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月娟
論文名稱: 北部某技術學院服務課程學生參與態度與滿意度研究
A Study of Students’ Participative Attitude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Social Service Course at a Technical College in Northern Taiwan
指導教授: 何英奇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8
中文關鍵詞: 服務學習服務課程參與態度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Service-Learning, service course, participative attitude, satisf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7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北部某技術學院服務課程學生參與態度與滿意度現況。本研究兼採調查研究法及質性訪談方式進行研究,針對案例學校97學年度第2學期四技與二技日間部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分層叢集隨機抽取628人施測,回收有效問卷519份(佔83%)。
    研究工具在調查方面為「服務課程學生參與態度量表」及「服務課程學生滿意度量表」,問卷內容經預試,並利用因素分析建立建構效度。服務課程學生參與態度構面包含認知、情感、行為意向等三因素;服務課程學生滿意度構面包含實施模式、學習與成長、成就與表現等三因素,各因素之Cronbach α 係數介於.82至.98間。質性訪談方面,則分學生、服務課程承辦人及被服務機構三部分進行半結構式訪談。
    量化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質性資料則是將訪談內容整理成逐字稿,抽取核心要素,再進行分析、歸納。結果發現:(1)案例學校服務課程學生在參與態度上屬同意程度,其中「情感」與「認知」層面,表現出接納與認同,然而「行為意向」層面,則呈現排斥;(2)不同性別、學制及志工服務經驗學生在服務課程參與態度上有顯著差異;(3)案例學校服務課程學生的滿意度為中等程度,但其中「學習與成長」和「成就與表現」層面是傾向不滿意;(4)不同性別、科系及學制學生在服務課程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5)被服務機構一致肯定案例學校學生的服務態度與表現,但建議案例學校能提供長期而穩定的志工來源;(6)案例學校服務課程的主要問題在缺乏反思活動、沒有完善的評量與考核方式,未規劃校內服務內容,以及人力不足。
    根據以上發現,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現行服務課程的改善建議:(1)具體規劃學生在校內的服務內容;(2)將反思活動納入服務課程之中;(3)以多元方式加強宣導服務課程;(4)更易服務課程的考評與獎勵方式;(5)改善服務課程的資訊與登錄系統。
    二、對未來服務課程變革之建議:(1)結合現行課程,納入正式學分;(2)增加人力配置,提升服務課程教育功能;(3)鼓勵系所教師結合專業,開設服務課程;(4)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創造雙贏局面。
    三、對學生之建議:(1)依個人專長選擇服務機構,並承擔責任;(2)進行服務反思,將服務經驗轉化為學習歷程。
    四、對被服務機構之建議:(1)瞭解服務學習理念,協助推動服務學習;(2)賦予學生責任,適時提供督導與支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students’ participative attitude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social service course at a technical college in northern Taiwan. Both survey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methods are used for conducting the study. This study includes students enrolled in either four-year or two-year programs at the technical college during their second semester of the academic year 2008. A sample of 628 students for questionnaire were selected by stratified/cluster random sampling; among which 519 (83%) were retrieved.
    Research tools used in this study are the “Participative Attitude Scale” and the “Student Satisfaction Scale.” Both questionnaires have been pre-tested and use factor analysis to establish construct validity. The thre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articipative attitude are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while those to student satisfaction are implementation model, learning and growth, and achievement and performance. The Cronbach α of all those factors are within the range between .82 and .98.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focusing on three different groups, namely students, course organizer(s), and the organizations to be served.
    Quantitative data is analyzed by mean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d one-way ANOVA. Qualitative data is analyzed and induced by first sorting the transcripts of interview so as to identify the core elements. Conclusions drew from the study include: (1) the participative attitudes of students at the technical college reveals a certain degree of agreement towards the course. It shows acceptance and recognition in terms of “emotion” and “cognition,” though repulsion in “behavioral intention;” (2) participative attitudes vary significantly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programs, and experiences in voluntary social service; (3) students satisfaction of the service course ranks medium, though there is an inclination towards dissatisfaction in “learning and growth” and “achievement and performance;” (4) students satisfaction also varies significantly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schools and programs; (5) all of the organizations to be served approve the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s of students, but require more stable, long-term source of volunteer; (6) the main issues in the course are the lack of reflection activities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assessment, no plan for service at the college, as well as short on manpower.
    Based on above findings, recommendations are as follows:
    1.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in current service course: (1) a pragmatic plan on student service at the college; (2) integrating reflection activities into service course; (3) promoting the service course in a diverse way; (4 ) modifying the evaluation/assessment and reward mechanism; (5) improving info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systems of the service course.
    2.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eshaping of future service course: (1) incorporating the service course into credit courses; (2) increasing manpower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service course; (3) encouraging faculty members to teach service course; (4) establishing partnership with communities to create a win-win situation.
    3. Recommendations for students: (1) choosing the organization to be served based on one’s specialty as well as learning to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2) conducting reflection, learning by serving.
    4. Recommendations for organizations to be served: (1) understanding the idea of learning by serving so as to promote it; (2) delegating responsibility to students while providing them with supervision and suppor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服務學習的概念與功能 11 第二節 服務學習的理論基礎與方案發展、評鑑 23 第三節 服務學習類型與國內大學校院實施模式 42 第四節 服務學習參與態度與滿意度相關研究 5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8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0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8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94 第五節 資料處理 11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14 第一節 服務課程學生參與態度分析 114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服務課程參與態度差異分析 129 第三節 服務課程學生滿意度分析 148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服務課程滿意度差異分析 164 第五節 服務課程學生參與態度與滿意度開放式問題分析 184 第六節 被服務機構與服務課程承辦人意見彙整與分析 1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0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01 第二節 研究結論 208 第三節 建議 212 參考文獻 220 附錄一:問卷效度專家名單 230 附錄二:給專家的信 231 附錄三:專家效度問卷 232 附錄四:專家效度修正意見與建議彙整表 246 附錄五:預試問卷 258 附錄六:正式問卷 263 附錄七:參與訪談同意書 269 附錄八:訪談內容檢核回饋表 270 附錄九:北部某技術學院服務課程學生參與態度與滿意度問卷開放式問答案 彙整 271

    一.中文部分
    丁居倫(2006)。嘉義市學校生命教育志工服務學習經驗及生命教育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丁興祥、張慈宜、曾寶瑩等(譯)(2006)。Sue Wilkinson著。焦點團體。載於Jonathan A. Smith(主編),質性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實務指南(頁231-254)。台北:遠流。
    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編著)(1988)。社會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王文科(2000)。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23)。高雄市:麗文文化。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雅菁(2002)。高中公民科服務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全清(2007)。非營利組織志工服務與學習之研究--以佛教慈濟功德會志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尹美琪(2002)。專責單位主導之「服務-學習」課程──以輔仁大學為例。通識教育季刊,9(3),35-72。
    白文正(2006)。臺北市扶輪社員服務動機與服務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沈六(1999)。美國的服務學習。訓育研究,38(4),91-103。
    何軒盛(2006)。生命教育的實踐教學-「服務-學習」。研習資訊,23(4),45-61。
    李法琳(2003)。大台北地區大學服務性社團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滿意度研究。私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美枝(2000)。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大洋。
    李燕美(2004)。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余淑媛(2007)。基隆市志願服務人力資源運用及志工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宋世雯(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呂朝賢(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性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曉宣(2007)。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澤炎、黃秋耘、劉葉秋(主編)(1993)。辭源下冊。台北市:台灣商務。
    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周虹君(2003)。社會工作碩士班學生實習安置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學雯(2002)。大學生參與運動志工之動機與意願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少茹(2004)。台北市扶輪社社員參與社會服務滿足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振春(2000)。開放學習的理念與社區服務學習的實踐。社教雙月刊,42-45。
    林寶珠(2007)。臺北縣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銘雄(2005)。服務學習方案規劃之研究—以輔仁大學服務學習課程推動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慧貞(2006)。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意願初探。通識研究集刊,10,171-192。
    林慧貞(2007)。美國高等教育服務學習方案設計之研究。通識研究集刊,11,117-140。
    青輔會(2001)。服務學習手冊。台北:青輔會。
    青輔會(2007)。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 。台北:青輔會。
    高以緯(2004)。台北縣市高中生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滿足感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明、林至善(2008)。服務學習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載於黃玉(總校閱),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頁19-55)。台北:洪葉。
    徐明、楊昌裕、葉祥洵(2008)。服務學習的歷史發展與教育功能。載於黃玉(總校閱),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頁57-86)。台北:洪葉。
    孫台鼎、胡憶蓓(2005)。服務學習課程對志工服務態度影響之調查研究。發表於東吳大學主辦:學生事務與服務學習研討會,台北市。
    袁之琦、游恒山(主編)(1990)。心理學名詞辭典。台北:五南。
    郭生玉(2003)。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許譯中(2006)。台中市高中職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許雅貞(2001)。公民社會中的服務學習理念。社教雙月刊,103,21-25。
    陳木子(2001)。從勞動服務課程落實服務教育。師說,150,43-45。
    陳李綢(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五南。
    陳金貴(2000)。我國大學院校推動服務學習方案的檢討。訓育研究,104,6-15。
    陳怡芬(2005)。中山大學學生服務學習參與現況及參與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秀英(2005)。天母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服務學習主題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靜怡(2006)。大學生人格類型、服務學習課程參與效能及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靜宜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盈方(2007)。靜宜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對於職能影響之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瑜芳(2008)。大手攜小手‧讓愛跟著走~服務學習融入綜合活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纂委員會(1981)。重編國語辭典。台北市:台灣商務。
    教育部(2008年9月10日)。97學年度補助大專校院開設具服務學習內涵課程計畫審核結果。2008年10月22日取自http://www.moe.gov.tw/PDA/news.aspx?news_sn=2059&pages=0
    馮莉雅(2003)。國內外高等教育推動服務學習現況及發展趨勢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專題計畫。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
    葉祥洵(2006)。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明新科技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玉(2001)。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3),20-42。
    黃玉(2002)。從服務中學習-服務學習的理論與實施。發表於東吳大學主辦:學校與社區活動教育研討會,台北市。
    黃玉(2005)。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陳伯璋、蓋浙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頁395-470)。台北:高等教育。
    黃安邦編譯(1988)。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台北:五南。
    黃明雪(2008)。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淑媚(2004)。參加第十五屆全美服務學習研討會報告。行政院青輔會第四處。
    張雪梅(2002)。學校為什麼需要推動服務學習。學生輔導,8,8-17。
    張雪梅、陳金貴(2008)。服務學習永續發展的新思維。學生事務,47,70-82。
    張建成(1977)。工作滿意雙因子理論在學校粗織中應用的可能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溫貴琳(1999)。公共服務教育-建國中學經驗談。訓育研究,38(3),37-38。
    溫貴琳(2002)。漫談服務學習—從美國看台灣。學生輔導,81,40-47。
    楊昌裕(2002)。大專校院實施服務學習現況調查。教育部研究計畫(未發表)。
    楊百川(2000)。服務學習課程實踐之行動研究—以企業倫理教學為例。發表於行政院輔導委員會與輔仁大學合辦:「大學院校服務與學習」學術研討會,台北。
    楊青(2004)。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使命之實證研究-以「服務學習」課程為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惠婷(2003)。影響高中職在學學生參與服務學習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市立明倫高中與大安高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潤澤(2006)。台北縣戶政事務所志工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溫健蠶(1998)。大學生的服務學習及學生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志昇(2004)。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修碩士班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廖宮凰(2004)。婦女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佳螢(2001)。安寧療護志願服務人員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潘依玲(2005)。彰化縣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服務學習的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潘淑蘭(2006)。志願服務者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之關係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解說志工為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劉若蘭、楊昌裕(2008)。服務與學習的連結──反思。載於黃玉(總校閱),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頁225-276)。台北:洪葉。
    劉義同、游清鑫、蔡佳泓、莊文忠(2008)。評鑑大學教學成效:工商業雇主最愛誰?評鑑雙月刊,15,26-28。
    鄭經文、張鳴珊、楊殿義、楊曉強(2007)。從雙因子理論探討組織成員參與數位學習教育訓練的影響動機-以中華航空公司為例。第三屆資訊管理學術暨專案管理實務國際研討會,開南大學。
    歐鎮寬(2003)。台北市公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生服務學習的參與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文彬(1999)。服務教育與青年志願服務~以長榮管理學院為例。訓育研究,38(3),31-36。
    蘇雅君(2003)。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嚴秋蓮(2004)。中等學校實施服務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兩所中學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西文部分
    Astin, A.W. ,Vogelgesang, L. J. Ikeda, E. K.,& Yee, J. A.(2000). How Service Learning Affects Students. Executive Summary. ED445577
    Boss, J.A. (1994).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service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thics students. Journal of 'Moral Development, 23.
    Eyler, J., & Giles, D. E.(1999).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Fenzel, L. M.(2001).Enhancing the Benefits of Service-Learning in Undergrateuate Psychology Course. ED452756.
    Fujita-Starck, P. J. , & Thompson, J. A.(1994).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on the satisfaction of noncredit continuing education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3- 646.
    Fertman, C.I., White, G..P., & White, L.J.(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Building a culture of service. Columbus,OH: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
    Gagné, R. M., Briggs, L. L., & Wager, W. W.(1988).Principles ofinstructional design (3rd ed.).New York: Holt, Rinehart &Winston.
    Hecht, D. & Fusco, D. R.(1996).Student Perception of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from Participating in Service Learning.ED415359.
    Hellen Marie& Marks(1994).The Effect of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Sponsored Community Service Program on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ampson, B.(2007). College student service learning outcomes in four domains: Academic, career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civic commitment; and faith development. M.Ed., Azusa Pacific University, 118 pages; AAT 1442980
    Howard, J.(Ed,).(2001).Service-learning course design workbook.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Jacoby, B. ,& others.(1996).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assey-Bass.
    Kolb, D. A. (1981). Learning styles and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A. W. Chickering & Associates (Eds.), The modern American college: Responding to the new realities of diverse students and changing society (pp. 232-255). San Francisce: Jossey-Bass.
    Lewin, K. (1936). Principles of topological psychology. New York:Mc Graw-Hill.
    Marks, Hellen Marie(1994). The Effect of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Sponsored Community Service Program on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artin, C. L. (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 45(4), pp.196-209.
    McCarthy, A. M., & Tucker M. L.(1999a).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service-learning:Implica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3(5), 554-573.
    McCarthy, A. H., & Tucker, M. L.(1999b). Refinement of a
    community service attitude sca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the Southwest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Antonio.
    McCarthy, A. M., & Tucker M. L.(2002). Encourage community service
    through service learn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6(6),
    629-647.
    McEwen, M. K. (1996). Enhancing studen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service-learning. In B. Jacoby & Associates, Servic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 53-9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iller, F.(1994). Gender difference in adolescents’ attitudes toward
    Mandatory community servic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7, 381-393.
    Moely, B. E., Mercer, S., Ilustre, V., Miron, D., & Mcfarland, M.(2002).
    Changes in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 and intention for civic involvement
    as a function of service-learning experiences.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19(1), 18-26.
    Murray, H. A. (1938).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Ngai, S. S. (2006). Service-learning,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ommitment: A Case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ong Kong, Adolescence Vol. 41, No. 161, pp.165-176.
    Parker, L. M., & Franco, M. L.(1999). Empowering youths to build
    community through service:Attitudes toward service and extend of their
    service activities. Social Work in Education, 21(3), 163-176.
    Sharkey, S., Brooker, R.,& Schulte, J.(2002). The culture of service at Alverno
    College. In M.E. Kenny et. Al(Eds), Learning to serve: Promoting civil society through service learning.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igmon, R.(1996).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service-learning. The Journey to service-learning. Washington,D.C.: 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Tough, A. M.(1982). The Adult Learning Projects(2nd). Ontario: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William, ERIC Du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7-615.
    Tucker, M. L.(2000).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scores on the
    Community service attitudes scal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60(2), 286-300.
    Vroom, V. H.(1964)Work and Motivation . New York: Wiley.
    Waterman, A.S.(Ed.)(1997).Service-learning: Applications from the research.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Weglarz, S. G.(2000). Johnson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 Service Learning Student Survey, Spring 2000. ED45490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