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霈宸
Pei-Chen Wu
論文名稱: 桃園縣學校志工領導人正向領導策略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unteer Leaders’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and Work Satisfa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Volunteers in Taoyuan County
指導教授: 謝登旺
Hsieh, Deng-W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學校志工正向領導策略工作滿意
英文關鍵詞: school volunteers,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y, work satisf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2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中志工領導人之正向領導策略與志工工作滿意之關係,並分析不同個人背景志工對志工領導人的正向領導策略知覺之差異情形,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透過文獻分析、理論探討,建立研究架構,經過專家效度分析,編訂「學校志工領導人正向領導策略與志工工作滿意問卷」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100學年度桃園縣國民中學志工,採隨機抽樣的方式,發放問卷400份,最後回收373份,經剔除無效問卷後,可用問卷348份。問卷回收後應用統計軟體SPSS/19.0 版進行描述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結論及發現如下:
    1.學校志工個人背景有同質性且集中之傾向。
    2.學校志工對志工領導人之正向領導行為有高度的知覺,在「建立正向關係」構面最為顯著。
    3.學校志工具有高度的工作滿意,「人際關係」是滿意度最高之面向。
    4.不同宗教信仰及教育程度之背景變項的學校志工,在志工領導人的正向領導行為知覺上有差異。
    5.不同婚姻、宗教信仰及教育程度之背景變項的學校志工,在工作滿意知覺上有差異。
    6.學校志工知覺志工領導人之正向領導行為與工作滿意度有中度正相關。
    7.學校志工個人背景變項及志工領導人之正向領導策略對志工工作滿意具有正向預測效果。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unteer Leaders’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and Work Satisfa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Volunteers in Taoyuan County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of volunteer leaders and volunteers’ work satisfaction in Taoyuan County. We analyze various volunteers’ backgrounds, the differences of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and perceptions of volunteer leaders. The study employed questionnaires, literature analysis,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research framework. In addition, we applied the expert validity analysis, and compiled the questionnaires of school volunteer leaders’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volunteer work satisfaction. The participants were volunteers in the random sampling at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in the school year 100. Four hundred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373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aking out some invalid ones, 348 valid questionnaires ar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fter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researcher applied SPSS, version 19.0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correlation, multipl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The major findings are stated as follows:

    1. The school volunteers’ personal backgrounds are in a tendency to homogeneity and concentration.
    2.The school volunteers’ views have high perceptions on volunteer leaders’ positive leadership behaviors. The dimension of "Creating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is most significant.
    3. The school volunteers have a high degree of work satisfac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s the dimension of highest satisfaction.
    4 The school volunteers with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 are different in the perceptions of positive leadership behavior of the volunteer leaders.
    5 The school volunteers with diverse marriage, religion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 are different in the perceptions of work satisfaction.
    6. The school volunteers’ perceptions on volunteer leaders’ positive leadership behavior are moderat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work satisfaction.
    7. The school volunteers’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volunteer leaders’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may positively predict volunteers’ work satisfaction.

    Keywords: school volunteers,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y, work satisfaction

    謝誌…………………………………………………………………………………i 摘要…………………………………………………………………………………ii 目次…………………………………………………………………………………iv 表次…………………………………………………………………………………v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解釋………………………………………………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流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學校志工的意涵與發展現況 ………………………………………9 第二節 正向領導的意涵與策略……………………………………………18 第三節 工作滿意的意涵與相關研究………………………………………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9 第四節 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 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67 第一節 學校志工個人背景變項分析……………………………………… 67 第二節 學校志工領導人之正向領導策略及志工的工作滿意度分析…… 70 第三節 個人背景變項對志工領導人正向領導行為知覺差異分析……… 75 第四節 個人背景項對志工工作滿意度差異分析………………………… 86 第五節 學校志工領導人之正向領導與志工的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 99 第六節 個人背景變項、志工領導人正向領導對志工工作滿意之預測分析 ………………………………………………………………… 103 第七節 總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論 ……………………………………………………………… 111 第二節 建議 ……………………………………………………………… 11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118 參考文獻 …………………………………………………………… 119 中文部分 ………………………………………………………………… 119 英文部分 ………………………………………………………………… 123 附錄………………………………………………………………… 125 附錄一 預試問卷 ……………………………………………………… 125 附錄二 正式問卷 ……………………………………………………… 128

    詹明娟(2007)。好領導從覺察與正向解讀開始。臺北E大鮮活電子報,第120期,2008年2月9日,取自:http://epaper.hilearning.hinet.net/images/tpec/120/04.htm
    王貴瑛(2001)。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個案研究-以學校義工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博弘(1998)。臺北市國民小學工友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司徒達賢(1997)。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臺北市:洪健全基金會。
    仲秀蓮(201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雪鳳(2001)。一個國小圖書館媒體中心推動志工制度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邱明崇(2006)。學校志工的參與動機與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臺南縣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倫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以鏇(2010),臺中縣市國民小學學校志工擔任志工的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私立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利俐(2003)。家長參與學校義工組織個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海清(1990)。學校義工制度探微。師友月刊,280,24-26。
    林新發、王秀玲、仲秀蓮、顏如芳、汪宗明(2005)。國民小學校長正向思考、領導風格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三縣市為例。國科會專案研究報告NSC93-2413-H-152-003。
    林新發 (2010)。正向領導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51卷1期,頁1-6。
    林新發 (2011)。論述正向領導表現的例子。國民教育,51卷3期,頁1-7。
    林文士(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月娟(1997)。國小資優班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明隆(2012)。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易習。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199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心理。
    吳清基(1992)。教育與行政。台北:師大書苑。
    吳淑鈺(2000)。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泰毓(2004)。影響國小志工家長參與行為與社會資本因素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莊榮霖(1994)。國中教職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地區市立國中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素芬(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團隊的正向組織行為對團隊衝突管理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瑛珍(2002)。臺北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本初(1998)。公共管理。臺北:智勝文化。
    陳武雄(1998)。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瑞興圖書公司。
    陳秋蓉(2001)。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義務工作的動機和滿意度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義勝(1984)。組織行為。臺北:華泰。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臺北:五南。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陸洛(民86)。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委員會研究彙編:人文及社會科學,1,115-137。
    曾士雄(2001)。學校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梅燕(2007),學校志工領導與志工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苑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葉椒椒(1995)。工作心理學。臺北:五南。
    蔡培村, 武文瑛(2004)。領導學 : 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麗文文化。
    蔡淑莉(2009)。健身運動者的運動熱情與運動幸福感及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漢賢(2004)。志願服務十二講。臺北市:中華社會行政學會。
    蔡澍勳(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顏憲文(2005)。國民小學學校志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管所學校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楊益民(2001),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評量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劉建彬(2003)。國民小學學校義工工作滿意度及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劉美君(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蔣美惠(2004),探討保全人員生涯管理、人格特質及組織氣候對工作滿足、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保全公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二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傳崇(譯)(2010)。教育變革領導。臺北市:華騰。
    謝傳崇(譯)(2011)。正向領導(原作者:Kim Cameron)。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2008)
    謝傳崇 (2011a)。校長正向領導對教師教學影響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01期,頁59-82。
    謝傳崇 (2011b)。校長正向領導激發學校超越表現,師友月刊,529期,頁51-55。
    龔平邦(1991)。管理學。臺北市:三民。
    盧俊澄(2001)。非營利組織策略性志工管理模式之研究 --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饒邦安(1991)。台北市國小教師行政兼職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Andrew, F. M. , & Withey, S. B. (1976) .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America’s perception of life quality. New York: Plenum.
    Cameron, K . , & Caza, A. (2002) . Organizational and leadership virtues and the role of forgiveness . 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 9(1), 33-48.
    Cameron, K. S. (2008). Positive leadership: Strategies for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Clapp-Smith, R. , Vogelgesang, G. R., & Avey, J. B. (2009). Authentic leadership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 15(3), 227-240.
    Diener, E. (2000).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34-43.
    Gilbert, L.A. (1985). Dimensions of same-gender student-faculty role- model relationships. Sex Roles, 12(1-2), 111-123.
    Gordon, J. (2008). The case for positive energy. Retrieved Oct.30, 2011, Web site:http://www.leader-values.com/Content/detail.asp?ContentDetailID=1207
    IRI Consultants to Management(2008). Positive leadership. Retrieved Jul 8, 2011, Web site:http://www.irisolutions.com/Products/learningsolutions/leadership/Positive.Leadership.pdf
    Locke, E. A. (1976). The nature &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M. D. Punnetteed. Handbook of Individu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53, 1297-1349.
    Luthans, F., Luthans, K. W. , Hodgetts, R. M. & Luthans, B. C. (2001). Positive approach to leadership(PAL)implications for today’s organizations. The Journal of Leadership Studies, 8(2),1-20.
    Luthans, F. (2002). The need for and meaning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3, 695-706.
    Luthans, F., & Youssef, C. M. (2004). 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33(2),143-160
    Pegg, M. (1994). Positive leadership:How to build a winning team. Amsterdam: Pfeiffer&Co.
    Petri, H. L. (1986). Motivation:Theory and Research(2nd ed.). California:Wadsworth.
    Scheier, M. F., & Carver, C. S. (1985). Optimism, coping, and health: Assessment and implications of generalized outcome expectancies. Health Psychology, 4, 219-247.
    Smith, P.C., Kendall, L.M.& Hulin, C. L(1969). The measurement of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Rand McNally.
    Tombaugh , J. R., (2005). Positive leadership yields performance and profitability.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s, 19(3), 15-17.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Yukl, G. A.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5th ed.).NJ: Prentice-Ha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