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建言
論文名稱: 「文本的改寫」與「科學語言融入教學」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神經系統單元的影響
指導教授: 楊文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學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論文頁數: 139
中文關鍵詞: 神經系統改寫版文本科學語言科學語言教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1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文本的改寫與科學語言教學法對學生學習神經系統單元的影響。藉由系統功能語言學分析坊間版文本,並考量科學語言與漢語特性(包含:分類組成論述、名詞組隱含分類、零代詞現象)編寫改寫版文本與設計科學語言教學法。研究對象為台北縣某國中7年級8個班214位學生,首先依據閱讀改寫版或坊間版文本分成兩組,每組4個班;教師再以學生閱讀的文本配合科學語言教學法或傳統教學法實施教學。在閱讀與教學後填寫研究工具「神經系統閱讀理解測驗」,作答結果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學生閱讀不同文本的成效,並以二因子共變數分析探討教師使用的文本與教學法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文本的論述與教師口語則以系統功能語言學分析以詮釋量化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1)學生閱讀改寫版文本的成效較坊間版文本佳(p<.01)。(2)文本與教學法間無交互作用(p>.05)。(3)教師使用改寫版文本的成效優於坊間版文本(p<.01)。(4)教師使用科學語言教學法的成效優於傳統教學法(p<.01),且使用科學語言教學法的效果(ES=0.55)優於使用改寫版文本(ES=0.31)。由研究結果得知科學語言與漢語的使用方式會影響學生對於科學概念的理解。因此本研究建議教科書應依照語言特性編寫,並根據科學語言教學法編纂教師手冊;其次,教師應使用科學語言教學法以提升教學成效並增進學生科學語言與科學概念的學習。

    The aim of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rewritten text and science language teaching on students learning nervous system unit. The texts were rewritten and
    science language teaching were designed through analyzing bookstore text by applying systemat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of science language and the features of Mandarin (Class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 Exposition, implicated classification
    of NPs and zero pronoun.). Eight classes and 214 students from on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ounty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study design was first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reading re-written text or bookstore texts. Each group consists of 4 classes; the teacher will implement teaching using reading text for student in coordination with science language or traditional teaching. A test was conducted upon reading and learning. One-way
    ANCOVA and two-way ANCOVA were applied to the test results to render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Text description and teachers’ oral content were analyzed and interpreted in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using systemat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e following three findings: 1.The effect of students reading rewritten texts was more superior to reading bookstore texts. 2. There wa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text and teaching method(p>.05)3. The effect of teachers applying re-written text was more superior to bookshop text (p<.05). 4. The effect of teachers using science language teaching was more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teaching(p<.05), while the effect of using science language teaching(ES=0.55)was more superior than using re-written text(ES=0.3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udents' comprehension to science concep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science language and Mandarin. Therefore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extbooks shall be writt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nguage features and compile teacher manual in accordance with scienc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Secondly, teachers shall enhance teaching effect using science language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on science language and science concepts.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2 第三節 名詞釋義…………………………………………………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貳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科學語言與漢語特性……………………………………5 第二節 神經系統單元相關研究…………………………………7 第三節 文本分析方法……………………………………………12 第四節 科學語言教學相關研究…………………………………15 第叄章 研究方法……………………………………19 第一節 研究設計…………………………………………………19 第二節 文本分析與改寫…………………………………………21 第三節 科學語言教學法的設計…………………………………29 第四節 研究工具…………………………………………………35 第五節 研究對象…………………………………………………38 第六節 資料分析…………………………………………………38 第肆章 研究結果……………………………………43 第一節 閱讀不同文本對迷思概念的影響………………………43 第二節 閱讀不同文本對重要概念的影響………………………48 第三節 使用「文本」與「教學法」間的交互作用……………62 第四節 使用不同文本與教學法對迷思概念的影響……………63 第五節 使用不同文本與教學法對重要概念的影響……………7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99 第一節 結論………………………………………………………99 第二節 建議………………………………………………………103 參考文獻………………………………………………105 中文部份………………………………………………………… 105 英文部分………………………………………………………… 106 附錄……………………………………………………109 附錄一、神經系統閱讀理解測驗.………………………………109 附錄二、「神經系統與動物的關係」口語………………………113 附錄三、「神經系統的組成」口語………………………………118 附錄四、「神經系統的功能」口語………………………………123 附錄五、「行為與神經傳導」口語………………………………128

    李世文、陳秋梅(1993):中文口語與書寫語的比較研究。教學與研究,15,63-96
    李秀娟(1998):不同教學策略對國中生學習生物的影響。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哲迪(2006):高中物理教科書與學生關於力的話語與合法化的語言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沈鴻明(1994):國中學生神經系統之概念發展。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鴻明、蔡長添(1996):國中學生神經系統之概念發展。科學教育, 7, 1-20。
    林文杰(2007):「科學語言遊戲」融入教學對物理文本的語意理解與語法應用之探討-以「生活中的力」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芯聿(2009):文本改寫與教學對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科學文本的效應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美秀(2007):九年級學生閱讀感應起電圖示理解情形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封德威(2007):神經系圖形的表徵結構對於學生讀圖理解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蘭(1999):科學資優生語文能力研究的規劃與推動。科學發展月刊,27(9),1066-1073。
    涂志銘、張賴妙理和鄭湧涇(2001):運用診斷測驗探究國一學生對神經系統之另有概念。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科教年會論文彙編。
    許佩玲(2004):從系統功能語言學觀點探討不同圖文整合方式之科學課文對閱讀理解的影響–以月相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慶堂(2007):科學課文中零代詞對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程琪龍(1994)。系統功能語法導論。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七上(2008)。台北縣:康軒文教事業出版。
    葉季昀(2005):圖像組織架構教學策略對國中生學習神經系統概念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葉佳承 楊文金 廖斌吟 賴廷倫 林芯聿(2009):光合作用文本對學生概念學習的影響。科學教育月刊。
    翁育誠(2004):以蘊含序列與詞彙密度兩種結構探討科學課文結構與閱讀理解的關係-以溫度與熱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世文(2007):科學文本之級位分體論述與師生對其語意理解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世文、楊文金(2006):以系統功能語言學探討約生對不同科學文本的閱讀理解。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51(1,2),107-124。
    陳世文、楊文金(2008):學生對科學教科書詞彙關係理解之分析。教科書研究,1(2),101-127。
    陳惠如(2009):低識讀能力學生對科學文本的閱讀困難研究-以「血糖的恆定」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文金(2007):學生對「類屬-組成」論述的語意理解-以「血液」文本為例。科學教育學刊,15(2),195-214。
    楊文金、陳世文(2008):科學漢語與科學英語論述特質的比較-以「觀念物理」文本為例。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53(1),113-137。
    楊文金、陳世文、李哲迪、任宗浩、古智雄(2008):以閱讀困難觀點探討漢、英語科學論述之語意差異-以觀念物理文本為例。科學教育學刊,16(2),193-214。
    張黛琪(2004):零代詞的診斷式測驗與評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廷倫、楊文金(2006):名詞組所蘊含的分類架構之探究以國中翰林版「光合作用」單元為例。中華民國第二十二屆科教年會論文彙編。
    Campbell. N. A. , B. R. Jane (2002):生物學(Biology)。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Bahar, M., Johnstone, A. H., & Hansell, M. H. (1999). Revisiting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biology.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33(2), 84-86.
    Fang, Z. (2005). Science Literacy: A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Perspective. Science Education, 89, 335-347.
    Fang, Z. (2006). The language demands of science reading in middle scho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8(5), 491-520.
    Halliday, M. A. K., & Martin, J. R. (1993). Writing Science: literacy and discursive power. Lond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Halliday, M. A. K. (2004). The language of science.(edited by Jonathan J. Webster. The fifth volume of a series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K. Halliday). London/ New York: Continuum.
    Kress, G., & van Leeuwen, T.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Lemke, J. (1990). Talking science: language, learning and values. 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
    Norris, S., & Phillips, L. (2003). How literacy in its fundamental sense is central to scientific literacy. Science Education, 87(2), 224-240
    Veel, R. (1997). Learning how to mean—scientifically speaking. Apprenticeship into scientific discourse in secondary school. In F. Christie, & J. R. Martin(eds.), Genres and institutions︰social process in the workplace and school(p.161~195). London: Cassell.
    Wellington, J. J. & Osborne, J.(2001). Language and literacy in science education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