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春滿
論文名稱: 蒙特梭利幼稚園初任教師之工作困境與因應策略
指導教授: 林育瑋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8
中文關鍵詞: 蒙氏教師初任教師工作困境因應策略
英文關鍵詞: Montessori teacher, Beginning teacher, job problems, applied strate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16下載:7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研究參與者為廷廷教師,研究期間為94年8月至97年8月採用訪談、文件蒐集、觀察等方法進行資料的蒐集,資料分析以95年為主,因該年蒐集的研究資料來源豐富多元,分析研究資料所得之結果應較為客觀。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二,如下說明:
    一、了解蒙特梭利幼稚園初任教師各方面實際之工作狀況與內容。
    二、探討蒙特梭利幼稚園初任教師在初任期間之工作困境與因應策略。

    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廷廷實際之工作狀況與內容
    廷廷的工作內容可分為教學、園務行政、親師溝通、幼兒輔導、合班等五大方面;就廷廷教學工作內容與一般教師教學工作內容相較而言,廷廷的工作內容包括一般的教學工作外,還需要設計、操作與示範蒙氏教具以及進行混齡教學;至於其他方面如:園務行政、親師溝通、幼兒輔導、合班等的工作內容差異性並不大。

    二、廷廷的工作困境與因應策略
    廷廷在教學、園務行政、親師溝通、幼兒輔導、合班等五個方面呈現出不同的工作困擾;然而在面對不同困擾時廷廷所呈現出的因應策略不盡相同,如:面對教學、親師、與幼兒輔導方面,使用積極的因應策略解決問題,例如:尋求合班教師支持、嘗試解決問題、自我調整。與主管的互動和文文老師的互動上使用消極的因應策略,例如:嘴巴碎碎念發洩情緒、文文代班時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務、裝作若無其事。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發現,研究者對園方、對師資培育機構、對未來研究者等,提出相關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蒙氏教師、初任教師、工作困境、因應策略。

    The Job Problems Faced Beginning Teacher in the Montessori Kindergarten and the Applied Strategies

    Abstract
    The study was based on a case study. The participant involved was Teacher Ting-ting. The study collected the data through interviews, documents and observation from August in 2005 to August in 2008. The data analysis focused on 2006 for the sources of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is year was full of variety so as to acquire more objective results. The study was aimed at two purposes as follows; firstly, to comprehend the actual working situations and contents of beginning teacher in Montessori kindergarten. Secondly, to discover the job problems faced beginning teacher in Montessori kindergarten and the applied strategie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I) the actual working situations and contents of Teacher Ting-ting
    The working contents of Teacher Ting-ting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aspects: teaching, kindergarten administr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young children’s assistance and class combining. Comparing her working contents with other teachers in general, Teacher Ting-ting had to undertake jobs more than teaching. She was also required to design, operate and demonstrate Montessori materials as well as teach classes combined with children in different ages. However, the working contents were not so different in terms of kindergarten administr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young children’s assistance and class combining.

    (II) the job problems faced Teacher Ting-ting and her applied strategies
    Teacher Ting-ting had respective problems in these five aspects, namely teaching, kindergarten administr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young children’s assistance and class combing. However, faced with various problems, Teacher Ting-ting made use of different applied strategies. For example, she was likely to use activ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issues of teaching,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and young children’s assistance such as seeking colleagues’ support in class combing, attempting to solve issues and self adjusting. When it came to the interaction with her supervisors and Teacher Wen-wen, she tended to use passive strategies such as muttering her dissatisfaction, transferring her attention to other matters when Teacher Wen-wen came as a substitute teacher or pretending nothing had ever happened.
    The study then made relevant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above as a reference for teachers’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other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ontessori teacher, beginning teacher,
    job problems, applied strategy

    目 錄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蒙氏教學法與蒙氏師資培育………………………5 第二節 教保人員的培育……………………………………19 第三節 初任教師的工作困境與因應策略…………………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 第一節 研究流程 ……………………………………………3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34 第三節 資料的蒐集…………………………………………42 第四節 研究者的角色 …………………………………… 46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48 第四章 研究發現……………………………………………………52 第一節 廷廷之工作內容……………………………………52 第二節 廷廷之工作困境與因應策略………………………69 第三節 綜合討論……………………………………………1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3 第一節 結論…………………………………………………143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154 參考文獻………………………………………………………………158 中文部份…………………………………………………………158 英文部分…………………………………………………………165 附 錄………………………………………………………………168 附錄一 訪談大綱…………………………………………………168 附錄二 觀察紀錄…………………………………………………169 圖 次 圖2-1蒙氏教學三要素……………………………………………… 7 圖2-2蒙氏教學師生互動關係圖…………………………………… 8 圖2-3 教室內實際之蒙氏教學師生互動關係圖…………………… 8 圖3-1研究流程圖…………………………………………………… 31 圖3-2澤荊平面圖…………………………………………………… 35 圖3-3研究班級平面圖……………………………………………… 36 圖4-1廷廷的文化教學活動型態…………………………………… 80 圖4-2廷廷的幼兒輔導模式…………………………………………124 表 次 表2-1 蒙氏3~6歲師資培訓課程表…………………………………15 表2-2 大學就讀期間成為合格教師的可能途徑……………………20 表2-3大學畢業後成為合格教師的可能途徑……………………… 21 表2-4幼兒教育學系課程內容……………………………………… 22 表2-5幼稚園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內容………………………… 22 表2-6廷廷就讀大學生活應用學系期間之必修課程內…………… 25 表3-1合班概況……………………………………………………… 40 表3-2研究班級作息時間表………………………………………… 41 表3-3訪談時間表…………………………………………………… 43 表3-4文件蒐集資料表……………………………………………… 45 表3-5觀察時間表…………………………………………………… 45 表3-6編碼意義表…………………………………………………… 48 表3-7類目分析表…………………………………………………… 49

    壹、中文部份
    王鍾和、李勤川、陽琪(1983)。適應與心理衛生。台北市:大洋
    王淑俐(1998)。教師應以「傑出口才」造就「傑出學生」---初任教師如
    何學習「表達與溝通」。教育實習輔導季刊,第三卷第三期,35~43。
    王淑清(1992)。蒙特梭利實驗教學法與單元設計教學法對幼兒身體動作發
    展影響之比較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
    究所,台北。
    王秋絨(1987)。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台北:師
    大書苑。
    市丸成人,松本靜子(1993)。蒙特梭利教育的比較研究與實踐〈上〉。台
    北:新民幼教圖書公司。
    朱敬先(1992)。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江麗莉、鐘梅菁(1997)。幼稚園初任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新竹師院學
    報,10,1-20。
    江麗莉(2004)。幼稚園教師間的合作關係。國教世紀,第206期,
    49~56。
    何佳芬(譯)(2000)。Maria Montessori著。家庭與孩子(The Child
    in the Family)。台北市:及 幼文化。
    何欣姿(2007)。公立幼稚園教師在合作教學上之問題及其影響因素。致理
    管理學院學報,第二期,第29~56頁。
    呂翠夏(2001)幼稚園的合作教學---以一個班級為例。台南師院學報,第
    34期,475~492。
    李田樹(譯)(2000)。Maria Montessori著。童年之秘(The Secret
    of Childhood)。台北市:及幼文化。
    李裕光(譯)(2000)。Maria Montessori著。新世紀的教育
    (Education for a New World)。台北市:及幼文化。
    李季湄(譯)(1994)。Maria Montessori著。蒙特梭利幼兒教育手冊
    (DR. Montessori’s own Handbook)。台北市:及幼文化。
    吳玥玢吳京(譯)(2001)。Maria Montessori著。新世紀的教育
    (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台北市:及幼文化。
    吳玥玢(1992)。蒙特梭利的迷思—兼談蒙氏師資的培訓。成長幼教季刊,
    3〈4〉,32-33。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新華(1993)。適應的概念分析。初等教育學報,6,169-188。
    吳武典、洪有義(1987)。心理學與心理衛生。高雄市:復文書局。
    岩田陽子、南昌子、石井昭子(1995)。蒙台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練習,第二
    卷。新民出版社:台北。
    谷瑞勉 (1998)。新制實習中幼稚園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探討。幼兒教育
    年刊。 10,131-143。
    谷瑞勉(2000)。第一年教學:新手幼兒教師之學習歷程與專業發展。台
    北:心理出版社。
    周文欽(1995)。三因素之適應模式:適應問題、因應方式、適應情況。空
    大生活科學學報,一期,25-44。
    孟祥仁(2006)。初任教師的教學首部曲。教師天地,第140期,62~67。
    林宜玄、洪玉華(2006)。日、美、英三國初任教師導入方案之探究。中等
    教育,第57卷第五期,74~93。
    林進財(1998)。教師效能的研究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資料文摘,
    240,134-137。
    林心茹(2004)Jean. Boreen 等著。啟導初任教師(Mentoring
    Beginning Teachers。台北市:遠流。
    林秀慧(1996)。蒙特梭利教學法實施之探究---以兩所台北幼稚園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
    林意清(1997)。蒙特梭利感覺教育理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
    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台北。
    邱韻凌(2007)專業證照很重要。蒙特梭利教育雙月刊,73期,41。
    施玉芬(2004)。蒙特梭利生活及感官教育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
    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
    邱琳雅(2007)蒙特梭利教師的任務。蒙特梭利教育雙月刊,72期,
    10~12。
    金慶怡(2008)。金門縣公立幼稚園親師互動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
    育學系碩士班。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NTTTC096015。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問題、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
    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高強華(1988)。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
    刊,30,113-133。
    高強華(1996)。師資培育問題研究(223-258)。台北:師大書苑。
    徐炳勳(譯)(1995)。E.M. Standing著。蒙特梭利與兒童教育(Maria
    Montessori:Her Life and Work)。台北市:及幼文化。
    徐瑞仙(譯)(1996)。Elizabeth Hainstock著。細論蒙特梭利教育
    (The Essential Montessori)。台北市:及幼文化。
    許嘉政(2006)。初任教師的教學觀摩。師友月刊,467期,56~59。
    孫立葳。(2001)。幼兒園品質的把關者需要什麼?。國教世紀,47~50。
    許惠欣(1984)。蒙特梭利與幼兒教育。台南:光華女中。
    許惠欣(1979)。蒙特梭利教育學說及其在現代幼兒心理與教育研究上之地
    位。
    莊建宜(譯)(2000)。Maria Montessori著。教育與和平
    (Education and Peace)。台北市:及幼文化。
    黃儒傑(2007)。初任教師成就目標導向及其教學承諾之研究:以幼稚園教
    師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第十八卷第一期,1~27。
    黃嘉莉(2009)。加州初任教師支持與評量制度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
    刊,第五卷第一期,131~164。
    陳玉娟(1997)。不同背景幼兒教師的蒙特梭利幼兒教育觀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玉枝(2008)。蒙特梭利幼兒園老師之教育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
    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淑芳(1990)。幼稚園課程研究---蒙特梭利教學模式和一般單元教學模
    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淑婉(1997)。一位幼兒教師教學方法轉型歷程之研究---由單元教學法
    轉型為蒙特梭利教學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
    研究所,台北。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德銳(2003)。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困境與專業發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
    28,129-144。
    張淑貞 (2006)。台中市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朝陽科技
    大學幼兒保育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許惠欣(1979)。蒙特梭利教育學說及其與現代幼兒發展和教學理論之關
    係。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惠欣(1991)。決定幼兒學校品質之因素及其影響幼兒學習效果之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學報,24,179-194。
    陳育吟(2002)。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困境級成長策略需求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佩蓉(1998)。幼稚園初任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郭麗錦 (2007)。苗栗縣公立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教學品質之
    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
    單偉儒(1997)。蒙特梭利教學理論與方法簡介。台北:蒙特梭利文化研究
    公司。
    彭欣怡(2000)。幼稚園新進教師適應歷程之研究-以兩個個案為例。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黃淑容 (2003)。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誌卿(1997)。團體經驗對大學新生個人適應態度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靜文(2009)。幼稚園親師互動研究—Foucault權力觀點之分析。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7NTNU5261003。
    謝雅玲(2004)。幼兒園合班老師的互動關係---以兩個班級為例。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2NTNU0261043。
    湯梅英(1995)。教師專業社會化之探討--學習與成長的歷程。台北市立師
    範學院學報,第1~16頁。
    張繡薇(2006)。私立幼稚園教師異動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
    育學系研究所。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蔡培村(1999)。我國實施教師職級制度可行性研究。現代教育論壇,5,
    353-369。
    鍾叔惠(2003)。幼兒圖畫故事書在蒙特梭利教學中之應用---以一所托兒
    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
    東。
    蔡淑桂(2004)。幼稚園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的班級經營策略之比較研究。
    康寧學報,第6期,181~224。
    蔡淑惠(2007)。三至六歲蒙特梭利教師之證照培訓。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
    育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NCYU5096004。
    趙悌行(譯)(1993)。市丸成人松本靜子著。蒙台梭利教育的比較研究
    與實踐(上)。台北市:新民。
    趙悌行(譯)(1993)。市丸成人松本靜子著。蒙台梭利教育的比較研究
    與實踐(下)。台北市:新民。
    潘淑珍。(2008)。幼兒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 利研究所。
    鄭志德(2008)。初任幼兒教師教學信念及其實踐之個案研究。樹德科技大
    學幼兒保育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STU00709009。
    鄭青青(1993)。蒙特梭利實驗教學法與單元設計教學法對幼兒創造力發展
    影響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
    所,台北。
    鄭珊姍(2002)。幼教機構主管專業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
    孫敏芝(1999)。實習教師社會化歷程中學校情境因素探討。國教天地。第
    133期,第20~30頁。
    鄭立俐(1998)。幼稚園實習教師集中實習困擾問題及調適方法之研究-一
    位大四實習教師的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
    魏寶貝(譯)(2000)。Maria Montessori著。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台北市:及幼。
    賴永和(2001)。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生活適應及其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研所集刊,
    28期,1-90。
    魏玉卿、陳淑芳、孫世嘉(1999)。台東地區幼教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
    度及其因應方式之未出版調查研究。載於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
    會,58-73。
    廖鳳瑞(2002)。國科會研究計畫~幼兒園主管專業成長之研究。NBC89-
    2413-H-003-051-F22。
    簡楚瑛、李素銀、蘇馨容、劉蓁、劉姵君(2007)。幼稚園園長領導知能與
    困境之探索性研究,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12期,第157~173。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黃光雄(譯)(2003)。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Robert C‧
    Bogdan Sari Knopp Biklen。嘉義市: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
    1998年)
    如何準備做一位蒙特梭利教學法的教師(無日期)。2009年6月23日,取自
    http://www.montessori-teacher.com.tw/
    蒙特梭利教師所應具備的教學準備工作(無日期)。2009年5月18日,取自
    http://www.montessori-teacher.com.tw/

    貳、英文部分
    Bellings, A. G., & Moss, R. H. (1984).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6(4), 877-891.
    Berliner, D. C.(1988).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8122).
    Bollouge(1989)First Year teaching :A case study.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Brock, B. L., & Grady, M. L. (1997). From first-year to
    first-rate: principals guiding beginning teachers.
    Newbury Park , CA: Corwin Press.
    Burden, P.(1982).Implications of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New roles for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
    professors.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workshop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Slippery Rock,PA.
    Colbert, J. A., & Wolff, D. E. (1992). Surviving in urban
    schools: A collaborative model for a beginning teacher
    support system.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3(3) , 193-
    199.
    Danziger,k.(1971).\ AS ;Socialization \ AS ;.Baltimore:
    Penguin Books.
    Estes, G. D.(1990).Assessment component of the California
    New Teacher Project:First year report.Washington,
    DC:Office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23197).
    Fessler , R.(1992)The teacher caeer cycle. In R. Fessler
    & J. C. Christensen (ed.)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Folkman, S. & Lazarus, R. S. (1988). Coping as a mediator
    of emo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3), 466-475.
    Gaede,O.F.(1978) Reality shock: A problem among first-year
    teacher. Clearing House,51,405-409.
    Gold, Y. (1992). 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mentor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A critical dimension. In T. M. Bey &
    C.T. Holmes(Eds.) Mentoring: Contemporary principles and
    issues. Reston, Virginia: A.T.E.
    Huberman, M.(1992)Teacher development and instructional
    mastery. In A.Hareaves & M. G.. Fullan(Eds.),
    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N.Y.:Teacher College
    Press.
    Lacey, C. (1977). The socialization of teachers. London:
    Methuen.
    Lawson, H. A. (1992). Beyond the new Conception of teacher
    induc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3(3), 163-172.
    Lazarus, R. S. (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 (3rd ed.).
    New York : McGraw-Hill.
    Lortie,D.C.(1975).School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ouis,M.R. (1980)Superise and sense making:What newcomes
    experience in entering unfamiliar organizational
    setting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5,226-250.
    Montessori (1967)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
    Indiana:Fides publishers,Inc.
    Montessori (1981)The Secert of childhood. N.Y.:Ballantine
    Books.
    MacDonald, R. E.,& Healy, S. D.(1999).A handbook for
    beginning teachers. Addison Wesley:Longman.
    McDonald,J.H.(1985)A career ladder and career
    alternatives teacher.In Burke ,P. J.& Hoideman ,R.G.
    (ed.),Career Long teacher education(PP.102-
    144).Illinois:Charles C. Thomas.
    Odell, S. J. (1990). Support for new teachers. In T. M. Bey
    & C.T. Holmes (Eds.) Mentoring: Developing successful new
    teachers. Reston, VA: A.T.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22 118)
    Pearlin, J.C. & Schooler, C. (1978). The Structure of
    Coping.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9, 2-21
    Peterson,A.(1978).Teacher’s changing perception of self
    and others throughout the teacher career: Some
    perspective from an interview study od fifty entrie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SERA. San Francisco.
    Steffy , B. E.(1989).Career Stages of Classroom Teachers.
    Lancaster, Basel : Technomic Publishing Co.
    Varah, L. J., Theune, W. S., & Parker, L. (1986) Beginning
    teachers: Sink or swin ?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7
    (1), 30-3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