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俐君
論文名稱: 政治與食品-現代國家治理下的臺灣糕餅業(1895-1980)
指導教授: 蔡淵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6
中文關鍵詞: 政治食品糕餅菓子糕餅業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5下載: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整體政經環境與政策變遷來探討臺灣糕餅業發展,從「國家機器」、「政策法規」、「意識型態」三方面切入分析,藉由國家糕餅政策的制定、生產消費管理和食品的利用,來看國家自主性、國家職能性與政策網絡功能。將日本統治以來,國家機器對於糕餅業所採取的管理政策做系統性整理、分析,以釐清各項政策、措施之經緯,分析政府、糕餅業者、消費者間的相互關係,並探討公權力介入民間食品的目的,以及統治政權如何透過公權力和法律的力量來掌控糕餅業。尤其著眼於研析政府制定糕餅政策之用意,試圖說明國家權力、政策和制度規範等政治力量對糕餅業何種影響,進而闡述政治與食品間交互關係,以呈現日治時期與戰後國府反共抗俄時期臺灣糕餅業的發展概貌。
    不論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日本總督府或是反共抗俄時期的國民黨政府,對於臺灣糕餅食品的管理,國家會經由各項政策制定過程中,加入其本身要追尋的目標與利益,主動與積極地設法達成國家目標,充分展現國家的自主性與職能性。尤其是在戰爭特殊時期,日本總督府面臨中日戰爭,而國民黨政府面臨反攻復國戰爭,國家的自主性與職能性更是強化,管制的項目因此擴展到食品。

    摘要 目錄 表次 圖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8 第二章 日本殖民統治與臺灣糕餅業(1895-1936)…………………25 第一節 糕餅的調查與統計 …………………………………………26 第二節 糕餅食品衛生管理 …………………………………………53 第三節 臺灣糕餅展覽與獎賞 ………………………………………74 小結 ………………………………………………………………90 第三章 戰時體制與臺灣糕餅業(1937-1945) ……………………91 第一節 戰時體制下的臺灣 …………………………………………92 第二節 戰時糕餅統制政策 …………………………………………106 第三節 菓業報國下的臺灣糕餅業 …………………………………123 小結 …………………………………………………………………132 第四章 戰後國府反共抗俄與臺灣糕餅業(1945-1980)…………133 第一節 反共抗俄下的勤儉建國運動 ………………………………134 第二節 反共、勞軍與空飄月餅 ……………………………………145 第三節 以麵代米運動與臺灣糕餅業 ………………………………158 小結 ……………………………………………………………………180 第五章 結論 ……………………………………………………………181 徵引書目 …………………………………………………………………187

    一、檔案
    1.〈美援小麥加工製成之麵粉卷〉,《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40000000683A。
    2.〈飛龍計劃二號作業〉,《空飄心戰作業計劃案》,國防部永久史政檔案,入藏檔號:00024046。
    3.〈推行營養麵粉〉,《行政院衛生署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28000002112A。
    4.〈農復會監督美援小麥麵粉卷〉,《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40000000697A。
    二、統計資料與調查報告書
    1.《昭和十五年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 第四十七編》
    2.《昭和十五年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 第四十六編》
    3. 金高佐平,《大臺北民間職業別職員錄》(臺北:民間職員錄發行所,1935年)。
    4. 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編,《高雄州衛生概況》(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1928年)。
    5. 新竹州衛生課編,《昭和十一年新竹州衛生概況》(新竹州衛生課,1937年)。
    6. 嘉義市勸業課編,《嘉義市商工人名錄》(嘉義市:嘉義市勸業課,1936年)。
    7. 臺北民間職業別職員錄發行所編,《大臺北民間職業別職員錄》(臺北市:臺北民間職業別職員錄發行所,1935年3月10日)。
    8. 臺北州,《臺北州統計書》(臺北:臺北市役所,1943年)。
    9. 臺北州內務部勸業課,《資源調查要覽》(臺北州內務部勸業課,1932年)。
    10.臺北州警務部編,《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記錄》(臺北:臺北州警務部,1926年)。
    11.臺灣總督官房臨時戶口調查部,《大正4年第二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臺灣總督官房臨時戶口調查,1918年)。
    12.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大正九年十月一日 第一回臺灣國勢調查(第三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職業名字彙》(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2年)。
    13.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臺灣臨時國勢調查集計原表第一回(第三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臺灣總督府,1924年)。
    14.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三十一編》(臺灣總督府,1928年),。
    臺灣總督府,《臨時國勢調查結果表第一卷州廳編臺北州部》(臺灣總督府,1941年)。
    15.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編,《臺灣總督府第33-45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總務局,1931-1943年)。
    16.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編《臺灣總督府第33-45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總務局,1929-1941年)。
    17.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編,《臺灣商工統計(大正5年-昭和16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1921-1943年)。
    18.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編,《臺灣商工統計(昭和4年-昭和16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1929-1941年)。
    19.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明治38年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8年)。
    20.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職業名字彙》(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7年)。
    21.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職業名字彙第二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17年)。
    三、報紙與政府公報
    《正氣中華日報》
    《立法院公報》
    《更生報》
    《商工日報》
    《部報》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民聲日報》
    《臺灣省議會公報》
    《臺灣食糧經濟新聞》
    《臺灣時報》
    《臺灣總督府官報》
    《臺灣總督府府報》
    《臺灣臨時省議會公報》
    《臺灣警察時報》
    《衛生展覽會報》
    《聯合報》

    四、專書
    1. Chris Barker著、許夢雲譯,《文化研究智典》(臺北:韋伯文化,2007年)。
    2. Felipe Fernández-Armesto著、韓良憶譯,《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臺北:左岸,1995年)。
    3. Katarzyna J. Cwiertka著、陳育箴譯,《飲食、權力與國族認同:當代日本料理的形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9年)。
    4. Le Goff,Jacques等著、姚蒙譯,《法國當代新史學》(臺北:遠流,1993年),頁106。
    5. Sindney W. Mintz著,林為正譯,《吃:漫遊飲食行為,文化與歷史的金三角地 帶》(臺北:藍鯨,2001年)。
    6.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印,《空飄心戰》(臺北:編者,1967年)。
    7. 中華民國各界空飄氣球慰問大陸同胞捐獻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各界空飄氣球慰問大陸同胞第二階段捐獻徵信錄》,(中華民國各界空飄氣球慰問大陸同胞捐獻委員會,1967年)。
    8. 月出皓,《東京勸業博覽會臺灣館》(東京:東山書屋,1907年)。
    9. 月出皓,《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館》(臺北: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協贊會,1903年)。
    10.月出皓,《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館》(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7年)。
    11.月出皓,《臺灣館》(東山書屋,1907年)。
    12.片岡嚴,《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1年)。
    13.片岡巖著、陳金田譯,《台灣風俗誌》(臺北:眾民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14.王世慶,〈日據時代臺灣政府公報及其史料價值》〉《臺灣史料論文集》,上冊(臺北:稻鄉出版社,2004年)。
    15.王正雄等編,《臺中縣八十六年全國文藝季豐原糕餅的源與緣「餅圓探源」活動紀實》(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16.王笛,《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17.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書店,1987年)。
    18.竹中信子,《日治台灣生活史 昭和篇(下)1926-1945》(臺北:時報文化出版,2000年)。
    19.西村信一,《臺灣ニ於ヶル物資配給統制機構》(臺北:臺北商工會議所,1943年)。
    20.佐藤會哲,《臺灣衛生年鑑》(臺北市:臺灣新報社,1932年)。
    21.佐藤由松,〈全國菓子品評會〉,《臺南商工會議所會報》(臺南:臺南商工會議所,1938年3月28日)。
    22.吳密察監修,《臺灣史小事典》(臺北市:遠流,2000年)。
    23.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24.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1995年)。
    25.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26.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2005年)。
    27.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共同編寫委員會,《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香港:三聯書店有現公司,2005年)。
    28.林肇,《臺灣食糧年鑑昭和17年版》(臺北:米穀食料新聞社臺灣支局,1942年)。
    29.林肇,《臺灣食糧年鑑昭和18年版》(臺北:臺灣食糧問題研究所,1943年)。
    30.林肇,《臺灣食糧年鑑》(臺北:臺灣食糧問題研究所,1945年)。
    31.林繼文,《日本據臺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
    32.花香柏貢編,《時局臺灣經濟法令集第三輯》(臺北:臺北商工會議所,1938年)。
    33.金門縣政府,《金門縣誌下冊》(金門縣:金門縣立社會教育館,1992年)。
    34.南方人文研究所,《戰時臺灣經濟論》(臺北:南方人文研究所,1944年)。
    35.施淑宜等,《臺灣影像歷史系列:臺灣產業開發(1895〜1945)》(臺北:立虹,1997年)。
    36.施淑宜總編輯、鍾淑敏等撰文,《殖產方略:臺灣產業開發》(臺北:立虹,1997年)。
    37.段承璞,《臺灣戰後經濟》(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年)。
    38.翁瑀編,《臺中縣的餅仔冊-典藏糕餅》(臺中:臺中縣糕餅商業同業公會,2003年)。
    39.高騰蛟口述、盧世祥執筆,《做餅的人生:明天有夢》(臺北:遠流,2001年)。
    40.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史料特展圖》(南投:臺灣文獻館,2003年)。
    41.國防部編,《美軍顧問團在臺工作口述歷史》(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
    42.康綠島,《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臺灣經驗》(臺北:卓越文化,1993年)。
    43.張世賢、陳恆鈞,《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臺北:商鼎文化,1997年)。
    44.張宗漢,《光復前臺灣之工業化》(臺北:聯經,1980年)。
    45.張尊禎,《臺灣老字號》(臺北:上旗文化,2007年)。
    46.張廣智、陳恆,《口述史學》(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
    47.笹森儀助,《臺灣視察日記》(出版單位不詳,1896年)。
    48.許雪姬總策畫,《臺灣歷史辭典》(臺北:文建會,2004年)。
    49.陳仲克,《臺灣考察報告》。
    50.鹿又光雄,《始政四十周年紀念 臺灣博覽會誌》(臺灣博覽會,1939年)。
    51.逯耀東,《出門訪古早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臺北:東大出版社,2001年)。
    52.黃昭堂,《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1994年)。
    53.黃莉芸,《澎湖產業文化誌—傳統糕餅篇》(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0年)。
    54.黃靜嘉著,《春帆樓下晚濤急: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及其影響》(臺北:商務,2002年)。
    55.程佳惠,《臺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臺北:遠流,2004年)。
    56.楊豫,《西洋史學史》(臺北:昭明出版社,2000年)。
    57.經典雜誌編著,《赤日炎炎臺灣1895-1945》(臺北:經典雜誌,2005年)。
    58.葉肅科,《日落臺北城-日治時代臺北都市發展與臺人日常生活(1895-1945)》(臺北:自立晚報,1993年)。
    59.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民圖書,1994年)。
    60.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關西府縣聯合共進會臺灣館第十回明治四十三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68年)。
    61.臺灣通訊社,《臺灣年鑑 昭和十七年版》(臺北:株式會社臺灣通訊社,1942年)。
    62.臺灣博覽會事務局,《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受賞者一覽》(臺灣博覽會事務局,1935年)。
    63.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7年)。
    64.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臺灣史料稿本》(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1910年)。
    65.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第十回關西府縣聯合共進會臺灣館》(臺北:民政部殖產局,1910年)。
    66.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旅行案內》(臺灣總督府交通局,1930年)。
    67.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財團法人東亞旅行社臺灣支部,1942年)。
    68.臺灣總督府企劃部勞務課,《國家總動員法勞務關係法規集》(臺灣中央勞務協會,1942年)。
    69.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編,《臺灣貿易概覽(昭和2年)》(臺灣總督府稅關,1928年)。
    70.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編,《臺灣貿易概覽(昭和5年)》(臺灣總督府稅關,1931年)。
    71.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編,《臺灣貿易概覽(昭和8年)》(臺灣總督府稅關,1936年)。
    72.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編,《臺灣貿易概覽(昭和10、11年)》(臺灣總督府稅關,1938年)。
    73.趙既昌,《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1985年)。
    74.遠流編輯組,《臺灣世紀回味:時代光影》(臺北:遠流,2000年)。
    75.遠藤東之助,《臺灣お代表するもの》(臺中:臺灣新聞社,1935年)。
    76.劉進慶,《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年)。
    77.劉鳳翰,《日軍在臺灣(上)》(臺北:國史館,1997年)。
    78.蔡錦堂,《戰爭體制下的臺灣》(臺北:日創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79.蔡錦堂撰,《臺灣文化事典》(臺北:臺灣師大人文教育中心,2004年)。
    80.鄧景衡,《臺灣飲食文化系譜》(臺北:結構群,1995年)。
    81.橋本重里,《嘉義商工業案內》(臺南:嘉義商工會議所,1939年)。
    82.興南新聞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興南新聞社,1943年)。
    83.簡榮聰,《臺灣粿印藝術-臺灣民間粿糕餅糖塔印模文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1999年)。
    84.羅雲編著,《蔣總統心戰訓示之研究》(臺北:羅雲,1969年)。
    五、期刊論文
    1.〈內外彙報〉,《臺灣教育會雜誌》,71期,頁59。
    2.〈代用の作りバン方〉,《臺灣愛國婦人新報》,128期(1940年5月),頁31-33。
    3.〈本島の砂糖切符制 愈愈八月十五日から實施〉,《基隆商工會議所會報》,3卷8號(1940年7月25日),頁9-10。
    4.〈生活必需品の切符制に關する意見〉,《基隆商工會議所會報》,3卷8號(1940年7月25日),頁5-7。
    5.〈皇民鍊成實踐要綱〉,《警察語學講習資料》,34卷(1941年11月15日),頁39-45。
    6.〈美國小麥協會介紹〉,《烘焙班訊》,4期(1970年9月16日),頁2。
    7.〈烘焙訓練三年有成〉,《烘焙班訊》,5期(1970年11月1日),頁1。
    8.〈奢侈品禁止令とは-法の適用を受ける物〉,《臺北消防》,96期(1940年9月),頁37-44。
    9.〈國策新興代用品展覽會を見て〉,4卷1期(1939年1月1日),頁58-59。
    10.〈專修學生班 學習新課程〉,《烘焙班訊》,2期(1970年6月16日),頁1。
    11.〈教廳成立麵包供應中心本班協助代訓工作人員〉,《烘焙班訊》,6期(1971年1月1日)。
    12.〈飲食物行商の取締〉,《語苑》,31卷6期(1938年6月15日),頁20-22。
    13.〈飲食物行商者に對して〉,《語苑》,29卷7期(1936年7月15日),頁18-21。
    14.〈飲食物及用器具に關する取締〉,《華光》,11期(1938年11月28日),頁30。
    15.〈第30課 七七禁令の重要性と其の內容(上)〉,《語苑》,33卷12期(1940年12月15日),頁13-18。
    16.〈節米料理と代用食展示會〉《臺灣農會報》,3卷6期(1941年6月21日),頁83。
    17.〈新經濟道德の確立〉,《基隆商工會議所會報》(基隆:基隆商工會議所,1940年),頁3-5。
    18.〈臺灣飲食物防腐劑取締規則〉,《臺灣稅務月報例規》,13期(1911年1月15日),頁110-111。
    19.〈臺灣電視公司播出 本會西點製作教學〉,《烘焙班訊》,9期(1971年5月16日),頁1。
    20.〈臺灣館〉,《臺灣協會會報》,52號(1903年1月20日),頁47。
    21.〈麵食工業報導〉,《烘焙班訊》,18期(1973年2月),頁3。
    22. 八木勇太郎,〈飲食物取締(2)〉,《語苑》,27卷11期,頁24-26。
    23. 三宅愛次郎,〈飲食物取締(1)〉,《語苑》,27卷10期,頁12-14。
    24. 山口櫻,〈飲食物其他の試驗に就て〉《臺灣藥友會誌》(臺北:臺灣藥友會,1925年),頁12-13。
    25. 池野隆吉、周雲祥,〈臺灣の特殊食物製造法調查報告〉,《臺灣藥學會誌》43期(1931年8月10日),頁22-38。
    26. 佐藤由松發行,〈全國菓子品評會〉,《臺南商工會議所會報》(臺南:臺南商工會議所,1938年12月20日),頁20。
    27. 吳敦禮,《烘焙班訊》,創刊號(1970年5月1日),頁1。
    28. 吳聰敏,〈美援與臺灣經濟發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卷1期(1998年春季號),頁145-158。
    29. 東方孝義,〈飲食物料理場臨檢(一)〉,《語苑》,28卷3期(1935年3月15日),頁27-31。
    30. 東方孝義〈飲食物調理場臨檢(二)〉《語苑》,28卷4期(1935年4月15日),頁27-30。
    31. 松若國雄,〈代用食に就て〉《經友》,6卷1期(1937年3月5日),頁30-34。
    32. 林鐘雄,〈1940年代的臺灣經濟〉,《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4年),頁39-49。
    33. 姚人多,〈認識臺灣:知識、權力與日本在臺之殖民至理性〉《臺灣社會學研究季刊》,42期(2001年6月),頁119-178。
    34. 徐華強,〈所務報告〉,《烘培工業》,85期(1987年6月),頁6-7。
    35. 徐華強,〈中華麵麥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改制前後的工作概述〉,《烘培工業》,第85期(1987年6月),頁17-19。
    36. 崛內次雄,〈臺灣衛生事始-領臺當時の思ひ出す中〉,《民俗臺灣》,2卷9期(1942年9月5日),頁6-9。
    37. 黑丸郁子,〈代用食料品時代〉《臺灣警察時報》,310期,頁55-57。
    38. 張隆志,〈後藤新平:生物學政治與臺灣殖民現代性的構築(1898-1906)〉,《20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1年),頁1235-1259。
    39. 陳玉箴,〈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臺灣史研究》,15卷3期,頁139-186。
    40. 許雪姬,〈皇民奉公會的研究-以林獻堂的參與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1期,1999年,頁167-211。
    41. 彭濟生,〈論麵食烘焙之重要〉,《烘焙班訊》,創刊號(1970年5月1日),頁3。
    42. 菜如生,〈臺灣菓子〉,《臺關》,18期(1907年10月1日),頁13-16。
    43. 葉仲伯,〈臺灣之麵粉工業〉,《臺灣研究叢刊第88種,臺灣食品工業第一册》(臺北:臺灣銀行出版,1966年),頁27-38。
    44. 蔡錦堂,〈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變遷〉,《臺灣學系列講座專輯一》(新北市: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11年),頁204-205。
    45. 劉至偉,〈國際農糧體制與國民飲食:戰後臺灣麵食的政治經濟學〉,《中國飲食文化》,7卷1期(2011年1月),頁1-59。。
    46. 劉士永,〈「清潔」、「衛生」、「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臺灣史研究》,8卷1期(2001年6月),頁41-87。
    六、學位論文
    1. 于佩玉,〈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文化研究〉(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2. 王怡茹,〈臺灣日治時期漢人米食生活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3. 王俊昌,〈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4. 王慧瑜,〈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1895-193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5. 江秀彥,〈臺灣藥業發展中國家角色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6. 江辛美,〈日治時期臺灣醬油產業之發展〉(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7. 吳婉韻,〈國家與臺灣紡織產業政策之研究:全球化與政策工具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8. 呂孟優,〈豐原糕餅商業空間之研究-以中正路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 系碩士論文,2007年)。
    9. 呂錦淑,〈臺灣糖業百年發展與變遷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 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10.李芳媛,〈國家機器與臺灣鹽業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11.李雄慶,〈糕餅業之行銷策略研究—以舊振南餅店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論文,2004年)。
    12.洪麗雯,〈殖民主義與產業形塑:日治時期臺灣蓪草產業之發展〉(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3.范雅慧,〈日治時期臺灣酒專賣事業〉(國立中央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4.高淑媛,〈臺灣近代產業的建立-日治時期臺灣工業與政策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3年)。
    15.張世朋,〈日治時期始政四十年臺灣博覽會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16.張尊禎,〈臺灣老餅舖與傳統飲食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7.張麗芬,〈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樟腦業(1895-1919)〉(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18.莊欣華,〈日據時期台灣節令之食俗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04年)。
    19.郭立婷,〈味覺新滋味-日治時期菓子業在臺灣的發展〉(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0.陳景堯,〈產業活動中的政府角色〉(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21.陳瑋全,〈戰後臺灣推廣麵食研究(1945-1980)〉(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2.陳燕俠,〈國家機器與紡織產業間之政策網絡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3.曾立雄,〈日治時期臺灣柑橘產業的開啟與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史學研究所,2005年)。
    24.曾品滄,〈從田畦到餐桌-清代臺灣漢人的農業生產與食物消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25.黃汝,〈臺灣百年老店接班人生涯發展歷程之敘說分析-以老雪花齋為例〉(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26.黃姿維,〈植民地時代(1895∼1945)における台湾食文化の変遷-日常生活の飲食衛生を中心に―〉(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7.楊舒雅,〈臺灣總督府舊慣調查及其所見之漢人生命禮俗〉(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2011年)。
    28.葛文誠,〈喜餅業品牌策略之探討-以郭元益公司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29.蔣佳璘,〈糕餅產業之經營策略研究—以臺中縣糕餅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2006年)。
    30.劉融,〈日治時期臺灣參展島外博覽會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所碩士論文,2003年)。
    31.賴建圖,〈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產業之研究〉(臺灣師大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七、網站
    1.お菓子何でも情報館網站
    http://www.zenkaren.net/_0100。
    2.三協成餅舖頁
    http://www.sanxiecheng.com.tw/info.php
    3.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網站
    http://www.fcdc.org.tw/default.aspx。
    4.老雪花齋餅店網站 
    http://www.lshj.com.tw/html/taste.htm。
    5.美國在臺協會美國資料中心
    http://www.ait.org.tw/zh/information-resources.html
    6.臺中市糕餅同業公會網站http://www.taichungbakery.org.tw/company.php?lang=1&ck_id=8&send=second
    7.鄭興珍餅舖網站
    http://www.jsj.com.tw/jsj2011/。
    8.德發餅行網站 
    http://tefa0529.myweb.hinet.net/。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