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利吟
Jeng, Li-Yin
論文名稱: 隱形的橋樑:學前融合教育中泛自閉症學生家長親師溝通之經驗探討
A Study of the Teacher-Parent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Preschool Inclusion
指導教授: 田秀蘭
Tien, Hsiu-Lan
口試委員: 柯秋雪
Ko, Chiou-Shiue
吳怡萱
Wu, Marissa Yi-Hsuan
田秀蘭
Tien, Hsiu-Lan
口試日期: 2023/01/0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2
中文關鍵詞: 教保服務人員泛自閉症學生家長親師溝通
英文關鍵詞: Preschool educators, parents of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students,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研究方法: 焦點團體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38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6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透過焦點團體訪談法,訪談十九位泛自閉症學生家長與教師親師溝通的經驗,過程中以錄影與錄音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彙整所得資料進行逐字稿編碼與內容分析。研究目的主要探討,泛自閉症學生家長在學前融合教育中,促進親師間形成良好親師溝通的因素,以及影響親師溝通不良的因素,以從中彙整出促進有效親師溝通的方法。本研究結果如下:一、歸納泛自閉學生家長產生親師溝通不良的原因:(1)親師觀念與立場不一致;(2)親師溝通時受到地點與環境的影響;(3)親師以負面的溝通態度進行親師溝通;(4)教師未具備充足的專業素養;(5)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風格影響親師溝通。二、整理影響泛自閉學生親師形成良好溝通關係的因素:(1)親師之間能保持相互交流的關係;(2)親師能善用各種溝通管道;(3)親師雙方秉持正向的溝通態度;(4)教師具備充足的專業素養。三、促進有效親師溝通的方法:(1)親師間相互同理,營造良好互信關係;(2)教師具備專業能力,足以引導家長建立正向信念;(3)親師間具有應對親師衝突的能力。四、影響親師溝通的其他因素:(1)各校實施融合教育的差異;(2)泛自閉症學生家庭支持系統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相關實務與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This study using the focus group interview, 19 parents of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 student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in communicating with teacher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video and audio recording, and the obtained data was compiled for verbatim encoding and content analysi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promote good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in preschool integrate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poor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so as to summarize methods to promote effectiv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ie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mong parents of ASD students: inconsistent parent-teacher concepts and positions,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is affected by location and environment,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with negative communication attitude, teachers do not have sufficient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eacher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eaching styles affect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Second, collect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a good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of ASD students: Parent-teacher can maintain mutual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s, parent-teacher can make good use of variou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parent-teacher uphold a positive communication attitude and teachers have sufficient professional quality.
    Third, ways to promote effectiv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Parent-teacher empathize with each other, create a good relationship of mutual trust, teachers have professional ability, which is enough to guide parents to establish positive beliefs, and parent-teacher have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Fourth,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in different school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family support system of ASD student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relevant practices and research.

    謝詞 ⅰ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ⅴ 目次 ⅶ 表次 ⅸ 圖次 ⅺ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學前融合教育的現況 11   第二節 親師溝通的意涵與重要性 26   第三節 身心障礙學生家長親師溝通之經驗探討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5 第六節 研究可信度與倫理 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71   第一節 影響泛自閉症學生家長產生親師溝通不良的原因 71   第二節 影響泛自閉症學生親師形成良好溝通關係的因素 99   第三節 促進有效親師溝通的方法 135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綜合討論 15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3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169 參考文獻 171 中文部份 171 西文部份 178 附錄 179   附錄 1 研究參與者邀請函 179 附錄 2 訪談大綱 180   附錄 3 研究者省思札記 182

    Katz, L. G.(1990):《專業的幼敎老師》(廖瑞鳳譯)。信誼基金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77)
    Krueger, R. A., & Casey, M. A.(2003):《焦點團體訪談》(洪志成、廖梅花譯)。濤石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0)
    Patton, M. Q.(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奉儒譯)。桂冠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0)
    王子婕(2018):《學前融合家長對融合教育之看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王天苗(2003):〈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的問題和對策—以臺北市國小附幼為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5,1–25。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29–50。https://doi.org/10.6769/JENCUE.201006.0029
    王宏元(2016):《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參與子女教育與親職效能感之相關研究:以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王芬玲(2010):《教師對特殊幼兒貧窮家庭親師溝通現況與影響因素之研》(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方志華(2022):〈以班級為關懷社群,整合道德課程圖像—兼談師培課程的啓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6),30–39。
    方志華、鄧素君(2018):〈關懷取向的弱勢家庭親師溝通〉。《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291–297。
    民法(2021年1月20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B0000001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22年6月29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1
    江岱蓉(2013):《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親師溝通情況與因應溝通障礙方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年9月2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65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2014年12月3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Y0000064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21年1月20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46
    呂君蕙(2014):《學前教師與特殊幼兒家長親師溝通經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呂依蓉(2016):〈《薩拉曼卡宣言與特殊需求教育行動綱領》翻譯:融合教育檢視與反思(二)〉。《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45903(139),35–41。https://doi.org/10.6217/SEQ.2016.139.35-41
    李佩芬(2008)(單位:親子天下出版主編)(2008年10月5日)〈親師溝通3步2招〉親子天下雜誌。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598
    李佩璇(單位:親子天下媒體中心)(2022年3月1日):〈他們是孩子未來的同學、同事—如何和特殊兒相處從願意理解開始〉。親子天下雜誌。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2061
    李俐誼(2012):《公立幼兒園教師親師溝通經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https://doi.org/10.6829/STU.2012.00037
    李瓊瑤(2011):《六位臺中縣發展遲緩兒童的家長在子女幼小轉銜過程之困境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吳怡慧、趙家琛、陳嫻霓(2018):〈一位資優自閉症國中生家長替代親職壓力與親職效能之個案研究〉。《特殊教育發展期刊》,65,39–52。 https://doi.org/10.7034/DSE.201806_(65).0004
    吳怡慧、趙家琛、陳嫻霓(2019):〈自閉症家庭親職效能、類自閉特質、與社會資本之初探〉。《特殊教育發展期刊》,68,57–72。https://doi.org/10.7034/DSE.201912
    吳淑美(1998):《學前融合班教學理念篇》。心理出版社。
    宋慧娟(2008):《學前融合班普通教師教學困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林珍宇(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互動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林姝吟、陳淑美(2017):〈我國幼兒園實施融合教育之實務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2),63–69。
    林貞芬(2014):《茶葉蛋的裂痕與香味:一位國小低年級教師實施親師合作歷程之自我敘說》(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https://doi.org/10.6344/NTUE.2014.00016
    林翠英(2018):〈自閉症家庭長班級導師滿意度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33&34,1–25。
    林翠英(2019):〈自閉症學生之有效教學策略〉。《特殊教育發展期刊》,67,1−10。https://doi.org/10.7034/DSE.201907_(67).0001
    邱政強(2012):《國中啟智班導師對親師衝突歸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邱莉萍、林嘉珮、洪靜春、張宗義、鄭雅尹(2011):《你好,我也好:教師溝 通技巧》。教育部。
    邱菊英(2013):《學前特教班親師合作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2021年1月20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
    洪士耕(2018):《學前班級適應困難幼兒親師溝通歷程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洪儷瑜(2014):〈[特殊教育法立法三十年專文]邁向融合教育之路—回顧特殊教育法立法三十年〉。《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45524,21–31。
    施安琪(2020):《國中融合教育教師專業素養之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胡珍瑜(2006):《一位幼教師親師溝通觀點與經驗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個人資料保護法(2015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I0050021
    高宜芝、王欣宜(2005):〈當前我國融合教育實施成敗相關因素之探討〉。《特殊教育叢書》,9401,55–68。
    高俊彥(單位:新北市自閉症服務協進會)(2022年2月14日):〈點亮星望—自閉症兒童多元療育課程服務計畫〉。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https://www.taishincharity.org.tw/lovepower/detail-report_3257.html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之教學原則及輔導辦法(2020年4月22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60034
    高培芬(2020):《特殊幼兒重要他人參與幼小轉銜的困擾與期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特殊教育法(2019年4月24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27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2020年7月17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32
    師資培育法(2019年12月11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50001
    徐新逸、蔣美珠(2015):《陪孩子走在融合教育的路上─一位母親陪伴中度自追蹤資料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馬薇茹(2017):《學前特殊幼兒家長參與及其滿意度之研究─以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張一婷(2021):《幼兒園教師及家長應用即時通訊軟體於親師溝通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
    張瑞鑾(2011):《發展遲緩兒童之原住民家長親師溝通相關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慧玉(2017):《嘉義特殊教育學校關係行銷對家長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親師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郭又方、林坤燦、曾米嵐(2016):〈臺灣融合教育的實施與展望〉。《東華特教》,56,1–9。
    郭紫宸(2012):《幼教師與家長知覺親師溝通困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2012年4月24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29
    教育部(單位: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22年6月6日):〈111學年度「融合教育多元輔導試辦計畫」〉。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F601C733AE56D8B
    陳展宇(單位:台南市立海佃國中)(2016年7月25日):〈親師溝通的困境,老師可以這樣做〉。獨立評論@天下。https//opinion.cw.com.tw/b1log/prof1e/52/article/4575
    陳書婷(2018):〈我國融合教育的發展與實施困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7),137–141。
    陳慧玲(2019):《幼兒園教師情緒勞務與親師溝通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公立幼兒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陳薇如(2016):《臺中市學前特殊幼兒家長對子女學習環境的考慮因素與滿意度》(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曹純瓊(2001):〈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教學發展沿革〉。《弘光學報》,37,31−46。https://doi.org/10.6615/HAR.200105.37.04
    曹常仁(1994):〈親師關係之經營〉。《國教之聲》,27,8–17。
    許錦雲(2008):〈幼兒園良好親師關係之探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13−29。https://doi.org/10.6471/JECEC.200803.0013
    曾文緣(2022):《探究初任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之親師溝通與挑戰》(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鈕文英(2006):〈國小融合班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3,147–183。https://doi.org/10.6768/JSE.200606.0147
    鈕文英(2007):〈美國身心障礙個體教育增進法案的修訂緣起與內涵〉。《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2007,349–365。https://doi.org/10.6379/AJSE.200712.0349
    鈕文英(2008):〈建構生態的融合教育支持模式〉。《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40,31–56。https://doi.org/10.6379/AJSE.200812.0031
    鈕文英(2009):〈教師與特殊需求學生家長互動之挑戰與因應〉。《特殊教育文集》,11,1–32。
    鈕文英(2015):《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鈕文英(2020):《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黃志雄(2007):〈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家長參與的涵義與重要性之探討〉。《特殊教育叢書》,45436,93–106。
    黃美玉(2020):《自閉症學生家長親師溝通方式與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黃麗卿(2013):《家長參與特殊幼兒個別化教育計畫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游翠芬(2013):《幼兒園普通教師實施融合教育困境及解決策略之研究-以南投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葉又惠(2008):《親師溝通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https://doi.org/10.6836/NTTU.2008.00268
    楊咅紜(2014):《新移民越南籍母親參與特殊需求幼兒幼小轉銜經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廖又儀(2006):〈淺談幼教新趨勢—學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文集》,26843,63–88。
    鄧素君(2017):《關懷取向的親師溝通:一位國小教師的自我敘說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劉晏辰、康琳茹(2020):〈學前特殊教育專業人員對於與家長之間夥伴關係的滿意度調查〉。《早期療育研究學刊》,2,37–60。https://doi.org/10.6658/BEI.202012_2(1).0003
    鄭雅莉(2001):〈臺灣幼稚園教師與家長對融合教育的看法〉。《屏東師院學報》,15,259–292。
    賴秀英(2001):《國民小學親師生互動之個案研究—以一個小班教學班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薛逸珊(2019):〈教師面對親師溝通的困境及因應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4),111–114。
    謝靜蕙(2001):〈危機到轉機—由溝通理論談親師溝通衝突的化解方法與具體策略〉。《學生輔導》,72,64–77。
    薩拉曼卡宣言(1994年6月10日)修正公布。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098427
    鐘梅菁(1999):〈學前融合教育之實施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6907,381–395。
    Anfara, V. A. Jr., & Brown, K. M., & Mangione, T. L. (2002).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Stage: Mak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More Public. Educational Research, 31(7), 28-38. https://doi.org/10.3102/0013189X031007028
    Bronfenbrenner, U.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uchs, D., & Fuchs, L. (1994). Inclusive schools movement and the radicaliz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reform. Exceptional Children, 60(4), 294-309.https://doi.org/10.1177/001440299406000402
    Grbich, C. (1999).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Health: An Introduction. Allen & Unwin.
    Power, T. J., & Bartholomew, K. L. (1987).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 patterns: An ecological assessment.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16(4), 498-512.https://doi.org/10.1080/02796015.1987.12085311
    Turnbull, A. P., Turnbull, H. R., Erwin, E. J., & Soodak, L. C. (2006). Families, professionals, and exceptionality: Positive outcomes through partnership and trust (5th ed.). Prentice-Ha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