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馥綺
YEH, FU-CHI
論文名稱: 女同志於生活現身經歷之探討
Discussion of the Lesbian’s Experience for Coming Out in Life Span
指導教授: 李聲吼
Lee, Shang-H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 社會工作系所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1
中文關鍵詞: 女同志現身生涯規劃
外文關鍵詞: lesbians, come out, career planning
DOI URL: http://doi.org/10.6346/NPUST201900109
相關次數: 點閱:33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本研究之目的有五點,分別是:一、瞭解女同志的自我認同與性別角色於生活經歷中之差異及關係;二、瞭解女同志在現身後對生涯規劃之影響;三、瞭解女同志現身對於生活的影響與結果;四、探討女同志對於社會資源與服務之認知與關係;五、探討社會對同志的友善程度對女同志之影響。使用質性半結構式訪談9位女同志及1位助人工作者,共計訪談10位受訪者。
    本研究發現女同志性別角色的不同,在生活中的經歷會有差異,年輕世代的女同志不論是向家人或他人現身,接納程度較高,現身後所帶來的影響與關係為正向居多;從生涯規劃層面發現不會再輕易妥協家人的要求,認為要掌握自己的人生的選擇權;在女同志社群連結與接觸同志的社福機構的認知與關係中,發現女同志社群對自己所掌握的求助資源、資訊普遍不足,有幾項衡量因素影響女同志接觸同志的社福機構,有些同志機構因此會針對女同志的社群文化做服務內容的調整。部分有社會工作系教育背景的女同志亦發現在助人工作系所中,仍經歷教師及同學對同志的負面態度。然而社會環境對同志友善程度會影響女同志現身與向外求助的意願。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nclude five items: First,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sbian self-identification and gender roles in life experiences; Second,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lesbians on career planning after coming out; Third,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and results of lesbians' coming out on life;; Fourth, to explore the lesbians' perceptions and relationships about soci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ifth,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omrades' friendliness on lesbians. A total of ten interviewees were interviewed by qualitativ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nine lesbians and one social worker.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lesbian gender roles are different, and the experiences in life will be different. The lesbians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hether they are present to their families or others,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acceptance, and the influence and relationship brought about by the coming out are posi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er planning , the lesbians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ill not easily compromise from their family’s requirements and they believe that they have to insist on their own life choices. In the cogni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sbian community and the social welfare organizations that contact comrades, we find that the lesbian community is on their own. The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available are generally inadequate. There are several measures that affect the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in which lesbians are exposed to comrades. Some comrades will therefore adjust the service content of the lesbian community culture. Some lesbians with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in the social work department also found that in the help-work department, they still experienced negative attitudes of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to them. However, the social environment's loyalty to comrades will affect the willingness of lesbians to come out and seek help.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v
    目錄 v
    圖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9
    第四節 名詞詮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臺灣同性戀者權益的現況與發展 12
    第二節 父權主義、異性戀霸權對於女同志現身之影響 18
    第三節 同性戀者生活適應、生涯規劃與社會服務現況 24
    第四節 同性戀者現身歷程及影響之相關研究 33
    第五節 助人工作者對於同性戀者之處遇及工作困境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研究場域與抽樣 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5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7
    第六節 研究嚴謹度 60
    第七節 研究倫理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3
    第一節 性傾向認同過程與女同志性別角色之差異 63
    第二節 女同志現身之歷程 86
    第三節 女同志對於同志社福資源的認知與社群連結 123
    第四節 女同志的生涯規劃 136
    第五節 社會對同志的友善程度對女同志之影響 147
    第六節 從同志服務機構主管角度探討女同志現身議題 1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9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 16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77
    中文參考書目 183
    英文參考書目 187
    網站參考資料 189
    附錄 192
    附錄一 訪談大綱-女同志 192
    附錄二 訪談大綱-助人工作者 193
    附錄三 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 194
    附錄四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 197
    作者簡介 201


    圖表目錄

    表2-3-1 國內同志現身相關研究主題與研究發現彙整表 34
    表3-3-1研究訪談對象一覽表 53
    表3-3-2資料歸納步驟 59
    圖3-2-1研究架構圖 50

    中文參考書目

    方嘉琦(2014)。從敘事取向探討同性戀生涯。諮商諮商與輔導,340,16- 18。
    毛菁華、周富美、許鶯珠(2008)。技職院校女大學生生涯發展歷程模式之研究。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19,105-139。
    王增勇(2011)。跨越世代相遇:看見「老年男同志」。生命教育研究,3(1),169-230。
    王璟雲、蘇益志(2014)。「當我的個案是同性戀時?」—助人工作者對同性戀世界的重新省思。諮商與輔導,340,9-15。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06)。同言同語-同志小辭典。司法改革雜誌,60,19-19。
    司法實務選輯(2017)。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同性二人婚姻自由案】。法令月刊,68(7),125-132。
    何忻蓓(2010)。社區心理輔導機構中的性別政治:以同志輔導與性騷擾個案為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高雄。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Patton, M. Q. 著)。臺北市:桂冠圖書。
    呂欣潔(2011)。櫃中荊棘:同志親密暴力VS.現行家暴網絡。婦研縱橫,94,35-44。
    李佳燕(2017)。如果你的孩子是同志。人本教育札記,331,62-65。
    李姿佳(2012)。親密暴力另一篇章~同志伴侶暴力。婦研縱橫,97,16-21。
    李淑君(2016)。「家」的歧義與多重:從《T婆工廠》到《彩虹芭樂》談離/返「家」的旅程與多元愛情。逢甲人文社會學報,32,241-262。
    杜孟純(2011)。女同志向家人出櫃的轉變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中。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林青霈(2014)。同志子女向父母現身之因素,與父母之處境與調適。諮商與輔導,348,8-11。
    林建宏(2010)。彩虹下的幸福-男同性戀者愛情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
    邱冠婷(2015)。女同志身份認同、出櫃支持度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高雄。
    胡小玫(2016)。多元性別族群老化照護議題淺介及對我國之啟示。台灣健康照顧研究學刊,17,1-21。
    胡郁盈(2017)。從「現身」到「關係」:台灣性別社會變遷與女同志親子協商。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40,107-151。
    胡郁盈(2018)。認同不停轉換,類別不能不分:社群網站、跨國文化政治、與「T婆/不分」女同志認同型塑。臺灣人類學刊,16(1),1-50。
    高智龍、賴念華(2016)。從多元文化諮商觀點探討男同志諮商實務。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46,31-62。
    康書榕(2013)。女同志伴侶獲得雙方家人接納之歷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臺南。
    庾泳(2006)。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状况研究——以长沙男同性恋人群为例(碩士論文)。中南大學,湖南省。
    梁曉藍、黃俊豪(2013)。台灣女同志之指險套使用盛行率與相關因素探討。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2(1),31-41。
    畢恆達(2003)。男同性戀與父母:現身的考量、策略、時機與後果。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5,37-78。
    莊景同(2002)。超越政治正確的「女女」牽「拌」:從「我和我朋友」的故事看生命掙扎與價值體現。應用心理研究,13,109-146。
    莊瑞君、陳慶福、劉安真(2011)。女同志向家人現身歷程之敘說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9,71-104。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昭如(2010)。婚姻作爲法律上的異性戀父權與特權。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7,113-199。
    陳若平、張祐綾等譯(2007)。社會工作研究法(Allen Rubin,Earl R.Babbie著)。臺北市:五南。
    陳培驊(2006)。見與不見-同志現身經驗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花蓮。
    陳薇真(2016)。第一章 台灣變性醫療論述的性別維序現代性。台灣跨性別前史:醫療、風俗誌與亞際遭逢(頁65-67)。新北市:跨性別倡議站。
    傅從喜審定(2009)。社會工作研究法(原作者Allen Rubin & Earl Babbie)。臺灣:心理。
    黃玲蘭(2005)。從「同性戀認同歷程」談女同志的現身壓力與因應策略。元培學報,12,33-51。
    黃婉玲(2001)。上班族女同志「現身」經驗與策略(碩士論文)。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花蓮。
    葉靜宜(2011)。誰在學男人?:陽剛女性的陽剛展演與生存策略。文化研究月報,123,3-24。
    廖浩翔、張盈堃(2019)。繼續前進vs.調整步伐:公投後的性別平等教育特別報導(上)。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6,49-60。
    劉安真(2013)。同志在臺灣社會的次等公民處境與心理健康。婦研縱橫,99,6-11。
    劉安真、趙淑珠(2006)。看見!?校園同志輔導工作推展之現況與輔導教師對同志諮商之訓練需求調查。中華輔導學報,20,201-230。
    劉姵伶、高銓吟、黃彥芳、陳昶勳(2016)。我國同志健康行為調查與同志健康社區服務中心推動成果。疫情報導,32(10),203-214。
    劉彥佐(2015)。同志的身份認同歷程:男、女同志之比較(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臺北。
    潘淑滿、楊榮宗、林津如(2012)。巢起巢落-女同志親密暴力、T婆角色扮演與求助行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7,45-102。
    蔣琬斯、游美惠(2011)。年輕女同志的親密關係、情慾探索與性實踐。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1,159-182。
    鄭美里(1997)。女兒圈:臺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臺北市:女書文化。
    鄭智偉(2007)。在行動中與同志父母相遇-一個同志組織工作者的實踐與反思(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
    駱俊宏、林燕卿、王素女、林蕙瑛(2005)。從異性戀霸權、父權體制觀看同性戀者之處境與污名。台灣性學學刊,11(2),61-74。
    謝文宜(2009)。衣櫃裡的親密關係:台灣同志伴侶關係研究。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謝文宜、曾秀雲(2015)。臺灣同志伴侶的家庭圖像。臺大社工學刊,31,1-54。
    鍾佳樺、羅子寧、温筱涵、汪素敏、徐南麗(2016)。同性戀認知面面觀。健康與建築雜誌,3(1),38-44。
    鍾道詮(2011)。女男同志健康需求概述。社區發展季刊,136,357-371。
    鍾道詮、郭俊廷(2015)。從同性婚姻爭議談社工員可提供同志伴侶之服務。社區發展季刊,149,183-199。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市:巨流。
    蘇美智(2012)。我們的同志孩子。香港:三聯書店。

    英文參考書目

    Adamczyk, A.., & Cheng, Y. A.. (2015). Explaining attitudes about homosexuality in Confucian and non-Confucian nations: Is there a “cultural” influenc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51, 276–289.
    Addis, S., Davies, M., Greene, G., Macbride-Stewart, S., Shepherd, M. (2009). The health, social care and housing needs of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older peopl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Health Soc Care Community, 17(6),647-58.
    Brennan-Ing, M., Seidel, L., Larson, B., & Karpiak, S. E. (2014). Social care networks and older LGBT adults: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61(1), 21-52.
    Butler, J. (1991). Imitation and gender insubordination. Inside/Out: Lesbian theories, gay theories. New York: Routledge.
    Conron, K. J., Mimiaga, M. J., & Landers, S. J. (2010).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sexual orientation identity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adult health.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0(10), 1953-1960.
    Fredriksen-Goldsen, K, Kim, H. J., Barkan, S. E., Balsam, K. F., & Mincer, S. L. (2010). Disparities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 comparison of lesbians and bisexual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0(11), 2255-2261.
    Hatzenbuehler, L., M., Keyes, M., K., & Hasin, D. S. (2009). State-level policies and psychiatric morbidity in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popul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9(12), 2275-2281.
    King, S. D. (2009). Midlife and older gay men and their us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health enablers, health need, psychosocial stress and individual health coping. (a Master's degree),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io.
    Laura, L. S. (2011). Studs and protest-hypermasculinity: The tomboyism within black lesbian female masculinity. Journal of Lesbian Studies, 15, 480–492.
    Valory, M. (2008). Lesbian family life, like the fingers of a hand: under-discussed and controversial topics. Journal of Lesbian Studies, 12(2-3), 119-125.


    網站參考資料

    Ann Wong(2017,5月)。鞭刑背後:印尼同志的痛苦與羞辱。*CUP。2017年11月29日,取自http://www.cup.com.hk/2017/05/29/indonesia-lgbt-crackdown-caning/
    LalaTai 拉拉台(2018,2月)。知名圖文創作者Aida&綺綺出櫃 爺爺感動話語令人爆淚!LalaTai 拉拉台。2018年3月11日,取自https://lalatai.com/news/domestic/%E7%9F%A5%E5%90%8D%E5%9C%96%E6%96%87%E5%89%B5%E4%BD%9C%E8%80%85aida%EF%BC%86%E7%B6%BA%E7%B6%BA%E5%87%BA%E6%AB%83-%E7%88%BA%E7%88%BA%E6%84%9F%E5%8B%95%E8%A9%B1%E8%AA%9E%E4%BB%A4%E4%BA%BA%E7%88%86%E6%B7%9A%EF%BC%81
    中華民國法務部(2019,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草案」,保障權益、尊重差異。中華民國法務部。2019年5月22日,取自https://www.moj.gov.tw/cp-21-116005-aff80-001.html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18)。現行社會工作倫理守則。2018年5月1日,取自https://nusw.org.tw/%E7%A4%BE%E6%9C%83%E5%B7%A5%E4%BD%9C%E5%80%AB%E7%90%86/
    台灣好新聞報(2016,12月)。1211讀報/蘋果:25萬人上爭平權 總統:同志有權結婚。2016年12月12日,取自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1211/19712726.html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14)。法律提案及進度。2019年5月22日,取自https://lis.ly.gov.tw/lylgmeetc/lgmeetkm?.5b00001000000800000^0000E10000000C000000000110E3A472003f2f
    吳馨恩(2015)。女同志較不易被歧視嗎?2018年5月1日,取自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33128
    社團法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2015)。2017年5月4日,取自https://tapcpr.org/
    邱明玉(2017,1月)。回顧與前瞻》婚姻平權闖關 全球都在看。今日新聞。2017年1月4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n/2017/01/03/2341934
    風傳媒(2016,12月)。同性婚姻草案初審通過 場內、場外歷史時刻最真實紀錄。風傳媒。2016年12月27日,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同性婚姻草案初審通過-場內-場外歷史時刻最真實紀錄-135500016.html
    國立成功大學人類研究倫理治理架構 三、倫理議題與實踐(2016)。2017年5月10日,取自https://rec.chass.ncku.edu.tw/ethics/what-is-research-ethics/ethical-issues-and-practice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2017年3月1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曾德蓉(2017,11月)。16年同志伴侶爭千萬遺產 淚揭薇薇安遺言。自由時報。2018年3月11日,取自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255570
    曾醒祥(2016)。社工的一個決定 毁掉了一個同性戀年輕人的一生。2018年5月7日,取自https://www.hk01.com/01%E5%8D%9A%E8%A9%95-%E9%A6%99%E6%B8%AF%E5%9C%B0/56437/lgbt-%E7%A4%BE%E5%B7%A5%E7%9A%84%E4%B8%80%E5%80%8B%E6%B1%BA%E5%AE%9A-%E6%AF%81%E6%8E%89%E4%BA%86%E4%B8%80%E5%80%8B%E5%90%8C%E6%80%A7%E6%88%80%E5%B9%B4%E8%BC%95%E4%BA%BA%E7%9A%84%E4%B8%80%E7%94%9F
    楊淳卉、鍾麗華(2016,12月)。婚姻平權法案初審 各版併案送協商。自由時報。2016年12月28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066012
    廖銘瑞(2009,6月)。萬丹鄉民反對台灣世界愛滋快樂聯盟設點。壹凸新聞。2017年9月29日,取自http://news.e2.com.tw/utf-8/2009-6/558310.htm
    維基百科(2019)。女同性戀。2019年5月16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5%B3%E5%90%8C%E6%80%A7%E6%88%80
    鄭羿菲 (2016,11月)。挺同遊行遍地開花 反同12/3上凱道。臺灣醒報。2016年11月29日,取自https://anntw.com/articles/20161127-MW9C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2012)。2017年8月2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