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戴美淑
論文名稱: 倪匡及其鬼怪小說研究
指導教授: 鍾宗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2
中文關鍵詞: 倪匡鬼怪小說香港社會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2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人皆知倪匡著作等身、個性爽朗、幽默風趣、相識滿天下,但有多少人知道倪匡其實學歷並不高,很多學問都靠自修得來?又有多少人知道倪匡年輕時曾吃過不少苦頭,逃過難,做過臨時工,更曾經連飯也吃不飽過?《衛斯理系列》、《原振俠系列》,眾所皆知是倪匡創作出來的科幻小說,衛斯理與原振俠更曾是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但有誰知道倪匡其實也曾寫過「鬼怪小說」,內容的精彩度絲毫不比其科幻小說遜色。本論文就打算深入研究倪匡及其鬼怪小說,還有這些鬼怪故事所觀照的社會百相、人生百態。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疇與文獻回顧、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二章〈倪匡奇人奇事〉。作家的生平背景與其筆下作品的呈現是有關聯性的,因此本章就將倪匡的生平經歷分為「偷渡到港前」、「定居香港時」及「移民美國後」三個部份來討論,特別著墨於其中發生的幾次靈異體驗。第三章〈倪匡的靈界觀及其創作理念〉從倪匡年少時的靈異體驗,與中國人的有鬼無鬼觀點之爭,來探討倪匡對於靈異世界與靈異事件的看法,哪些觀念是承繼傳統?哪些觀念是獨出機杼?第四章〈倪匡鬼怪故事的內容分析〉將倪匡的鬼怪故事分為「鬼故事」及「妖怪精故事」二大類,並從中歸納出基本情節相似之故事加以分析。第五章〈倪匡鬼怪小說觀照的社會百相〉。倪匡的鬼怪故事呈現了香港都市化、現代化繁榮的一面,同時也透露出伴隨繁華而產生的種種問題,如人口密度高、交通不便、身心壓力大、人際關係疏離等等。第六章〈倪匡鬼怪小說的藝術探討〉。藉由對文本的爬梳,來分析倪匡鬼怪故事在敘事技巧,情節安排,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巧妙之處。第七章結論,再次分析倪匡鬼怪小說系列故事的優缺點,並予以客觀評價。
      本論文期待藉由挖掘倪匡鬼怪小說所隱藏的種種議題,能吸引各路研究者的興趣,投入倪匡鬼怪小說的研究工作中,從而收到拋磚引玉之功效。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文獻回顧 6 一、研究範疇 6 二、文獻回顧 11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5 一、研究方法 15 二、研究步驟 17 第二章 倪匡「奇」人「奇」事 19 第一節 倪匡的人生經歷及創作歷程 19 一、倪匡的人生經歷 19 二、倪匡的創作歷程 26 第二節 倪匡的人格特質 32 一、倪匡的個性 32 二、倪匡的興趣與嗜好 33 第三節 倪匡的文友交往 37 一、倪匡與蔡瀾 37 二、倪匡與金庸 38 三、倪匡與古龍 39 四、倪匡與三毛 41 五、倪匡與黃霑 41 第三章 倪匡的靈界觀及其創作理念 43 第一節 中國人的靈魂觀與理論體系 43 一、中國人的鬼魂觀 43 二、無鬼論者的觀點 47 第二節 倪匡的靈界觀 53 一、倪匡的鬼魂觀點 53 二、倪匡對各種超自然現象的看法 60 第三節 倪匡的鬼怪小說創作觀 64 一、倪匡的創作觀 64 二、倪匡如何創作鬼怪小說 66 第四章 倪匡鬼怪故事的內容分析 72 第一節 倪匡「鬼故事」類型特色 72 一、「人鬼婚戀」故事 74 二、「冤鬼復仇」故事 80 三、「找替死鬼」故事 82 四、「鬼魂害人」故事 85 五、其他故事 87 第二節 倪匡「妖、怪、精故事」類型特色 89 一、「命中註定」故事 92 二、「異類婚戀」故事 97 三、「幫善懲惡」故事 99 四、「與人為敵」故事 100 五、其他故事 101 第五章 倪匡鬼怪小說觀照的社會百相 102 第一節 香港居住環境問題 102 一、香港住宅環境狀況 102 二、香港交通運輸問題 106 第二節 香港社會治安問題 110 一、各類治安問題之呈現 110 二、治安問題解決之道 115 第三節 香港人的身心問題 117 一、特殊癖好的形成 117 二、自殺問題的分析 119 三、同性戀議題的爭議 120 第四節 香港其他方面問題 123 一、貧富差距懸殊 123 二、賭博之風盛行 124 三、黑社會勢力龐大 126 四、人際關係疏離 127 第六章 倪匡鬼怪小說的藝術探討 130 第一節 敘事技巧的使用 130 一、全知全能的敘事者觀點 130 二、各式各樣的敘事時間 133 第二節 情節結構的安排 137 一、情節的類型 137 二、情節的多樣性 138 三、情節的特殊組合 141 四、伏筆與懸念 142 第三節 故事人物的塑造 144 一、人物理論 144 二、人物的符號意義 147 第七章 結論 151 參考書目 156 一、專書 156 (一)古籍(先按朝代,再依姓氏筆劃) 156 (二)近人專著(依姓氏筆劃排列) 156 二、單篇期刊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列) 159 三、學位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列) 162 四、網路資源及其他 164 (一)網路資源 164 (二)報紙 165 附錄 166 一、倪匡鬼怪小說各篇內容簡介及引言 166 二、倪匡大事年表 216

    一、專書
    (一)古籍(先按朝代,再依姓氏筆劃)
    (漢)王充:《論衡》,臺北:錦繡出版社,1992。
    (漢)班固撰,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86。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1996。
    (宋)朱熹:《四書集註》,新北市:藝文印書館,1980年5月5版。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上海:上海書店,1986。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高雄:大眾書局,1981年11月再版。
    (二)近人專著(依姓氏筆劃排列)
    倪匡:《支離人》,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
    倪匡:《靈界輕探》,臺北:皇冠出版社,1990年9月第5版。
    倪匡:《城市怪故事》,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7。
    倪匡:《廁所裡有鬼》,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8。
    倪匡:《倪匡說鬼》,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8。
    倪匡:《恐怖小說作者》,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9。
    倪匡:《自來鬼》,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0。
    倪匡:《捉鬼派對》,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2。
    倪匡:《頭髮》,臺北:風雲時代,1995。
    倪匡:《吾寫又寫》,香港:明窗出版社,2010年5月第2版。
    倪匡:《吾寫又寫》,香港:明窗出版社,2008。
    倪匡:《吾寫又寫》,香港:明窗出版社,2009。
    倪匡:《吾寫又寫》,香港:明窗出版社,2009。
    倪匡:《何必認真》,香港:明窗出版社,2010年11月第3版。
    Antti Aame:Verzeichnis der Marchen typen , Helsinki, 1910(EFC No﹒3).
    Thomas Armstrong著,李平譯:《經營多元智慧》,臺北:遠流出版社,2000。
    巴爾:《敘事學》,多倫多大學出版社,1985。
    巴爾特:《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載張寅德編選《敘事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王劍叢、汪景壽、楊正犁、蔣朗朗編著:《台灣香港文學研究述論》,天津市: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
    王石番:《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探討》,臺北:幼獅文化,1992。
    王溢嘉:《夜間風景──夢》,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1。
    王溢嘉:《命運的奧義》,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4。
    王溢嘉:《前世今生的謎與惑》,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5。
    王溢嘉:《聊齋搜鬼》,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6。
    王溢嘉:《不安的魂魄》,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7。
    王溢嘉:《情色的圖譜》,新北市:野鵝出版社,1997。
    朱光潛:《變態心理學派別》,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吳樹平:《風俗通義校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李守奎:《尸子譯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周次吉:《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侯伯‧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臺北市:遠流,1990。
    查特曼:《故事與話語》,康奈爾大學出版社,1978。
    胡亞敏:《敘事學》,湖北省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
    韋勒克、沃倫著,劉象愚等譯:《文學理論》,香港:三聯書店,1984。
    徐華龍:《中國鬼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
    徐華龍主編:《中國鬼文化大辭典》,廣西:民族出版社,1994。
    翁振盛導讀:《敘事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0。
    張素貞校注:《新編韓非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
    陳國軍:《明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陳婉君:《倪匡有問必答》,香港:天地圖書,2009。
    陸又新:《聊齋誌異中的愛情》,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
    傅騰霄:《小說技巧》,臺北市:洪葉出版社,1996。
    湯恩比著,陳曉林譯:《歷史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1984。
    馮成榮註譯:《墨子新註新譯》,臺北:馮同亮書坊,1995。
    黃武忠:《小說經驗》,臺北市: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
    黃釗:《帛書老子校注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
    黃永林:《中西通俗小說的比較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楊柳橋:《莊子譯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楊奇主編:《香港概論》,香港:三聯書店,1990。
    葉慶炳:《談小說妖》,臺北:洪範書店,1983。
    賈文昭、徐召勛:《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臺北:里仁書局,1983。
    福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1985。
    趙秉志主編:《香港刑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劉瑛:《唐代傳奇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96。
    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劉介民:《東方民間鬼故事和鬼小說》輯於張玉安、陳崗龍主編:《東方民間文學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劉燕萍:《古典小說論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
    蔡瀾著,陳子善編:《蔡瀾談倪匡》,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鄭明娳:《通俗文學》,臺北:揚智文化,1993。
    鄭曉江:《生死智慧:中國人對人生觀及死亡觀的看法》,臺北:漢欣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1997。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源》,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羅德立,趙秉志主編:《香港刑法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二、單篇期刊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列)
    澎湃:〈魏晉時代的鬼怪小說〉,《中華文藝》,第16卷第5期,1979年1月,頁54-62。
    沈西城:〈鬼才˙妙人˙頑童──關於倪匡這個人〉,《新書月刊》,第2期,1983年11月,頁56-60。
    〈黑社會組識與香港治安〉,《文中月刊》,1996年06期,頁148-153。
    林文寶:〈通俗小說與兒童文學〉,《東師語文學刊》,第9期,1996年6月,頁147-210。
    馮藝超:〈鬼禁忌初探〉,《中華學苑》,50期,1997年7月,頁95-123。
    樊富珉:〈香港市民的心理壓力及應對方式〉,《心理與健康》,1999年03期,頁44。
    榮朝和、帥曉珊:〈香港交通運輸政策介析〉,《未來與發展》,2000年01期,2000年2月,頁54-57
    謝聰輝:〈中國人的鬼意識與鬼節〉,《聯合文學》,第16卷第10期,2000年8月號,頁34-38。
    張豔梅:〈現代鄉土文學中的「民俗鬼」〉,《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頁48-51。
    葉李華紀錄整理:〈100問倪匡〉,《聯合文學》,2002年01期,2002年1月,頁118-129。
    呂瑾:〈論倪匡科幻小說的創作特點〉,《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6卷第3期,2003年9月,頁54-57。
    丁雙雙、魏子任:〈論唐宋時期喪葬中的佛事消費習俗〉,《河北學刊》,第23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151-155。
    申丹:〈敘事學研究在中國與西方〉,《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4期,頁111。
    王振海:〈香港賭博犯罪的立法研究〉,《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6年1月,頁110-114。
    李麗丹:〈「三言」異類婚故事研究──兼論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的關係〉,《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頁86-112。
    戴平:〈倪匡封筆之作 只有老友能懂〉,《華文文學》,2006年05期,2006年5月,頁69。
    Sam:〈性情中人倪匡〉,《人民文摘》,2006年11期,2006年11月,頁28-29。
    Sam:〈倪匡:人生總有配額〉,《晚報文萃》,2006年11期,頁45。
    姬春生、周紅:〈文學作品閱讀的幾點意識〉,《高考》,2007年03期,頁32-35。
    興安:〈恐怖小說在中國〉,《南方文壇》,2007年03期,頁39-42+64。
    王真諦:〈王充對鬼神存在的破與立〉,《宗教哲學》,2007年03月,頁183-196。
    忽如寄、獨孤:〈與大師對話──倪匡採訪手記〉,《今古傳奇(武俠版上半月版)》,2007年05期,頁12-14+1-3。
    覃西:〈大話倪匡〉,《中國女性》,2007年10期,2007年10月,頁41-43。
    楊紅軍:〈「張力」──觸動心靈的原動力〉,《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31期,2007年11月,頁43。
    李懷宇:〈倪匡:我唯一可以謀生的手段就是寫作〉,《書摘》,2007年12期,2007年12月,頁17-20。
    申海:〈香港四大才子的電影情〉,《電影》,2008年02期,2008年2月,頁49-51。
    程乃珊:〈一座最辛苦的城市〉,《視野》,2008年06期,2008年3月,頁46-47
    戚錦泉:〈人生總有「配額」〉,《東西南北》,2008年03期,2008年3月,頁63。
    鄒濬智:〈「鬼」觀念與祖先崇拜試說〉,《稻江學報》,2008年6月,頁191-203。
    鄭基良:〈善惡報應論(二)〉,《空大人文學報》,第17期,2008年12月,頁113-148。
    王春瑜:〈瑣憶倪匡〉,《同舟共進》,2008年第5期,2008年5月,頁46-47。
    袁自強:〈香港賽馬〉,《檔案時空》,2008年09期,頁47-48。
    果子:〈戀物癖非同小可要重視〉,《科普天地(資訊版)》,2008年10期,頁5。
    倪匡:〈長溝流月去無聲〉,《書城》,2008年11期,2008年11月,頁51-52。
    佳楠:〈香港四大才子的情愛往事〉,《八小時以外》,2009年02期,2009年2月,頁68-71。
    徐華龍:〈妖、怪、精故事的分類研究〉,《文化學刊》,2009年02期,頁110–121。
    劉淑英:〈如何面對孩子的戀物情結〉,《中華養生保健》,2009年02期,2009年2月1日,頁10-12。
    黃紹梅〈王充《論衡》評論漢代社會問題的得與失──以「無鬼論」反映的社會意涵為例〉,《鵝湖月刊》,第34卷第9期,2009年3月,頁21-32。
    鄭茜:〈淺談對社會歷史研究法的認識〉,《今日南國》,2009年09期,2009年9月,頁119-120。
    朱大可:〈器物神學:膜拜、戀物癖及其神話〉,《文藝爭鳴》,2010年01期,頁109-113。
    倪匡:〈倪匡說三道四〉,《散文選刊》,2010年01期,2010年1月,頁50-51。
    張揚:〈中日民間文學中異類婚戀故事比較〉,《西安社會科學》,第28卷第2期,2010年4月,頁120-121。
    付震震:〈論因果報應觀念對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影響〉,《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4期,頁49-51。
    方志紅:〈中國古代敘事理論特徵散論〉,《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5期,2010年5月,頁42-44。
    齊珊珊:〈走進靈魂世界──「萬物有靈論」指導下的民俗現象的歸納與分析〉,《湖南農機》,第37卷第3期,2010年5月,頁158-159。
    王興芬:〈魏晉南北朝凡男與異類婚戀傳說解讀〉,《北方論叢》,2010年第6期,頁35-38。
    李隆獻:〈先秦至唐代鬼靈復仇事例的省察與詮釋〉,《文與哲》,2010年6月,頁139-201。
    殷登國:〈七月十五中元節──鬼月談祭鬼與中國人的鬼怪觀〉,《紫禁城》,2010年08期,2010年8月,頁115-118。
    歐陽軍:〈癖是如何產生的〉,《祝你健康》,2010年09期,頁35。
    蔡瀾:〈古龍、三毛和倪匡〉,《可樂》,2010年09期,2010年9月,頁7。
    孫凝異:〈神秘的鬼文化〉,《中華手工》,2010年10期,頁32-34。
    方維規:〈「文學社會學」的歷史、理論和方法〉,《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13期,頁78-103。
    呂蘊鴿:〈中國古代鬼題小說的源起考述〉,《蘭臺世界》,2010年17期,2010年9月,頁60-61。
    張正修:〈偷窺多是心病使然〉,《社區》,2010年24期,2010年12月,頁54-55。
    李嘉莉、陳漢云:〈影響高密度城市的城市更新因素──以香港為例〉,《城市觀察》,2011年第2期,頁46-59。
    陳詩軍:〈戀物癖官兵的行為矯治〉,《大眾心理學》,2011年03期,頁12-13。
    李軍均:〈「志怪」語義源流考論〉,《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第5期,頁73-82。
    張聰、劉倩:〈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歷程〉,《北方文學》,2011年08期,2011年8月,頁175。
    王明忠:〈禁忌中的古代法醫──仵作〉,《考試周刊》,2011年第48期,頁235-236。
    楊樂:〈「共時性」與超心理學〉,《呂梁教育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2011年9月,頁5-6。
    劉慧:〈多層面多角度的自殺預防與危機干預〉,《浙江萬里學院學報》,第24卷第5期,2011年9月,頁10-13。
    張清華:〈寓言──當代小說詩學關鍵詞之一〉,《小說評論》,2012年01期,頁41-46。
    三、學位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列)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金仁喆:《聊齋志異之宿命論與果報觀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李燕惠:《魏晉南北朝鬼神故事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高木立子:《河南省異類婚故事類型群初探》,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0年
    金洪謙:《「狐狸精」原型及其在中國小說的文化意涵》,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
    張嘉惠:《《聊齋誌異》女妖故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黃惠慎:《倪匡科幻小說研究(以〈衛斯理系列〉為主要研究對象)》,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郭麗鎔:《真實與虛構的國度──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析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林允:《《聊齋誌異》鬼狐仙妖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李康熙:《《聊齋志異》復仇故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陳品雁:《《聊齋誌異》婚戀故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傅海濱:《春秋戰國時期的鬼神觀念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專門史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張華豔:《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鬼故事》,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柳軍:《精怪、鬼魅、神仙──六朝志怪小說的三大題材研究》,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陶偉《神仙與鬼神──《太平廣記》中所反映的唐代神靈觀念》,蘭州大學歷史學中國古代史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郝雯:《中日古典文學中的復仇「女鬼」與「女幽靈」形象異同》,東北師範大學日語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08年
    陳廣江:《試論中國現代文學的幾類鬼魂書寫》,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2008年
    林溫芳:《宋傳奇「人鬼戀」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海豔:《魏晉南北朝人鬼婚戀小說研究》,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許朝榮:《漢人的鬼魂觀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史地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林怡平:《從俠客到英雄──倪匡武俠、科幻的因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四、網路資源及其他
    (一)網路資源
    《倪學網》http://www.wiselypuzzle.com/index.html。
    下載日期:2012年6月26日。
    《解釋名詞教育研究法》,名-3。
    網址:http://www.tingmao.com.tw/bookpdf/AG50190301.pdf。
    下載日期:2011年10月30日。
    林端:〈文學社會學與文學研究〉,2007年12月17日講於台灣大學文學研究所。
    下載日期:2011年10月30日。
    龍俊榮:〈詭異之至的「浪子高達傳奇」〉,2009年7月。
    網址:http://hk.myblog.yahoo.com/cw_lung/article?mid=5481。
    下載日期:2011年10月30日。
    《自由時報》,2011年10月21日上午4:23。
    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E5%B0%91%E5%B9%B4%E8%87%AA%E6%92%9E%E8%BA%AB%E4%BA%A1-%E6%89%98%E5%A4%A2%E9%81%AD%E9%80%BC%E8%BB%8A-202344494.html。
    自由時報電子報,2010年3月5日。網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5/today-north1.htm。
    《東週刊》第478期(2002年1月2日)。
    網址:http://club.xilu.com/zuiaiwsl/msgview-820864-7642.html。
    下載日期:2012年5月2日。
    〈鬼月禁忌〉
    網址:http://blog.yahoo.com/_57GTNG57C42WEVGTLC45BBIQ5Y/articles/128717/category/%E7%A6%81%E5%BF%8C。
    下載日期:2012年4月15日。
    《香港人口估計的編製》政府統計處
    網址:http://www.censtatd.gov.hk/press_release/pc_rm/method_hk/compiling/index_tc.jsp。
    下載日期:2012年5月19日。
    〈香港自殺率冠全球〉
    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5/6/20/n959492.htm。
    下載日期:2012年5月19日。
    〈本港自殺情況〉,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網址:http://www.sps.org.hk/index_tc.php?cid=2&id=11&pid=3。
    下載日期:2012年5月19日。
    《中國同性戀史》,維基百科
    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5%90%8C%E6%80%A7%E6%88%80%E5%8F%B2。
    下載日期:2012年5月19日。
    《香港法例資料庫》
    網址:http://wgru-news.tripod.com/sexlaws.htm。
    下載日期:2012年5月19日。
    維基百科:〈香港〉。
    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
    下載日期:2012年6月28日。

    (二)報紙
    〈信者恆信死者托夢 警方偵破焚屍案〉,2003年1月30日《聯合晚報》,第七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