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敬文
Tseng, Chin-Wen
論文名稱: 浦羅柯菲夫《D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4和《諷刺》,作品17之音樂分析與詮釋
A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Prokofiev's D minor Piano Sonata, Op. 14 and "Sarcasms," Op. 17
指導教授: 林明慧
Lin, Ming-Hu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2
中文關鍵詞: 浦羅柯菲夫諷刺第二號鋼琴奏鳴曲新古典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MU.001.2018.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3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浦羅柯菲夫(Sergey Prokofiev,1891-1953)為十九至二十世紀俄國極具代表性之作曲家,從小就很有天分,不論是鋼琴演奏或作曲方面,年輕時就已在樂壇上佔有一席之地。浦羅柯菲夫風格上獨樹一格,是新古典主義音樂(Neo-classicism)的代表人物,提出五個自己的創作理念,並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作品14之《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作品17之《諷刺》,為浦羅柯菲夫早期的代表作品,從曲中不難發現他如何依其自身所陳之創作理念,從既有的古典曲式中,展出新風格的創作語彙。
    本文共分為五章,包括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浦羅柯菲夫的生平與創作理念:生平部分筆者根據《新葛洛夫線上音樂百科全書》(Grove Music Online) 將浦羅柯菲夫一生分成四個時期:(一)俄羅斯時期(Russia),1891年至1918年、(二)美國時期(USA),1918年至1922年、(三)歐洲時期(Europe),1922年至1936年、(四)蘇聯時期(The Soviet Period),1936年至1953年,再依據此框架並參考其他文獻分別闡述。創作理念方面,則以浦羅柯菲夫本人所說之五個創作理念:一、古典的,尤其是與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有關的;二、創新的,尋求一種表達強烈情緒的和聲語法;三、觸技的素材及反覆節奏的運用;四、抒情的;五、諷刺或怪誕的,等五個面向分項敘述,再以《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諷刺》兩曲的譜例作為浦羅柯菲夫創作理念之曲例;第三章,《第二號鋼琴奏鳴》和《諷刺》之音樂分析:將各曲針對曲式、旋律、和聲與調性、節奏、織度和聲響的探討;第四章,《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諷刺》之音樂詮釋:包括力度記號、節奏、速度和音響旋律的處理,以及觸鍵上的運用;第五章,結論。

    目錄 摘要 i 目錄 ii 表目錄 iv 譜例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第二章 浦羅柯菲夫的生平與創作理念 4 第一節 生平 4 第二節 創作理念 7 第三章 作品14《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作品17《諷刺》之音樂分析 15 第一節 作品14《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之音樂分析 15 第一樂章 15 第二樂章 26 第三樂章 31 第四樂章 38 第二節 作品17《諷刺》音樂分析 51 《諷刺》第一首 51 《諷刺》第二首 56 《諷刺》第三首 60 《諷刺》第四首 64 《諷刺》第五首 66 第四章 作品14《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和作品17《諷刺》之音樂詮釋 70 第一節 作品14《第二號鋼琴奏鳴曲》音樂詮釋 70 第一樂章 70 第二樂章 75 第三樂章 76 第四樂章 78 第二節 作品17《諷刺》音樂詮釋 83 《諷刺》第一首 83 《諷刺》第二首 86 《諷刺》第三首 89 《諷刺》第四首 91 《諷刺》第五首 93 第五章 結論 97 參考文獻 101

    參考文獻
    一、 樂譜
    Prokofiev, Sergey. Sarcasms, Visions Fugitives and Other Short Works for Piano. Dover
    Pubns, 2000.
    ______________. Sarcasms. Ludwing Masters Publications.
    桑多。《浦羅高菲夫》。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2011。
    二、 外文專書
    Berman, Boris. Prokofiev’s Piano Sonatas. New He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Burge, David. Twentieth Century Piano Music.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0.
    Kirby, Frank Eugene. A short History of Keyboard Music. New York: Schiemer Books, 1966.
    三、 外文期刊
    Merrick, Frank. “Prokofiev’s Piano Sonatas 1-5.” Musical Times 86 (January 1945): 9-11.
    ____________. “Prokofiev’s Piano Sonata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Musical Association
    75 (1948-1949): 13-21.
    Bass, Richard. “Prokofiev’s Technique of Chromatic Displacement.” Music Analysis, Vol. 7,
    No. 2 (July 1988): 197-214.
    Raver, Leonard. “Sergei Prokofiev: Six piece for piano.” Notes, Second Series, Vol. 35, No. 3
    (March 1979): 726-727.
    四、 中文專書和期刊
    林明慧。《力・美・浦羅柯菲夫》。台北:原笙國際,2009。
    許鐘榮。《現代樂派的大師》。錦繡出版,2008。
    Gutman, David著,賴婷儒譯。《偉大作曲家羣像:普羅高菲夫》。台北:智庫文化。1996。
    Schonberg, Harold C. 著,陳琳琳譯。《現代樂派》。台北:萬象出版社,1992。
    蔡佳憓。《「普羅高菲夫鋼琴奏鳴曲」中奏鳴曲式的傳承與創新》。台北:全音樂出版社,
    2003。
    黃因。〈普羅柯非耶夫鋼琴組曲《諷刺》分析與演奏〉。武漢音樂學院學報No. 4(2005):
    128-131。
    五、 學術論文
    許珮琦。〈浦羅柯菲夫《鋼琴奏鳴曲一、十四、二十八》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
    系碩士論文,2008。
    施嵐馨。〈普羅高菲夫《第二號鋼琴奏鳴曲》Op.14〉。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
    論文,2010。
    許家珩。〈浦羅柯菲夫《四首鋼琴小品》及《諷刺》音樂分析與演奏詮釋〉。天主教輔
    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陳瑋琪。〈我的諷刺小品-浦羅柯菲耶夫Op. 17《諷刺》的創作分析與演奏研究〉。上海
    師範大學藝術碩士,2015。
    六、 網路資訊
    “Prokofiev, Sergey” Grove Music Online. http://www.grovemusic.com.
    七、 有聲資料
    Berman, Boris. Complete Prokofiev Piano Sonatas. Chandos, 3-disc set Chan0637 (3), 1990,
    CD.
    ____________. Prokofiev: Piano Music Vol. 7. Chandos Chan9119, 2002, CD.
    Sandor, Gyorgy. Gyorgy Sandor Plays Pwokofiev. Vol. 1 VoxBox, 1967. CD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