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靜純
Cheng Ching-Chun
論文名稱: 一位多重障礙學生升學高職轉銜之旅
The Transition Journey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to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張正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2
中文關鍵詞: 多重障礙轉銜聽覺障礙自閉症
英文關鍵詞: multiple disabilities, transition, hearing impairment, autis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0下載:5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探討一名國中多重障礙學生升學高職過程中所需要的個別化轉銜服務,以及在提供轉銜服務的過程中,國中教師所遭遇的困境與解決之道。這趟旅程中的主角是合併自閉症及聽覺障礙的學生,由於他本身的溝通限制與情緒行為,使得他在面臨環境轉換時更顯得難以適應,也讓這趟旅程的難度增加了。整個轉銜歷程以學生及家長兩大主軸進行分析,依據轉銜服務歷程中三個主要的問題解決過程--學生的需求、協助家長選擇安置學校的過程以及國中端與高職端教師合作的方法,呈現出在轉銜服務的架構底下,適性且個別化轉銜服務的特色。
    依據轉銜架構的服務內涵,本研究在針對高挑戰性學生進行轉銜服務過程中也依據學生特質與需求,打造適性且個別化的轉銜服務。依循旅程中三個問題解決歷程,所設計出的個別化轉銜服務包含以下要素:
    一、 面對學生的需求與特質:旅程中的主角是一位對於環境轉換感受相當敏感的孩子,因此在轉銜服務的歷程中更需要去注意預告的部分,透過課程介紹、參觀學校、體驗高職課程,並搭配行事曆的運用,逐步的讓他可以接受畢業的概念,減緩環境轉換的衝擊。
    二、 協助家長選擇的過程:家長的參與有助於成功的轉銜,在選擇安置學校的過程中除了提供充足的資訊、參觀學校之外,也要穩定家長的情緒,並且安排家長與高職教師接觸,讓彼此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未來的合作加分。
    三、 與高職端的交接過程:提供給高職教師簡潔、清楚的資料,將重點放在輔導策略的轉移,讓後端教師在接手時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學生的特質,有助於縮短磨合期,做為高職教師的諮詢對象。
    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認為在轉銜服務教學實務上,針對高難度的孩子更要注意他們個別的需求與行為特質,並且提升家庭參與,提供高職教師有效的轉銜資料,以提升學生進入新環境的穩定度。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transition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to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he paper aimed to explore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solution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transition. The protagonist of the journey is a student merging with autism and hearing impairment. Due to his own communication limitations and emotional behaviors, he had trouble adapting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it also made the trip more difficult. In general, the study was structured in two lines, the student and the parents. Also, thre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one was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 another was the way to help the parents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nd the other was the way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was an action research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mention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nsition service content,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services for the high-challenged student was based on his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to create adaptive and individualized transition services.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problem-solving in this journey, there are three elements in the individualized transition service.
    1. In the face of student’s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protagonist of this research was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ing. Therefore, it’s important to let the student realize the concept of graduation in many ways such as course descriptions, visiti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experiencing the vocational courses, and the use of calendar.
    2. The process of helping parents to choose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arents involvement could improve the successful transition. We should
    provide them with enough information, visit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with them, and stabilize their emo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Also,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 between parent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 to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in the future.
    3. To connect with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 To ensure them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as soon as they ca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should provide clear and short information to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should be the information provider to help shorten the run-in period to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transition services i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hallenging student’s individual needs and behavioral trai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stability, we should improve the parents’ involvement and provide efficacious information to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目錄......................................................Ⅰ 圖目錄.....................................................Ⅲ 表目錄.....................................................Ⅳ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轉銜服務的發展及其意涵 .......................... 9 第二節 國內轉銜服務相關研究 ........................... 21 第三節 家庭參與轉銜歷程之相關研究 .....................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7 第一節 探索的旅程--採用行動研究法之理由 ............... 37 第二節 旅程的起迄點 ................................... 40 第三節 與我同行的伙伴們 ............................... 42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 49 第五節 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 ............................. 55 第六節 研究的可信賴度 .................................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61 第一節 充滿未知數的第一學期 ........................... 61 第二節 探索中的第二學期 ............................... 71 第三節 確定未來的畢業前夕 ............................. 79 第四節 畢業後的交棒過程 ............................... 88 第五節 回顧這趟旅程 ...................................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0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15 參考文獻 ........................................... 119 附錄 ................................... 125 圖目錄 圖3- 1 本研究流程架構圖 .................................. 50 圖3- 2 轉銜服務方案 ...................................... 52 圖3- 3 本研究之三角交叉驗證 .............................. 58 圖4- 1 預告有關「人」的改變及結果 ........................ 65 圖4- 2 預告有關「地」的改變及結果 ........................ 65 圖4- 3 從上學期至目前的預告歷程 .......................... 72 圖4- 4 研究者作為家長支持的角色轉換 ...................... 86 圖4- 5 轉銜架構中適性且個別化的服務 ..................... 103 表目錄 表2- 1 IDEA在轉銜服務層面的轉變........................... 13 表2- 2 我國專業團隊成員及運作模式相關法規 ................ 16 表2- 3 我國轉銜服務內容相關法規 .......................... 18 表3- 1 資料編碼對照表 .................................... 56 表4- 1 畢業相關要素 ...................................... 63 表4- 2 檢討轉銜目標及修正後策略 .......................... 67 表4- 3 小金魚優勢、劣勢及需求分析 ........................ 68 表4- 4 三所特殊學校對於小金魚所能提供的具體協助 .......... 69 表4- 5 家長不安的源頭 .................................... 78 表4- 6 逐步釋出有關未來學校的訊息 ........................ 81 表4- 7 提供有效資料 ...................................... 82

    壹、 中文部分
    尤淑君(2008)。高職特教班教師及就業服務人員在就業轉銜服務中專業
    角色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欣筑(2005)。自閉兒輔導。臺北市:大展。
    王欣宜、高宜芝(2007)。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對幼小轉銜服務需求認知
    及提供認知之調查研究-以臺中地區為例。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96年度,305-318。
    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實施要點(2002年3月25日)。教
    育部,台北市。
    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2010年7月15日)。
    教育部,台北市。
    江俊漢、陳琳(2007)。從國小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活動談親師之合作。特
    教園丁,22(2),26-33。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施行細則(1998年4月8日)。內政部,台北市。
    身心障礙者生涯轉銜服務整合實施方案(2002年1月30日)。內政部,
    台北市。
    身心障礙者接受社會福利服務轉銜實施要點(2005年11月21日)。內
    政部,台北市。
    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服務實施要點(2008年10月2日)。行政院,台
    北市。
    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1999年1月27日)。教育部,
    台北市。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1997年4月23日)。總統府,台北市。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11年6月29日)。總統府,台北市。
    宋維村(2002)。自閉症的教育。台東特教,15,5-9。
    沈妏真(2008)。高雄地區國中資源班教師對轉銜的態度與服務現況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俊輝(2005)。國中階段智能障礙者生涯轉銜服務現況與需求之研究〜
    以台北市公立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吳宣鋒(2009)。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實施智能障礙學生就業轉銜狀況之
    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建承、邱惠姿(2009)。身心障礙者自我決策與轉銜實務之探究。特
    教論壇,7,34-41。
    林宏熾(1990)。多重障礙學生輔導手冊。特殊教育學生輔導手冊,9。
    臺南市:國立臺南師院。
    林宏熾(1998)。身心障礙者生涯與轉銜教育。特教園丁,14(3),1-16。
    林宏熾(1999)。身心障礙者轉銜教育與服務的回顧與前瞻。特教園丁,
    15(2),1-10。
    林宏熾(2003a)。身心障礙者生涯規劃與轉銜教育。臺北市:五南。
    林宏熾(2003b)。身心障礙學生教育轉銜及十二年就學安置。特教園丁,
    18(3),4-19。
    林宏熾(2003c)。美國身心障礙者自我決策與轉銜實務。特殊教育季刊,
    88,1-15。
    林宏熾(2007)。身心障礙學生高職階段轉銜服務及其相關因素之分析研
    究。特殊教育學報,25,81-108。
    林宏熾、周玫君(2004)。身心障礙者父母參與轉銜服務的裡念與實務。
    特殊教育季刊,92,24-31。
    林幸台(2002)。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轉銜模式之研究--組織與運作
    模式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2,189-215。
    林幸台(2007)。身心障礙者生涯輔導與轉銜服務。臺北市:心理。
    林燕玲(2004)。談身心障礙學生國民義務教育階段後之升學轉銜服務。
    特教園丁,19(3),43-48。
    邱瑜瑾、許素彬(2003)。國中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之研究--社會體系
    觀點。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7(1),99-161。
    紀瓊如(2006)。台南縣市身障學生家長參加IEP會議及ITP會議之調查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教育大學,台南市。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1998年5月29日)。教育部,台北市。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2003年8月7日)。教育部,台北市。
    特殊教育法(1997年5月14日)。總統府,台北市。
    特殊教育法(2009年11月18日)。總統府,台北市。
    涂卯桑(2010)。身心障礙者家長在轉銜服務的參與。特教園丁,25(3),
    49-54。
    夏林清(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原作者:
    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B)。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3)
    教育部(2008)。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資源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張正芬(2003)。自閉症學生之特質與輔導。載於蔡明蒼、鄭淑里、陳慶
    順(主編),自閉症教戰手冊-學校如何協助自閉症學生(3-12頁)。臺北市:台北教育局
    張蓓莉(1990)。聽障學生輔導手冊。特殊教育學生輔導手冊,7。臺南
    市:國立臺南師院。
    陳淑瑜(2003)。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參與智能障礙子女未來照護規劃之調
    查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5,85-106。
    陳惠茹(2003)。身心障礙學生家長與教師之合作。台東特教,17,26-31。
    陳惠茹(2005)。身心障礙學生離校後生涯轉銜與家長參與。特殊教育季
    刊,96,9-15。
    陳麗如(2001)。我國轉銜服務相關條文之整述與評析。特殊教育季刊,
    81,19-27。
    陳麗如(2002)。從美國DCDT研討會議省思臺灣地區身心障礙者轉銜服
    務工作之發展。特殊教育季刊,85,12-17。
    陳麗如(2004)。國民中小學轉銜服務工作之執行現況。特殊教育學報,
    20,141-170。
    陳麗如(2010)。特殊需求兒童幼小轉銜工作問題與因應。國小特殊教育,
    49,62-71。
    陳麗如、Dalun Zhang(2004)。美國身心障礙者重要法案之陳述。台東特教,19,41-47。
    陳書凱(2005)。莎士比亞給人生的101個啟示。臺北市:德威國際文化。
    陳文鍠(2005)。臺北市國中資源班轉銜服務現況與教師意見之調查(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郭怡瑩(2008)。幼小轉銜策略-以一名國小多重障礙新生為例。特教通
    訊,40,62-66。
    黃恒萱(2009)。國民中學特教班教師與家長參與十二年就學安置現況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曾雅如(2010)。桃園縣國中資源班教師轉銜工作與執行需求調查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雅惠(2004)。聽覺障礙學生手語敘事與故事寫作能力之研究(未出版
    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蕢芬(2005)。自閉症學生之教育。臺北市:心理。
    楊蕙禎(2008)。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的轉銜服務教育。雲嘉特教,8,7-13。
    臺北市99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安置高中高職及特殊教育學校實施計畫
    (2010年7月22日)。台北市教育局,台北市。
    臺北市特殊教育學生轉銜服務流程(2010年6月3日)。台北市教育局,
    台北市。
    臺灣省暨金馬地區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十二年就學安
    置實施計畫(2009年12月22日)。教育部,台北市。
    劉民專(2002)。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升學與就業轉銜服務需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清田(譯)(2004)。課程行動研究-反思實務工作者的方法與資源
    手冊(原作者:James Mckernan)。高雄市:麗文。(原著出版年:1996)
    蔡采薇(2010)。轉銜計畫的另一種選擇-個人中心計畫。特殊教育季刊,
    114,29-35。
    蔡玫芳(2005)。「家長」參與學童階段轉銜服務計畫的需求探討。台
    東特教,22,41-47。
    戴傳修(2010)。特殊教育教師發展家庭與學校的夥伴關係。特教園丁,
    25(3),9-14。
    賴麗珍(譯)(2009)。教養自閉症兒童:給家長的應用行為分析指南(原
    作者:Shira Richman)。臺北市:心理。
    簡貝珊(2003)。啟聰班學生轉銜服務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貳、 英文部分
    Blackmon, D. (2007). Transition to Adult Living - An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 Guide[Vers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calstat.org/info. html
    Brooke, V.A., Revell, G., & Wehman, P.(2009). Quality Indicators for
    Competitive Employment Outcomes: Wha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Need to Know in Transition Planning.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41(4), 58-66.
    Chen, L.J. & Zhang, D. (2003). Transition Services in Taiwan: Comparison
    between Service Need and Services Receiv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03, 38(3), 334-340.
    Demchak, M., & Greenfield, R. G. (2000). A transition portfolio for Jeff, a student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2(6), 44-49.
    Halpern, A.S. (1994a).The Transition of Youth with Disabilities to Adult Life: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Division o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Career Development of Exceptional Individuals, 17(2), 115-124.
    Halpern, A.S. (1994b).Quality of Life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Transition from School to Adulthood.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3), 193-236.
    Janus, M., Kopechanski, L., Cameron, R., & Hughes, D. (2008). In
    Transition- Experiences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t School Entr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5), 479–485.
    Landmark, L. J., Ju, S., & Zhang, D. (2010). Substantiated Best Practices in
    Transition: Fifteen Plus Years Later. Career Development for Exceptional Individuals, 33(3), 165-176.
    Milligan, P., (1995, Oct). The First Lane to High School: Transition From
    Middle School/ Junior High to High Schoo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Division o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Raleigh, NC. Abstract retrieved from http:// www.eric.ed.gov/PDFS/ED389105.pdf
    Wright, P. W. D.,(2004).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 Overview, Explanation and Comparison IDEA 2004 v. IDEA 97[Version]. Retrieved from http:// www. wrightslaw.com
    Yanhui Pang(2010). Facilitating Family Involvement in Early Intervention
    to Preschool Transition. The School Community Journal, 20(2),183-19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