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于濘
論文名稱: 江之翠劇場《朱文走鬼》演藝之研究
指導教授: 呂錘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江之翠劇場南管音樂南管戲梨園戲朱文走鬼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2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研究對象《朱文走鬼》除了文獻記載中曾提到有「閩南皮影戲」劇本《朱文》之外,在其他劇種中幾乎不曾見過,劇名稱為《朱文》的劇目僅剩泉州梨園戲劇目《朱文走鬼》仍演出。《朱文走鬼》是梨園戲中上路的劇目之一,被許多戲曲學家認為是宋元南戲在海內僅存的孤本,不僅有著崇高的歷史地位,更是保有貴重的藝術價值。擁有「現代皮、傳統骨」的江之翠劇場是台灣少見具有現代劇場觀念的傳統演藝團隊,於2004年間邀請福建省梨園戲資深藝師來團教授此劇,2005年間巡迴演出,不僅讓台灣觀眾欣賞到此一少見的劇目,深受大眾的喜愛與好評,也在2006年嘗試與日本後現代藝術「舞踏」結合演出,榮獲第五屆台新藝術獎首獎的殊榮,江之翠劇場成為目前台灣唯一上演《朱文走鬼》的劇團,本文探討此團在藝術實踐上的內涵及面貌,並以《朱文走鬼》為例,分析其實際演出及運用上的現況。

    謝誌.................................ⅰ 摘要.................................ⅲ 目次.................................ⅴ 表次.................................ⅶ 圖次.................................ⅷ 譜次.................................ⅸ 凡例.................................ⅹ 序論................................. 1 一、台灣所見傳統戲曲表演團體............ 2 二、以南管藝術為主體的表演藝術團體....... 6 三、江之翠劇場成立緣起................. 14 四、江之翠劇場發展概況................. 14 五、研究動機與目的..................... 15 六、研究方法.......................... 17 第一章 江之翠劇場組織.................19 第一節 人員組合......................19 一、團長..............................20 二、團員..............................22 第二節 師資............................28 一、台灣藝師...........................28 二、大陸藝師...........................31 第三節 傳習計劃及社區推廣................34 一、傳習計畫...........................34 二、出版品.............................48 三、社區推廣...........................49 第二章 江之翠劇場表演藝術內涵............53 第一節 傳統展演型態.....................53 一、南管音樂...........................55 二、南管戲.............................60 第二節 歌樂舞演出型態...................64 一、南管音樂結合身段舞蹈................64 二、傳統素材改編.......................68 第三節 跨文化交流演出型態...............69 一、丹麥劇場 尤金諾‧芭芭拉.............69 二、印尼舞蹈 Mugiyono Kasido..........70 第三章 《朱文走鬼》表演分析.............73 第一節 《朱文走鬼》本事.................73 第二節 表演內容分析.....................75 一、前場角色與身段分析..................75 二、後場樂隊與音樂分析..................94 第三節 實際演出情形....................100 一、傳統表演型態......................100 二、融合其他表演藝術型態...............102 結論...................................109 附件...................................110 參考資料...............................117

    一、專書著作

    呂訴上。《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1961。
    劉鴻溝編。《閩南音樂指譜全集》。台北:學藝,1981。
    王耀華、劉春曙。《福建南音初探》。福建:福建人民出版,1989。
    施子清、朱展華等編。《南戲遺響》。北京:中國戲劇出版,1991。
    邱坤良。《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台北:自立晚報,1992。
    張再興編。《南樂曲集》。台北,1992。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八十三年全國文藝季千載清音-南管學術研究會論文集》。彰化:彰化縣文化心,1994。
    吳捷秋。《梨園戲藝術史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1996。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台北:東華,1996。
    王國維。《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宋元戲曲考〉及其他》。台北:里仁出版,2000。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2000。
    呂錘寬。〈南管的音樂特徵〉,《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0。
    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泉州傳統戲曲叢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2000。
    曾永義。《戲曲源流新論》。台北:立緒,2000。
    李立亨。《Theatre 我的看戲隨身書》。台北:天下遠見,2002。
    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台灣傳統音樂之美》。台中:晨星出版,2002。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台北市南管發展史》。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02。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台北:五南出版,2003。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概論》。台北:五南,2005。
    丁世彬。《閩南弦管概論》。中國(新加坡):上海書局,2009。
    墨刻編輯群。《我來自板橋:100人故事集》。臺北縣:板橋市公所,2010。

    二、學術論文

    簡巧珍。《南管戲「陳三五娘」及其「益春留傘」之唱腔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游慧文。《南管館閣南聲社研究》。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996。
    張錦萍。《南管在梨園戲的運用與表現》。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黃鈞偉。《南管藝師張鴻明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陳佳雯。《台灣所見南管系統的戲劇鑼鼓研究-以小梨園《高文舉》為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林瑋茜。《『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之南管音樂傳習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
    張意菁。《台灣小劇場空間的經營與管理之初探》。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三、期刊雜誌

    彭雅玲。〈對鏡看花 創造自己的美麗〉。《PAR表演藝術》No.181(1月號,2008):92-95。
    黃兆欣。〈傳統梨園戲與現代劇場藝術的對話-《朱文走鬼》〉。《傳藝》No.93(4月雙月刊,2011):18-21。

    四、抄本

    《朱文太平錢》劇本。福建省梨園戲劇團,1987。
    《朱文太平錢》曲譜。福建省梨園戲劇團,1985。

    五、影音資料
    《南管遊賞》CD。江之翠實驗劇場‧南管樂府製作。琴園文化藝術股份公司出版,1999。
    《後花園絮語》DVD。江之翠劇場於林家花園演出,2002。
    《朱文走鬼》DVD。福建省梨園戲劇團於新舞台演出,2000。
    《朱文走鬼》DVD。江之翠劇場於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200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