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佳瑩
Lin, Chia-Ying
論文名稱: 精神性非人化社會動物-林佳瑩繪畫創作研究
Spirituality Dehumanization Social Being-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Lin Chia-Ying's Paintings
指導教授: 朱友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8
中文關鍵詞: 社會學異化存在主義
英文關鍵詞: Sociology, Alienation, Existentialism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05.2018.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0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篇論文以「精神性非人化社會動物」為主題,目的在討論人存活於世,受諸種社會規範,所形成的各種行為與狀態,希望能謹慎的將所研究的學理依據與生活經驗相互結合,並融合形式技法的試驗與開發,找到適當的思想根源與創作方法,進而建構出完整的創作論述和成果展現。
      以筆者碩班期間的系列創作為主要論述重點。由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將養殖場、工廠、家庭這三個不同的生活環境狀態結合,衍生出個體與社會關係的各種情境,思索人類在社會中受諸種規範下,所形成的各種行為與狀態,包括在社會關係場上的諸種社會現象與狀態、各種社會角色在社會地位上的階層行為等相關的問題。以社會做為一個母體,在各種規範與限制下,無法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亦無法實現自身理想,每個社會成員的個體冷漠,使時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充滿疏離感,一種失去自我的無助感,彷彿處於一種隔離狀態。
      將無形和有形中影響著人類的種種規範與限制,視覺化呈現為幾個不同方向的表現風格樣貌,並尋求一個較為貼近筆者觀察的創作方式,盡可能貼切的述說筆者對於社會行為的類型與表現、社會行為的模式化等種種問題的直觀感受與客觀觀察。希望藉由視覺藝術表現,找到個人表現風格,同時也將人類在這社會中所遭遇到的各種生活樣態,就當下的情境與感受,對應到雞在養殖場的各種生存形態,以作更深入的理論探索。

    關鍵字:社會學、異化、存在主義

    Abstract

      This research focus on " Spirituality Dehumanization Social Being", aiming to discuss the various behaviors and states that people live in and are regulated by various social norms. It is hoped that the author can cautiously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life experience,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proper ideological roots and creative methods through the experiment and development of formal techniques, so as to construct a complete creative discourse and result presentation.
      The author focus on the series of paintings during master's degree as the main of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lookers to observe, get the farms, factories, families, these three different living conditions combine to derive an individual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various situations, thinking about the various forms and behaviors of mankind formed under various norms in society, including various social phenomena and states in the social relations field, social behaviors of various social roles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With the society as a mother body, under various norms and restrictions, it is impossible to fully demonstrate one's own individuality and not be able to realize one's own ideals, each individual's indifference to individual members, so that nowaday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s full of sense of alienation, a helpless feeling of loss of self, as if in a state of isolation.
      Will intangible and tangible impact on humanity's various norms and restrictions, visual presentation of several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the paintings style, and to find a closer to the author's observation of the creative approach, as closely as possible, the author's intuition and objective observation of various problems such as the type and performance of social behavior and the pattern of social behavior. The author hope to find a personal expression style through visual arts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 various life styles that human beings encounter in this society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feelings, and correspond to various living forms of chicken in farms so as to make more in-depth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Keywords: Sociology, Alienation, Existentialism

    目次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精神性非人化社會動物 9 第一節 社會與社會行為-社會動物 9 第二節 勞動的異化-非人化的人 17 第三節 此在與存在-精神性動物 20 第三章 創作系譜 30 第一節 藝術即記錄 30 第二節 藝術即嘗試 34 第四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37 第一節 創作理念 37 第二節 創作步驟與成果 40 第三節 個別作品解析 50 結論 71 參考文獻 73 附錄 75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1.汪民安,《文化研究關鍵詞》,台北市:麥田出版,2015年。
    2.呂炳強,《凝視、行動與社會世界》,台北市: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3.何政廣,《歐美現代美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7年。
    4.洪鎌德,《21世紀社會學》,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5.洪鎌德,《經濟學與現代社會》,台北市:牧童出版社,1976年。
    6.洪鎌德,《新馬克思主義與現代社會科學》,台北市:森大圖書公司,1995年。
    7.洪鎌德,《馬克思社會學說之析評》,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8.高宣揚,《存在主義》,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9.孫中興,《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台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10.黃瑞祺,《批判社會學: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市:三民書局,1996年。
    11.許文治,《生產線再造革命:一貫化一個流同步化的流線生產方式》,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03年。
    12.陳瑞文,《阿多諾美學論-雙重的作品政治》,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14年。
    13.葉啟政,《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與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對話》,台北市:三民書局,2000年。
    14.趙惠玲,《美術鑑賞》,台北市:三民書局,1995年。
    15.滕守堯,《藝術社會學描述》,台北市:生智出版社,1997年。
    16.蔡錦昌,《韋柏社會科學方法論釋義》,台北市:唐山出版社,1994年。
    17.龍冠海,《社會學》,台北市:三民書局,1969年。
    二、中譯書目
    1.Arthur C. Danto,林雅琪、鄭惠雯譯,《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台北市:麥田出版,2010年。
    2.Barry Smart,蔡采秀譯,《傅柯》,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98年。
    3.H﹒M﹒Ruiten Beek,葉玄譯,《存在主義與心理分析》,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83年。
    4.Karl Marx,伊海宇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0年。
    5.Leszek Kolakowski,馬元德譯,《馬克思主義的主流(一)》,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6.Marita Sturken、Lisa Cartwright, 陳品秀、吳莉君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台北市:臉譜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7.Martin Heidegger,陳嘉映、王慶節譯,《存在與時間》,台灣:商務印書館,2016年。
    8.Robert Sokolowski,李維倫譯,《現象學十四講》,台北市:心靈工坊,2004年。
    9.Thomas Herzog,朱柔若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10.Wassily Kandinsky,吳瑪俐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