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1.178

摘要


神經病變性疼痛是神經系統本身受到傷害之後所產生的慢性疼痛症候群。在臨床上相當常見,成因頗為複雜。其機制可能是神經系統受到傷害之後,在周邊神經以及中樞產生了形態與功能上的變化,導致神經系統產生不正常的痛覺反應。病患常見的症狀有各種特殊痛覺、痛覺過敏(hyperalgesia)和異常知覺痛(allodynia)。目前臨床上用於神經病變性疼痛治療之常用藥物包括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s)、鴉片類止痛藥、抗憂鬱劑、抗痙孿藥物、Tramadol以及其他止痛藥等。這些藥物通常只能提供部分止痛作用,有些還有顯著的副作用。此外可輔以非藥物治療方式,例如周邊神經阻斷術、硬腦膜外注射、外科手術等方法。治療神經病變性疼痛之根本病因將有助於改善整體止痛效果。而進一步探討與瞭解神經病變性疼痛的機制,對於新藥研發十分重要。

被引用紀錄


林家惠(2019)。頭頸部癌症存活者的多層面疼痛管理彰化護理26(1),9-13。https://doi.org/10.6647/CN.201903_26(1).0004
李秀琦(2012)。呼吸靜心活動介入慢性疼痛病患靈性照護之成效分析〔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99-0907201215485905

延伸閱讀


  • 謝松蒼(1999)。局部神經病變當代醫學(309),547-554。https://doi.org/10.29941/MT.199907.0006
  • 羅榮昇(2006)。神經病變痛:致病機轉及治療台灣醫學10(6),713-720。https://doi.org/10.6320/FJM.2006.10(6).07
  • 王嚴鋒(2011)。神經病變痛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55(11),29-32。https://doi.org/10.29739/JTMA.201111.0002
  • 陳杰、廖俊正(2017)。神經性疼痛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2(8),214-220。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090727001-201708-201709070005-201709070005-214-220
  • 謝松蒼(1999)。疼痛性神經病變當代醫學(307),374-380。https://doi.org/10.29941/MT.199905.0008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