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羽珊
Cheng, Yu-Shan
論文名稱: 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在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之學習成效研究
The Study of Mathematics Textbook-Bas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洪儷瑜
Hung, Li-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學習障礙數學閱讀閱讀理解策略數學課文本位教學單一受試
英文關鍵詞: learning disabilities, mathematics 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mathematics textbook-based instruction, single-subject desig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SE.020.2018.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6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取單一受試研究法之跨受試多探試設計,探討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於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及學生使用策略的學習情形。本研究的自變項為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依變項則為學生學習成效,包括數學學習成效及策略學習成效,研究對象為四名國中八年級以上之學習障礙且數學表現為全班後25%之學生,並分為三組,接受基線期、介入期與維持期之評量,介入期各組皆在四週內完成12次的教學介入。
    將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視覺分析和效果值,得到下列三項發現:
    (一)三組研究對象經過三組兩次跨基線設計後,從數學表現的平均數和表現水準之差異,可推得四位研究對象的數學表現測驗得分的確因教學介入而提升數學表現。
    (二)三組研究對象經過三組兩次跨基線設計後,從各策略使用得分情形可推得四位研究對象使用策略的能力確實因教學介入而提升;此外四位研究對象在學習四種策略使用的過程上無明顯差異,使用預測及提問策略的頻率與得分較高,澄清策略使用的頻率與得分較低。
    (三)四位研究對象和其教師在接受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後,對於使用策略在數學學習皆給予正向回饋。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欲進行學習障礙學生數學課文本位相關教學之教學實務及研究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textbook-bas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tervention (MTRCSI) to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single-subject experimental study of multiple probe design across subjects was used.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was mathematics textbook-bas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and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as learning outcome, including mathematics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level of applying strategies. The fou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of the eighth grade or above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ho were low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with below 25% of the class. 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they received 12 intervention sessions within 4 weeks intervention period. Data was collected based on three phases: baseline, intervention and maintenance. According to visual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After three sets of two cross-baseline designs, the difference of the average of mathematical performances and the level of the three groups of subjects show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hematical performance and MTRCSI.
    2. After three sets of two cross-baseline designs, the difference the strategies applying show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egies applying and MTRCSI. The four subject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arning and use. They were all relatively easy to use for predicting, questioning and summarizing strategies, but the applications of clarification strategy were slightly worse.
    3. After receiving the MTRCSI, the four subjects and their reserouce teachers gave positive feedback to the use of strategies for mathematics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recommendations to further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s were mad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困難 7 第二節 學習障礙學生的有效教學 15 第三節 閱讀理解策略與數學閱讀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試探性研究 35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7 第五節 教學設計 53 第六節 研究程序 58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2 第一節 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提升數學學習成效分析 62 第二節 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成效分析 69 第三節 社會效度分析 90 第四節 綜合討論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8 第一節 結論 98 第二節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2 附錄 112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112 附錄二 數學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流程 113 附錄三 數學閱讀理解策略使用情形檢核表 119 附錄四 數學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問卷 121 附錄五 課程單元學習單範例 125 附錄六 自編數學表現測驗架構與題目對照 128 附錄七 自編數學表現測驗範例 138

    壹、中文部分
    王瓊珠(1992):國小六年級閱讀理解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認知能力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左台益、呂鳳琳、曾世綺、吳慧敏、陳明璋、譚寧君(2011):以分段方式降低任務複雜度對專家與生手閱讀幾何證明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291-314。
    江美娟(2002):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題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江美娟、周台傑(2009):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題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8,107-151。
    吳芳香(1998):國小二年級優讀者與弱讀者閱讀策略使用與覺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邵光華(1999):數學閱讀現代數學教育不容忽視的課題。數學通報,10,16-18。
    吳訓生(2002):國小高、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65-104。
    何佩菁(2006):直接教學模式應用在國中資源班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麗貞、王淑惠(2008):交互教學法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 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10,100-128。
    呂翠華(2008):普通班教師的教學魔法書:改造學習困難的孩子。臺北市:心理。
    邱小芳、詹士宜(2009):詞彙導向之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表現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0,75-117。
    李秀妃(2010):學習障礙學童的數學補救教學:時鐘。台東特教,32,17-23。
    杜正治(2010):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李燕芳(2011):摘要策略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摘要能力、閱讀理解與學習遷移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宜家、賴苑玲、 黃天志(2013):運用摘要策略於少年小說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4,287-315。
    吳宜蓁、蕭伊倫(2015):自我教導策略對國小中年級學習障礙學生在多位數乘法運算題的學習成效。雲嘉特教期刊,21,36-44。
    吳宜芳(2015):以數學閱讀融入數學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怎樣解題單元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台傑、詹文宏(1995):後設認知閱讀策略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建學報,11,173-210。
    林宜真(1998):閱讀障礙學生與普通學生閱讀理解方式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孟瑛如(2002):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教師及家長實用手冊(二版)。臺北市:五南。
    林佩欣、周台傑(2004):交互教學法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學習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9,87-122。
    周珊儀(2008):社交技巧訓練方案對國小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佳蓉(2012):心智圖法在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教學之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19,24-29。
    林育志(2016):數學閱讀對六年級學生學習怎樣解題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巧敏(2017):國內運用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數學教學後之成效探討:統合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洪儷瑜(1995):學習障礙者教育。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施彥亨(2000):直接教學模式在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口腔衛生教學之應用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胡永崇(2002):學習障礙之迷思概念與檢討。屏師特殊教育,4,1-9。
    胡永崇(2006):直接教學原理在學習障礙學生之教學應用。屏師特殊教育,12,28-36。
    胡永崇、黃秋霞、吳兆惠、胡斯淳、顏玉華(譯)(2006):學習障礙(原作者:W. N. Bender)。新北:心理。
    洪意琇(2008):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增進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代數文字題解題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柯華葳(主編)(2010):中文閱讀障礙。臺北市:心理。
    柯華葳、幸曼玲、陸怡琮、辜玉旻(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宣崇慧、盧台華(2010):直接教學法對二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與應用詞彙造句之成效。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3),103-129。
    胡瑞敏(2011):故事結構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口語敘事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胡永崇、詹士宜、洪雅惠、呂偉白、黃秋霞(譯)(2016):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教材教法(原作者:S. Vaughn & C. S.Bos)。臺北市:華騰。
    郭靜姿、蔡明富(2002):解脫「數」縛-數學學習障礙學生教材設計。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編印。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姝蓉(2002):故事結構教學對增進國小閱讀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秦麗花、邱上真(2004):數學文本閱讀理解相關因素探討及其模式建立之研究:以角度單元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2,99 -121
    秦麗花(2007):數學閱讀指導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紅葉文化。
    陳素菁(2008):直接教學結合自我教導策略對國小六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整數四則運算之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孟訓(2009):數學閱讀活動對數學學習成效之影響與歷程~以國小五年級因數與倍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連文宏、洪儷瑜、闕嫣男、蔡明蒼(2010):三個轉介時程之疑似學習障礙學生後續鑑定結果比較-台北市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之鑑定通報資料庫分析。特殊教育季刊,127,9-21。
    陸怡琮(2011):摘要策略教學對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摘要能力與閱讀理解的成效。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3),94-118。
    陳怡琪(2011):多層次提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閱讀理解後設認知與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怡妃(2013):直接教學法對國中數學學習障礙學生比與比例式學習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君毅(2014):數學閱讀融入高中數學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奕卉、孔淑萱(2016):同儕協助學習策略對提升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特教論壇,21,1-25。
    許良榮(1994):科學課文的特性與學習。科學教育月刊,170,23-36。
    崔夢萍(2006):運用同儕協助學習策略於國小融合教育國語文學習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0,27-52。
    張世慧(2006):學習障礙導論。臺北市:五南。
    許瑞蓮(2007):國小聽覺障礙學生英語教材執行之教學行動研究:以啟聰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莊琇晴(2009):探討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兒童社交技巧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雅婷(2011):交互教學法對增進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探究。台東特教,34,24-29。
    張菀真、辜玉旻(2011):國小高、低閱讀能力學童圖文閱讀的理解策略。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2,93-122。
    教育部(201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張依婷(2014):認知-後設認知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習障礙學生數學文字題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莊雁幀(2014):自我教導策略對提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一元一次不等式應用問題解題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倚瑄(2015):數學閱讀理解融入七年級數學課程教師所面臨的挑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粘薽云(2016):直接教學法提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數學角度單元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瓊儀(1995):相互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後設認知能力與閱讀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曾世杰、簡淑真、張媛婷、周蘭芳、連芸伶(2005):以早期唸名速度及聲韻覺識預測中文閱讀與認字:一個追蹤四年的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8,123-143。
    黃秋霞、方美珍(2007):圖示表徵解題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數學文字題學習成效之研究。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257-278。
    黃裕惠、陳明媚、莊季靜(譯)(2007):特殊教育導論:創造不同的人生(原作者Smith, D. D.)。臺北市,學富。
    曾于娟(2009)。運用多感官教學策略進行中重度智障及自閉症學生之加減法教學―以「觸覺數學」為例。特殊教育季刊,110,33-40。
    黃俊儒(2011):數學閱讀、數學態度與國小三年級學童同分母分數加減問題解題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瓊儀(2012):臺灣近十年閱讀障礙學童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成效之後設分析。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4,243-268。
    黃信雄(2014):以數學閱讀融入合作擬題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同分母分數加減問題解題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游雅琳(2014):使用逐步養成之直接教學法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式能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坤堂(2008):學習障礙導論。臺北市:五南。
    楊凱琳、林福來(2009):自我評估幾何證明閱讀理解的程度與讀不懂時持續閱讀的意願之關聯性。臺東大學教育學報,20(2),117-136。
    楊雅婷(2010):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巧訓練之實施。東華特教,44,42-47。
    楊凱琳(2014年9月):數學閱讀理解的教學。基隆市閱讀教育電子報。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klread103/home/54/5402。
    劉若男(2009):國小六年級學童數學閱讀能力、後設認知與認知型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蔡明典(2009):認知解題策略教學對國中數學學習障礙學生一元一次方程式應用問題解題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孟憲(2011):七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後設認知與認知型式相關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潘佳玲(2014):直接教學法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幾何圖形學習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錡寶香(2001)。國小低閱讀成就學生的口語述說能力:語言層面的分析。特殊教育學報,15,129-175。
    謝芳蕙(2001):直接教學法與課程本位評量模式對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鍾明興、胡永崇(2012):重複閱讀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朗讀流暢度與閱讀理解的影響之研究。雲嘉特教期刊,15,24-34。
    謝進昌(2015):有效的中文閱讀理解策略:國內實徵研究之最佳證據整合。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2),33-77。
    顏三青(2016):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和直接教學對國中資源班數學教學成效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宜芬(1991):後設認知訓練課程對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後設認知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宜芬、林清山(1992):後設認知訓練課程對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後設認知能力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25,245-267。
    蘇宜芬(2004):閱讀理解的影響因素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教師天地,129,21-28。
    蘇旭聰(2013):數學閱讀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數學問題解決能力上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慧珍(2013):探討閱讀策略融入數學教學對高中學生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Badian, N. (1999). Persistent arithmetic, reading or arithmetic and reading disability. Annuals of Dyslexia, 49, 45-70.
    Bean, T. W., Sorter, J., Singer, H., & Frazee, C. (1986).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make predictions about events in history with a graphic organizer plus options guide. Journal of Reading, 29, 739-745.
    Bender, W. N. (2008).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Boston: Pearson/Allyn and Bacon.
    Britton, B. K., & Gülgöz, S. (1991). Using Kintsch’s computational model to improve instructional text: Effects of repairing inference calls on recall and cognitive structur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3, 329-345.
    Carter, T. & Dean, E. (2006). Mathematics intervention for grades 5-11: Teaching mathematics, reading, or both? Reading Psychology, 27(2/3), 127-146.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nd ed.).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Dole, J. A. (2000). Explicit and implicit instruction in comprehension. In B. M. Taylor, M. F. Graves & P. Van Den Broek(eds.), Reading for meaning: Foster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middle grad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52-69.
    Duval, R. (2006).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problems of comprehension in a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61, 103-131.
    Fuchs, D., Fuchs, L. S., & Burish, P. (2000). Peer-Assisted Learning Strategies: A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to promote reading achievement.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15(2), 85-91.
    Fuchs, L., & Fuchs, D. (2001). Principl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mathematics difficult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13(3), 126-137.
    Fuentes, P. (1988).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mathematics. The Clearing House, 72(2), 81-88
    Gange E.D., Yekovich C.W., & Yekovich F.R. (1993).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Geary, D. C. (1993). Mathematical disabilities: Cognition, neuropsychological and genetic component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4, 345–362.
    Geary, D. C.(2004). Mathematics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7(1), 4-15.
    Jacobson, J. M. (1998). Content area reading integration with the language arts. Dlman Publishers.
    Johnson, D. J., & Myklebust, H. R. (1967). Learning disabilities: Education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Grune & Stratton.
    Jordan, N. C., Hanich, L. B., & Kaplan, D. (2003).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athematical competencies in children with specific mathematics difficulties versus children with comorbid mathematics and reading difficulties. Child Development, 74(3), 834-850.
    Kame'enui, E. J. & Simmons, D. C. (1990). Design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he prevention of academic learning problems. Columbus, OH: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Kirk, S. A., & Gallagher, J. J. (1989).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Lerner, J. W., & Kline, F. (2006).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disorders: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Lerner, J. W., & Johns, B. H. (2015).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Disabilities (13th ed.). Stamford, CT: Cengage Learning.
    Mckenna, M. C., & Robinson, R. D. (2002). Teaching through text-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content area.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New York : Longman.
    Mercer, C. D., & Mercer, A. R. (1993). Teach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problem. New Jersey: Merri11.
    Miller, S. P., & Mercer, C. D. (1997). Educational aspects of mathematic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1), 47-56.
    Ostler, E. (1997). The Effect of Learning Mathematical Reading Strategies on Secondary Students' Homework Grades. The Clearing House: 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rategies, Issues and Ideas, 71(1), 37-40. doi: 10.1080/00098659709599320
    Palincsar, A. S. (1982). Improving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junior high students through the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strategi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IL.
    Palincsar, A. S., & Brown, A. L. (1984).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fostering and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2), 117-175. doi:10.1207/s1532690xci0102_1
    Raphael, T. E., & Hiebert, E. H. (1996). Creat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literacy instruction. Ft. Worth, TX: HBJ Publishers.
    Rosenshine, B., & Stevens, R. (1986). Teaching functions.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pp. 376-391). New York: Macmillan.
    Swanson, H. L. (2001). Searching for the best model for instruction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 34(2), 1-15.
    Vaughn, S., Gersten, R., & Chard, D. J. (2000). The underlying message in LD intervention research: Findings from research syntheses. Exceptional Children, 67, 99-114.
    Vilenius-Tuohimaa PM, Aunola K, Nurmi J-E. (2008).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thematical word problem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8, 409–426. doi:10.1080/0144341070170822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