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雅琪
Ya-Chi Chen
論文名稱: 不同俯臥弓身動作之肌電訊號分析
The EMG signal analysis in different back hyperextension exercises
指導教授: 蔡虔祿
Tsai, Chien-L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2
中文關鍵詞: 生物力學俯臥弓身肌電訊號
英文關鍵詞: biomechanics, back hyperextension exercise, EM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5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在比較不同俯臥弓身動作之各階段動作的肌電訊
    號,以八名大專男性體操隊選手為受試者,使用 FASTEC IMAGING
    高速攝影機(125Hz)及 BIOPAC 肌電系統(1250Hz)來分析在治療床
    和羅馬椅兩種器材上不同俯臥弓身動作運動學資料與背闊肌和豎脊
    肌肌電訊號。以無母數統計方法檢驗不同俯臥弓身動作之各項參數,
    顯著水準定為 α = .05。本研究得出,在不同俯臥弓身動作,背闊肌和
    豎脊肌向心收縮的肌電訊號達顯著差異(p<.05) 。實驗結果得知訓練
    背部肌肉適能可採用俯臥弓身動作;執行俯臥弓身動作時,豎脊肌和
    背闊肌力量的大小受到身體姿勢和器材所影響;加強豎脊肌離心收縮
    訓練,能避免肌力不平衡,進而可減少發生背部傷害發生。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MG signal among different back hyperextension movements of all stages. Eight elite college gymnasts were serv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 latissmius dorsi and erectorspinae muscles groups were monitored in this study when the gymnasts worked in three different back hyperextension movements (face down on the bed and face down on the Roman chair gestures). The EMG signals of latissmius dorsi and erectorspinae muscles were collected by BIOPAC Myo-electrical signal system and the kinematics data was recorded by FASTEC IMAGING High-speed camera The Friedman and Wilcoxon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test were used to compare all the variables at a .05 significant level.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latissmius dorsi and erectorspinae muscle EMG signals among the different back hyperextensions. By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we found that back hyperextension exercise on the bed was the best movement among the different movements. When we performed the back hyperextension exercise, the strength of the latissmius dorsi and erectorspinae were influenced by the posture of body and training equipments.

    目 次 第壹章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 4 第六節 研究的重要性 ……………………………………… 5 第貳章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俯臥弓身相關文獻 ………………………………… 6 第二節 肌電圖應用相關文獻 …………………………… 13 第三節 俯臥弓身與肌電圖 ……………………………… 17 第四節 文獻總結 …………………………………………… 17 第参章實驗方法和步驟 ………………………………… 18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18 第二節 實驗時間與地點 …………………………………… 18 第三節 實驗儀器與設備 …………………………………… 19 第四節 實驗場地與說明 …………………………………… 23 第五節 實驗步驟與流程 ………………………………… 25 第六節 資料收集與處理 …………………………………… 34 第七節 統計分析 …………………………………………… 38 第肆章實驗結果 ……………………………………………39 第一節肌電訊號之分析 …………………………………… 39 第二節不同俯臥弓身動作肌電訊號百分比之分析 … 46 第伍章討論與結論 …………………………………… 58 第一節討論肌電訊號之分析 …………………………… 58 第二節討論不同俯臥弓身動作肌電訊號收縮統計分析 … 60 第三節結論與建議 ……………………………………… 66 中文部份 ……………………………………………………… 67 英文部份 ……………………………………………………… 69 附錄……………………………………………………………… 70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子娟(1993)。脊椎穩定運動簡介。中華物療誌,18(1),109-120。
    王秀華(1999)。運動與下背痛。 中華體育,13(2),101-107。
    王宇涵、周峻忠、林信甫(2007)。不同騎乘姿勢對原地腳踏車運動攝氧
    量與肌電圖反應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9(1),103-113。
    朱俊榮(2005)腰椎穩定性運動對慢性下背痛棒球野手之療效。未出版
    碩士論文, 國立陽明大學。
    李文森(1992 )。解剖生理學。台北市: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孔嘉(1979)。運動傷害防治和骨骼保健。台北市:健行文化。
    李漢祺(2005)。大學男生軀幹肌群功能檢測與基本運動能力之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林正常(1995)。運動生理學實驗指引。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頌凱、張煥禎(2004)。下背痛的診斷與治療。基層醫學,19(12),
    282-287。
    林燕慧、邱文科、李永輝、陳文哲(1997)。腰椎角度與軀幹肌電訊號之關係。中華物療誌,4(22),237-242。
    邱俊傑 ( 2004 )慢性下背痛治療新觀念- 核心復健運動。臺北市醫師公
    會會刊, 48 (2) ,54-59 。
    邱俊傑與萬芳醫院Pilates核心復健團隊 ( 2004 )。彼拉提斯與核心復
    健運動:塑身.舒壓.改善背痛的身體療法。台北市:城邦文化。
    卓俊辰(1988 )。柔軟性-體適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師大體育,96-103。
    相子元、何維華、湯文慈、念裕祥(2005 )。生物力學儀器理論與實務。
    台北市:富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文和(2004)。腰帶使用對划船運動員軀幹動能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家徽(2000 )。肌電圖在肌肉研究上的運用。師大體育,44,9-14。
    蔡宗晏、王進華(2007) 。淺談肌電圖在運動科學中的應用。大專體育,(90),155-161。
    黃湘棉(2004)。下背痛患者在彎腰與回復的動作中之肌肉激發模式與功能損傷之相關性。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謝霖芬( 2005 ) 。診斷下背痛- 依侵犯的器官或身體組織分類。健康世界, 238 , 75-86 。
    釋高上、陳博光(2002)。運動員下背痛的成因與治療。大專體育,(54),
    121-125。

    二、英文部分
    Enoka1(1994 ).Neuromechanical basis of kinesiology(pp.281-289).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Fridlund, A.J.,& Cacioppo ,J.T.(1986 ).Guidelines for human electromyographic research.Psychophysiology,23,567-589.
    Komi ,P.V.(1986 ).Training of muscle strength and power .Interaction of neuromotoric ,hypertrophic ,and mechanical factors .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7,101-105.
    Moritani , T. , Muramatsu , & S. Muro , M .(1988) . Activity of motor units during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contractions .Journal of Physiology Medicine, 66, 338- 350.
    Sale,D.G.(1988).Neural adaptation to resistance train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135-14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