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潘清輝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教師自願退休原因 及其退休後生涯規劃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aipei Municipal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ause to voluntarily retirement and their retirement planning
指導教授: 廖遠光
Liao, Yuen-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自願退休生涯規劃國民中小學教師
英文關鍵詞: voluntarily retirement, Life planning,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1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教師自願退休之原因、退休的生活態度與適應情形、退休生涯規劃內容及退休生涯規劃的實踐與轉變等。希望本研究的課題有助於本市臨退教師或者是已退教師,在退休生涯規劃、退休生活實踐、退休生活態度等問題,都能有參考的價值。
    本論文以質性研究訪談方式進行,最後將訪談內容按照研究問題分類,屬於相同的問題,就歸納在一起。研究者除了就訪談內容分析外,並輔以觀察及文件檢核訪談資料的信實度,也加入研究者的主觀意見,研究結果不擬做推論。本研究,團體訪談對象是兩組國小退休教師,一組為國中退休教師;個別訪談的對象則是以四個國中退休教師為主。
    研究結果:
    壹、教師退休因素
    一、個人因素包含:屆可退休年齡、重新經營人生下半場、無法負荷教學壓力、健康亮紅燈及同儕激勵等。
    二、家庭因素包含:配偶期望、照顧家庭。
    三、制度及環境變遷因素包含:優質的月退制度、變遷的退休制度和五五專案具有吸引力。
    四、環境變遷因素包含:實施新課程、家長干擾學校經營,教師管教權旁落、尊師觀念逐漸淡薄。
    貳、教師面對退休的生活態度包含:正向而且期待活得有尊嚴和有價值、能甘於過平淡的生活。
    叁、生涯規劃包含:健康、照顧家庭、知性學習、擔任志工及參與退休團體等類。執行上的轉變有:變成會處理家務、經營成長團體、宗教信仰、從事農耕等項。
    建議事項:
    壹、善用人力資源:各機關學校讓退休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風華再現。
    貳、常保身體健康:清淡的飲食、新鮮的空氣、乾淨的飲水加上適當的運動,以便活化身體機能。
    叁、找回生命新價值
    教師退休後重新以家庭為生活重心,過去在職時,會以學生為要,現在脫離職場,重新開始為家人料理三餐,挑起家庭責任,而且愛心廣披到宗教朋友,以在職時輔導專長,協助年輕人看重自己,幫忙他們離苦得樂。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of teachers’ voluntarily retirement, their planning for retirement life and how do they adapt retirement life style.
    The research followed the case study procedures.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were two teams of retired elementaryschool teachers,and one team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ing:
    1. The reasons of teacher’s voluntarily retirement
    a. Personal reasons:
    Nearly reaching retirement age, fresh start for second half life planning, can’t take any pressures from teaching, health issue,and peers encouragement.
    b. Family reasons:
    Expectation from their spouse, taking care of family.
    C. Reasons from the system and environment changing:
    Goodquality of the monthly retirement system, the changing of the retirement system and the tempting 55 project system.
    d. Environmental reasons:
    Practice new course, parents interfering the school’s
    operation, teaching right had been decreased and the concept of respecting teacher is fading as well.

    2.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retirement life:
    Positive and looking forward to living in a simple and more valuable life with dignity.

    3. Retirement life planning:
    Health, family care, enriches knowledge by studying, attending volunteers, taking part in retirement group.The changing on execution: dealing with family affair, operating growth group, religion faith and griculture.

    4.The true voice of retirement:
    Finding life’s new value.
    Retired teachers often focus their life on family comparing to their teaching life when they mainly focus on their students. Now after they left their career field, they begin to cook for the family, assisting the young how to value themselves and spreading their love to religious friends. They used their talent as guiding from work and start to guide others, helping them to embrace happiness.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解釋……………………………………………0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05 第二章 文獻探討……………………………………………………………………………07   第一節 我國公教人員退休制度…………………………………………07 第二節生涯規畫理論與退休理論…………………………………………………13   第三節 教師退休原因……………………………………………………………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27   第一節 研究對象 ……………………………………………………………………27   第二節 研究工具與信實度 ……………………………………………………30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實施 ………………………………………………………31   第四節資料處理……………………………………………………………………………37   第五節 研究倫理 ………………………………………………………………………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41 第一節 退休原因………………………………………………………………………41 第二節 退休生活態度與適應情形…………………………………………52 第三節 退休生涯規畫內涵 ……………………………………………………60 第四節 生涯規劃的實踐與轉變………………………………………………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1 第一節 結論……………………………………………………………………………………………71 第二節 建議……………………………………………………………………………………………74 第三節 研究感言……………………………………………………………………………………77 參考文獻……………………………………………………………………………………………………80 壹、中文部分 …………………………………………………………………………………………80 貳、英文部分 ……………………………………………………………………………83 附錄 …………………………………………………………………………………………………………84 附錄一、非正式訪談大綱及內容 …………………………………………………………84 附錄二、半結構式訪談大綱……………………………………………………………………91 附錄三、 觀察筆記 …………………………………………………………………………………92 附錄四、文件照片資料 ……………………………………………………………………………98 附錄五、訪談紀錄文…………………………………………………………………………………105 表次 表2-1 93-95年銓敘部辦理公務人員退休概況…………………………………11 表2-2 98年行政院所屬各機關暨地方政府退休人數…………………………12 表2-3 臺北市立國中小學自願退休教師調查統計…………………………………12 表3-1國小教師組訪談詳細資料…………………………………………………………………28 表3-2國中教師組訪談詳細資料…………………………………………………………………29 表3-3研究文件蒐集………………………………………………………………………………………35 圖次 圖1-1本研究步驟…………………………………………………………………………………………34

    壹、中文部份
    王麗容(1993)。台灣地區退休勞工福利與措施之檢討。勞工行政,
    62-64期。
    天下雜誌特刊(1998)。隻手難撐教改藍天。跨世紀希望工程師-海闊 
    天空,2,147~167。
    內政部統計處(2010)。99年臺北市簡易生命表。100年12月,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life.aspx
    加藤仁、黃經良(2008)。過一個有價值的退休人生。 臺北市:臺灣商務
    朱芬郁(1998)。退休老人生涯規劃初探(上)。香光莊嚴季刊,54
    (頁116-133)。  
    呂寶靜(1996)。增進老人社會參與之政策規劃。跨世紀老人醫療福利政策學術研討會,(頁160-181),臺北市:厚生基金會。
    吳春諭(譯)(2007)。大衛.考貝特(David Corbett),理查.希金斯(Richard Higgins)
    著。打贏人生下半場:兼顧工作、家庭、健康、休閒與回饋的人生新組合。 
    臺北市:財訊。
    李雪莉(2007)。別當直升機父母。臺北市:天下雜誌。
    李麗真(2008)。國小退休女教師生活適應之探討-以嬰兒潮世代之女 
    性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芝儀、李奉儒譯 (1995)。Michael Quinn Patton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圖書。
    林銘山(2002)。國民小學自願退休問題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未出版,臺南市。
    林志成(1994)。生涯規劃與輔導專論。新竹市:文教。
    林宗鈞(2001)。員工提早退休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中美日三國之比較。文化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庭瑤(2005)。後年起公務員退休改八五制。臺北市:中時電子報。
    2010年6月15日,http://blog.ilc.edu.tw/blog/blog/114/post/272/2821
    徐明珠(2007)。教師退休制度之評析。國政分析。臺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徐美玲(2002)。在退而休與退而不休之間,四位國中教師提前退休  
      初期適應經驗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立忠(1998)。退休生涯規劃。社會福利,137,35-44。
    教育部(2008)。及時新聞內容。2008年2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1698&pages=7&unit_sn=16
    范惠苓(2005)。退休教師生涯規劃需求之探討。大葉大學人力資源
      暨公共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許靖 (2004)。從未來學觀點探討教師之退休生涯規畫。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許禎芸(2006)。提前退休教師日常生活資訊行為模式之探究。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毓圃(2003)。對取消五五專案加發退休金規定之評析。國政評論。臺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黃富順(1993)。以研究成人教育之觀點-談退休前後的心理調適。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21期,1~8。
    黃春長(1994)。治療式遊憩介入於老年人平衡力之效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黃光雄、簡茂發(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淑貞(2004)。國小退休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聰文(1998)。教師的生涯規劃。教育實習輔導,4(1),7-14 。
    陳淑文(1994)。我國公務人員提早退休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中正
    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鴻慶(2001)。教師生涯規劃。教育實習輔導。6(1)。
    陳向明(2004)。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
    陳佩萍(2007)。國小退休教師生涯規劃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國語日報社(2006)。新編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市:國語日報
    莊明珍、陳怡如(譯)(2006)Corrine Glesne着。質性研究導論。
    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明麗(1991)。國小女教師壓力、工作滿意度與退休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添洲(1996)。生涯發展與規劃。臺北市:五南圖書。
    曾俊銘(2003)。學校退休人員終身學習參與情形與再工作關係之研究--以嘉義地區退休教師聯誼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曾美玲(1992)。老年人終老覺知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臺中市老人為對象。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廖榮利(1987)。行為發展與心理衛生。臺北市,大洋出版社,203~210。
    廖榮利(1991)。生涯轉換與退休後之社會適應動力。教師天地,65,33-36。
    銓敘部(2007)。中華民國九十四年銓敘統計年報,臺北市:銓敘部。
    辜慧瑩(2001)。退休調適性別差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俊郎(1994)。「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探究」,老人教育,5, 26-35。
    葉燈超(2003)。從教師資訊能力談「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困境及因應之道~以內湖高工為例,資訊與教育雜誌,第95期,69-74頁。
    楊朝祥(2002)。教師擠退,所為何來?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熊素文(1996)。談教師生涯規劃。高市文教,20-22。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臺北市:雙葉書廊。
    潘淑滿(2009)。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樊景周(1993)。對教育人員退休後自我調適的意見。教師天地,65,23-27。
    謝榮茂(2002)。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退休態度、工作壓力、退休
    生涯規畫及其教育需求之調查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謝芬蘭(2006)。我的退休進行式。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賴永和(2001)。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生活適應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雅詩、林奇伯(2005,11月11日)。18%改革案拍板 採最嚴方案。聯合新聞 網2010年6月15日,取至http://pro.udnjob.com/mag2/pro/storypage.jsp?f_ART_ID=17720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蕭雪玲(1998)。小學退休前教師退休態度、退休準備及退休前教育需
    求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新竹。
    羅虰琳(1996)。談教師生涯規劃。高市文教,34,26。

    貳、英文部分

    Atchley, R. C.(1976 ). The sociaology of retirement. Cambridge, MA: Schonkman.
    Atchley, R.C.(1988). Social force and aging. California: Wadsworth.
    Cumming,E.A.,& Henry,W.E.,Growing old(1961).The process of disengagement. New York: basic Books.
    Glamser,F.D.(1981).The impact of preretirement programs on the retirement experience.Journal of Gerontology, 36(2), 244-25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