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奕欣
論文名稱: 寺廟與地域文化—以關廟鄉山西宮為中心的探討(1661-2006)
指導教授: 蔡淵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2
中文關鍵詞: 地域文化神聖空間集體記憶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9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研究的是漢人傳統社會寺廟與地域文化發展與傳承,以關廟地區的中心大廟—山西宮做為討論的主軸。關廟鄉十七個村落都有自己的村庄廟,形成聚落、村落級的祭祀圈,而山西宮祭祀圈涵蓋十一個村,本文所論述的地域文化即指在此跨街村的大祭祀圈內的文化,論述的重點在建立起一個傳統的模式,附帶敘述現代化之下的發展趨勢。
    關廟地區開發甚早,十七世紀鄭氏時期已有漢人移入,在當地開闢埤塘、形成聚落後,就修建廟宇以奉祀神明,因此廟宇的修建經常與地方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山西宮亦建於鄭氏時期,是一座主祀關聖帝君的廟宇,肇建之初信徒限於關帝廟街,隨著信徒人數增加,祭祀圈逐漸擴大,清季已成為外新豐里地方大廟。山西宮是神明在世間的居所,地方民眾與各村庄廟藉由宗教祭典等信仰活動界定了祭祀圈的範圍,顯示山西宮是祭祀圈內最重要的神聖中心,同時廟宇空間舉行世俗性的公共事務,因此亦為地方之世俗中心。
    山西宮是宗教性的建築物,無論是建築格局形式、雕飾彩繪都特別強調與眾不同的特殊之處,運用寺廟建築的符號意涵,不但營造出廟宇空間的神聖性與強化其中心性,使原本世俗的空間轉化成神聖的空間,也充份顯示了地方信眾的審美觀與價值觀。環繞著山西宮展開的各種宗教性展演,如祭典、藝陣與戲曲都具有神聖性與世俗性的雙重面向,目的是為了酬謝神明、界定與淨化神聖空間,也提供民眾休閒娛樂。由於廟宇聚集人群的特性,地方世俗性公共活動也多在山西宮進行,公共事務受神明力量及權威的影響,而帶有神聖性的色彩。除此之外,地方的集體記憶亦附著於山西宮而流傳至今。因此山西宮對地域文化與祭祀圈內的居民而言,具備了文化負載、規約、整合與認同等功能。雖然在現代化影響下,廟宇功能經歷了分化與轉變的現象,但是直至今日山西宮仍為祭祀圈民眾最重要的神聖中心以及認同的象徵。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1 第二節 相關概念說明 4 第三節 相關文獻探討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1 第二章 地方神聖中心的形成—山西宮的創建與發展 第一節 關廟鄉的開拓與聚落發展 15 第二節 山西宮的建立與關廟地域社會的發展 48 第三章 神聖中心的營造—山西宮的硬體施設及其意涵 第一節 富麗堂皇的寺廟建築 77 第二節 細膩生動的石雕與木雕 86 第三節 豐贍華美的彩繪與壁畫 105 第四節 寺廟硬體施設的文化意涵 113 第四章 宗教文化展演與世俗活動的神聖化 第一節 地方信眾與宗教祭典 131 第二節 迎神繞境中的藝陣 154 第三節 廟會中的戲曲表演 168 第四節 廟宇神聖空間內的世俗活動 181 第五節 世俗活動的神聖化意涵 196 第五章 地方神聖中心與集體記憶 第一節 山西宮的神祇靈驗傳說 212 第二節 山西宮與地方史事的流傳 228 第六章 結論 239 徵引書目 247

    徵引書目
    一、專書
    王星、孫慧民、田克勤,《人類文化的空間組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Maurice Halbwachs;畢然,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市:巨流),2003年。
    Mircea Eliade,晏可佳、姚蓓琴譯,《神聖的存在:比較宗教的範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Mircea Eliade,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台北:桂冠圖書),2001年。
    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市:群學,2006年)。
    不著撰人,《安平縣雜記》,(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中華舞蹈志編輯委員會編,《中華舞蹈志—福建卷》,(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
    尹笑非,《中國民間傳統吉祥圖像的理論闡釋》,(上海市: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王世慶,《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 年。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王笛著,李德英、謝繼華、鄧麗譯,《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甘滿堂,《村廟與社區公共生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田仲一成著,布和譯,《中國祭祀戲劇研究》,(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臺灣踏查日記》,(臺北:遠流),1996年。
    成耆仁,《中國紋飾其象徵意義》,(臺北市:歷史博物館),2003年。
    江武昌,《臺灣布袋戲的認識與欣賞》(臺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5年。
    何培夫,《南瀛古碑誌》,(新營市:臺南縣文化局),2001年。
    佐倉孫三,《臺風雜記》,(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余文儀主修,王瑛曾編纂,《重修鳳山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吳子光,《臺灣紀事》,(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
    吳密察等,《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臺灣文化狀況》,(臺北市:播種者),2008年。
    吳毓琪,《南社研究》,(臺南市:南市文化),1999年。
    吳騰達,《臺灣民間藝陣》,(臺中市:晨星),2002年。
    呂理政,《布袋戲筆記》(臺北縣:臺灣風物),1991年。
    李奕興,《臺灣傳統彩繪》,(臺北市:藝術家),1995年。
    李乾朗,《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臺北市:遠流),2003年。
    李乾朗,《臺灣古建築鑑賞二十講》,(臺北市:藝術家),2005年。
    李乾朗,《臺灣廟宇裝飾》,(臺北市: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年。
    李乾朗,《廟宇建築》,(臺北市:北屋),1983年。
    李筱峰,《進出歷史 : 中國史與台灣史論集》,(台北縣:稻鄉),1992年。
    李慶章,《南瀛埤塘誌》,(臺南縣:臺南縣政府文化局),2007年。
    李豐楙,《臺南縣地區王船祭典保存計畫:臺江內海迎王祭》,(宜蘭縣:傳藝中心),2006年。
    李豐楙、謝聰輝合著,《濟度大事:臺灣齋醮》,(臺北市: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年)。
    李豐楙總編輯,《臺南縣地區王船祭典保存計畫:臺江內海迎王祭》,(宜蘭縣:傳藝中心),2006年。
    李豐楙,《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文哲所),1995年。
    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阮雋釗,《中國對聯文學泛論》,(臺北市:駿文出版有限公司),1985年。
    卓克華,《清代臺灣行郊研究》,(臺北縣:揚智文化),2007年。
    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周凱,《廈門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周鍾瑄修,陳夢林等纂,《諸羅縣志》,(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孟君,《中華祥瑞圖典》,(北京市:團結出版),2001年。
    林明德,《臺澎金馬地區匾聯調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年。
    林美容,《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臺北市:自立晚報),1993年。
    林會承,《臺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臺北市:藝術家),1995年。
    林豪,《東瀛紀事》,(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
    林豪,《澎湖廳志》,(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8年。
    林衡道發行,程大學譯,《臺灣前期武力抗日運動有關檔案》,(臺中市:臺灣省文獻會),1977年。
    林衡道發行;吳柏村、吳定葉譯,《臺灣南部武力抗日人士誘降檔案》第1冊,(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年。
    邱坤良《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臺北市:自立晚報),1992年。
    夏獻綸,《臺灣縣輿圖纂要》,(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徐亞湘,《日治時期臺灣戲曲史論:現代化作用下的劇種與劇場》,(臺北市:南天),2006年。
    徐明福,蕭瓊瑞,《雲山麗水:府城傳統畫師潘麗水作品之研究》,(臺北市: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年。
    祝重壽,《中國壁畫史綱》,(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95年。
    馬華臺,《臺灣廟宇文化大系—天上聖母卷》,(臺北市:自立晚報文化部),1994年。
    高拱乾,《臺灣府志》,(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涂順從,《南瀛古廟誌》,(臺南縣:臺南縣文化局),2002年。
    張子文、郭啟傳、林偉洲撰,《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市:國家圖書館),2003年。
    張菼,《清代臺灣民變史研究》,(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0年。
    張德水,《臺灣種族、地名、政治沿革》,(臺北市:前衛),1996年。
    莊永明編撰,《台灣鳥瞰圖:一九三〇年代台灣地誌繪集》,(臺北市:遠流),1996年。
    莊展鵬總策劃,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調製,《臺灣堡圖》,(臺北市:遠流),1996年
    許佩賢譯著,《攻臺戰紀》,(臺北市,遠流),1995年。
    連橫,《雅言》,(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陳文達,《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陳世雄、曾永義,《閩南戲劇》(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市:自立晚報),1992年。
    陳秋坤、蔡承維,《大崗山地區古契約文書匯編》,(高雄縣:高雄縣政府),2004年。
    陳清皓、謝石城合編,《臺南縣市寺廟大觀》(臺南市:興台文化出版社),1963年。
    曾永義,《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市:聯經),1988年。
    渡邊欣雄,《漢族的民俗宗教》,(臺北市:地景),2000年。
    黃文博,《南瀛五營誌.溪南篇》,(臺南縣:臺南縣政府),2006年。
    黃文博,《南瀛刈香誌》,(臺南縣新營市:臺南縣文化中心),1994年。
    黃文博,《南瀛王船誌》,(新營市:臺南縣文化局),2000年。
    黃文博,《南瀛俗諺故事誌》,(臺南縣:臺南縣文化局),2001年。
    黃文博,《臺灣民間藝陣》,(臺北市:常民文化),2000年。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
    黃淑貞,《以石傳情:談廟宇石雕意象及其美感》,(臺北市:臺灣藝術教育館),2006年。
    楊英,《從征實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楊慶堃著,范麗珠等譯,《中國社會中的宗教》,(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溫國良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
    葉龍彦,《臺灣戲院發展史》,(新竹市:竹市影像博物館),2001年)。
    漢寶德,《中國的建築與文化》,(臺北市:聯經),2004年。
    臺南縣政府,《臺南縣志》,(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80年。
    臺南縣政府,《臺南縣志稿》,(臺南縣:臺南縣文獻委員會),1957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南縣鄉土史料》,(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案彙錄甲集》,(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私法人事編》,(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私法物權編》,(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天妃顯聖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南部碑文集成》第2冊,(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褔建通志臺灣府》,(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83年。
    劉還月,《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醮事卷》,(臺北市:臺原出版),1994年。
    增田福太郎著;黃有興譯,《臺灣宗教信仰》,(臺北市:東大),2005年。
    增田福太郎著;黃有興譯,《臺灣宗教論集》,(南投市:省文獻會),2001年。
    樓慶西,《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北京市:中國旅遊出版社),2008年。
    潘英,《臺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臺北市,南天),2000年。
    蔡欣欣,《雜技與戲曲》,(臺北市:國家出版社),2008年。
    盧嘉興,《臺南縣地名研究輯要》,(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82年。
    蕭統,《文選》卷2,(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戴天昭,《臺灣國際政治史》,(臺北:前衛),2002年。
    戴炎輝,《清代臺灣的鄉治》,(臺北市:聯經),1979年。
    謝宗榮,《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臺北縣:博揚文化),2003年。
    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文化》,(臺中市:晨星出版),2003年。
    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藝術》,(臺中市:晨星),2003年。
    關廟山西宮,《關廟山西宮五朝王醮特輯》,(台南縣:關廟山西宮),2006年。
    關廟山西宮管理委員會,《關廟山西宮沿革誌塈丙戌科五朝王醮輯錄》,(臺南縣:關廟山西宮管理委員會),2009年。
    關廟鄉公所,《關廟風情香洋歲月:關廟史料風情掌故》,(臺南縣:關廟鄉公所),1999年。
    二、期刊論文
    王明珂,〈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第91期,1993年11月,頁6-19。
    吳遐功,〈明鄭時期二層行溪流域漢人之拓墾〉,《嘉南學報》,第31期,2005年12月,頁665-680。
    吳遐功,〈荷蘭時期二層行溪流域的漢人移民〉,《嘉南學報》,第30期,2004年12月,頁297-306。
    林美容,<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2期,1986年12月,頁53-114。
    邱琦軒,〈藤的故鄉—關廟〉,《鄉城生活雜誌》,第2期,1994年3月,頁29-32。
    張振輝,〈中國傳統建築之匾聯源流探索〉,《中一中學刊》,第7卷,2000年4月,頁145-162。
    張珣,〈祭祀圈研究的反省與後祭祀圈時代的來臨〉,《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第58期,2002年6月,頁78-111。
    許達然,〈械鬥和清朝臺灣社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3期,1996年7月,頁1-81。
    陳乃蘗譯;岡田謙著,〈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臺北文物》,第9卷第4期,1960年,頁14-29
    陳其澎,〈傳統地景文化與公共空間〉,《傳統藝術》,第56期,2005年7月,頁15-21。
    陳其澎,〈臺灣傳統社區中象徵界域之建構),《中原學報》,第23卷第4期,1995年10月, 頁41-55。
    黃文博,〈臺南縣新豐區的王船信仰現況〉,《南瀛文獻》,第43期,1999年10月,頁167-189。
    黃文博,〈關廟地區的王船信仰〉,《鄉城生活雜誌》,第57期,1998年10月,頁30-37。
    黃有興,〈記三寮灣東隆宮庚午年祭典活動〉,《臺灣文獻》,第43卷第3期,1992年9月, 頁15-152。
    黃美英,〈神聖與世俗的交融—宗教活動中的戲曲和陣頭遊藝〉,《中國民族學通訊》,第23期,1985年6月, 頁80-102。
    黃順仁,〈布袋戲界的常青樹:第二代「玉泉閣」黃秋藤〉,《民俗曲藝》,第37期,1985年9月,頁94-99。
    黃順仁,〈談關廟玉泉閣─敬悼一代宗師黃添泉〉,《民俗曲藝》,第36 期,1985年7月,頁62-71。
    溫國良,〈日治初期日人占用臺灣寺廟概況〉,《臺灣風物》49卷2期,1999年6月,頁159-173。
    蔡明志,〈臺灣日治前期警察官吏派出所建築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63期,2008年3月,頁1-24。
    蔡蕙如,〈從地形地物傳說到地形地物信仰—以「七星墜地」傳說為例〉,《臺灣風物》第54卷第3期,2004年9月,頁119-136。
    盧嘉興,〈洲北場古碑考〉,《臺灣研究彙集》,第21期,1981年2月, 頁119-121。
    戴文鋒,〈臺灣媽祖「抱接砲彈」神蹟傳說試探〉,《南大學報》,第39卷第2期,2005年10月,頁41-66。
    戴寶村,〈B29與媽祖:臺灣人的戰爭記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2期,2004年11月, 頁223-275。
    三、學位論文
    呂文鑫,〈澎湖廟宇大木匠系及形式特色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論),2003年。
    李艾珍,〈台灣民間”給神明作契子”的儀式-以雲林海豐堡和布嶼西堡為例〉,(臺北縣: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論),2000年。
    李素英,〈西港玉敕慶安宮香科活動之研究〉,(臺南市: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2004年。
    李嘉津,〈關廟地區竹籐業加工發展之研究〉,(臺南市: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2006年。
    沈芳如,《臺南文化與戰後臺南府城集體記憶的建構(1951-2001)》,(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論),2008年。
    翁素杏,〈關廟地區婚俗研究〉,(臺南市: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2002年。
    張順泰,〈外新豐里開發之研究〉,(臺南市:臺南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論),2002年。
    許雅婷,〈臺南市廟宇類古蹟石雕作品之研究〉,(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論),2006年。
    陳秀姬,〈關廟山西宮彩繪圖像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論),2005 年。
    陳秀惠,〈臺灣傳統寺廟匾聯研究—以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為例〉,(新竹市: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論),2004年。
    曾國棟,〈清代臺灣示禁碑之研究〉,(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論),1995年。
    曾蕙雯,〈清代臺灣啟蒙教育研究〉,(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論,)1999年。
    曾麗娟,〈戰後(1945~2007)台灣西南地區蜈蚣閣之發展〉,(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論),2007年。
    黃永煌,〈烏樹林金獅陣之研究〉,(臺南市:臺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碩論,)2006年。
    黃敬欽,〈屏東縣布袋戲班之研究(1949-1999)─以〈全樂閣〉、〈復興社〉、〈祝安〉、〈聯興閣〉為例〉,(臺中市: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論,)2000年。
    楊雅琪,〈玉泉閣布袋戲團研究〉,(臺南市: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論),2003年。
    溫知禮,〈台灣廟宇石雕與泥塑工藝表現形式之比較研究〉,(屏東市:屏東師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論),2002年。
    廖振富,〈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論),1996年。
    蔡明志,〈殖民地警察之眼: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警察、社會控制與空間改正之論述〉,(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博論),2008年。
    簡辰全,〈終戰前歸仁市街之發展--從舊社街到舊菜市場的空間變遷〉,(臺南市: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2006年。
    四、報紙網站
    (一)報紙
    〈公學開式〉,《臺灣日日新報》,(1899.7.18),日刊,3版。
    〈臺南匪談〉,《臺灣日日新報》,(1901.3.28),日刊,4版。
    〈匪徒逮捕〉,《臺灣日日新報》,(1901.11.22),日刊,3版。
    〈地方進步狀況(承前)〉,《臺灣日日新報》,(1904.6.15),3版。
    〈臺南廳下交通機關現狀(上)〉,《臺灣日日新報》,(1905.8.2),4版。
    〈臺南廳下交通機關現狀(中)〉,《臺灣日日新報》,(1905.8.3),3版。
    〈蕃薯藔通信/市場落成〉,《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8.04),6版。
    〈臺南通信/關帝廟市場〉,《臺灣日日新報》,(1905.8.9),4版。
    〈惡習二則/歌戲〉,《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8.18),5版。
    〈蕃薯藔通信/學校建築〉,《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11.17),4版。
    〈運輸多便〉,《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6.3.3),3版。
    〈雜報:關帝廟雜爼〉,《臺灣日日新報》,(1906.9.21),4版。
    〈南部百斯篤〉,《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6.11.18),5版。
    〈南部百斯篤〉,《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7.2.23),5版。
    〈關校落成〉,《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7.4.12),2版。
    〈關帝廟臺南間電話〉,《臺灣日日新報》,(1907.5.25),3版。
    〈臺南市場〉,《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9.5.15),3版。
    〈南部雁音/煙案三重〉,《漢文臺日日新報》,(1909.11.12),4版。
    〈觀劇瑣談〉,《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12.13),3版。
    〈劇界新聲〉,《臺灣日日新報》,(1912.3.18),日刊,4版。
    〈迎神盛況/南部通信〉,《臺灣日日新報》,(1913.6.5),日刊,6版。
    〈滑稽陰謀事件(下)〉,《臺灣日日新報》,(1913.11.28),日刊,6版。
    蕉鹿夢,〈神格化せられし關帝の靈異〉,《臺灣時報》,第85號,(1916.10),頁26。
    蕉鹿夢,〈神格化せられし關帝の靈異(承前)〉,《臺灣時報》,第86號,(1916.11)。
    〈市の裝飾〉,《臺灣日日新報》,(1923.4.20),日刊,7版。
    〈行商者之幸福〉,《臺灣日日新報》,(1924.02.16),6版。
    〈關旗道路聯絡工事〉,《臺灣日日新報》,(1924.8.14),日刊,4版。
    〈映寫電戲〉,《臺灣日日新報》,(1925.8.11),日刊,4版。
    〈關廟信組總會〉,《臺灣日日新報》,(1927.4.7),夕刊,4版。
    〈業佃協調電戲〉,《臺灣日日新報》,(1927.5.31),夕刊,4版。
    〈下湖王爺廟,籌建醮事〉,《臺灣日日新報》,(1930.12.15),日刊,4版。
    〈新豐神社 廿二日鎮座式〉,《臺灣日日新報》,(1934.11.20),日刊,8版。
    〈人見中將亦自殺,在宇垣官邸服毒〉,《民報》,第196號,(1946.4.24) ,2版。
    許榮宗,〈山西宮事件 十八人被告建醮案餘波蕩漾 歸仁警分局深入蒐證 移送罪嫌多達七項〉,《中國時報》,(1995.3.3),13版。
    許榮宗,〈山西宮建醮辦桌不敷需求 信徒大呼丟臉 總幹事挨轟 決定卸職〉,《中國時報》,(1994.12.29),13版。
    曹婷婷,〈廟前逮飛車賊,關公相助?〉,《中時晚報》,(2007.9.24),C3版。
    (二)網站
    Meet Vampire:http://blog.xuite.net/tim13/vampire
    三曹公館:http://tw.myblog.yahoo.com/a0980260026/
    仁德美學工作站:http://www.tncsec.gov.tw/wks/tn15/index.php
    田代文庫:http://www.darc.ntu.edu.tw/
    全國靈廟友宮介紹饗宴:http://www.3g5c.com/mythology/Temples/TemplesWeb/South/S6Major.htm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
    行政院環保署地方環境資料庫:http://edb.epa.gov.tw/localenvdb/TaiNan/Guanmiao/index.htm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文化四季遊:http://season.khcc.gov.tw/home01.aspx?ID=1
    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新豐美學工作站:http://www.tncsec.gov.tw/wks/tn11/index.php
    臺南生活美學館:http://www.tncsec.gov.tw/
    臺南縣西拉雅原住民事務委員會:http://siraya.tnc.gov.tw/modules/tadnews/
    臺南縣關廟鄉戶政事務所:http://www.kuanmiao-house.gov.tw/index2.htm。
    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pedia.cca.gov.tw/
    臺灣歷史文化地圖網:http://thcts.ascc.net/
    關廟建醮_關廟山西宮十二年一科丙戌科王醮紀實:http://tw.myblog.yahoo.com/booby-66/
    關廟鄉土采風錄:http://dns2.wj1es.tnc.edu.tw/country/www/
    五、地圖
    〈臺南縣關廟鄉行政區域圖〉,(臺北市:內政部),2005年。
    六、口述訪談
    呂大鼻先生,2009.3.29(14:00~16:00),於五甲村馬使爺壇。
    呂來銀先生,2009.3.30(15:00~17:30),於受訪者住宅。
    呂金枝女士,2008.11.15(19:00~19:30),於受訪者住宅。
    林素珍女士,2008.2.28(13:00~13:40),於受訪者住宅。
    林高春女士,2007.12.14(18:00~20:00),於受訪者住宅
    2009.3.20(10:00~11:00),於受訪者住宅。
    吳玉芳小姐,2009.8.1(11:30~12:45),於山西宮。
    黃中生先生,2008.10.19 (19:00~20:35),於受訪者住宅。
    2008.10.26(20:00~20:30),於受訪者住宅。
    2009.8.1(18:30~19:50),於受訪者住宅。
    楊界木先生, 2007.8.18(8:00~9:00 ),於山西宮。
    七、外文資料
    Anthony Cohen ,”The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London:Rontledge),1985年。
    Kroeber and Kluckhohn,”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Berkeley:Univ. of Calif),1952年。
    Mircea Eliade ,” Patterns in comparative religion “,(New York:New American Library),1958年。
    不著撰人,《臺灣總督府管內堡里街庄土名表》,(不詳:不詳),時間不詳。
    加藤光貴,《臺南名勝舊蹟案內》,(臺南市:臺南名勝舊蹟案內發行所),1935年。
    相良吉哉,《臺南州祠廟名鑑》,(臺南州: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1933年。
    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台灣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奈良: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
    國分直一,《壺を祀る村-台湾民俗誌》,(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1981年。
    新豐郡役所編,《新豐郡要覽》,(台北市:成文),1985年。
    旗尾山人,〈蕃薯寮管內新港卓猴及大傑巔社熟蕃之移居與沿革〉,《臺灣慣習記事》,第3卷(上)第3號,(臺北:臺灣慣習研究會),1903年。
    臺南廳,《臺南廳第一統計書》,(臺南廳:臺南廳),1904年。
    臺灣日日新報社,《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編者),1921年。
    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支局,《臺南州史蹟名勝大正12年》,(臺南市: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支局),1923年。
    臺灣總督府,《台灣に於ける支那演劇及台灣演劇調》,(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1928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市: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8年)
    關廟庄役場,《關廟庄勢一覽》,(臺南州:關廟庄役場),1937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