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裕錫
YUHSI CHEN
論文名稱: 數位化數學遊戲於教學與評量應用之初探
指導教授: 許志農
Hsu, Chih-N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數學遊戲flash數位化遊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3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論文在探討數學遊戲與學生學習的關係,範圍涵蓋教學活動與評量,甚至學生學習的心理層面也有,但這些遊戲都僅只是紙本上操作。目前政府的教育趨勢,極力傾向於發展數位學習,希望藉此能減少城鄉的落差,因此,開發數位化數學遊戲成了當務之急。
    研究者先從自身經驗分析傳統數學遊戲不足之處,搭配歷年文獻來強調數學遊戲的重要性與數位化的優點。綜合以上,研究者與指導教授研究開發三種類型的數位化數學遊戲:代數算術類、幾何拼圖類、演繹分析類,介紹了多項數位化數學遊戲的背景、規則及策略,並提供論文所提及的遊戲下載,網址:(http://163.24.48.1/web/rexsi/game.rar),讓有興趣之教師能方便操作使用。本研究論文最後一個章節,將說明這些flash遊戲的設計流程,並公開及解說遊戲的程式碼,希望讓更多人能對撰寫數位化遊戲,不再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更可能將這些遊戲修改成自己所需的樣式,以增進自己的教學效能。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遊戲概論 6 一、遊戲定義與功能 6 二、遊戲理論 8 三、數學遊戲 12 四、非數位遊戲與數位遊戲 16 五、數位化數學遊戲的分類 23 第二節 遊戲的應用 24 一、數位遊戲式學習 24 二、遊戲與教學 25 三、遊戲與評量 30 第三節 開發數位化遊戲的工具 32 一、C/C++程式語言 32 二、Visual Basic程式語言 33 三、Java程式語言 33 四、RPG 遊戲製作大師 34 五、Game Maker 34 六、Flash與ActionScript 35 第三章 數位化數學遊戲說明 36 第一節 代數算術類 36 一、費波那契的遊戲(Fibonacci Nim) 36 二、愚公移桌 39 第二節 幾何拼圖類 40 一、四方連塊拼圖 40 二、胃痛拼圖 42 三、新七巧板 45 第三節 演繹分析類 47 一、河東獅吼遊戲 47 二、鋸木板遊戲 49 第四章 數位化數學遊戲的程式碼說明 53 第一節 費波那契的遊戲 53 一、面版佈置-第一影格 53 二、遊戲操作-第二影格 55 第二節 河東獅吼遊戲 62 一、面版佈置-第一影格 62 二、遊戲操作-第二影格 64 三、判斷獲勝或停止條件 69 第三節 四方連塊拼圖遊戲 70 一、面版佈置-第一影格 70 二、四方連塊遊戲按鈕製作-btn1 78 三、遊戲操作-第二影格 79 四、判斷獲勝或停止條件 85 第四節 鋸木板遊戲 87 一、面版佈置-第一影格 87 二、遊戲操作-第二影格 91 三、遊戲操作-第三影格 105 四、判斷獲勝或停止條件 117 參考文獻 118 中文部份 118 英文部分 120

    中文部份
    1. 小澤健一(2001)。在遊戲中學數學。台北:國際村文庫書店有限公司。
    2. 江文慈(2001)。評量的評量-檢視教學評量的品質。師友,413 期,頁42-47
    3. 江麗莉譯(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 行政院(2009)。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
    5.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2)。「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6. 吳博明(1995)。如何指導幼兒在遊戲中學習音樂。國民教育,35(7-8),55-60。
    7. 吳鐵雄(1988)。電腦軟體遊戲帶來的影響。第三波,66期,64-71頁。
    8. 林風南(1990)。幼兒體能與遊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9. 林清山、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10. 洪國勳(2003)。線上遊戲式學習系統之建置─以科技學習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胡昭民(2007)。遊戲設計概論。新北市: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張維忠(2006)。論數學遊戲。數學傳播,30卷4期,83-94。
    13. 教育部(2008)。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
    14. 郭生玉(1990)。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15. 郭靜晃譯(1992)。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
    16. 陳怡淇(2007)。發展七年及數學遊戲融入教學評量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17. 陳誼璟(2000)。變通性評量設計。師友,399,88-91。
    18. 黃怡音、林于勝、周樹林(2005)。數位內容市場趨勢與產業發展策略分析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出版。
    19. 黃毅英(1997)。邁向大眾數學的數學教育。台北:九章出版社。
    20. 經濟部工業局(2002)。網路多媒體產業發展推動計畫。
    21. 詹志禹(1997)。遊戲與教育「座談會」。教育研究雙月刊,58,8-42頁。
    22. 趙文敏(1981)。《寓數學於遊戲》第一輯。九章出版社。
    23. 劉一民(1999)。以遊戲為鏡-體貼教育的初心。學生輔導,60,32-45。
    24. 劉秋木(2000)。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5. 鄭凱育(1999)。電腦遊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二維空間概念發展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鄭肇楨(1982)。應用田尼氏數學學習歷程於數學教學,《數學教學》,5期,6-9。
    27. 鄭肇楨(1983)。《教育途徑的拓展》。廣角鏡出版社。
    28. 蘇育任(1993)。課程與教學─漫談遊戲導向的教學設計。國教輔導,33(2),4-6。
    29.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英文部分
    1. Aufschnaiter, V.S., Prum, R., & Schwedes, H.(1984), “ Play and Play Orientation in Physics Education ” , Naturwissenschaften im Unterricht-P/C, Vol 32, pp. 258-263.
    2. Garvey, C (1977) . Play. 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 Greenfield, P. M. (1984). A theory of the teacher in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everyday life. In B. Rogoff & J. Lave (Eds.), Everyday cognition: Its development in social context (pp.117-138).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 Harvey,J.G.& Bright,G.W.(1985).Mathematical game:Antithesis or assistance? Arithemetic Teacher,85(2),23-26.
    5. Hogle, J G., (1996). 「Considering Games as CognitiveTools: In Search of Effective “Edutainment” University of Georgia 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6. Krulik , S. & Rudnick, J.A. (1983). Strategy game and problem solving-an instructional pair whose time has come! . The Arithmetic Teacher, 83(12) ,p26-28.
    7. Lloyd P. Rieber (1996). “Seriously Considering Play: Designing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Based on the Blending of Micro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 44, Number 2, pp.43-58.
    8. Loftus, Geoffrey R. and Elizabeth F. Loftus. (1983) Mind at Play: The Psychology of Video Games. New York: Basic Books.
    9. Nanjappa, A. (2001). Educational games: Learners as creators. The University of Memphis.
    10. Prensky, M. (2001).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11. Rollings, A. & Adams, E.(2003)[Andrew Rollings and Ernest Adams On Game Design]。史萊姆工作室譯(2003)。《大師談遊戲設計》。台北:上奇科技。
    12. Schwartzman, H. B. (1978). Transformations: The anthropology of children’s play. New York: Plenum.
    13. Sutton-Smith. B (1979). Play as metaperformance. New York: Gardner Press: In B. Sutton-Smith (Ed.), Play and learning.
    14. Winner, A. A.(1981). Computer game playing –“turn-on” to mathematics. Arithematics Teacher, 29(2), 38-3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