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柯裕嘉
Ko yu-jia
論文名稱: 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形式與內容喜好度之研究
A Study on Newspaper Consumers’ Preferences for Form and Content of Front-page News
指導教授: 楊美雪
Yang, Mei-Hsu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報紙媒體頭版新聞喜好度消費者行為
英文關鍵詞: Newspaper, Media, Front-page news, Preference, Consumer behavio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2下載:3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媒體科技日趨發達的年代,報紙媒體除了有同業競爭,也要面臨如電視、網路、智慧型手機等新興媒體崛起的外部壓力,各家報社為了維持競爭力,不斷在形式與內容進行變革。過往針對報紙新聞與消費者的研究,多半關注行銷層面或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人口統計變項,這些研究討論層面廣泛,卻鮮少將報紙進行內容分析,以便深入了解消費者對「報紙新聞」形式與內容面上的喜好趨向。

    本研究首先從台灣報業面臨的市場競爭談起,包括報業市場競爭與新興媒體發展產生的排擠效應,並闡述報紙新聞如何進行變革,甚至吸引消費者閱讀,好持續穩固報紙媒體的影響力。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採用內容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在內容分析部份,抽樣台灣四家主要報紙,包括《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作為研究對象,並鎖定一份報紙最重要部份──「頭版新聞」進行探討。內容分析類目主要分為「形式」與「內容」兩大面向,依序歸納出四家報紙各自的頭版新聞樣態;在問卷調查部份,則針對一般廣大的報紙消費者進行喜好度調查,以了解消費者對於頭版新聞之形式與內容之喜好趨向。

    最後,在兩相比對之下,找出台灣主要報紙的頭版新聞樣態與消費者喜好度間的關聯,並將對照的結果。提供給台灣報紙媒體、報業從業人員與傳播學界作為參考之用。

    As media technology quickly developing, the newspaper office not only has to compete with the others, but also face the fierce competition from other types of media such as television,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In order to remain competitive, many newspapers change in form and content continuously. In the past, most of research on newspaper readers concerned about aspects of marketing or consumer behavior,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newspaper readers.

    Despite those researches have been discussed widely, but were hard to find the impact of the single condition "newspapers to readers". Especially readers who are still willing to buy newspapers to read at the present time online news are popularized.

    First of all,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competition in market the newspaper office has to face, including the other newspapers and new media. Then, this study will present how newspapers change in form and content continuously to attract the readers, and keep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This study will select four major newspapers in Taiwan, including Liberty Times, Apple Daily, United Daily News, China Tim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ocu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 newspaper - front-page news to analysis. Content analysis categories of this study contained two parts - "form" and "content" of newspapers, then summarized pattern of front-page news in analyses to four major newspapers in Taiwan individually.

    Finally, this study will tak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to compare with the survey abou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paper readers’ preferences,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two sequentially.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study are employed "content analysis" to front-page news of four major newspapers in Taiwa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he readers.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 will be based on categories of content analysis in this study. Finally, above-mentioned results of research methods will be compared with to get the conclusion.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緒論 00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001 一、報業面臨的市場競爭與挑戰日益嚴峻 001 二、報紙新聞的形式與內容是維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003 三、頭版新聞肩負吸引消費者閱讀的重任 004 四、消費者對頭版新聞的喜好度影響報紙閱讀率與銷售量 005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007 第三節、名詞解釋 008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009 第五節、研究流程 011 第二章、文獻探討 012 第一節、報紙新聞形式與相關研究 012 一、報紙新聞形式的基本元素與訊息設計 012 二、報紙新聞形式的相關研究 016 第二節、報紙新聞內容與相關研究 020 一、報紙新聞的編選與內容 020 二、報紙新聞內容的相關研究 021 一、喜好度在報業研究的運用 025 二、由報紙消費者喜好度衍生之相關研究 027 第四節、文獻探討小結 030 第三章、研究設計 031 第一節、研究架構 031 第二節、研究方法 032 一、內容分析法 032 二、問卷調查法 032 第三節、研究對象 033 第四節、研究工具 034 第五節、研究實施 035 第六節、資料處理與分析 043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044 第一節、台灣報紙頭版新聞「形式」呈現之概況 044 一、「照片」呈現之概況 044 二、「文字」呈現之概況 046 三、「圖片與圖表」呈現之概況 048 四、研究討論 051 第二節、台灣報紙頭版新聞「內容」呈現之概況 053 一、「新聞類別」呈現之概況 053 二、「新聞來源」呈現之概況 054 三、「新聞編輯」呈現之概況 054 四、研究討論 057 第三節、問卷受訪者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059 一、性別 059 二、年齡 059 三、教育程度 060 四、職業類別 060 五、居住地區 061 六、媒體接觸率 061 七、報紙閱讀率 062 八、研究討論 062 第四節、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形式」之喜好度 064 一、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照片」之喜好度 064 二、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文字」之喜好度 064 三、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圖片與圖表」之喜好度 065 四、研究討論 065 第五節、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內容」之喜好度 067 一、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新聞類別」之喜好度 067 二、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新聞來源」之喜好度 068 三、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新聞編輯」之喜好度 068 四、研究討論 069 第六節、不同背景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形式喜好度之差異 070 一、不同性別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形式喜好度之差異 070 二、不同年齡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形式喜好度之差異 070 三、不同教育程度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形式喜好度之差異 072 四、不同職業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形式喜好度之差異 072 五、不同居住地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形式喜好度之差異 075 六、不同媒體接觸率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形式喜好度之差異 076 七、不同報紙閱讀率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形式喜好度之差異 077 八、研究討論 078 第七節、不同背景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內容喜好度之差異 079 一、不同性別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內容喜好度之差異 079 二、不同年齡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內容喜好度之差異 079 三、不同教育程度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內容喜好度之差異 081 四、不同職業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內容喜好度之差異 082 五、不同居住地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內容喜好度之差異 084 六、不同媒體接觸率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內容喜好度之差異 085 七、不同報紙閱讀率的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內容喜好度之差異 086 八、研究討論 087 第八節、台灣報紙頭版新聞形式與報紙消費者喜好度之間的差異 088 一、在「照片」構面上的差異 088 二、在「文字」構面上的差異 088 三、在「圖片與圖表」構面上的差異 089 四、研究討論 090 第九節、台灣報紙頭版新聞內容與報紙消費者喜好度之間的差異 091 一、在「新聞類別」構面上的差異 091 二、在「新聞來源」構面上的差異 092 三、在「新聞編輯」構面上的差異 092 四、研究討論 09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094 第一節、研究結論 094 一、台灣報紙頭版新聞的整體呈現概況 094 二、台灣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呈現的喜好度 095 三、不同背景報紙消費者對頭版新聞呈現喜好度之差異 096 四、台灣報紙頭版新聞整體呈現與報紙消費者喜好度之間的差異 097 第二節、研究建議 099 一、給台灣報紙媒體的建議 099 二、給新聞傳播教育界的建議 100 三、給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3 一、中文部分 103 二、英文部分 108 附錄 A 內容分析表 113 附錄 B 問卷調查表 116

    一、中文部分
    Yahoo!奇摩部落格(2010年5月4日)。Yahoo!奇摩新聞公佈第五屆理想新聞媒體大調查【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www.wretch.cc/blog/ycorpblog/12252704
    刁曼蓬(1990)。報業拼戰後,二大稱霸,新秀苦撐。天下雜誌,110,22-29。
    刁曼蓬、游常山(1997)。第一大報,金子打造?三大報經營爭霸戰。天下雜誌,194,62-78。
    王天濱(2003)。臺灣報業史。台北市:亞太。
    王石番(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市:幼獅。
    王孝筠(2006)。資訊圖像應用於蘋果日報編排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王秀玲(1996)。報紙消費者購買與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于鳳娟(譯)(2002)。報刊編輯手冊(原著者:T. Harrower)。台北市:五南。
    中國時報社(2000)。中國時報五十年。台北市:時報。
    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2006)。2006年《蘋果日報》有費報紙發行量報告。取自 http://www.abc.org.tw/m2-1-apple2006.htm
    白師瑜(2004)。市場競爭與媒介內容多元化之研究-以蘋果日報創刊前後三大報之頭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石怡芬(2004)。地方報紙消費者購買決策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朱國良(2000)。報紙消費者購買決策因素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零售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李宗衡(2008)。蘋果日報行銷策略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李世忠(2008)。報紙內容對消費者購買決策因素與消費行為關聯性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技術學院,屏東縣。
    李欣青(1996)。多媒體的色彩運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8,38-45。
    李瞻(1993)。世界新聞傳播史。台北市:三民。
    李杉峰(1989)。商業設計:傳達企業情報的圖文構成。台北市:藝風堂。
    李文瑞、單文經、朱則剛、吳明德、沈中偉、黃雅琴、…楊美雪(譯)(1995)。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原著者:R. Heinich, et al.)。台北市:心理。
    李茂興、余伯泉(譯) (1995)。社會心理學(原作者:E. Aronson, et al.)。台北市:揚智。
    李岱恩(2007年10月15日)。當新聞變腥聞-從鱷魚傷人事件談媒體不當表現【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www.newscatcher.org.tw/02-list.php?sn=157&
    type=media
    沈征郎(1992)。實用新聞編採寫作。台北市:聯經。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周世豐(2005)。學什麼?像什麼:報紙版面設計之競爭意涵─以蘋果日報出刊前後中時聯合自由三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義男、陳淳文(譯)(1989)。內容分析法導論(原作者:R. P. Weber)。台北市:巨流。
    林添貴(譯)(1994)。步步為贏(原作者:P. Prichard)。台北市:正中。
    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台北市:五南。
    林麗雲(2008)。變遷與挑戰:解禁開放後的台灣報業。新聞學研究,95,183-212。
    林宜箴(2002)。頭版設計與年輕讀者閱報效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胡立宗(1998)。《蘋果日報》「讀者要,我們就賣。」(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台北市。
    胡宗鳳(2001)。組織變革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以聯合報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洪英(2004)。聯合報產品定位與市場區隔之探討-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徐昶(1992)。新聞編輯學。台北市:三民。
    徐美苓(2001)。愛滋與媒體。台北市:巨流。
    徐萱齡(1998)。報紙消費者購閱報行為之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高永謀(2006)。王建民帶動十億台幣經濟規模。理財周刊,399,120-123。
    孫曼蘋(2005)。蘋果日報對台灣主流報業的影響。載於政大新聞系(主編),自反縮不縮?新聞系七十年(244-252頁)。台北市:政大新聞系。
    浩騰媒體(2008年1月25日)。亞太各國媒體使用習慣比較【新聞群組】。取自 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MediaType=OMMEDIA&offset=24&MMContentNoID=48136
    浩騰媒體(2010)。AC Nielsen2009第三季媒體大調查。取自
    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MediaType=OMMEDIA&MMContentNoID=61576
    凌珮君(1994)。我國報紙守門人選取一版頭條新聞相關因素試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莊宜昌(1997)。報紙版面設計對讀者閱報認知、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郭良文(1994)。派報系統的權力與利益—台灣都市非正式經濟的社會學分析。新聞學研究,49,31-54。
    郭良文(2009)。傳統報業面對網路新聞之挑戰。載於行政院新聞局(主編),2009出版年鑑(45-55頁)。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陳映慈(2000)。台灣晚報頭版版面設計與內容變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陳家詡(2003)。舊報紙新生命一網看盡。書香遠傳,4,20-23。
    陳武宏(1988)。大台北地區報紙形象定位及其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台中市。
    陳培煌(2007)。台灣蘋果日報頭版新聞與其發行數據之關係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子軒(2007)。公共電視運動轉播與國族認同建構-以公視王建民經驗與CBC的「Hockey Night in Canada」為例。新聞學研究,96,213-259。
    陳世敏(1970)。中文可讀性公式試擬(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崇茂(1997)。編輯與文字的對話。台北市:博碩文化。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原作者:D. McQuail)。台北市:韋伯。
    陳石安(1988)。新聞編輯學。台北市:三民。
    陳順孝(2003)。國內報業經營之道探索-善用「小報」創意、開展「大報」新局,載於行政院新聞局(主編),2003出版年鑑(20-27頁)。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陳澤美(2009)。九十七年報紙出版業概況。載於行政院新聞局(主編),2009出版年鑑(24頁)。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曹融(2001)。版面編排之意象評估與視覺傳達設計研究。台北市:五南。
    張宏源(1999)。解構媒體環境變遷與報業發展趨勢。台北市:亞太。
    張霄亭、楊美雪、田耐青、王健華、計惠卿、李鴻亮…王燕超等(譯)(2003)。視覺傳播(原作者:P. M. Lester)。台北市:雙葉。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台北市:滄海。
    張覺明(1980)。現代雜誌編輯學。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張緯良(2002)。管理學。台北市:雙葉書廊。
    張紹勳(1995)。國內報紙企業形象與閱報行為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刋,194,116-138。
    張錦華(1997)。從公共領域理論及多元化報導觀點探討我國選舉新聞報導-以78年、81年、以及84年選舉新聞中的統獨議題為例。新聞學研究,55,183-202。
    張玉瑛 ( 2006 )。航空公司之品牌權益、品牌偏好與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轉換成本為幹擾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台南市。
    黃振家、宗靜萍、吳蕙芬、林妙容、錢俊豪(譯)(2002)。大眾媒體研究導論(原作者:R. Wimmer & J. Dominick)。台北市:學富。
    黃西玲(1996)。由報紙加價談報業經營的壓力與問題。新聞鏡周刊,375,10-13。
    黃涵貞(2006)。高齡者對網頁色彩配色之感覺意象及喜好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黃晶琴(2007)。品牌、品質、服務、促銷活動其影響購買決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彭家發、馮建三、蘇蘅、金溥聰(1997)。新聞學。台北市:空中大學。
    葉美莉(2000)。商用色彩學。台中:果岩。
    辜曉進(2004)。走進美國大報探索媒體競爭力的第一現場報導。台北市:左岸文化。
    楊美雪(2002)。教學媒體訊息設計之研究。台北市:漢文。
    萬水平(1988)。台北市一般家庭報紙消費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台北市。
    詹鳳儀(2002)。報紙版面設計與讀者收訊關聯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經濟部商業司(2009)。報紙業家數統計。載於行政院新聞局(主編),2009出版年鑑(624頁)。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潤利艾克曼公司(2009)。2009第三季媒體大調查。取自 http://www.xkm.com.tw
    /HTML/report/rngresearch/200907-09RNMM.pdf
    潤利艾克曼公司(2011)。2011第一季媒體大調查。取自 http://www.xkm.com.tw
    /HTML/report/rngresearch/2011Q1RNMM.pdf
    廖錦清(1998)。報業管理與報業競爭之關連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蔡佩蓉(1995)。報社編輯選擇新聞與版面編排之研究—以大台北新聞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蔡祐吉(1998)。對聯合報改版的評析與思考。新聞鏡周報,496,36-39。
    蔡俊傑(2000)。臺灣英文報紙產品差異化策略之比較研究-以英文中國郵報.英文台灣新聞與台北時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簡貞玉(1996)。消費者行為學。台北市:五南。
    韓聖和(1995)。「震」出來的標題製作新趨勢 解讀關西震災新聞變形變體標題字的創意。新聞鏡周刊,325,12-15。
    鄭貞銘(1990)。新聞採訪與編輯。台北市:三民。
    瞿海源(主編)(1999)。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聯合報編輯部(2001)。聯合報五十年民國四十年至九十年。台北市:聯經。
    蕭美英(2003)。台灣報業結構、行為與績效之研究─以跨媒體競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譚士屏(2001)。台灣報紙產品動機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羅文坤(1991)。行銷傳播學。台北市:三民。
    羅文輝、吳筱玫、Anna Paddon(1999)。台灣報紙頭版設計的趨勢分析:1952-1996。新聞學研究,59,67-90。
    羅世宏(2008)。自由報業誰買單?新聞與民主的再思考。新聞學研究,95,213-238。
    羅美玲(1998)。電子報讀者之動機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蘋果日報》編輯部(2006年7月15日)。昨日《蘋果》被發現的錯與批評【新聞群組】。取自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92144/IssueID
    /20070413
    蘇怡蒨(2006)。2001∼2005年台灣報紙統計圖之類型與表現形式研究 —以自由
    時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蘇蘅(1997)。台灣主要報紙新聞內容之轉變。民意研究季刊,200,17-48。
    蘇蘅、牛隆光、黃美燕、趙曉南(1999)。台灣報紙轉型的問題與挑戰──提供讀者更好的選擇?。新聞學研究,64,1-32。
    蘇蘅(2001)。報紙新聞「小報化」的趨勢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報告(編號:NSC 89-2412-H-004-031),未出版。
    蘇蘅(2002)。競爭時代的報紙: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時英。
    蘇建州、姜宇書(2005)。媒體使用行為之世代差異。台北市:世新大學民調中心。
    蘇宗雄(1985)。文字造型與文字編排。台北市:檸檬黃文化事業。
    二、英文部分
    Assael, H. (1987).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 (3rd ed.). Boston, MA: Kent Publishing Company.
    Barnhurst, K. G., & Nerone, J. C. (1991). Design trends in U.S. front pages, 1885-1985. Journalism Quarterly, 68(4), 796-804.
    Barnhurst, K. G., & Nerone, J. C. (1991). Design trends in U.S. Front pages, 1885-1985. Journalism Quarterly, 68(4), 796-804.
    Bohle, R. H., & Garcia, M. R. (1987). Reader response to color halftones and spot color in newspaper design. Journalism Quarterly, 64(4), 731-739.
    Beam, R. A. (1998). What it means to be a market-oriented newspaper.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9(3), 2-20.
    Comrey, A. L., & Lee, H. B. (1992). A first course in factor analysis (2nd ed.).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Click, J. W., & Stempel III, G. H. (1976). Reader response to front pages with four-color halftones. Journalism Quarterly, 53(4), 736-738.
    Coulson, D. C., & Lacy, S. (1996). Journalists’perceptions of how newspaper and broadcast news competition affects newspaper content.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3(2), 354-363.
    Denton, G. (1992). Graphics for visual communication. Dubuque, IA: Wm.
    Engel, J. F., Kollat, D.,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2001). Consumer behavior (9th ed.). New York, NY: Dryden Press.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Fink, C. C. (1996). Strategic Newspaper Management. Boston, MA: Allyn & Bacon.
    Finberg, H. I., & Itule, B. D. (1990). Visual editing: A graphic guide for journalists.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
    Garcia, M. R. (1987). Contemporary newspaper design: A structural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George, D., & Mallery, P. (2003). SPSS for windows step by step: A simple guide and reference.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Gerbner, G. (1973).Cultural Indicators: The third voic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policy. New York, NY: John Wiley.
    Howard, J. A. (1989). Consumer Behavior in Marketing Strate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Holsti, O.R.(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Humanities.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Hoyer, W. D., & Brown, S. P. (1990). Effects of brand awareness on choice for a common, repeat purchase prod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7(2), 141-148.
    Iosifides, P. (1997). Methods of measuring media concentration. Media, Culture & Society, 19(4), 643-663.
    James, F. E., Roger, D. B., & Paul, W. M. (1990). Consumer. Behavior (6th ed.). Chicago, IL: The Dryden Press.
    Jacoby, J., & Chestnut, R.W. (1978). Brand Loyalty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 New York, NY: John Wiley and Sons.
    Kinnear, T. C., & Taylor, J. R. (1996). Marketing research- An applied approach (5th 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Kolter, P. (2006). Marketing Management (12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Klare, G. R. (1963). The measurement of readability. Ames, IA: UMI.
    Kohli, A. K., Bernard J. J., & Ajith K. (1993). Market Orientation: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7(3), 53-70.
    Kuzmich, C. J. et. al. (1993). Integrating instructional, graphical, and message design.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363314)
    Kenney, K., & Lacy, S. (1987). Economic forces behind newspapers' increased use of color and graphic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8(3), 33-41.
    Kamins, M. A., Marks, L. J., & Skinner, D. (1991). Television commercial evaluation in the context of program induced mood: congruency versus consistency effect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2), 1-14.
    Litman, B. (1988).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In R. G. Picard, J. P. Winter, M. E. McCombs & S.Lacy (Eds.), Press Concentration andMonopoly: New Perspectives on Newspaper Ownership and Operation(pp. 3-34). 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Lauterborn, R. (1990, October). New Marketing Litany: 4p's Passe ; C-words take over. Advertising Age, 61, 21-26.
    Lester, P. (1988). Front page mug shots: A content analysis of five U.S. newspapers in 1986.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9(3), 1-9.
    McCarthy, E. J. (1960). Basic Marketing: A Global- managerial Approach.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Inc.
    Middlestadt, S. E., & Barnhurst, K. G. (1999). The influence of layout on the perceived tone of news article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6(2), 264-276.
    Monmonier, M., & Pipps, V. (1987). Weather maps and newspaper design: Response to USA Today?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8(4), 31-42.
    Nelson, R. P. (1991). Publication design. Dubuque, IA: Wm. C. Brown Publishers.
    Nunnally, J. (1967). Psychometric theory . New York, NY: McGraw-Hill.
    Oliver, R. L., Rust, R. T., & Varki, S. (1997). Customer delight: foundations, findings and managerial insight. Journal of Retailing, 73(3), 311-336.
    Pettersson, R. (1993). Visual inform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Pasternack, S., & Utt, S. H. (1990). Reader use & understanding of newspaper infographics.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1(2), 28-41.
    Plummer, J. T. (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38(1), 33-37.
    Roger D.W., & Joseph R.D. (2003). 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Boston, MA: Wadsworth.
    Rarick, G., & Hartman, B. (1966). The effects of competition on one daily newspaper’s content. Journalism Quarterly, 43(3), 459-463.
    Seels, B., & Richey, R. (1994).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The definition and domain of the field.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Schiffman, L. G., & Kanuk, L. L. (2003). Consumer Behavior (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Sandra U., & Steve P. (1984). Front Pages of U.S. Daily Newspapers. Journalism Quarterly, 61(4), 879-884.
    Smith, E. J., & Hajash, D. J. (1988). Informational graphics in 30 daily newspapers. Journalism Quarterly ,65(3) ,714-718.
    Smith, R. F. (1989). How design & color affect reader judgment of newspaper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0(2), 75-85.
    Schweitzer, J. C., & Goldman, E. (1975). Does newspaper competition make a difference to readers?. Journalism Quarterly, 52(4), 706-710.
    Stone, G. C., et.al. (1978). Adoption of modern newspaper design. Journalism Quarterly, 55(4), 761-766.
    Schoenbach, K. (2004). A balance between imitation and contrast: what makes newspapers successful? A summary of internationally comparative research.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7(3), 219-227.
    Thurstone, L. L. (1929). Theory of attitude measure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 36(3), 222-241.
    Tripp, S. D., & Bichelmeyer, B. (1990). Rapid prototyping: An alternative instructional design strateg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8(1), 31-44.
    Utt, S. H., & Pasternack, S. (2000). Update on infographics in American newspaper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21(2), 55-66.
    Utt, S. H., & Pasternack, S. (2003). Front page design: Some trends continue.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24(3), 48-61.
    Wout, M., & Sanfey, A.G. (2008). Friend or Foe: The effect of implicit trustworthiness judgments in social decision-making. Cognition, 108(3), 796-803.
    Willoughby, W. F. (1955). Are two competing dailies necessarily better than one?. Journalism Quarterly, 32(1), 197-204.
    Zeithaml, V.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2(3), 2-2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