手別、參與訓練經驗及參加全國競賽經驗等具有關聯。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ncluding: explore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clothing cluster; explore the training satisfaction of competitors, explore different analysis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raining satisfaction. In this study, by us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ollect acceptance of training.The samples are for school year 102,103 students in the contestants.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training strategy part, Complete teaching file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offer a variety of training courses are assessment standard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o promote multimedia teaching.2. The satisfaction part, (1)school resources and external resources, (2)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training content, (3) personal learning and future development, (4). training strategies,training satisfaction average scorce in school year 103 is higher than school year 102,.3.Training strategy and training satisfaction correlation part is different divisions, ,players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and national competitions experience with the good correlation.

    誌 謝 I 摘 要 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我國技藝競賽發展與現況 9 第二節 技能學習與訓練策略之理論 13 第三節 家事類科職種及服裝類其專業能力之訓練策略 34 第四節 選手訓練滿意度之理論基礎 40 第五節 小結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步驟 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4 第四節 研究實施 5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9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61 第一節 不同年度服裝類職種選手的訓練滿意度 61 第二節 不同年度服裝類職種選手在不同背景變項對訓練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67 第三節 綜合討論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7 參考書目 90 附錄 「全國家事類科學生技藝競賽選手訓練策略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服裝類為例」之研究問卷 103 表目錄 表1-1全國高級中等學校102學年度家事類科學生技藝競賽各職類參賽學生數及得獎數一覽表 3 表2-1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參賽類別及職種 11 表2-2訓練評估的定義彙整表 42 表2-3訓練成效評估的功能彙整表 43 表2-4訓練績效評估指標的模式 44 表2-5 Kirkpatrick四個層次的教育訓練成效評估模式 45 表3-1研究工具 54 表3-2預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分析表 57 表3-3問卷初稿專家意見審查名單 57 表3-4102學年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分析表(樣本數n=72) 58 表3-5103學年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分析表(樣本數n=80) 59 表4-1102學年度樣本基本資料分佈情形表 63 表4-2102學年度訓練滿意度構面因素平均數與標準差表 64 表4-3103學年度樣本基本資料分佈情形表 66 表4-4103學年度訓練滿意度構面因素平均數與標準差表 67 表4-5102學年度受訪者學校屬性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t檢定分析表 68 表4-6102學年度受訪者科別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69 表4-7102學年度受訪者選手別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0 表4-8102學年度受訪者訓練方式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t檢定分析表 71 表4-9102學年度受訪者平均每天參與訓練時間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2 表4-10102學年度受訪者參與訓練經驗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3 表4-11102學年度受訪者參加全國競賽經驗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t檢定分析表 74 表4-12102學年度受訪者未來升學意願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t檢定分析表 75 表4-13103學年度受訪者學校屬性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t檢定分析表 76 表4-14103學年度受訪者科別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7 表4-15103學年度受訪者選手別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8 表4-16103學年度受訪者訓練方式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t檢定分析表 79 表4-17103學年度受訪者平均每天參與訓練時間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80 表4-18103學年度受訪者參與訓練經驗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81 表4-19103學年度受訪者參加全國競賽經驗在訓練滿意度各因素之t檢定分析表 82 圖目錄 圖3-1研究架構圖 51 圖3-2研究步驟流程圖 53

    壹、中文部分
    王士強(2008),產學合作訓練方案之訓練成效評估-以S公司產業研發碩士專班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文科(2010)。課程與教學論(第八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永才(2010)。壽險業務人員教育訓練態度與其教育訓練滿意度、認同度及績效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新北市。
    王怡人(2004)。海事類科技藝競賽─新生代菁英輩出。技術及職業教育,84,64-65。
    王梅玲(2001)。廿一世紀我國學術圖書館館員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的硏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9-2413-H-364-002)。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圖書資訊學系。
    田振榮(2001)。以職場為導向學生能力標準架構與能力分析模式.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3,16-20。
    安後暐(1998)。美援對臺灣職業教育的影響(民國三十九-五十四年)。臺灣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朱湘吉(1994)。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江琬瑜(1999)。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2013)。全國技能競賽。2013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labor.gov.tw。
    何信助(1996)。我國技術校院暨教育課程模式之調查規劃研究。中日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35-44,臺北。
    何建霖(2009)。工業類科技藝競賽獲獎學生技能學習歷程與教師教學策略之研究──以「車床」職類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吳貝克(2000)。技能檢定學科測驗對高職汽車科學生專業課程學習行為影響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吳定主持(1999)。公務人員訓練需求調查之研究。臺北市:保訓會委託研究。
    吳碧華(2001)。餐飲連鎖業店經理專業能力分析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誼華(2002)。國中公民與道德科多元智慧教學之實驗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巫文德(2012)。全國工業類科學生技藝競賽汽車修護職種選手訓練策略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大偉(1983)。能力本位教學與職業教育。家政教育,9(1),56-58
    李堅萍(1993)。國民中學科技素養教育課程現況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詠吟、單文經(1995)。教學原理。臺北:遠流出版社。
    李隆盛(1997)。科技與職業教育的方向。臺北:師大書苑。
    李嵩賢(2001)。人力資源的訓練與發展。臺北:商鼎文化。
    李靜沂(2010)。全國商業類科技藝競賽選手訓練接受度調查-以烘焙、中餐烹飪與餐飲服務職種為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縣
    杜郁文(1999)。中國大陸會計系學生學習行為認知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 - 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
    周月娥(2000)。講師特性對外籍勞工訓練成效影響之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
    岳修平(1998)。教育心理學。臺北:遠流出版社。
    林于安(2009)。技能檢定運用於高中職實習課程與學生技能學習行為之研究—以M 高中餐飲科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汝峰(2009)。工業類科技藝競賽獲獎學生技能學習歷程與教師教學策略之研究―以「工業配線」職種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林孟宗(1979)。特殊教育師資專業能力分析研究。新竹師專學報,5(1),125-209。
    林幸華、連麗真(2001)。導入線上學習的第e步。臺北:漢智電子商務。
    林奕如(2000)。變革管理課程訓練成效之評估及影響訓成效因素之探討,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
    林建仲、陳長振譯(1995)。科技教育的教學方法。中學工藝教育月刊,28,13~20。
    林清章(2012)。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幼兒教保研究,8,53-79。
    林博文(1998)。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學程學習滿意度研究。台灣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惠明(2005)。在校生技能檢定的實施對高職餐飲科學生技能學習影響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欽榮(1990)。人事管理。台北市:前程企業管理公司。
    林琴珠、吳榕峰(2002)。全國職業學校學生技藝競賽實施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9,頁6-61。
    林榮聰(2000)。設計科系學生學習態度之探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邱年鴻(2004)。高職機械群技能選手訓練策略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侯世光(2009)。國際技能競賽,驅動職涯未來。台灣勞工季刊,18,140-144。
    俞文釗(2013)。管理心理學(第三版)。臺北:五南圖書。
    施台珠(2005)。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施信華(2001)。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施能傑主持(2002),績效導向理念應用於公務人員訓練規劃之研究,臺北市: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委託研究。
    洪昭榮(1997)。能力轉換,滾石生苔否?。就業與訓練,15(2),59-63。
    紀茂嬌(2002)。公立大學行政人員訓練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胡曉珍(2012)。以模糊層級分析法評選技藝競賽美顏職種之選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孫本初主持(2001)。公務人員訓練需求評估之研究。臺北市: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委託研究。
    馬健能(2003)。技能檢定對高職電機科學生實習課程學習行為影響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馬啟偉、張力能(1996)。體育運動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高淑品(2010)。國際廚藝技能競賽選手創造思考歷程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康自立(1990)。工業職業學校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與實際。臺北:全華書局。
    張宗憲、林炎旦(2000)。職業學校技藝競賽實施成效與發展策略之研究。第十五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政策組,1-13。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13)。心理學原理-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文景。
    張淵程(2001)。高級職業學校全面實施學年學分制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錦鶴(2002)。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
    教育部(2008)。職業學校家事群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許士軍(1995)。管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許良仲(2010)。技藝競賽選手涉入程度, 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高中職商業類科餐旅群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許定邦(2002)。高中高職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許美瑞、王瑤芬、林育瑋、黃宜純、賴顯松、黃惠鈴(2006)。建構高職各學群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2013 年11 月28 日,取自http://www-o.ntust.edu.tw/~vtedu/research/R2/report/DC.doc‎
    許繼德(2002)。網路輔助教學對不同認知風格的國小學童在英語學習動機與成就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縣。
    郭嫈嫈(1989)。基層農會家政指導員專業能力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文亮(2008)。模糊決策模式在職校技藝競賽選手評選之研究-以服裝製作組為例。設計學報,13(3),23-38。
    陳文亮、陳姿樺(2010)。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服裝設計組選手評選指標之研究。設計學研究,13(1),25-42。
    陳秀玉(1992)。大專觀光科系應具備專業基本能力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定宏(2001)。高職土木建築科專業課程與營建業基礎人力之供需影響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
    陳明仁(2005)。高職汽車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俊宏(1994)。技職教育體系設計相關類科專業基礎課程整合之研究。教育部專案研究報告,臺北市。
    陳信言(1981)。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實習主任之專業能力分析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瑞洲(2003)。我國高中職汽車科多元入學管道學生實習課程學習態度、學習困擾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陳壽觥(1960)。實用技藝中心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市:臺灣書店。
    陳碩琳(2003)。目標導向、目標導向、學習滿意度與學習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國立空中大學高雄學習指導中心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德望(2001)。管理課程訓練績效評估之研究-以科技與機械公司為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
    陳燕芬(2009)。技藝競賽教具製作選手培訓策略與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繁興(2004)。問題解決策略在教學的應用。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專題講座資訊。
    陳寶雲(2012)。技藝競賽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喬慧廉(1994)。高級中等學校服裝科教師專業能力培育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曾璽佳(2008)。指導教師領導行為對高職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全國商科技藝技賽文書處理職種選手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湯誌龍(2000)。應用鷹架理論規劃技能學習教學活動。南港高工學報,18 ,1-11。
    馮丹白(1990)。技術及職業教育的範疇。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試刊,113。
    黃光雄(1991)。教育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黃明玉(2003)。成人成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班級學習氣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黃振盛(1998)。高職機械類科學生技能學習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黃璿芳(2010)。影響高級中等學校商業類科餐旅職類技藝競賽選手獲獎因素之研究—以指導教師觀點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黃麗安(1990)。壽險業展業人員教育訓練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
    黃耀寬(1999)。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對高職電機科低壓工業配線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楊明恭(1998)。影響高工板金科學生技能學習成效與發展因素之研究。技術學刊,13(3),55-71。
    楊明恭(2000)。高工學生自我學習效能與技能學習因應策略之研究。技術學刊,8(3),55-71。
    楊松德(1998),企業訓練專業人員工作手冊,臺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楊昭景(1989)。營養師的專業能力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楊淑婉(2001)。學習評量方式與成人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臺北:三民。
    葉育甄(2007)。高科技產業教育訓練需求與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
    廖文靖(1999)。影響高職機械科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趙志揚(1997)。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策略。教育實習輔導,3(1),27-38。
    劉美蓮(2003)。人與工作和產業發生新關係的推手-談職業訓練服裝職類的課程規劃。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劉國英(2002)。影響高商學生會計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劉淑芬(2006)。企業訓練評鑑模式之前導研究-以Kirkpatrick之模式為例。2006年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曁學術研討會,桃園:中華商管科技學會曁龍華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蔡武光(2011)。工科技藝競賽指導教師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蔡美賢(1994)。銷售人員訓練方式與組織績效之關係研究—以企業文化為干擾變項。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新北市。
    蔣恩芬(2000)。學習動機相關因素探討與學習動機方案成效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鄧運林(1992)。自我導向學習對成人學習行為、學業成績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鄭志宏(1995)。企業界教育訓練人員基本專業能力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
    鄭金源、蕭美玲(1996)。成衣產業人才培訓計劃之探討。華岡紡織期刊,3(4),67-75。
    鄭振洋、宋一夫、湯慧娟(2013)。木球選手知覺教練--選手關係與運動價值觀對訓練滿意度之影響。運動教練科學,32,27-38。
    鄭增財(1999)。實用技能班學生價值觀與學習行為之分析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臺北市。
    鄭錫鍇主持(2003)。政策性公務人員需求分析及訓練規劃之研究。臺北市: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委託研究。
    盧一誠、謝省民(2003)。技能競賽廣告設計職類選手訓練模式之探討。商業設計學報,7,63-85。
    謝安田(1982)。人事管理。作者自行印製。
    謝宛臻(2000)。我國高職印刷科畢業生應具專業基本能力分析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謝易裕(2003)。因應高職多元升學管道談高職學生學習困擾與學習態度。師說,177,30-33
    謝琇玲(2000)。青少年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
    謝惠卿(2001)。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
    謝錫湖(2001)。技能檢定術科測驗對高職模具科技能學習影響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魏明堂(2002)。高職教師對國中生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實施工作滿意度研究。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魏麗敏(1995)。後設認知學習理論與策略。學生輔導,38,52-61。
    譚亮(2002)。影響高職輪調式建教訓合作班技術生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貳、外文部分
    Brinkerhoff, R. O. (1987). Achieving results from trai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ushnell, D. S. (1990). Input, Process, Output: A Model for Evaluation Training. In D. K. Kirkpatrick (Ed. ). Another Look at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Alexandria, VA: AST, 40.
    Butler, F. (1978). The Concept of Competency: An Operational Defini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 18, 7-18.
    Chisholm, M. E. and D. P. Ely (1976). Medial personnel in education: A competency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Clegg, W. H. (1987). Management training evaluation: An updat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41(2), 65-71.
    Flammger, D. M. (1991).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and postsecondary school satisfaction. Master’s project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Buffalo.(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2 077)
    Goldstein, Irwin L., (1986).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s: Need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2nd ed.). Monterey, CA: Brooks/Cole.
    Gredler, M. E. (1991).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Theory into practice(2ed.Ed), 257.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Hamblin, A. C. (1974). Evaluation and Control of Training. London: McGraw-Hill.
    Judith, Brown(2002). Training Needs Assessment: A Must for Development an Effective Training Program.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31(4), 569-577.
    Kavita, G. (2011). A practical guide to needs assessment (2n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Pfeiffer.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C.M. Reigeluth ed.), 386-434,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elly P. R. (1958). Reappraisal of Appraisal. HBR: Performance Appraisal,16.
    Kirkpatrick, D. L. (1959).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 3-9.
    Kirkpatrick, D. L. (1994).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Kraiger, K., Ford, J. K., & Salas, E. (1993).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skill-based, and affective theories of learning outcomes to new methods of training evalu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 331-328.
    Leamnson, R. (1999). Thinking about teaching learning:Developing habit of learning with first yea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Sterling Vs:Stylus Pub.
    Martin, C. L. (1988). Enha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 The Physical Education,45(4),196-209.
    Moon, S. B. (1993). A comparison of Korean and American students attitudes about schoo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7 268.
    Phillips, J. J. (1997). Handbook of train ng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Instructor’s (3nd ed. ) . Houston, TX: Gulf Publishing..
    Reynolds, A. J., & Walberg, H. J.(1992). A structural model of science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An extension to hight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84, 371-382.
    Snyder, R. A., Raben, C. S., Farr, J. L. (1980). A model for the systemic evaluation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ogra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l5(3), 431-444.
    Stufflebeam, D. L. (1966). A depth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require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 5(3), 121-133.
    Tesoro, F. M. (1991). The Use of The Measurement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odel For Training Evaluation, Ph.D, Purdue University.
    Tough, A. M. (1982). Intentional changes. Chicago:Follett.
    Tyler. R. W. (1953). Leadership role of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 i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54(4), 200-209.
    Warshauer, S. (1988). Human Resources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3rd).New York:McGraw-Hi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