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柯慧貞
論文名稱: 幼兒幽默活動方案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簡淑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7
中文關鍵詞: 幼兒幽默活動方案幽默感人際關係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7下載:4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一位幼教老師,因為班級人際關係不佳之幼兒,經常發生告狀與被告狀之衝突事件,甚至引發家長介入幼兒衝突事件,而感到憂心與困擾。本著「幽默感是個人先天的特質傾向,更是後天個體與生存環境、生活經驗交互所產生的能力,是透過培養可以提升的態度與能力」之理念,依據文獻與相關研究,以行動研究方法,自編十個幽默活動系列方案,全程融入於課程與教學中,期望能疏導幼兒情緒、建立幼兒自信、培養幼兒幽默感,進而改善班級幼兒人際互動。

    本研究認為幽默是引起樂趣、滑稽、玩性、詼諧、快樂的言行舉止或文字;是會讓某件事情變得很風趣的心理特質。研究者從任教的班級裡,挑選出人際關係較差的六位幼兒,作為教學研究對象。幽默活動於自由時段實施,並分布於上下學期中的五個月份,每一個月進行兩個活動,平日研究者會隨機地與研究對象作幽默互動,並觀察記錄研究對象與他人發生衝突時的幽默因應。教學過程中與夥伴教師及實習老師分享想法,並作觀點的交換與校正。針對所蒐集之質性資料『觀察記錄』、『教學後討論與省思』、『下個活動思考點』、『幼兒晤談』及『家長晤談』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經過幽默活動方案的學習,確實能運用幽默安慰同伴、關懷別人;化解尷尬、焦慮的情緒;克服挫折、轉移情緒。實施幽默活動方案後,研究對象幼兒的幽默表現會持續發生,而且能引發班級其他幼兒的幽默表現效應,還會激發出同儕之間的幽默因應,透過幽默表現之互動,讓幼兒增進友情、獲得贊同;讓幼兒學會反省、削弱指責;激發幼兒幽默創作、成為笑話人氣王;幽默活動還成為班級幼兒化解告狀與轉化情緒的默契。

    研究者深刻體悟,在幼稚園教學課程中,幼兒幽默活動方案相當值得重視與推廣,實施幼兒幽默活動方案,師生必須先建立親密的關係,夥伴教師的教育信念要有共識,才能引發幼兒的幽默創作,激盪幽默效應,營造祥和、愉悅的班級氣氛。

    摘要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幽默 6 第二節 幽默與教學 46 第三章 研究情境與研究方法 59 第一節 研究情境 5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9 第一節 幽默活動方案之設計與實施 89 第二節 幼兒的幽默表現分析 122 第三節 幼兒的幽默效應 136 第四節 研究的額外收穫 145 第五節 研究者的省思與體悟 1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6 第一節 結 論 156 第二節 建 議 159 參考文獻 163 一、中文部分 163 二、英文部分 165 附錄 一 167 表目錄 表2-1-1 刺激與反應的觀點 6 表2-1-2 能力特質與個別差異的觀點 8 表2-1-3 歷程或多向度的觀點 11 表3-1-1 幼稚園之課程哲理基礎 59 表3-1-2 幼稚園之課程基本架構 60 表3-1-3 幼稚園作息時間表 60 表3-1-4 年齡性別資料 62 表3-1-5 家庭背景 63 表3-1-6 研究對象問題行為 64 表3-2-1 「幽默活動設計與理念依據」 80 表4-1-1 幽默活動方案一 89 表4-1-2 幽默活動方案二 92 表4-1-3 幽默活動方案三 94 表4-1-4 幽默活動方案四 96 表4-1-5 幽默活動方案五 98 表4-1-6 幽默活動方案六 101 表4-1-7 幽默活動方案七 104 表4-1-8 幽默活動方案八 106 表4-1-9 幽默活動方案九 109 表4-1-10 幽默活動方案十 112 圖目錄 圖2-1-1 Suls失諧解困理論 19 圖2-1-2 陳學志的「反向合意」理論 21 圖3-2-2 本行動研究實施流程 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按姓名筆劃排列)
    何茉如(民87)。國中生幽默感對於生活壓力、身心健康調節作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彥瑩(民93)。兒童幽默感之理解、欣賞與標題創造能力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維光(民93)。幽默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幽默感、社交技巧與自尊影響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小麗(民92)。幽默融入國中綜合活動對學生幽默感、情緒適應和幽默人際因應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發忠(民88)。幽默創造訓練之課程設計及效果評估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吳鈺婷(民92)。兒童失諧幽默理解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靜宜(民92)。新編幽默理解與幽默創造測驗的發展研究暨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聖和(民88)。遊戲理論及幽默感應用於設計教育之可行性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月好(民92)。幼稚園實施幽默取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一所台北縣公立幼稚園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詩紘譯 (民92)。培養幼兒的幽默感。台北:新苗。
    陳學志 (民80)。「幽默理解」的認知歷程。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學志、徐芝君(民95)。幽默創意課程對教師幽默感及創造力的影響。師大學報,51,71-93。
    陳向明(民91)。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台北:洪葉文化。
    陳淑蓉(民91)。幽默感對可能壓力事件及負向生活事件的認知評估、情緒反應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戚碧玉(1998)。幽默對兒童的意義。朗文教師會會訊,7(1)。
    郭美君(民93)。幽默風格量表編製暨其與因應策略關係之探討。天主教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張如鈞(民79)。兒童幽默的發展—對幽默漫畫的欣賞與理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鐿霏(民94)。幼兒在園所自由活動時間與同儕互動時幽默表現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管秋雄(民91)。幽默諮商。台北市:心理。
    劉秀娟(民84)。幼兒玩性與社會性遊戲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莉芬(民90)。以認知理論探討兒童對於幽默笑話觀點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慧玲譯 (民83)。幽默就是力量。台北:遠流。
    謝慧珍 (民84)。兒童幽默感、同儕聲望與行為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美慧譯(民90)。幼兒的人際關係-改善幼兒在校同儕關係。台北:桂冠。
    蕭颯、王文欽、徐智策(民88)。幽默心理分析。台北市:智慧大學。

    二、英文部分(按英文字母排列)
    Bell, N.J. , McGhee, P.E. , & Duffy, N.S.(1986).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social assertive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or.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4,51-55.
    Brown, I. (1993). Young children’s explanations of pictoral humor : a preliminary study.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93,35-40。
    Carolyn Chaney(1993).Young Childrens Jokes:A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Western States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assidy, J, & Asher, S. R.(1992).Loneliness and peer relations in young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63,350-365.
    Cornett, C. E. (1986).Learning through laughter : Humor in the classroom.Bloomington, IN: 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ERIC No. ED 276028)
    Goel, V. & Dolan, R. J. (2001).The functional anatomy of humor: segregating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omponents. Nature Neuroscience 4, 237-238.
    Goodman, J. (1983). How to get more smileage out of your life: Making sense of Handbook of humor research.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Horgan, D. (1981).Learning to tell jokes:A case study of metalinguistic abilities.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8, 217-224.
    Honig, A.S. (1988). Humor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Young Children,43 (4),60-73.
    Johnson, Kathy E. & Mervis, Carolyn B.(1997)First steps in emergence of verbal humor:a case study.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20,(2),187-196.
    Klein, A. J.(1985). Children’s Humor: A Cognitive-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current topics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d. By Lillian G. Kats.Ⅴ.Ⅶ.
    Kuchner, J. F. (1991). The Humor of Young Children. U.S.; New York
    Lieberman, J. N.(1976). Playfulness, cognitive style,and leisure or “ Do we need to educate for leisure ? ”. Society and Leisure. 3, 83-87.
    Martin,Puhlik-Doris,Larsen,Gray,&Weir(2003.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uses of humor and their relation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development of the humorstyle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Research Personality,37,48-75.

    Mary,Renck Jalongo(1985).Children’s literature:there’s some sense to its humor. Childhood Education,11.
    McGhee, P. E. (1971).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of Humor. Child Development , 42 ,123-138.
    McGhee, P. E. (1979). Humor: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Freeman.
    McGhee, P. E. (1994). How to develop your sense of humor. Dubuque, IA: Kendal & Hunt.
    Moody, R. A. Jr. (1978). Laugh after laugh: The healing power of humor. Jacksonville, FL: Headwater Press.
    Nezlek, J. B. & Derks, P. (2001). Use of humor as a coping mechanism,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social interaction. Humor, 14(4), 395-413.
    Pien, D.& Rothbart, M. K.(1976). Incongruity and Resolution in Children’s Humor: A Reexamination. Child Development,47 , 966-971.
    Pien, D.& Rothbart, M. K.(1980). Incongruity,humor paly,and self-regulation of arousal in young children. In P. E.McGhee & A.J.Chapman(Eds),Children’s humour. England:Wiley.
    Schultz, T. R.(1976). A cognitive-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humour.In A.J. Chapman & H.C. Foot(Eds),Humor and laughter: Theor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 London :Wiley.
    Suls, J. M. (1977). Cognitive and disparagement theories of humor: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ynthesis. In A. J. Chapman & H. C. Foot (Eds.). It’ s a funny thing, humor . Elmsford, NY: Pergamon Press.
    Suls, J.(1983). Cognitive processes in humor appreciation. In P. E. McGhee & H. Goldstein(Eds.), Handbook of humor research. NY : Springer- H .Verlag.
    Vejleskov, H. (2001). A distinction between “small humor”and “great humor” and its relevance to the study of children’s humor. Humor(14)4,323-33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