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肇華
Jaw-Hua Chen
論文名稱: 城鄉高中職學生參與休閒活動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A Study of Barriers and Status quo for the Teenagers’ in Cities and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指導教授: 王宗吉
Wang, Chun-Ch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0
中文關鍵詞: 城鄉休閒活動休閒阻礙
英文關鍵詞: city and country, leisure activity, leisure barrie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9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城鄉高中職學生參與休閒活動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完成年月:2009年6月
    研 究 生:陳肇華
    指導教授:王宗吉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了解並探討城鄉高中職學生參與休閒活動及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活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之蒐集,以就讀高中職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城鄉高中職學生參與休閒活動的阻礙因素調查問卷」,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休閒活動參與情形量表」,第二部分為「休閒阻礙量表」,第三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
    本研究之問卷設計,採用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方式,城市及鄉村之高中職學校採叢集抽樣法各抽出6所學校,再分別以各校各年級之學生數採分層隨機抽樣實施問卷調查,發出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6份,有效回收率達89.2%。問卷回收後分別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考驗(t-test)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積差相關考驗等進行統計。
    從研究中了解城鄉高中職學生參與休閒活動及休閒阻礙的相關因素,摘述如下:參與休閒活動依序為「娛樂類」、「消遣類」、「社交類」、「藝文類」、「運動類」、「技藝類」,休閒阻礙因素由高至低依序分別為「結構性阻礙」、「人際間阻礙」、「個體內在阻礙」。
    本研究結論提供以下單位及家長參考運用:
    一、行政有關單位:於城鄉發展不同的地區規劃休閒場所設施時,能考量不同地區之需求,妥善運用有限的資源,加強學生的休閒教育、提供適當的場地及器材、辦理各項休閒活動。
    二、在家庭及父母方面:透過家長的參與,建立子女正確的休閒觀念;從提升休閒教育及改善高職學生休閒環境與品質做起,增進休閒品質,減少城鄉高職學生參與休閒活動的差距。

    關鍵詞:城鄉、休閒活動、休閒阻礙

    A Study of Barriers and Status quo for the Teenagers’ in Cities and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Date: June, 2009
    Student: Jaw-Hua Chen
    Adviser: Chun-Chi Wang

    ABSTRACT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and discuss participation status quo and blocking factor in leisure activities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ries teenagers.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on participation and blocking factors in leisure activities was also discussed. According to current educational policy in Taiwan, Teenagers left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released a lot of pressure suddenly when they enter senior high school through variety entrance system. Senior high school is the very important phase for developing teenagers’ characters.

    Questionnaires survey was used to gather material in this research; the teenage students living in city and Country areas as the subjects. We developed the questionnaire, and named“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Participation Condition and the Barrier Factors of leisure activities among the teenager students,”as a tool. The questionnair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queri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teenage students’ involvement in leisure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relative theories and divide it into two types: static state and movement state. The second section is about blocking factors in leisure activities which was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literatures and questionnaire. The third section i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subjects.

    The design of the questionnaires was based relative theories and researches, and Likert Scale was used. Pre-test was given in order to correspond with Expert Validity.

    The subjects were chosen based on cluster sampling, 6 schools were picked from vocational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in cities and countries.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as given to each grades. Among total of 500 questionnaires issued, there are 466 valid, consisting of 89.2%.of returning rate.

    The blocking factors in participating leisure activities of teenage students in cities and countries in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ing:The situation of the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The categories of the leisure activities in turn were: “entertainment”, “recreation”, “social contact”, “art”, “sports”, and “skills”,The blocking factors of leisure activities in order were: “constructional”, “interpersonal “, and “individuals” factor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provides three suggestions:
    1. The government or related bureaus should consider the different needs for different areas, such as cities and countries, while planning leisure sites and facilities in order to make limited resources to it maximum value.

    2. The schools should consider reinforcing students’ leisure education, providing proper fields and equipments for students, and holding variety leisure programs in school frequently and The families should build up correct leisure concepts on children through parents’ participation by promoting leisure education, improving leisure environment, promoting leisure quality, and then decreasing the gap in participating leisure activities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ries.

    Key words:city and country, leisure activity, leisure barrier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證書 VI 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次................................................................................................................................ VI 表目次............................................................................................................................. VIII 圖目次............................................................................................................................. X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城鄉的理論……..…………………………………………….… 8 第二節 休閒的理論 ………………………………………………………… 20 第三節 休閒活動的理論與類型………………………………...…………… 25 第四節 休閒阻礙的理論………………………………………..… 36 第五節 本章小結............................................................... 4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4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4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0 第五節 問卷量表分析 ……………………………………………………… 59 第六節 資料處理方法 ……………………………………………………… 69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 71 第一節 城鄉高中職學生人口統計變項…………………………………… 71 第二節 城鄉高中職學生休閒現況………………………………………… 90 第三節 城鄉高中職學生休閒阻礙之現況………………………………… 101 第四節 人口統計變項對參與休閒活動之相關…………………………… 105 第五節 人口統計變項對休閒阻礙之相關………………………………… 150 第六節 分析城鄉高中職學生參與休閒活動和休閒阻礙因素之相關…… 16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70 第一節 結論 ………………………………………………………………... 170 第二節 建議 ………………………………………………………………... 179 參考文獻 ............................................................................................... 183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94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98 附錄三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 202 附錄四 偏遠學校統計表…….……………………………………………... 210

    一、中文部份
    丁文郁(1997)。臺灣農民非營利組織策略規劃之研究-以臺灣農會為例。(國立臺灣大學,1997)。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6NTU00410007。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休閒活動專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內政部(2008)。內政部統計指標。取自內政部統計處,統計指標縣市排名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city02.aspx
    文崇一(1990)。臺灣居民的休閒生活。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王宗吉(1999)。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縣:銀禾文化出版社。
    王梅香(2003)。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研究。北體學報,
    1,203-216。
    白家倫(2005)。青少年性別角色特質、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間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朱俶儀(2003)。國民中學教師之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行政院主計處(1992)。臺灣地區國民休閒生活調查報告。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2367&CtUnit=693&BaseDSD=28
    行政院主計處(1994)。中華民國臺灣地區青少年狀況調查報告。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2367&CtUnit=693&BaseDSD=28
    行政院主計處(2003)。國情統計報告。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2367&CtUnit=693&BaseDSD=28。
    行政院主計處(2004)。國情統計報告。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3232&CtUnit=690&BaseDSD=7。
    行政院主計處(2007)。各縣市所得稅及賦稅收入額統計資料。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5468&CtNode=4682
    行政院主計處(2008)。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統計摘要。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5060&ctNode=3099。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1)。休閒活動對在學青少年行為之影響及輔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市:嚴祖弘。
    何吉郡(2005)。空軍志願役人員工作壓力、休閒活動需求及其參與關係之探討-以空軍官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吳文銘(2001)。人格特質、自我娛樂能力、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線性關係結構之建構與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呂建政(1994)。休閒教育的發展。臺灣教育, 523,頁18-20。
    李文題(2001)。國中教師的代間流動及影響其休閒參與之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李永熾(1990)。市民社會與國家,市民社會專輯,47,29-38。
    李枝樺(2004)。臺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林金杉(2002)。拔河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林建地(1996)。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國順(2005)。陸軍軍官學校學生身體自我概念、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滿意度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描述統計的原理與概念。臺北市,五南
    姚靜婉(1993)。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內公園綠地休閒遊憩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施天保(2004)。臺北縣國小校長參與休閒運動及其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胡勝正(2006)。縮短城鄉差距─均衡國家資源分配。總統府月會報告。
    徐明珠(2003)。十年教改爭議與政策革新之研究。國家政策論壇,92冬季,頁182-196。
    校安中心(2008)。2008年校安通報統計資料。教育部校安中心(未公佈)
    高永光(2000)。城鄉差距與地方派系影響力之研究:1998年臺北縣縣議員與鄉鎮市長選舉的個案分析,選舉研究,55-86。
    高樹蕃(1971)。中正形音義綜合大字典。臺北市:正中。
    高懿楷(2004)。基隆市基層警察人員休閒參與現況和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Bammel&L. L.Burrus-Bammel,1996)。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孝銘、高俊雄(2001):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間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民 為實證。體育學報,30輯,143-152頁。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張淑旻(2004)。城鄉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情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隆順(1982)。社區老人休閒活動之理論與實施。社區發展季刊,17,33。
    張照明(1999)。高職身心障礙學生休閒生活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3,239-279。
    張翠珠(2001)。高屏地區大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教育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張鎮倫(2004)。三軍總部職業軍官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縣。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永續綠色健康學校校園健康環境教材建立計劃。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教育部2005-2008施政主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臺北市:教育部。
    曹以樂(2004)。大臺北地區青少年休閒認知與參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梁玉芳(2004)。彰化地區國中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和休閒阻礙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梁茂坤(1999)。高雄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性社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畢富國(2006)。臺北市高中學術性資優生焦慮及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惠玲(2000)。中部地區國民中學聽覺障礙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許志賢(2001)。臺閩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連婷治(1998)。臺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陳文喜(1999)。政府推展老人休閒活動的預期效益分析。大專體育,44,127-133。
    陳在頤(1985)。休閒活動指導與管理。臺中市:霧峰出版社。
    陳宇嘉、吳美玲(1984)。臺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型態之研究與檢討。社區發刊季刊。
    陳宗瑞(2005)。眷村改建後中老年人居住者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宜欣(2000)。衛生所功能及醫療保健服務需求城鄉差異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冠恵(2003)。青少年生活型態、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南琦(2003)。青少年休閒滿意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34輯,201-210頁。
    陳姿萍(2005)。職業軍人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憲兵司令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陳英仁(2005)。老人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環境偏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陳慶章(1991)。現階段小學輔導中心工作—生活輔導。國教輔導,31(2),7826-7828。
    陳樹城(2002)。國中學生人格傾向、休閒活動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鴻雁(2003)。我國國民運動意識之調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陳麗娟(2001)。臺中市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及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陳豔麗(2003)。臺南縣、市大專教師休閒參與型態、休閒活動參與項目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彭超群(2005)。基隆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湯尹珊(2003)。城鄉休閒活動類型變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黃立賢(1999)。中小學教師實施休閒教育實務篇-觀念與策略之探討。學生輔導,60,80-89頁。
    黃麗容(2002)。桃園縣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現況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玉束(2006)。彰化高商高職生休閒活動參與現況、阻礙因素及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楊英君(2007)。城鄉教育資源差異對學生學習成就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楊國隆(2005)。臺北市高中女校學生休閒參與與憂鬱程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詹凱婷(2006)。休閒阻礙、休閒活動類型與參與頻率及工作滿足之關係-以臺中地區飯店女性員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
    詹凱婷(2006)。休閒阻礙、休閒活動類型與參與頻率及工作滿足之關係-以臺中地區飯店女性員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
    鄒宇翔(2003)。雲林科技大學學生休閒教育需求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廖榮利(1998)。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臺北市:商鼎文化。
    劉宏裕(1996)。都會兒童的休閒活動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5(1),150-157頁。
    劉佩佩(1999)。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興漢(1992)。臺灣地區國民休閒需求與休閒教育推動機構、團體現況調查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蔡本元(2007)。對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元智大學,桃園縣。
    蔡宏進(2004)。休閒社會學。臺北市:三民。
    蔡長清、劉修祥、黃淑貞(2001)。退休老人休閒參與量及類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1期,183-222頁
    蔡禎雄(1998)。落實休閒運動的體育教學。國民體育季刊,27。
    鄭世元(2003)。中部溫泉區遊客休閒活動與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以渡假生活型態為區隔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鄭健雄(1997)。臺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鄭順璁(2001)。臺北市YMCA游泳訓練班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1),175-188頁。
    鄧建中(2002)。綜合高中教師休閒需求及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賴清財(2000)。我國北區軍事院校學生休閒運動需求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賴燊雲(1999)。學習型組織在臺灣省國民小學發展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鮑敦珮(2001)。中部地區青少年選擇休閒場所知相關因素實證研究—以國立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龍冠海(1986)。社會學。臺北市:臺灣商務主編。
    謝政諭(1995)。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幼獅文化。
    謝鎮偉(2002)。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蘇振祥(2000)。正心中學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韓選堂(譯)(1996)。西德農村更新-村鎮維護與發展的最佳途徑。臺灣地政,126,13(Ernst Christian Laepple, 1996)。

    二、英文部份
    Alexandris, K., & Carroll, B. (1997). Demographic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constraints on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Results from a study in Greece. Leisure Studies, 16(2), 197-125.
    Blank, U. and Petkovich, M. (1987) Research on urban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J.R.B. Ritchie & Goeldner eds.) Travel,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A handbook formanager. New York: Wiley. P. 147-169.
    Bongguk, J., & David, R. A. (1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ypes and leisure preferences. Symposium on Leisure Research, San Antonio, Texax: October, 87.
    Brent, J. R. (1975). On the derivation of leisure activity types-A perceptual mapping approa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7, 128-140.
    Bucher, C. A., Shivers, J. S., & Bucher, R. D. (1984). Recreation for today’s society (2nd). N. T. : Prentice-Hall.
    Chase, C. M., & Chase J. E. (1996). Recreation and Leisure Programming. Dubuque, IA: Eddie Bowers Publishing. 123.
    Crawford, D. W.,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 9, 119-127.
    Crawford, D. W.,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2), 119-127.
    Crawford. et al. (1986). The Stability of leisure Preferences. Journal of leisure Reasearch. 18(2), 96-115.
    Crompton, J. L., & Mackay, K. J. (1988). Users’ perception of service quality in travel agencies: An investigation of customer percep-tion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7, 18-23.
    Dattilo, J., & Murphy, W. D. (1991). Leisure education program plann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De Grazia. (1962). Off time, work, and leisure. New York: Twentieth CenturyFund.
    Donald C. Jackson. (1988) .Great American bridges and dams. Washington,D.C.: Preservation Press.
    Edginton, C. R., Jordan, Degraaf, D. G., & Edginton, S. R. (1995). 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foundational perspectives. Du-buque, IA: Brown.
    Farrell﹐P. and Lundegren﹐H.M. (1991). The process of recreation Programming: Theory and Technique. Inc.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Garton, A. F., & Pratt, C.(1991). Leisure activities of adolescent school students: Predictors of participation and interest.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4, 305-321。
    Holbrook, M. B., & Hirschman, E. C. (1982) .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9(2), 132-140.
    Hutchison, R. & Fidel, K. (1984). Mexican-American Recreation Activities: A Reply to McMille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6(4), 344-349.
    J. Dumazedier (1974), Sociology of leisure. New York: Elsevier.
    Jackson, E. L., & Dunn, E. (1988). Integrating ceasing participation with other aspects of leisure behavior.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 (1), 31-45.
    Kaplan, M. (1975). Leisure: Theory and policy. Springfield, II: Charles C. Thomas.
    Kelly, J. R. (1972). Work and leisure: A simplified paradigm.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4(1), 50-62.
    Kelly, J. R. (1996). Leisure(3rd ed).Boston: Allyn & Bacon.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 (1991) : Rural Indicator Project . Paris: OECD Publications.
    Parker, S. (1976). The sociology of leisure.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Ragheb, M. G. (1980).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leisure attitud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3), 138-149。
    Rossman, J. R. (1989). Recreation programming designing leisure experience (2nd.ed). Champaign, Illinois: Sagamore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Russell, J. D., Molenda, M. & Heinich, R. (1982).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Instruc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essoms H, D. (1984). Leisure Service.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Sheffield, S, B. (1964). The orientations of adult continuing learners. In Solomon D.(ed.) The continuing learner. ( pp.1-22). Chicago: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iberal Education for Adults.
    Witt, P. A. & Ellis, G.. D. (1985). Development of a short form to assess perceived freedom in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7, 225-233.
    Zaltman G., Duncan R. and Holbek J., (1973). Innov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N.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