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惠
Chen, Yi-Hui
論文名稱: 苗栗縣國民中小學對特殊教育評鑑結果運用之研究
A Study on Evaluation Findings Use of Spec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指導教授: 鄭淑惠
Cheng, Shu-Hu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2
中文關鍵詞: 苗栗縣特殊教育評鑑評鑑運用評鑑結果運用評鑑追蹤與輔導
英文關鍵詞: Miaoli County, evalu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use, evaluation findings use, follow-up and guidance mechanism of evaluati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GEPA.004.2019.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4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苗栗縣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評鑑學校端對於特殊教育評鑑結果運用之實際情況與影響學校對特殊教育評鑑結果運用之因素。本研究採質性訪談研究法,以接受苗栗縣105學年度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評鑑之學校校長、特殊教育業務處室主任(輔導主任、教務主任)、特殊教育組長及特殊教育教師(集中式特殊教育班、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共14人為研究對象,採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校運用特殊教育評鑑結果情況:
    (一)重視學校特殊教育發展。
    (二)討論與回應主管機關。
    (三)強化學校特殊教育運作機制。
    (四)調整特殊教育教學輔導。
    (五)改善特殊教育硬體環境。
    (六)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合作。
    二、影響學校運用特殊教育評鑑結果因素:
    (一)教育主管機關評鑑追蹤輔導機制。
    (二)利害關係人對評鑑結果認同度。
    (三)學校組織情境資源。
    (四)組織內部溝通合作。
    (五)評鑑設計與實施的品質。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學校端未來教育政策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how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used the findings of spec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This study adopte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with 14 interviews across 4 schools whose special education were evaluated in the academic year of 105. The interviewers included the school principals, directors of special education affairs (dean of students and dean of studies), team leader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for centralized special education class, de-centralized resource class and itinerant counseling clas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I.Evaluation findings used by schools:
    1.Emphasize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schools.
    2.Facilitate discussion and respond to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y.
    3.Strengthen a mechanism for the oper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schools.
    4.Adjust the instruction and guidance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schools.
    5.Improve the hardware and environment for special education in schools.
    6.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with stakeholders.
    II.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indings use of spec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schools:
    1.Follow-up and guidance mechanism of evaluation.
    2.Recognition of evaluation findings.
    3.School organization and resources.
    4.Inter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in schools.
    5.Perceived quality of evalua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s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education policy at to be implemented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school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特殊教育評鑑相關概念 7 第二節 評鑑運用及追蹤與輔導相關概念 11 第三節 苗栗縣特殊教育評鑑及追蹤與輔導實施現況 19 第四節 特殊教育評鑑及結果運用相關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及實施程序 40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1 第五節 研究倫理 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43 第一節 特殊教育評鑑結果運用情況 43 第二節 影響特殊教育評鑑結果運用之因素 5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結論 59 第二節 建議 62 參考文獻 65 一、中文文獻 65 二、英文文獻 69 附錄 71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71 附錄二 訪談題綱 72

    一、中文文獻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2003)。九十一年教育部對地方政府特殊教育行政績效評鑑評鑑報告。臺北市。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2005)。九十三年教育部對地方政府特殊教育行政績效評鑑評鑑報告。臺北市。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2007)。95年教育部對地方政府特殊教育行政績效評鑑評鑑報告。臺北市。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全興(2009)。CIPP評鑑模式的概念與發展。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5,1-27。
    王振德(2004)。我國特殊教育評鑑及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341-357。
    何美燕(2005)。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和行政人員後設評鑑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1,1-26。
    李美惠(2009)。臺北市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對特殊教育評鑑意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士琦(2014)。高職學校行政主管對學校評鑑運用及其影響因素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周新富(201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林三木(1993)。特殊教育行政。臺北市:五南。
    林天祐(2004)。校務評鑑專業化的探討。載於張明輝主編: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頁320-338)。臺北市:心理。
    林蒼毅(2006)。國民小學特殊教育評鑑實施意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蔚芳(2000)。教育大辭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2014)。103年教育部對地方政府特殊教育行政績效評鑑評鑑報告。臺北市。
    苗栗縣政府(2018)。苗栗縣105學年度國小(含學前)特殊教育(身心障礙類)績效評鑑報告。苗栗縣。
    苗栗縣政府(2018)。苗栗縣105學年度國中特殊教育(身心障礙類)績效評鑑成果專輯。苗栗縣。
    孫志麟(2004)。學校評鑑制度之比較分析:臺北市與臺北縣。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辦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實務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市:五南。
    郭昭佑(2001)。學校本位評鑑-內外部評鑑的差異與結合。國立政治大學學報,82,27-61。
    陳錦玉(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靜淑(2008)。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類特殊班評鑑實施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曾淑惠(2002b)。高級中等學校評鑑分析。技術及職業教育,70,2-9。取自http://w3.sce.pccu.edu.tw/tveb_20070326/6873web/70thweb/apprecation_1.htm
    曾淑惠、阮淑萍、陳鎰斌、劉富美(2011)。論評鑑政策輪對我國科技大學教師評鑑之啟示。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4(1),55-79。
    曾淑惠、阮淑萍(2013)。評鑑運用及其對我國教育評鑑的啟示。教育行政研究,3:2,93-112。
    曾淑惠、周士琦(2014)。促進高職校務評鑑運用的途徑。中等教育,65(2),45-62。
    曾淑惠、張仁傑(2018)。科技大學校務評鑑之運用及其影響因素。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3),1-32。
    湯志民(2001)。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評析。發表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國民教育研究所主辦,「第八次教育行政論壇」。
    湯志民(2005)。學校評鑑理論與實務:北桃三縣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探析。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251-299。臺北市:心理。
    黃正杰(2012)。特殊教育評鑑對國小特殊教育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黃彥融(2014)。從教育課責觀點談中央對地方特殊教育行政績效評鑑之成效。特殊教育論壇,15,1-9。
    黃國彥(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市:文景。
    黃嘉雄(2012)。影響小學對課程與教學評鑑發現利用之因素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5(3),1-26。
    蔡進雄(2010)。國民中小學學校行政人員研究所在職進修成效評鑑之研究:Kiekpatrick評估模式之應用。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0,1-26。
    潘慧玲(2003)。從學校評鑑談到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北縣教育,46,32-36。
    潘慧玲(2005)。邁向下一代的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論文發表於臺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鄭友泰(2000)。桃園縣身心障礙班特殊教育評鑑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鄭友泰(2001)。桃園縣身心障礙班特殊教育評鑑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桃園縣。
    鄭淑惠(2009)。教育評鑑的效用性:促進組織學習的觀點。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6(2),57-88。
    鄭淑惠(2016)。地方教育行政機關校務評鑑運用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4(4),33-69.
    鄭菀宜(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特殊教育評鑑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蘇錦麗(民 93)。展望我國教育評鑑專業之發展。輯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27)。臺北市。
    二、英文文獻
    Alkin, M. C., & Taut, S. M. (2003). Unbundling evaluation use.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9(1), 1-12.
    Alkin, M. C., King, J. A. (2016).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use.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37(4), 568-579.
    Cram, F. (2018). Conclusion Lessons About Indigenous Evalu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Evaluation, 2018(159), 121-133.
    Cousins, J. B., & Leithwood, K. A.(1986). Current empirical research on evaluation utiliz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6,331-364.
    Cheng, S. H., King, J. A. (2016). Exploring organizational evaluation capacity and evaluation capacity building- A Delphi study of Taiwanes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1-19.
    D’Osite-Racine, L., Dagenais, C., & Ridde, V. (2016).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evaluation use in the context of collaborative program evaluation strategy in Burkina Faso. Health Research Policy and System, 14(37),1-16.
    Hashimoto, A. (2018). Not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School Evaluation Seven factors obstructing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Japanese Journal of Evaluation Studies, 18(2), 35-54.
    Hofstetter, C. H., & Alkin, M. C. (2003). Evaluation use revisited. In T. Kellaghan & D. L. Stufflebeam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pp.197-222).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Højlund, S. (2014). Evaluation use in evaluation systems: The case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Evaluation, 20(4), 428-446
    Leviton, L. C. (2002). Evaluation use: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24(4), 525-535.
    Owen, J. (2018). Whole School Evaluation Approaches Used in the Public School System in Victoria, Australia. Japanese Journal of Evaluation Studies, 18(2), 3-9.
    Patton, M. Q.(1997). Toward distinguishing empowerment evaluation and placing it in a larger context. Evaluation Practice, 18(2), 147-163.
    Rich, R. F. (1977). Uses of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by federal bureaucrats: Knowledge for action versus knowledge for understanding. In C. H. Weiss (Ed.), Using social research in public policy making (pp.199-211). Lexington, MA: Lexington.
    Shadish, W. R. (1998). Evaluation theory is who we are.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19(1), 1-19.
    Stufflebeam, D. L., Foley, W.J., Gephart, W.J., Guba, E. G. , Hammond, R. L., Merriman, H. O.,& Provus, M. M.(1971).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tasca, IL:F.E. Peacock Publishers,Inc.
    Weiss, C. H., Murphy-Graham, E., & Birkeland, S. (2005). An alternative route to policy influence: How evaluations affect D.A.R.E.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6(1), 12-3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