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緯宗
Li Wei-Tsung
論文名稱: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對屏東縣政治生態影響之研究
A Case Study of the 7th Legislative Yuan Election and Its Impacts on Political Ecology of Pintung County, Taiwan
指導教授: 曲兆祥
Chu, Chao-Hs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4
中文關鍵詞: 政治生態選區劃分單一選區單一選區兩票制
英文關鍵詞: Political Ecology, ecology of political parties, Single Member District System, Single Member District&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6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主政治歷經數千年發展,而成為近世普遍使用於人類社會政治組織的制度型態,其運作必須依賴選舉制度來加以落實,故而使得選舉制度成為維繫現代政治運作最重要的依據。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原本採用「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式投票制」,此種制度較符合比例代表性,可確保多元意見的呈現降低死票的產生,並促使候選人重視選區服務以落實民意政治。然而長期實施的結果,卻也造成派系操控政黨提名人選、黨內競爭使黨紀難以維持、政治人物風格極端素質低落、賄選暴力使選風敗壞等弊端,因此在2005年第7次修憲將第7屆立委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此兩種制度在選票結構、當選規則、選區規模上都大不相同,其政治效果自然也會有所差異。
      本文之研究以屏東縣為範圍,其主要重點有二,第一部份是探討「複數選區制」改為「單一選區制」之後,屏東縣政治生態是否符合Duverger’s Law中「相對多數決選制之下容易傾向產生兩黨制」的論點,因此本文由2000年後屏東縣歷次重要選舉結果分析屏東縣政治勢力結構的現況,並以第7屆立委選舉結果屏東縣概況來加以比較分析。第二部分則在探討新選制下,屏東縣選區劃分為3個獨立小選區對不同政治勢力所產生的利弊關係與政治勢力版圖的變動。

    Democracy, through hundreds of years,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an institutional form of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which also makes it become a political form of government carried out either directly by the people or by means of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Taiwan Legislators were formerly elected by popular vote through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or SNTV in multi-member constituencies. SNTV, generally like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ve system, can minimize vote splitting effects, ensure candidates’ effective service and their pre-election promises to the people in their constituencies. In any election, each voter casts one vote for one candidate in a multi-candidate race for multiple offices.However, under SNTV system, some negative problems have come, inclusive of electoral corruption, vote-buying, threats of election violence, a weakening of party discipline, intra-party competition, and accusations of scandals or embezzlement during a campaign process. After an amendment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2005, Taiwan 7th Legislative Yuan Elections were conducted by a new single-member district parallel voting electoral system or SMD. Each of the two systems, with the changes of election regulations, electoral districts, and the structure of voters, may produce different electoral outcomes.
      This study takes Pingtung County as research target to discuss two aspects. The one is to probe into whether Pingtung’s political ecology indeed matches Duverger’s Law, a principle which asserts that a plurality rule election system tends to favor a two-party system. Thus,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upon current political powers in Pingtung County from the 7th legislative election through previous vote result information since 2000. With the change of this new electoral system, Pingtuntg Count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constituencie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udy is to discuss its tremendous effect on growth and decline of various political powers as well as reorganization of party domai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架構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四節 名詞界定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相關理論分析 21 第一節 文獻探討 21 第二節 選舉制度的相關理論探討 27 第三節 選區劃分理論探討 46 第四節 我國單一選區兩票制 56 第三章 第7屆立法委員選舉前屏東縣政治生態分析 63 第一節 屏東縣人文地理環境概述 63 第二節 屏東縣選前政治生態發展與演變 86 第三節 屏東縣選舉與政治生態關係之探討 99 第四節 小結 134 第四章 第7屆立委選舉後屏東縣政治生態之變化 141 第一節 屏東縣單一選區劃分與名額配置 143 第二章 選舉結果各政黨席次與得票概況分析 159 第三節 選區劃分對政治生態之影響 177 第四節 選後各政黨勢力之變化 191 第五節 選舉制度改變對各政治勢力之影響 207 第五章 結論 22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2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32 參考文獻 237 中文文獻 237 英文文獻 243 網路資料 246 附錄 249 附錄一:立委蘇震清訪談記錄 249 附錄二:立委王進士訪談記錄 258 附錄三:立委潘孟安訪談記錄 265 附錄四:屏東縣議員李世斌訪談記錄 272 附錄五:東港安泰醫院院長蘇清泉訪談記錄 278 附錄六:民進黨屏東縣黨部主委張世文訪談記錄 288 附錄七:潮州鎮劉先生訪談記錄 295 附錄八:滿州鄉葉先生訪談記錄 303 附錄九:國民黨屏東縣黨部沈組長提供書面資料 308 附錄十:國民黨屏東縣黨部內部「屏東縣地方派系分析」報告 312

    中文文獻
    方勝雄譯,Simomnet 原著(1989),《生態主張》。台北:遠流出版社。
    于懷(1989),〈民意已成兄弟的肥肉〉,《時報週刊》,第608期,頁37-39。
    王大立(1996),《單一選區劃分之理論與模擬》,台北: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
    ———(1997),〈單一選區劃分的理論與模擬〉,行政院國家科技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
    王金壽(2004),〈瓦解中的地方派系:以屏東為例〉,《台灣社會學》,第7期,頁177-207。
    王建民(2003),《台灣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北京:九州。
    王業立(1995),〈單記非讓渡投票制的政治影響:我國民意代表選舉制度的探討〉,《選舉研究》,第二卷,第一期,頁149-150。
    ———(1996),<選舉制度的改良方向及對憲政運作的影響>,收錄於許慶復主編, 《地球村中的台灣》,台北:正中書局,pp.175-196。
    ———(2001),《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
    ———(2006),《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
    台中縣政府(1989),《台中縣志》,卷六,選舉志,第一冊。
    朱雲漢(1989),〈寡佔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收錄於蕭新煌等著《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台灣研究基金會。
    朱雲漢、黃德福、江大樹(1992),〈立委選區劃分改革方案評估〉,《國家政策雙週刊》,第25期,頁4-9。
    江大樹(1992),〈當前民主國家選舉制度評介〉,《民主制度設計》,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劉冠效(1991),《代表理論與日本選舉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9),〈研考雙月刊〉,第226 期,頁:89。
    余明賢譯(1992),(Rein Taagepera & Matthew Sober Shugart),《席位與投票:選舉制的要素與效果》,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
    吳東野(1993),〈選舉制度與選區劃分--以歐市國家為例〉,《理論與政策》,第7卷第2期,頁7-18。
    ———(1996),〈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方法之探討:德國、日本、俄羅斯選舉之實例比較〉,《選舉研究》,第3卷第1期,頁69-102。
    ———(1999),〈我國立法院全國不分區委員制度之研究〉,《選舉研究》,第六卷,第一期,頁143-174。
    吳重禮(2008),《政黨與選舉》,台北:三民。
    吳振嘉(2003),《選舉制度變革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世昌(2001),《單一選區兩票制政治效果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3),〈單一選區兩票制:日本選舉制度之運行〉,《空大學訊》,第319期,頁129-136。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 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冊(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台北:時英。
    沈靜倫(2001),《單一選區兩票至於台灣之適用性探討》,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易君博(1975),《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北:台灣省教育會。
    林士郁(1999),《比較各國單一選舉區與比例代表混合制—德、日、俄、韓、匈五國實例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林佳龍(1989),〈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解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頁117-43。
    ———(1999),〈總統選制的選擇與效應〉,發表於財團法人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九九憲改」學術研討會(1999年4月18日)。
    林建地(2004),〈我國立委選制改革方向—單一選區兩票制可行性探討〉,《師大政治論叢》,第3期,頁31-66。
    施正鋒(1999),《台灣政治建構》,台北:前衛。
    洪永泰(1994),〈選舉預測:一個以整體資料為輔助工具的模型〉,《選舉研究》,第1卷第1期,頁93~110。
    胡盛儀、陳小京、田穗生(2001),《中外選舉制度比較》。北京:商務。
    若林正丈(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台北:月旦出版社。
    苗蕙敏 (1991), 《台灣地區地方選舉中派系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響:七十八年屏東縣縣長選舉個案分析》,政大三研所碩士論文。
    徐永明(2002),〈單一選區兩票制政治衝擊的模擬〉,《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7期,頁6-16。
    時報雜誌編輯社(1985),《台灣地方勢力分析》。台北:時報雜誌。
    高德源譯(2001),Arend, Lijphart著,《民主類型~三十六個現代民主國家的政府類型與表現》,台北:桂冠。
    張世熒(2005),《選舉研究─制度與行為途徑》,台北:新文京出版公司。
    張慧芝(2003)譯,Lijphart ,Arend(1994)著,《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Electoral Systems and Party Systems: A Study Twenty-Seven Democracies,1945-1990),台北:桂冠。
    盛治仁(2006),〈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未來台灣政黨政治發展之可能影響探討〉,《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2期,頁63-86。
    許瑞宜(2005),〈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選區劃分對政黨生態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坤森譯(1993),Arend ,Lijphart著,《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台北:桂冠。
    陳思蓉(1993),《影響選舉結果比例性偏差的因素》,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義彥、黃麗秋(1992),《選舉行為與政治發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陳寬忠(2004),《屏東縣地方派系對選舉影響之研究—以1981~2001年縣長立法委員及省議員選舉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文龍(1993),〈政黨對選舉制度改革之偏好與選擇〉,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清鑫(1990),《選區規劃對選舉競爭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選區規劃與選舉競爭〉,《選舉研究》,第1卷第1期,頁147-170。
    程俊(1994),《台灣地方派系與政黨聯盟關係之研究-屏東縣個案分析》,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隋杜卿,〈立委選制改革:前景與困境〉刊於中央日報,2002/5/25,版3
    黃昭富(2009),《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對台南縣政治生態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日清等譯(1999),Andrew ,Heywood著,《政治學》 (Politics),台北:韋伯。
    楊泰順(1991),《選舉》,台北:永然出版社。
    楊與齡(1995),〈複數選區違憲論〉,《法令月刊》,第46卷第4期,頁3-5。
    葛永光(2000),《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空大。
    董翔飛(1989),《公職人選舉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雷飛龍譯(1998),Giovanni ,Sartori著,《比較憲政工程》,台北:台北編譯館。
    雷競旋(1987),《選舉制度》,台北:洞察出版社
    廖忠俊(1997),《台灣地方派系的形成發展與質變》,台北:允晨。
    廖忠俊(2000),《台灣地方派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台北:允晨。
    趙永茂(1998),〈地方政治生態與地方行政的關係〉,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主編的《修憲後地方政治與行政發展》。
    ———(2002),《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
    劉寧顏(1994),《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明惠(1998),《台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河口鎮「山頂」與「街仔」的爭鬥》,台北:洪葉。
    蔡明惠(2005),《戰後澎湖地方政治生態之變遷》,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學儀(2003),《解析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謝相慶(1996),《選舉制度與選舉結果不比例性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7),〈單一名額選舉區畫分之研究:以我國立法委員為例〉,《民主憲政與政黨政治》,台北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金會。
    ———〈論國會改造案的單一選區劃分〉刊於中央日報,2002/08/28,版3。
    謝復生(1992),《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薩孟武(1996),《政治學》,台北:三民。

    英文文獻
    Cain, Bruce E.(1987),“Redistribution”in V. Bogdanor (ed).The Blackwill Encyclopaedia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Carstairs, Andrew McLaren(1980), A Short History of Electoral Systems in Western Europe,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Downs, Anthony(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Row.
    Duverger, Maurice( 1951), [translated by Barbara and Robert North, 1954]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London: John Wiley & Sons.
    Duverger, Maurice(1966),Political Parties: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translated by Barbara and Robert North, New York: Wiley.
    ———(1986),“Duverger’s Law: Forty Years Later.”,in Bernard Grofman, and Arend Lijphart,eds., Electoral Laws and Their Political Consequence, New York :Agathon Press,pp.69-84.
    Golder, M. (2005). “Democratic Electoral Systems Around the World, 1946-2000. ” Electoral Studies, Vol. 24, No. 1:103-21.
    Grofman﹐Bernard﹐and Arend Lijphart﹐eds.(1986)﹐Electoral Laws and Their Political Consequences﹐New York:Agathon Press. Huntington, Samuel P.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OK: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Lijphart, Arend and Bernard Grofman (eds.)(1984), Choosing an Electoral System, USA: Praeger Publisher.
    Mackie, Thomas, and Richard Rose,(1991), The International Almanac of Electoral History,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Morrill, R.L.,1987,Redistricting, Region, and Representation , Political Geography Quarterly,Vol.6, pp241-260.
    Norris﹐Pippa(2004)﹐Electoral Engineering: Voting Rules and Political Behavior﹐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ae, Douglas W,(1967),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Rae, Douglas W.(1971),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 , 2nd edn.,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Ranney﹐Austin(2001)﹐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8th edition)﹐Upper Saddle River﹐NJ: Prentice-Hall.
    Reeve, Andrew, and Alan Ware (1992). Electoral Systems: A Comparative and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NY: Routledge.
    Riker, William H.(1982), Liberalism Against Populism: A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Theory of Democracy and Theory of Social Choice,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1988 reissued by Waveland Press).
    Sartori﹐Giovanni,(1986),The Influence of Electoral Systems:Faulty Laws or Faulty Methods?,in Bernard Grofman,and Arend Lijphart,eds.,Electoral Laws and Their Poitical Consequences,New York:Agathon Press.
    Schumpeter, Joseph A.(1976),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New York : Haper & Row.
    Shugart, Matthew S., and Martin P. Wattenberg eds., (2001), Mixed-Member Electoral Systems: TheBest of Both World?. (Oxford UK: University of Oxford Press
    Taagepera, Rein, and Matthew Sobert Shugart(1989), Seats and Votes: The Effects & Determinants of Electoral Systems, New He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Wu,Nai-teh,(1987),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Ph.D.Dissertation,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University of Chicago.

    網路資料
    中央選舉委員會網頁,http://www.cec.gov.tw/?Files_id=237&Menu_id=-1,檢索日期:97/10/14。
    中央選舉委員會網站,http://www.cec.gov.tw/,檢索日期98/07/17。
    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http://210.69.23.140/cec/cechead.asp
    六堆客家鄉土文化資訊網,http://liouduai.tacocity.com.tw/,檢索日期:98/07/31
    王敏州,2008:台灣社區新聞網。http://www.dfun.com.tw/?p=611,檢視日期:2009/07/20。
    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dec/4/today-south3.htm,檢索日期:98/07/24。
    行政院環保署網站, http://edb.epa.gov.tw/localenvdb/Pingtung/index.asp,檢視日期:2009/07/20。
    屏東縣主計處網頁,http://www.pthg.gov.tw/planfas/,檢索日期:98/07/22。
    屏東縣政府主計處,http://www.pthg.gov.tw/CmsFile/2009625162948866.xls,檢索日期:98/07/21。
    屏東縣政府主計處98年5月公布之人口統計數據,http://www.pthg.gov.tw/CmsFile/2009625162948866.xls,檢索日期:98/07/20。
    屏東縣政府主計處網頁之人口統計數據,http://www.pthg.gov.tw/planfas/,檢索日期:98/07/20。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網頁,http://pt.cec.gov.tw/,檢索日期:98/7/27。
    屏東縣議會網頁,http://www.ptcc.gov.tw/bexWeb.php?Guid=8315ebbc-fffe-42b8-786c-9eebc3ffc7e7,檢索日期:98/0726。
    國立潮州高中地理科網站, http://163.24.167.193:800/1_4teach/5_social/geographic/2-3.htm。檢索日期:98/07/21。
    聯合新聞網,2008/1/13,http://mag.udn.com/mag/vote2007-08/itempage.jsp?f_SUB_ID=3182,檢索日期:98/08/12。
    謝相慶,2008,〈我國第7屆立法委員新選舉制度及其可能效應〉,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post/2/3887,檢索日期98/07/1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