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銘鴻
論文名稱: 宜蘭無尾港濕地周邊地區的土地利用與土壤化學性質之關係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use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of wetlands in neighborhood of Wu-Wei-Kang, I-lan
指導教授: 許嘉恩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4
中文關鍵詞: 無尾港濕地土壤化學性質
英文關鍵詞: Wu-Wei-Kang, wetlands,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瞭解濕地環境是濕地保育與經營管理的基礎。本研究調查宜蘭無尾港野生動物保護區濕地周邊地區的水質與土壤化學性質,並分析研究區內土地利用與環境變遷的關係。希望能對濕地保育的經營管理上,提出適當的建議。
    水質調查共16個採樣點,於2008年夏季(8月)與冬季(12月)進行採樣。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地區的水質受到幾種不同性質的水源影響,在古河道處、湧泉處與封閉水域呈現不同的性質。保護區的水質除湧泉匯入區與外來淡水區之外,有部分地區受家庭與工業區排放廢水污染,已超過灌溉用水水質標準,其對當地農業的發展應有負面影響。且水質亦受冬天的降水影響,冬天雨多時,pH較高、鹽度較低、Eh偏正值。
    土壤調查部分,以500公尺的方格系統對六種土地利用類型(包含灘地、樹林、林投林、水田、旱田和荒地)進行系統分層抽樣,共計36個採樣點,每點以30公分為一層,由上而下採取四層檢測。採樣時間在2008年夏季(8月)、2009冬季(1月)與2009年夏季(7月)。
    比較各採樣點的Piper圖顯示,影響土壤化學性質的原因有二:一為研究地區的外來影響,如靠海與舊河道區多受海水影響,靠近北邊工業區的土壤也有疑似外來污染物影響;另一為研究地區內的土地利用類型,不同的土地利用影響到土壤化學性質的穩定,在六種土地利用類型中,水田的差異最為顯著,之後才是荒地跟旱田,顯示在農業活動中人為的擾動對土壤化學性質的穩定具有決定性影響。再從土壤分層剖面分析,土深30~60公分層與上下層之間都有差異,顯示人為擾動的深度多集中在此層以上。除了荒地外,其他類型都顯示出越往下層差異越不顯著的趨勢,顯示越往下層人為的擾動越少。比較不同季節的土壤化學性質,發現本研究區的年度與季節間有顯著差異,顯示此地的變化一直在持續中。
    因此建議,控管濕地的各類人為干擾,以及對濕地變遷進行長期系統性的監測,當為濕地經營管理的首要之務。

    Understanding the wetland environment is the basis for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the water quality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of wetlands in Wu-Wei-Kang Wildlife Refug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re investigated for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us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make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wetland conservation.
    Water quality survey contains 16 sampling points, sampling in two seasons of 2008, summer (August) and winter (Decemb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study area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resources of water, for example, the waters at the old river way, springs, and the closed areas presents different properties. Except the spring inflow area and the exotic freshwater areas, water quality of the Refuge is polluted by emissions of household and industrial area, even worse than the Criteria of 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It coul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to local agriculture. The water quality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impact of winter precipitation; more rain in the winter causes higher pH value, lower salinity, and Eh value trends to positive number.
    Soil survey by using 500-meters grid system applies stratified sampling of six land use types (including beaches, woodland, pandanus forest, paddy field, dry field and fallow land). A total 36 sampling points is selected. Each sampling profile is districted to four soil layers, 30 cm depth each layer. Soil samples are taken in the summer of 2008 (August), winter 2009 (January) and summer 2009 (July).
    Comparing each sampling point with Piper diagram, affecting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re considered by two reasons: One is study area outside influences, such as the sea and the old river way are more influence of sea water suspected foreign pollutants in the soil near the north industrial park. The other is land use types within the study area, the different land use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paddy field is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ach sample. The similar type of agricultural areas, the fallow land and dry land,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o. It implies that the human disturbance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has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soil profiles also present that the human disturbance is significant only in the upper layers of soil. Comparing the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seasons and fou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years. It shows that change of the soil properties in study area has been in continuous.

    The final concluded recommend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given: Human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wetland should be distinctive control, long-term and systematic monitoring of wetland changes is the first task of the management of wetlands.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目錄----------------------IV 圖次----------------V 表次------------------VI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議題的形成----------------------------------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觀點與研究架構------------------------- 5 第二章、研究區的地理環境與研究方法----------------- 7 第一節 研究區地理環境------------ 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2 第三章、研究區水質之檢測特性與空間分析-------------24 第一節 各類水質指標說明-------------------------24 第二節 水質之檢測特性與空間分析----------------------29 第四章、研究區土壤檢測特性與土地利用分析---------------36 第一節 2008年夏季土壤化性檢測與土地利用分析----------------36 第二節 2009年冬季土壤化性檢測與土地利用分析--------------49 第三節 2009年夏季土壤化性檢測與土地利用分析------------58 第四節 土地利用與土壤化性之間時空變異分析---------------68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71 引用文獻------------------------------------72

    中央氣象局—氣候年報(地面資料),1998-2007
    施添福,1990,〈地理學的空間觀點〉,《地理研究報告》,16,115-137。
    張智欽,1995,宜蘭地區地下水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余大偉,1998,〈海岸濕地土地取得之法規與經濟誘因研究:宜蘭海岸濕地個案分析〉,《第四屆海岸濕地生態及保育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頁235-287。
    盧道杰,1998,〈草根性社團與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經營管理—以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為例〉,《第四屆海岸濕地生態及保育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頁325-334。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青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1996,《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整體規劃報告》,宜蘭縣政府委託計畫。
    William J. & James G. Gosselink著,章盛傑、邱文雅譯,1998,台北:地景出版社。
    王三郎等撰文,1998,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導覽,宜蘭市:宜蘭縣政府。
    王儀臻,1999,河口溼地之生態研究—以關渡沼澤地植群變遷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義,2000,〈台灣海岸濕地植群〉,《濕地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系,頁25-32。
    周怡芳,2000,宜蘭縣無尾港保護區雁鴨族群、活動模式及經營管理之研究,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于瑋,2002,分權管理制度在保護區經營管理上之應用以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為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成輝,2003,台灣沿海濕地之遊憩效益,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盈利,2004,人工濕地在河川水質改善之應用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碩士論文
    葉昕祐,2005,雲林縣口湖地區土壤鹽化現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秋妤,2005,台灣沿海濕地草澤之植群生態研究,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論文。
    賴敏娟,2005,以社區濕地生態為主題統整教學對國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
    陳佳宜,2006,海濱社區參與濕地保育之研究以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為例,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成,2006,以戶外教學進行環境教育之研究—以高美濕地為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美慧,2006,台中縣清水高美濕地戶外教學之可行性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牧寧,2007,宜蘭縣無尾港野生動物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評估,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秋生,2009,多變量統計與時間序列分析於地下水質管理上之應用—以嘉南平原地下水分區為例,崑山科技大學進修部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雅雲,2010,桃園台地埤塘水文環境特性的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買,1979,灌溉水質污染監測處理手冊,計畫編號:79-1.5-E 765,台灣省水利局
    楊萬全,1993,水文學增訂版,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所。
    謝兆申、王明果,1995,土壤調查技術手冊,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土壤調查試驗中心
    陳見財,2004,排放水電導度相關法規與控制原理,財團法人中技社綠色發展中心
    江漢全,2004,水質指標,台北:三民書局
    韋煙灶,2006,土壤地理學,台北:台灣師大地理系(未出版)
    葉昕祐、黃琡勻、洪立三、韋煙灶,2007,〈土壤溶液與水的檢測方法介紹〉,《地理教育》,第33期,P.17-30。臺北市:臺灣師大地理系學會。
    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2005,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4年度灌溉水質檢驗室認證輔導計畫補助編印
    許中光、許鼎居、蕭薀華譯,2004,水質分析第五版,台北:滄海書局
    林銀河(2007),社區參與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育與經營管理-以無尾港生態社區的永續發展為例,環境學習中心工作坊,pp.31-41,宜蘭:港邊社區發展協會。
    農委會農業風情網:http://rural.swcb.gov.tw/top10/page04.html,20070713瀏覽
    中央氣象局網站:http://www.cwb.gov.tw,20120813瀏覽
    網站:農委會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http://ngis.zo.ntu.edu.tw/wetland/index.htm,20070324瀏覽
    網站: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http://wetland-tw.tcd.gov.tw/purpose.php,20120822瀏覽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1996,台灣堡圖,台北,遠流出版社。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1923,《五萬分之一臺灣蕃地地形圖》蘇澳部份,大正3、4年(1914、15)版,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大日本帝國陸地測量部,1930,《五萬分一新製一般地形圖(帝國圖)》:蘇澳圖
    中興大學,1979,宜蘭縣土壤圖,臺中市:中興大學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