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薄凌霄
Bo, Ling-Xiao
論文名稱: 在西藏信仰遠遊——薄淩霄《不去會死》系列創作論述
Belief travel in Tibet——“Go or Die” Series Creation Research by Bo Lingxiao
指導教授: 朱友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3
中文關鍵詞: 旅行西藏信仰精神追求不去會死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00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3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如今,旅行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項自我救贖的生命活動。
    中國自古就有很多文人雅士熱愛自然,繪出了《千里江山圖》、《溪山行旅圖》等千古絕作。在西方,旅行的歷史也源遠流長,十八世紀流行於歐洲的Grand Tour影響了歐洲藝術史的航向,出現了英國透納的浪漫主義風格風景畫、法國巴比松畫派和印象派等流派的許多歌頌大自然的世界名畫。通過旅行能增強人生閱歷,陶冶情操,也可以從中獲得人文地理知識,旅行無疑為藝術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平臺。現在的網路科技就在身邊,不用出門就能遊覽世界,但我堅信旅行真正的意義並不單單只是顧及眼前的景色,更多的是經歷過的路途、體會過的人文風情所帶給我們對生命的全新體驗。
    旅行是筆者的信仰。筆者在拉薩、林芝、山南和日喀則地區對於當地的風俗特色、信仰情懷和唐卡藝術進行深入的考察。透過漫遊、壯遊、樂遊這幾種旅行狀態,和對相關民族學、宗教學、人類學、文學、美學等文獻資料的研究,在《不去會死》系列創作中互相得以驗證。筆者做了相當長時間的準備終於在2018年暑期抵達了這片廣域的高原。通過在西藏的感悟,影響了筆者此次在創作中的想像與精神追求。

    摘要 i Abstract ii 圖錄 iii 目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6 第二章 詩和遠方 8 第一節 漫遊—只待長風吹 8 第二節 壯遊—已具浮海航 15 第三節 樂遊—悠然見南山 22 第三章 大地行走筆記 28 第一節 信仰—靈魂像風 28 第二節 足跡—走過西藏 31 第三節 啟程—47小時20分鐘的朝聖路程 36 第四章 創作實踐與作品詮釋 41 第一節 作品內容與形式說明 41 第二節 《不去會死》系列(2017—) 46 結論 57 參考書目 59 附錄 62

    一 中文書目
    1.一葦,《金剛經集注》,濟南市:齊魯書社, 2007。
    2.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學通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3.司馬遷,《史記》,北京市: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社,2014。
    4.李明權,《佛門典故》,上海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1。
    5.汪湧豪、俞灝敏,《中國遊仙文化》,北京市:法律出版社,1997。
    6.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
    7.屈原,《九歌·湘夫人》,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8.屈原、宋玉,《圖解楚辭·遠遊》,瀋陽市:萬卷出版公司,2008。
    9.馬良,《生活品質》,內蒙古: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
    10.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2006。
    11.陳鼓應,《尼采新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
    12.陳啟天,《莊子淺說》,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1971。
    13.徐希平,《李杜詩學與民族文化》,臺北市:秀威諮詢科技有限公司,2018。
    14.馮智,《慈悲與紀念:雪域喪葬面面觀》,青海市: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
    15.傅佩榮,《哲學與人生》,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2018。
    16.範景中,《美術史的形狀》,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03。
    17.閻照祥,《英國史》,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3。
    18.劉成紀,《青山道場——莊禪與中國詩學精神》,北京市:東方出版社,2005。
    19.劉維崇,《李白評傳·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
    20.賴阿勝,《書畫莊子·齊物論》,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
    21.戴康生,《宗教社會學》,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二 譯文書目
    22.Baudelaire.C.P(波特萊爾),郭宏安 譯,《惡之華》,新北市:新雨出版社,
    2012。
    23.Baudelaire.C.P(波特萊爾),郭宏安 譯,《1846年的沙龍》,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4.Baudelaire.C.P(波特萊爾),陳太乙 譯,<現代生活的畫家>《波特萊爾文集》,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16。
    25.Benjamin.W(瓦爾特·班雅明),王才勇 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26.Kundera.M(米蘭·昆德拉),尉遲秀 譯,《生活在他方》,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社, 2006。
    27.Locke.J(約翰·洛克),關文運 譯,《人類理解論》,北京市:商務印書館出
    版,1959。
    28.Nietzsche.F.W(尼采),楊佩昌 譯,《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北京市:中國畫報出版社,2012。
    29.Robert.M(羅伯特·麥克法倫),Nakao Eki Pacidal 譯,《故道 以
    足為度的旅程》,新北市:大家出版社,2017。
    30.Rolland.R(羅曼·羅蘭),傅雷 譯,《托爾斯泰傳》,臺北市:帕米爾,1992。
    31.Teller.E(愛德華·泰勒),連樹聲 譯,《原始文化》,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二 論文期刊
    32. 朵雲編輯部選編,《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上海市: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33.陳昌文,《論藏區宗教的社會價值》,西藏研究,2001年第2期。
    34.劉孔喜,《美術大觀·我的寫實觀》,北京市:首都師範大學。
    35.劉乙仕,《大旅行時代的旅居者》,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碩士論文,2018。
    36.《西藏人文地理》第22-24卷,西藏:西藏人文地理雜誌社,2008。
    37.《中國佛教》,上海市:中國佛教月刊雜誌社,1983。

    三 網路
    38.Paul Gauguin(高更),引載《臺讀》,
    https://read01.com/zh-tw/AaQ07L.html#.XOj1kYgzZdg。
    39.Paul Gauguin(高更),引載《搜狐》,
    https://www.sohu.com/a/251714001_100191010。
    40.「996工作制」引載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996%E5%B7%A5%E4%BD%9C%E5%88%B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