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怡靜
論文名稱: 台灣設計產業政策發展之研究-以「提升商業設計計畫」為例
指導教授: 董澤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6
中文關鍵詞: 設計政策商業設計
英文關鍵詞: design industry, commercial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設計產業過去較偏重工業設計推動,但在全球化下,商業設計產業的強化有助於設計整體產業更具競爭力。而台灣產業政策過去以來為台灣積累了厚實製造能力,因此探討商業設計產業政策有助於設計政策推展。本研究試以經濟部商業司所推動的「提升商業設計計畫」為研究對象,以產業政策的角度,來探討設計產業的推動與發展,來瞭解政策在設計產業的設計與執行的適切性,以及扮演的角色與地位,並檢視產業政策在新經濟時代的適用性與有效性,以及可能扮演的角色與定位。研究內容包括:1.有關文化創意產業、設計產業的定義、特性以及關連性、2.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與設計產業的政策發展演進、3.探討設計政策的設計與推動機制,以檢視台灣設計提昇的執行成效。
    參照前述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以及回顧台灣過去的經濟發展歷程,歸納出幾項原則,作為本研究的分析架構,進而分析出現有計畫有幾項課題,需要去解決。首先,在計畫執行部份,過於零碎,以致規模過小,無法具有統整性。其次,仍流於部門本位,過度強調產業本身,對於如何共同形塑具有「台灣品牌」的意象,並無太大的著力,以致各項計畫執行無明顯的軸線,難以突顯其計畫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設計產業政策的設計策略與原則上,計畫有建制與私人部門溝通管道,具有公共財概念及作法,但及時更新能力不足,活動外溢和示範效應沒有凸顯。又推動機制設計與實際執行的情形上,未能有效結合在地文化,以發展建立商業設計服務特色,及凸顯出地方重要性。並提出幾項建議:策略面上要支持具示範性的旗艦企業、執行面要加強創造產業的公共財,提供企業來共同分享、環境面上要有制度學習與更新能力。
    本研究發現產業政策在新經濟時代仍有其目的,但需有適當的角色與定位。設計產業發展與政策仍有密切關係,因此後續產業發展研究者可將此面向納入參考。

    Taiwan's design industry in the past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dustrial design, but under the globalization commercial design is able to upgrade the industry more competitive. Taiwan's industrial policies in Taiwan have accumulated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over the past decades, and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policies of commercial design can help understanding the policies of design industry. Take an example of “promoting the project of commercial design" implemented by Department of Commerc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 to explore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sign industry and understand our policies of the design industry. The study includes: 1.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ectionness of the cultural-creative industry and design industry 2.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ies of Taiwanese cultural-creative industry and design industry. 3.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the policies of design industry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the empirical experience of Taiwa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principles a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thus there are several issues need to note. First of all, implementing the project is too fragmented and the scale is too small, so that it is hard to integrate it. Secondly, implementing the project puts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industry itself, ignoring how to work together shaping the imaginary of "Taiwan brand" and thus it is difficult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ject. Thirdly, the project has created and accumulated public goods, and has established the platform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to 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However, there is not enogh in spillover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s of the project and didn’t update just in time. Finally, the project didn’t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local, especially the integration with local culture, to reinfor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industry. There are several implications as follows. Strategically, it needs to support national flagships with demonstration effects. In terms of implementing the project, it needs to create more public goods to share. In terms of creating the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s, it needs to reinforce the capabilities to learn and update in policy-making.
    It founds that industrial policy in the new economic era still has its purpose, but it requires proper role and position. Taiwan's desig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olicy still have closely relationship, so the researchers could follow-up to this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to the reference.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5 第二節 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目的及內容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定義 10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12 第六節 研究限制與貢獻 14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15 第一節 產業政策相關論述 15 第二節 文化創意產業與設計產業的相關論述 20 第三節 國外文化創意產業與設計產業的概況 32 第三章 政策的發展脈絡、現況與課題 41 第一節 台灣產業政策的發展脈絡 41 第二節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與設計產業的政策發展脈絡 46 第三節 台灣設計產業的發展現況與課題 57 第四節 分析架構 66 第四章 經濟部商業司「提升商業設計計畫」之研析 71 第一節 產業環境現況、問題與預測 71 第二節 計畫目標與策略 76 第三節 計畫內容 80 第四節 執行現況 89 第五章 設計產業的政策分析與策略性建議 96 第一節 設計產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96 第二節 經濟部商業司的「提升商業設計計畫」之政策分析 98 第三節 設計產業政策的策略性建議 105 第六章 結論與後續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後續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2 中文部分(書籍) 112 中文部份(期刊) 113 中文部份(其它) 114 英文部分(書籍) 114 英文部分(期刊) 115 英文部分(其它) 115 附錄 116

    中文部分(書籍)
    蔡繼光、李振昌與霍達文譯,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Friedman, T. L.(2000) 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台北:聯經。
    林毅夫、蔡昉、李周 (2004) 「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軍擴、侯永志等譯,「相同經濟學,不同的政策處方:全球化、制度建設與經濟增長」,Rodrik, D. (2007) One economics, many recipes: 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徐作聖 (1999) 國家創新系統與競爭力,台北:聯經出版社。
    Porter, M. and 竹內弘高、神原磨理子,「波特看日本競爭力」,應小端譯,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劉瑞芬和于健(2005) 台灣設計產業發展策略與組織結構之分析,經營管理論叢 1(1):79-88.
    魏鏞、朱志宏、詹中原、黃德福(1991.1)「公共政策」,台北空中大學
    應小端譯(2001),波特看日本競爭力;麥可‧波特,竹內弘高,木神原磨理子著:Can Japan Compete?,天下文化,台北
    李清安(1999)對台灣生技產業之政策分析 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玲玲(2008)「國際海報設計競賽運作模式研究-以台灣國際海報設計獎為例」 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行政暨管理班碩士論文
    柯永森 (2006) 台灣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探討-以資訊科技發展為核心的產業政策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鄭俊彥 (2004) 國家設計政策規劃執行之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純如 (2005)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評估模式之建構及其應用-以台灣流行音樂產業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p11-18;

    中文部份(期刊)
    王昭民、張光民(2001),設計產業之發展與願景,工業簡訊,卷31,頁1
    王振寰 (2007) 從科技追趕到創新的經濟轉型:南韓、台灣與中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8:177-226
    王振寰 (2003),全球化與後進國家:兼論東亞的發展路徑與轉型,「台灣社會學刊」31:1-45
    方金寶(2006) 「以porter 鑽石模型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法規」,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永展、范淑敏(2004),「台灣城鄉風貌改造運動之研究—調節理論觀點的檢視」,《建築與規劃學報》,新竹:中華大學,台灣
    李煥仁 (2003)我國發展新興產業之歷程與政策方向,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6(2):36-43。
    范淑敏、周志龍(2008),台灣的地方發展策略:治理與網絡化,「都市與計劃」35(2):99-122.
    林榮泰、王銘顯(2008) 臺灣設計產業發展現況與願景之探討,藝術學報 82:
    崔末順 (2009) 產業化與商品化:全球化下韓國的文化策略,「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3:196。
    單承剛與何明泉 (2004) 設計政策制定中知識引用之研究,設計學報9(4):77-91.
    單承剛與何明泉(2006) 設計政策指標建構之研究,設計學報10(2):13-27
    曾漢壽(2002),從「設計產業」的迷思中尋找定位--談設計產業在知識經濟時代所扮演的角色,設計99:84。
    楊燕枝、吳思華 (2005) 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創造形塑之初探,行銷評論 2(3): 313-338.
    廖淑容、周志龍與古宜靈 (2000) 文化產業生根與地方發展,都市與計劃 27(3):117-139
    鄭為元 (1999) ,發展型「國家」或發展型國家「理論」的終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4:1-68
    鄭美華 (2008)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政府治理模式的轉型—政府與文化關係的再思考,公共行政學報 27:111-159
    蕭峰雄 (1995) 我國「後工業化時期」之產業政策方向,《自由中國之工業》,84(4):18
    瞿宛文 (2006) 台灣後起者能藉自創品牌升級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63: 1-51
    瞿宛文 (2001) 台灣產業政策成效之初步評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2:67-117
    中文部份(其它)
    天下雜誌,2009/05/06, 第421期
    中國生產力中心、商業服務設計座談會及服務團隊資料整理彙整,2009年11月。行政院文化創意產業行動方案(初稿),2009/04/2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7) 服務業產業升級轉型細部執行計畫。
    楊家彥(2009)精進我國服務創新政策,激發業者創新意願,「2009全國商業發展會議(二)」3-1:1-10
    財產法人國家藝術文化基會 (2002),「文化創意產業概況分析調查」。
    財團法人文化環境基金會 (2001) 文化藝術振興方案規劃研究報告
    經濟部商業司97年度「商業服務設計發展計畫」的計畫書
    鄧成連 (2005) 國家設計政策執行成效與未來規劃之探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英文部分(書籍)
    Cunningham, S. (2004)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after cultural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7(1): 105-115.
    Drake, G. (2003) This place gives me space: place and creativity in creative industries, Geoforum 34: 511-524.
    Evans, P. (1995) Embedded autonomy: state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New Jersey: Prin
    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thwell, R. and Zegveld, W., (1982)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public policy, preparing for the 1980 and 1990s. p.59
    The World Bank (1993), The East Asian miracle: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mes, W. E., Naya S. and Meier, G. M., (1987) Asian developmental: economic success and policy lesson, San Francisco: ICS Press.
    Weiss, L., 2003, Guiding globalization in East Asia: New roles for old developmental states, In Weiss, L., (ed.) State in the global economy: Bringing domestic institution back i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245-270.
    英文部分(期刊)
    Aoyama, Y and Izushi, H. (2003) Hardware gimmick or cultur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foundation of Japanese video game industry, Research Policy 32:434-444.
    Dr. Paul Y.J.Cheng A model for the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of design policy in taiwan
    Kong, L. (2000) Culture, economy, policy: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Geoforum 31:385-390.
    Pratt, A. C. (2009) The creative and cultural economy and the recession, Geoforum 40:495-496
    Krueger, A. O. (1993) government failure in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4(3) 9-23
    Kruger, A. O. (1992) Economic policy refor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Gassmann, O. (2001) Multicaultural teams: increas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by diversity,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10(2):88-95.
    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 and B. L. Leonard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41-50.

    英文部分(其它)
    http://www.aestheticeconomy.com/blog/?p=111 2009年9月11日瀏覽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80524/1/ytgg.html 2009年9月8日瀏覽
    http://www.aestheticeconomy.com/blog/?p=168 2010年1月25日瀏覽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