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道揚
Chou, Tao-Yang
論文名稱: 貝多芬《第二號交響曲》之指揮詮釋研究
指導教授: 孫愛光
Sun, Ai-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3
中文關鍵詞: 貝多芬指揮交響曲第二號交響曲
英文關鍵詞: Beethoven, conducting, symphon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8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第二號交響曲》是浪漫時期的先河。貝多芬在此樂曲之中,開始於音樂中更多抒發個人情感。第三樂章更是打破古典樂派以小步舞曲形式寫作,以詼諧曲命名之。
    本論文從第二章<貝多芬的生平與創作>,來了解他的音樂風格及精神,第三章<本曲概述>,將《第二號交響曲》從其創作背景、曲式結構、配器分析與表情記號分析等來進行研究。第四章針對筆者個人的指揮研究經驗,將其依從拍號、速度記號、力度記號、延長記號、表情記號等之詮釋進行探討。第五章則透過樂譜版本的不同、指揮家的詮釋以及《第二號交響曲》與其前後交響曲作品來進行各方面的比較分析。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第二章 貝多芬生平與創作 --------------------6 第一節 生平 ------------------------------6 第二節 三個創作時期 -----------------------11 第三章 《第二號交響曲》之概述 --------------15 第一節 《第二號交響曲》創作背景 ------------15 第二節 《第二號交響曲》樂曲分析 ------------16 一、樂曲編制 --------------------------16 二、曲式結構 --------------------------18 三、配器分析 --------------------------24 四、表情記號分析 ----------------------27 第四章 《第二號交響曲》之指揮技巧與詮釋 -----31 第一節 拍號處理 --------------------------31 第二節 速度術語與記號之詮釋 ----------------32 第三節 力度記號詮釋 -----------------------35 第四節 延長記號處理 -----------------------58 第五節 表情記號詮釋 -----------------------62 第五章 《第二號交響曲》之關係比較 -----------70 第一節 樂譜版本之比較 ----------------------70 第二節 指揮家之詮釋比較 --------------------80 第三節 《第二號交響曲》與其前後交響曲之比較 ---85 第六章 總結 ------------------------------88 參考書目 ---------------------------------91

    一、中文參考書目
    (一)專書著作
    林逸聰。《音樂聖經上卷》。北京:華夏,2005。
    邵義強。《維也納古典樂曲賞析》。台北:錦繡,1999。
    施炳健。《貝多芬的管絃樂曲》。台北:愛樂文庫,1969。
    徐頌仁。《歐洲樂團之形成與配器之發展》。台北:全音樂譜,1989。
    許鐘榮。《維也納古典的樂聖》。台北:錦繡,1999。
    陳漢金、閻嘯平、楊忠衡。《發現貝多芬》。台北:時代出版,2002。
    楊九華。《西方音樂史卷》。長沙:湖南文藝,2006。
    廖年賦。《管弦樂指揮研究》。台北:全音樂譜,1982。
    蘇利文。《貝多芬的心靈世界》。台北:雅歌,1988。

    (二)翻譯專書
    Ates Orga. 《貝多芬》(Beethoven)。蕭美惠、林麗冠 譯。台北:智庫文化,1995。
    O. G. Sonneck.《貝多芬其人其事》(Beethoven: Impressions Contemporaries)。張冕 譯。台北:世界文物,1995。
    Robert Simpson.《貝多芬交響曲》(Beethoven Symphonies)。楊孝敏 譯。台北:世界文物,1996。
    Romain Rolland.《貝多芬傳》 (Ludwig Van Beethoven)。傅雷 譯。台北:世界文物,1996。
    安 扎果爾日.《命運的反抗者-貝多芬傳》(My Eternal Beloved!)。李桅 譯。台北:開今文化。
    音樂之友社編.《明曲解說珍藏版-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林勝儀 譯。台北:美樂出版社,1999。

    (三)學術論著
    李芳妍。〈貝多芬第六號《田園》交響曲之指揮詮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林美吟。〈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F大調,作品68(田園)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5。
    胡文香。〈貝多芬《第一號交響曲》之指揮詮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陳博治。〈貝多芬前期交響曲配器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3。

    二、外文參考書目
    (一)外文書
    Green, Elizabeth A. H. The Modern Conductor, 7th ed. New Jersey: Upper Saddle River, 2004.
    Grove, George. Beethoven and His Nine Symphonie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 Inc. 1962
    Lang, Paul Henry. The creative world of Beethove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1970.
    Sullivan, J. W. N. Beethoven, His Spiritual Development.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27.
    Young, John Bell. Beethoven’s Symphonies. New York: Amadeus Press. 2008.

    (二)樂譜
    Beethoven, Ludwig Van. Symphony No. 1, 6 and 7.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 Inc.
    _______. Symphony No. 2, 3 and 4.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 Inc.
    _______. Symphony No. 1, op. 21. London: Bärenreiter Kassel, Praha.
    _______. Symphony No. 2, op. 36. London: Bärenreiter Kassel, Praha.
    _______. Symphony No. 3, op. 55. London: Bärenreiter Kassel Praha.
    _______. Symphonie Nr. 2 dur, op. 36. Wiesbaden: Breitkopf & Härtels.

    (三)影音資料
    Beethoven, Ludwig Van. Symphonies No. 2 & 5. Abbad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2000. (JDV111007).
    _______. Symphonies Nos. 2, 6 & 7. Bernstein, Wiener Philharmoniker, 1978. (GIH00440-073-4498).
    _______. Symphonies 1, 2, & 3. Karajan,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1990. (GIH00440-073-4101).
    CD
    _______. The 9 Symphonies. Karajan,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1963. (Deutsche Grammophon 463 088-2).
    _______. The Symphonies. Sir Georg Solti,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1973. (DECCA 475 909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