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怡君
論文名稱: 原型理論下的凳子設計創作
Stool design 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archetype.
指導教授: 林磐聳
Lin, Pang-Soong
鄭金典
Cheng, Jin-Di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原型符號凳子產品設計凳子設計坐具設計
英文關鍵詞: Archetyp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9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創作研究期望透過原型理論的研究確實地了解物品存在的價值,並應用至產品設計的發展過程中,提供設計師們在初步發展設計時仔細思考物品本身存在的價值,而不隨著潮流的腳步創作設計以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
    本研究首先以柏拉圖哲學理論中和原型相似的「觀念」引入主題,接著藉由心理學與文學的原型理論論述,協助釐清原型理論的重點概念,深入探討原型在人類潛意識中的運作,後續將原型理論帶入設計領域時,才得以清楚地認知、應用於設計。本研究透過林銘煌所歸納的承襲、暗喻與踰越三種原型設計手法,發現概念與造型的相輔相成,因此本研究引用符號學能指、所指的思維,企圖拆解造型和概念兩者是如何相互輔佐成為最後的設計。本研究從探討的過程發展出一套造型與概念分析表,接著藉由原型相關的設計範例搜集與專家訪談的結果,分析概念與造型各自的詮釋手法,經驗證後發現造型與概念分析表可協助設計者回頭檢視設計的成果。最後研究者將以凳子作為設計的實踐,並以造型與概念分析表檢視個人之創作作品。

    This research is trying to figure out the real value of existence of artificiality, let designers carefully think about the value of the articles when developing a new design. To remind all designers in this fast-moving time should create a long lasting design, instead of following the current trend.
    At the beginning , the researcher studies the“Idea”of Platonism and then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thinking of archetype through Psychology and Literature review. To be more familiar with archetype might assist designers correctly apply the theory to design practice. Professor Ming-Huang Lin divides archetype design into three groups ‘reconstructive archetypes’, ‘borrowing archetypes’, and ‘breaking archetypes’. Based on these groups, the researcher points 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appearance and concept of design, and develop a system of “Archetype of appearance and concept”. According to the collection of designs in the study and the designers’ interview, that proves this system of “Archetype of appearance and concept” could help designer to exam their design works. At the end of study this system is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of stool design.

    第一章 緒論 -1- 1.1 設計創作背景與動機 -1- 1.2 設計創作目的 -2- 1.3 設計創作範圍與限制 -2- 1.4 設計創作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 原型理論在各領域的探討 -5- 2.1.1 原型理論的起源 -5- 2.1.2 心理學的原型理論 -6- 2.1.3 文學的原型理論 -8- 2.2 設計領域的原型理論 -10- 2.3 現今設計師原型手法的運用 -13- 2.3.1 Philippe Starck(菲利浦史塔克) -13- 2.3.2 Ingo Maurer(安哥莫瑞爾) -17- 2.4 原型設計的表現手法 -18- 2.5 符號學能指與所指 -21- 2.6 原型設計範例搜集與分析 -26- 2.7 凳子的歷史與沿革 -31- 2.7.1 發明凳子的埃及人 -31- 2.7.2 漢文化由跪坐轉向席地坐 -33- 2.7.3 佛教與漢文化融合的唐代凳具 -35- 2.7.4 一改豐厚為秀直的五代坐凳 -37- 2.7.5 奠定簡樸、實用風格的宋代凳具 -38- 2.7.6 便於攜帶的元代凳具 -39- 2.7.7 秀麗端莊的明代凳具 -39- 2.7.8 裝飾華麗的清代凳具 -41- 2.8 台灣早期凳子的歷史 -43- 2.8.1 明式凳類 -44- 2.8.2 清式凳類 -46- 2.8.3 日據凳類 -47- 2.8.4 民初凳類 -47- 2.9 凳子的經典設計範例搜集與分析 -48- 第三章 專家訪談 -53- 3.1 2007五十凳設計邀請展 -53- 3.2 訪談法 -53- 3.2.1 半結構訪談 -54-- 3.3 個案訪談分析 -55- 3.3.1 個案一 childhood -55- 3.3.2 個案二 洗衣板 -57- 3.3.3 個案三 妙手回春 -59- 3.3.4 個案四 動靜物 -62- 3.3.5 個案五 有影無 -65- 3.3.6 個案六 无 -67- 3.3.7 個案七 量化關係 -70- 3.3.8 個案八 Dual -73- 3.3.9 個案九 水上漂 -75- 3.3.10 個案十 櫺格椅 -78- 3.4 訪談分析與歸納 -81- 3.5 設計方向 -82- 第四章 設計實作 -83- 4.1 概念發展 -83- 4.1.1 第一階段草圖發展 -84- 4.1.2 第二階段草圖定案 -92- 4.1.3 一比一草模製作 -97- 4.1.4 實體模型案例 -101- 4.2 實體模型使用展現圖 -106- 4.3 設計成果自我評估 -111- 4.3.1 承襲設計自我評估 -111- 4.3.2 暗喻設計自我評估 -112- 4.3.3 逾越設計自我評估 -113- 4.4 展覽規劃 -114- 4.4.1 確定展覽空間 -114- 4.4.2 平面宣傳品製作 -115- 4.4.3 展覽會場實景 -117- 4.4.4 展覽整體自我評估 -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5.1 結論 -121- 5.2 後續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4- 附錄一 設計概念草圖 -127- 附錄二 訪談問券及訪談逐字稿 -130- 附錄三 展覽照片故事 -172- 表目錄 表2-1 符號組成系統 -24- 表2-2 設計過程圖 -25- 表2-3 造型與概念分析表 -26- 表3-2 五十凳設計師作品分析表一 -81- 表3-2 五十凳設計師作品分析表二 -81- 圖目錄 圖 1-1,設計創作流程圖 -4- 圖 2-1,Aldo Rossi的Cabina dell”Elba木櫃 -12- 圖 2-2,Ungers為法蘭克福建築博物館設計的桌椅 -12- 圖 2-3,Ungers的咖啡組Neue Klassik -13- 圖 2-4,Aldo Rossi,La conica 濃縮咖啡壺 -13- 圖 2-5,Phillippe Starck,Miss Sissi -14- 圖 2-6,Phillippe Starck,Lord Yo -14- 圖 2-7,Phillippe Starck,Ray Menta -15- 圖 2-8,Phillippe Starck,Richard III -15- 圖 2-9,Phillippe Starck,Soudain le sol trembla -16- 圖 2-10,Ingo Maurer,Bulb -17- 圖 2-11,Ingo Maurer,Birds birds birds -17- 圖 2-12,Ingo Maurer,Holonzki -18- 圖 2-13,Ingo Maurer,Wo bist du, Edsion? -18- 圖 2-14,Rody Graumans,85 Lamps -19- 圖 2-15,Arne Jacobsen,Ant Chair -20- 圖 2-16,Luciana Martins e Gerson de Oliveira,Poltrona Cadê -20- 圖 2-17,Bedin,Super -25- 圖 2-18,Alexander Taylor,Fold -26- 圖 2-19,John Brauer,Bin Bin -27- 圖 2-20,Chris Kabel,Stick lamp -27- 圖 2-21,Ron Gilad,Dear ingo -28- 圖 2-22,& design,Nekko vase -28- 圖 2-23,Marcel Wanders,Sponge vase -29- 圖 2-24,Pascal Tarabay,Cuckoo forest clock -29- 圖 2-25,Arnout Visser,Fruit on wheels -30- 圖 2-26,Harri Koskinen,Block -30- 圖 2-27,Lattic stool -32- 圖 2-28,Craftsman’s seat -32- 圖 2-29,北魏龍門石窟蓮花洞中的菩薩像,菩薩所坐的就是腰鼓形圓凳 -34- 圖 2-30,敦煌二五七窟北魏壁畫,最早的方凳形象 -35- 圖 2-31,唐墓出土的三彩細腰凳 -36- 圖 2-32,唐 周文矩「水榭看鳧」圖 -36- 圖 2-33,唐 張萱「搗練圖」,圖中女子乘坐著月牙凳 -37- 圖 2-34,五代 傳五代「韓熙載夜宴圖」 -37- 圖 2-35,宋 徽宗「文會圖」 -38- 圖 2-36,北宋 蘇漢臣「妝鏡圖」 -39- 圖 2-37,明式有束腰馬蹄足羅鍋帳加矮老方凳 -40- 圖 2-38,明式無束腰直足直帳小方凳 -40- 圖 2-39,明式八足圓凳 -40- 圖 2-40,明式五開光弦紋坐凳 -40- 圖 2-41,夾頭榫春凳 -41- 圖 2-42,清代圓凳 -42- 圖 2-43,清代綉墩 -42- 圖 2-44,明式苦苓木大板椅 -44- 圖 2-45,明式椅條 -45- 圖 2-46,明式方凳 -45- 圖 2-47,明式撇腳凳 -45- 圖 2-48,清式鑲石圓凳 -46- 圖 2-49,台灣西洋變體家具 -47- 圖 2-50,台式早期鑲瓷餐凳 -47- 圖 2-51,竹製矮凳 -47- 圖 2-52,Alva Alto,Stool 60 -48- 圖 2-53,Alva Alto,Y-leg -49- 圖 2-54,Antti Nurmesniemi,Sauna stool -49- 圖 2-55,Sori Yanagi,Elephant stool -50- 圖 2-56,Max Bill,Ulmer hocker -50- 圖 2-57,Sori Yanagi,Butterfly -51- 圖 2-58, Charles and Ray Eames,Eames Walnut Stool -51- 圖 2-59,Philippe Starck ,Prince Aha -51- 圖 3-1,廖軍豪,Childhood -55- 圖 3-2,楊雅惠,洗衣板 -57- 圖 3-3,黃柏松,妙手回春 -59- 圖 3-4,劉美均,動靜物 -62- 圖 3-5,林信和,有影無 -65- 圖 3-6,孫崇實,无 -67- 圖 3-7,陳呂維,量化關係 -70- 圖 3-8,張宥喬,Dual -73- 圖 3-9,陳佳佳,水上漂 -75- 圖 3-10,黃薰立,櫺格椅 -78- 圖 4-1,承襲手法概念草圖一 -85- 圖 4-2,承襲手法概念草圖二 -86- 圖 4-3,承襲手法概念草圖三 -87- 圖 4-4,暗喻手法概念草圖一 -88- 圖 4-5,暗喻手法概念草圖二 -89- 圖 4-6,逾越手法概念草圖一 -90- 圖 4-7,逾越手法概念草圖二 -91- 圖 4-8,承襲手法第二階段草圖 -92- 圖 4-9,承襲手法縮比草模發展 -93- 圖 4-10,承襲製作工法討論草 -93- 圖 4-11,暗喻手法第二階段草圖 -94- 圖 4-12,暗喻手法縮比草模發展 -94- 圖 4-13, 暗喻製作工法討論草圖 -95- 圖 4-14,逾越手法第二階段草圖 -96- 圖 4-15,暗喻手法縮比草模發展 -97- 圖 4-16, 逾越製作工法討論草圖 -97- 圖 4-17, 承襲手法1:1草模製作 -98- 圖 4-18, 暗喻手法1:1草模製作 -100- 圖 4-19, 逾越手法1:1草模製作 -100- 圖 4-20,定案僕人凳實體模型製作一 -101- 圖 4-21,定案僕人凳實體模型製作二 -102- 圖 4-22,定案僕人凳實體模型製作三 -102- 圖 4-23,定案馬匹凳實體模型製作一 -103- 圖 4-24,定案馬匹凳實體模型製作二 -103- 圖 4-25,定案兩腳凳實體模型製作一 -104- 圖 4-26,定案兩腳凳實體模型製作二 -105- 圖 4-27,定案兩腳凳實體模型製作三 -105- 圖 4-28,僕人凳使用情境一 -106- 圖 4-29,僕人凳使用情境二 -106- 圖 4-30,僕人凳使用情境三 -107- 圖 4-31,馬匹凳使用情境一 -108- 圖 4-32,馬匹凳使用情境二 -108- 圖 4-33,馬匹凳使用情境三 -109- 圖 4-34,兩腳凳使用情境一 -110- 圖 4-35,兩腳凳使用情境二 -110- 圖 4-36,展覽空間大小 -114- 圖 4-37,展覽空間規劃 -115- 圖 4-38,展覽海報設計 -115- 圖 4-39,展覽酷卡設計 -116- 圖 4-40,展覽EDM設計 -116- 圖 4-41,展覽實景一 -117- 圖 4-42,展覽實景二 -117- 圖 4-43,展覽實景三 -118- 圖 4-44,展覽實景四 -118- 圖 4-45,展覽實景五 -119- 圖 4-46,展覽實景六 -119-

    書籍資料
    1.王世襄(1989)。明式家具研究,台北:南天。
    2.伍至學(1988)。人性與符號形式,台北:台灣書店。
    3.林美慧(2007)。台灣設計師週專刊,台北:禹立電子分色有限公司。
    4.洪顯勝 譯(1988)。Roland, B. 著。符號學要義,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5.胡德生(1992)。中國古代家具,上海:文化出版社。
    6.范進 譯(1992)。Ernst, C. 著。國家的神話,台北:桂冠。
    7.崔詠雪(1986)。中國家具史─坐具篇,台北:文明書局。
    8.常若松(2000)。人類心靈的神話,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9.張景智 譯(1992)。Janathan, C. 著。索緒爾,台北:桂冠新知叢書。
    10.陳永寬 譯(1988)。Terence, H. 著。結構主義與符號學,台北:南方叢書。
    11.陳慧 譯(1998)。Northrop. 2F. 著。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2.曾仰如(1972)。柏拉圖的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3.結構群 譯(1991)。Ernst, C. 著。人論,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4.董學文、王葵 譯(1992)。Roland, B. 著。符號學美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15.管倖生(2006)。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6.劉大基 譯(1991)。Susanna, K. L. 著。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17.劉美鈴(2001)。少與多─法國國立當代藝術基金會設計收藏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18.劉耀中(1995)。榮格,台北:東大圖書。
    19.鴻鈞 譯(1990) 榮格 著。榮格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簡榮聰(2000)。台灣傳統家具,中壢市:桃園縣文物協會。
    21.Fischer, V.(1980).Design Now : Industry or Art?, New York:Prestal.
    22.Jessica, L. translated, Manfredo, T.(1989). History of Italian Architecture1944-1985, Cambridge:MIT Press.
    23.R. F. C. Hull translated, Carl, G. J.(1970). Four Archetypes : Mother/Rebirth/Spirit/Trickster,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期刊資料
    1.江韶瑩(1999)。從百年文化生活看台灣早期家具─以明清漢體家具為主。台灣文化百年,頁346-405。
    2.李炎華(2006)。從羅蘭巴特符號論論「多元開發就業專案」的意義,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頁19。
    3.林銘煌(2002)。原型符號與設計。工業設計,第三十券,第二期,頁203-209。
    4.林銘煌(2004)。原型理論與原型設計。設計學報,第九券,第四期,頁1-15。
    5.林銘煌(2006)。潛意識與簡極設計。傳播研究簡訊,第四十五期,頁5-9。
    6.胡文彥(1997)。家具與佛教─中國家具文化之二。故宮文物月刊,第一百七十二期,頁38-53。
    7.胡文彥(1997)。家具與禮。故宮文物月刊,第一百六十六期,頁106-117。
    8.胡德生(1996)。古代的椅和凳。故宮博物院院刊,頁23-33。
    9.翁同文(1983)。中國坐椅起源與絲路交通。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一期,第二券,頁7-13。
    10.張德祥(1997)。元代家具的風格。收藏家,第一期,頁34-39。
    11.張珏(2003)。精工細巧─中國家具史略。文玩叢說,第八期,頁30-37。
    12.陳啟雄(2000)。台灣傳統家具之調查及推廣(五)─几凳篇(2)。木工家具,第197期,頁76-86。
    13.楊泓(1987)。敦煌莫高窟與中國古代家具史研究一─公元5至6世紀中國家具的演變。敦煌石窟國際討論會文集,頁520-533。
    14.趙燕(2008)。中國情結─中式家具文化。美術大觀,第八期,頁176。
    15.劉紅傳(2005)。中國古代家具的發展與時代的關係。天中學刊,第一期,第二十券。
    16.薛偉明(2006)。宋代家具的文化氣息。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三期,頁26-27。
    17.Kim, G., Leon, S., & Phillip, M.(1998). A History of seating in the western world. Ergonomics Australia, 12(3), 1-13

    網站雜誌資料
    1.Geoffrey, K.(1997, April)The Style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Egyptian Furniture. The Magazine Antiques, Part 1, 574-581. Retrieved August 20, 2008 from the world Wild Web:http://www.encyclopedia.com/doc/1G1-20050941.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