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佩芬
Pei-Fen Tsai
論文名稱: 地方開發與交通建設互動關係之關係-以北宜高速公路對宜蘭縣發展為例
The Interac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cal Development-Case Study on the Impact for I-Lan with Pei-I High Way
指導教授: 紀俊臣
Chi, Chun-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地方開發依賴理論發展理論交通建設北宜高速公路
英文關鍵詞: Local Development, Dependence Theory, Development Theory, Transportation, Pei-I High Wa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4下載: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地方的開發及繁榮往往是透過政府政策的總體規劃實行,而交通建設即是最直接影響地方發展的因素之一。透過交通建設,縮短城市之間的距離,促進地方經濟的成長。本文將探討其交通建設與地方開發之間所產生的依存關係。
    本研究目的乃以2006年6月通車的北宜高速公路為例,探討宜蘭地區歷經重大交通建設前後時期地方發展變化及社經發展,並推論預測其未來展望。

    本研究係以依賴理論、發展理論,解釋地方連結關係。再以協力理論說明地方之間區域整合以創造共同利益及建立合作機制解決交通建設所帶來的問題。
    研究發現,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對宜蘭縣的影響,其正面效益為活絡政經發展、強化觀光產業行銷、提升文化活動能量,負面結果係以社會治安及生態環境的問題為重。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regions are mostly relied on the overall plans and executions through governmental policies.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however, is one of the most directly-affecting factors on local development. By way of transportation, we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cities but also promote local economical growth. This research will focus on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local develop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stance the Pei-I High way (opened in June 2006) to explore the variations of local expansion and progress of socioeconomic before and after I-LAN region through significant transportation, and therefore we can predict the prospect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Dependence and Development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of local connections. Then we use Partnership Theory to explain how to settle the Transport-related issues derived from how regions integrated to create collective benefit and establish cooperative mechanism.

    And the research also discovered the Pei-I highway has several positive effect on I-LAN region: stimulating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reinforcing the tourism marketing and promoting the energy of cultural activities;on the contrary, the mainly negative outcomes are public peac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四節 文獻探討..............................10 第二章 交通建設與地方開發之運作理論建構.........17 第一節 依賴理論..............................17 第二節 發展理論..............................30 第三節 協力理論..............................35 第三章 北宜高速公路闢建前的宜蘭縣發展評議.......43 第一節 宜蘭縣的交通網絡.......................43 第二節 宜蘭縣的發展經驗.......................54 第四章 北宜高速公路闢建與宜蘭縣發展關係.........65 第一節 宜蘭縣經濟發展取向.....................65 第二節 宜蘭縣社會發展取向.....................80 第三節 宜蘭縣文化產業取向.....................87 第五章 結論.................................95 第一節 研究發現..............................95 第二節 研究建議..............................97 參考書目....................................99 附錄.......................................111

    參考書目
    一、 中文文獻
    (一)、 專書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石計生 (2000),《宜蘭縣社會經濟發展史》,宜蘭:宜蘭縣政府。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79),《十項重要建設評估》,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呂育誠(2001),《地方政府管理─結構與功能的分析》,臺北:元照。
    李曜全 (2000),〈北宜高通車後對宜蘭地區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之變化趨勢〉,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委託,宜蘭:宜蘭縣政府。
    李政賢(2007),《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臺北:五南。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 (2007),《質性研究導論》,臺北:五南。
    吳武忠、范世平(2005),《台灣觀光旅遊導論》,臺北:揚智文化。
    吳文程 (2007),《政治發展與民主轉型─比較政治理論的檢視與批判》,臺北:五南。
    季特(Gide, Charles)著,吳克剛譯 (1977),《政治經濟學原理》,臺北:中華書局。
    林志恒(1998),《宜蘭之子游錫堃》,臺北:遠見。
    林水波、李長晏 (2005),《跨域治理》,臺北:五南。
    宜蘭縣政府 (1997),《宜蘭縣總體規劃報告書》,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1998),《宜蘭縣觀光發展整體計畫-通盤檢討》,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1999),《宜蘭縣統計要覽》,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1993),《宜蘭縣政府文化建設工作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1992),《宜蘭縣長陳定南施政總報告彙編》,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觀光協會、蘭陽同協會編 (1992),《宜蘭縣區域發展座談會─由北宜高速公路談宜蘭發展會議實錄》,宜蘭:蘭陽同協會、宜蘭縣觀光協會。
    宜蘭縣政府(2009),《競爭型國際觀光魅力句點示範計畫》,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史館 (2008),《宜蘭研究─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
    於幼華等著 (1991),《宜蘭縣環境品質規劃研究案》,宜蘭縣政府委託,宜蘭:宜蘭縣政府。
    紀俊臣、楊正寬、林連聰 (2005),《觀光行政與法規》,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紀俊臣 (2007),《都市與區域治理》,臺北:五南。
    徐惠隆,1992《蘭陽的風土與歷史》,臺北:台原
    財團法人蘭陽文教基金會編 (1997),《宜蘭縣政府1990~1997宜蘭縣長游錫堃施政八年專輯》,宜蘭:宜蘭縣政府。
    許宗力 (1992),《地方自治之研究》,臺北:業強。
    高安邦 (1997),《政治經濟學》,臺北:五南。
    高淑媛 (2004),《宜蘭縣史大事記》,宜蘭:宜蘭縣政府。
    唐學斌(2002),《觀光事業概論》,臺南,復文。
    張紹勳 (2000),《研究方法》,臺中:滄海書局。
    張智欽(2008),〈北宜高速公路興建對水文環境影響之研究〉,《「宜蘭研究」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縣史館。
    陳碧琳(2008),〈「地場化」產業在宜蘭初探〉,《文化、地方、藝術節─以宜蘭縣辦理大型文化藝術活動的經驗與變遷為例》,宜蘭:宜蘭縣政府。
    陳俊 (1987),《臺灣道路發展史》,臺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陳賡堯 (1998),《文化、宜蘭、游錫堃》,臺北:遠流。
    陳樨吉、李奇樺(2005),《休閒農業經營管理》,臺北:威仕曼文化。
    普利比奇(Raul Prebisch)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譯 (1971),《拉丁美洲之轉變與開發》,臺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公共關係處。
    菲佛(preffer,Jeffrey)著,俞慧芸譯 (2007),《組織的外部控制:資源依賴觀點》,臺北:聯經。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
    蔡今中 (2008),《社會科學與論文寫作:成功發表秘笈》,臺北:智勝。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2001),《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第一次修訂)第二冊宜蘭縣各部門研究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
    臺大城鄉所 (1993),《2001新蘭陽計劃》,宜蘭:宜蘭縣政府。
    劉阿榮 (2007),《都市治理與地方永續發展》,臺北:揚智文化。
    劉守成 (2005),《1998─2005劉縣長守成施政八年紀實》,宜蘭:宜蘭縣政府。
    廖風德 (1982),《清代之噶瑪蘭》,臺北:正中。
    蔡璧煌、陳俊明主編 (2000),《轉型與發展─邁向新世紀的臺灣》,臺北:國家發展研究院。
    嚴清華 (2005),《路徑依賴、管理哲理與第三種調節方式研究》,武漢:武漢大學。
    鮑亦榮 (1961),《經濟發展之基本問題》,臺北:天同。
    賴淑娟 (2006),《宜蘭地區社會變遷與永續發展-第一次基本調查研究計劃執行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
    韓培爾 (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Q&A》,臺北:風雲論壇。
    龐建國 (1993),《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臺北:巨流。
    龔宜君 (2001),《宜蘭縣人口與社會變遷》,宜蘭:宜蘭縣政府。
    戴寶村 (2001),《宜蘭縣交通史》,宜蘭:宜蘭縣政府。
    戴寶村 (2008),〈內聚與聯外─從交通考察宜蘭歷史發展〉,《「宜蘭研究」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
    (二)、 論文
    王志弘 (2008),〈速度的激情─北宜高速公路的社會生產與地域回應〉,《「宜蘭研究」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89-366。
    何致中 (2002),《地方與認同:宜蘭地區地方特質與認同政治間的關連》,臺北: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
    沈嘉玲 (2002),《宜蘭的「落後」與發展:地方自主觀點的反思》,臺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素月 (2003),《文化治理與地域發展─90年代以降的空間─社會過程(1990~2002)》,臺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山 (1978),《南北高速公路對台北地區衝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家瑋 (2002),《宜蘭縣觀光發展的未來趨勢》,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未來學系碩士論文。
    林錫權 (1994),《政府組織對應外在體制性環境之策略─宜蘭縣政府「觀光立縣」政策之施政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崇琦 (2006),《大里溪整治對地方都市規劃與發展之影響-以擴大大里、太平、烏日、霧峰都市計畫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威廷(1995),《公共合產之理論與策略: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功能的觀察》,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新民 (1996),《從資源依賴理論探討資源與加速創新策略之關係》,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紀俊臣 (2003),〈臺北市與中央關係協力化之研究〉,《2003年臺灣政治學年會暨「世局變動中的臺灣政治」研討會》,臺灣政治學會、東吳大學政治學系主辦,頁4-21。
    梁鴻彬1999《政治變遷的地方模式─民進黨在宜蘭執政的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榮光 (1993),《宜蘭的變與不變-北宜高速公路衝擊宜蘭社經發展》,臺大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禎 (1998),《文化政策、認同政治與地域實踐─以90年代宜蘭為例》,臺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姿瑾 (2006),《公私協力關係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研究:以陽明山竹子湖為例》,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佩君 (2002),《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兆仁 (1997),《地區性產業發展規劃與策略之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登華 (2006),《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對蘭陽平原經濟成長之影響》,佛光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貞 (2002),《休閒住宅意識調查與情境分析-以北宜高速公路對宜蘭縣衝擊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郭修發 (2005),《地方治理與觀光發展:以宜蘭縣為例》,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健倫 (2004),《土地非農化與地方經濟發展下的中國大陸都市治理:大蘇州地區開發區案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瑛卉 (2006),《北宜高通車對蘇澳觀光衝擊之探究》,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怡雅(2007),《高速公路建設對地區發展之影響─以國道5號與宜蘭地區為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立煒(2008),〈地方公共事務協力化管理之研究-以科學園區管理局與新竹縣、市首長高層會議〉,《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8年選後台灣地方政治》,東海大學政治學系主辦,頁4-26。
    溫澔平 (1996),《北迴鐵路建設前後東部各縣發展狀況之分析》,臺北: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守成 (2002),〈宜蘭-縣政之產業規劃〉,發表於2002全球營運高峰論壇,台北:財團法人時代基金會,頁1-2。
    鍾杲秀 (1993),《依賴理論與臺灣經濟發展關係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建程 (2006),《依賴理論再思考:淵源、流派與發展》,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 期刊
    江岷欽、孫本初、劉坤億(2004),〈地方政府間建立策略性伙伴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及其鄰近縣市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8期,頁1-30。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第13期,頁123-125。
    周素卿 (1995),〈北宜高速公路對宜蘭地區居住功能的衝擊評估〉,《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報》,第18期,頁142-143。
    許文傑 (2003),〈地方治理發展策略:宜蘭經驗的回顧與展望〉,《佛光人文社會學刊》第4期,頁169-194。
    孫華翔 (2003),〈文化設施在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中的角色〉,《典藏今藝術》,第133期,10月,頁44-47。
    陳子韋 (2002),〈魅力臺灣-我國觀光產業之現況〉,《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4期,頁40-48。
    劉坤億 (2006),〈臺灣地方政府間發展夥伴關係之制度障礙與機會〉,《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3期,頁1-34。
    劉坤億 (2004),〈地方政府間建立策略性伙伴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及其鄰近縣市為例〉,《國立臺北大學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8期,頁1-30。
    劉新圓 (2001),〈政府應積極振興文化產業〉,《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3期,頁121-122。
    廖淑蓉、古宜靈、周志龍 (2000),〈文化政策與文化產業之發展─西歐城市經驗的省思〉,《理論與政策》,第14卷,第2期,頁165-197。
    盧郁伶 (2007),〈臺灣觀光產業之網絡治理研究〉,《T&D飛訊》,第57期,頁5-6。
    黃慧明 (2006),〈附錄二、各縣市地區地價動態說明:宜蘭縣〉,《都市地區地價指數》26:49-51。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網http://www.land.moi.gov.tw/,取用日期2009年5月11日
    外文文獻
    Aaker, D.A.,1984,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New York: Wiley.
    Alan DiGaetano, and John S. Klemanski, 1999, Power and City Governanc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Urban Development,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Bauer, P,1984,Reality and Rhetoric:Studies in the Economics Development.London:Weidenfeld and Nicolson.
    Der-Horing Lee, ed., 2004, Urban and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Modeling,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Giacomo Becattni, 2002, From Industrial Districts to Local Development: An Itinerary of Research, Glensanda House, Montpellier Parade.
    Hall, P., 1992,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3 edn, New York: Routledge.
    Hall, P., 2001, Cities of Tomorrow: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3 edn, Oxford: Blackwell.
    Jefferey M. Sellers, 2002, Governing from Below: Urban Region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empen, Ronald Van, et al., ed., 2005,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ldershot: Ashgate.
    Lee, Kyu-Bang, ed., 2003, Global City Region, Seoul: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Max Barlow, and Doris Wastl-water, 2003, New Challenges in Local and Regional Administration, UK: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Gower House.
    Martin Boddy, 2003,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Urban Governance: Shaping the Competitive City of the Future, Great Britain: The Policy Press University of Bristol.
    Malcolm Mlies, and Tim Hall, ed., 2003, Urban Futures: Critical Commentaries on Shaping the City, London: Routledge.
    Morgan Sant,1975,Industrial Movement and Development:The British Case,Oxford:New York:Pergamon Press.
    Parson, T. and Edward Shils, 1951,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obyn Eckersley,1992,.Environmentalism and Political Theory:Toward and Ecocentric Approach.Albany:state Universityof New York
    Suzanne M. Leland, and Kurt Thurmaier,ed., 2004, Case Studies of City-country consolidation: Reshaping and Local Government Landscape, New York: M.E. Sarpe.
    Sugden, Roger, et al., 2003, Urban and Regional Prosperity in A Glovalised New Economy, UK: Edward Elgar Cheltenham Northamptobn.
    Steinert, Heinz, 2003, Culture Industry, Blackwell Pub.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