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方學文
論文名稱: 明代寓言散文研究──以《四庫全書》為範圍
指導教授: 顏瑞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3
中文關鍵詞: 寓言明代寓言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6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三十年來,兩岸學者開始統整並嘗試建構中國寓言文學史。陳蒲清開風氣之先,中國寓言之發展脈絡從而為學界所共知。先秦隨諸子競起、百家爭鳴,寓言進入第一個黃金時期。魏晉六朝寓言一方面吸取筆記小說元素,融合笑話成分;另方面也翻譯傳播佛經寓言,呈現明顯的過度色彩。唐宋時期,伴隨古文運動的興起與發展,寓言文學不僅形式上涵括眾體,更具備豐富多元之內涵。元代寓言因劉基、宋濂二人而益顯重要;明清寓言則向來學者認為以「詼諧寓言」為創作主流。然而,有明一代之寓言散文是否承繼前代有所發展?除詼諧寓言外,是否有其餘作品尚未為學者所發現或注意?此為筆者初涉明代寓言之重要疑問。
    本論文以清代文淵閣《四庫全書》之「集部」作為研究範圍,爬梳後發現:承繼歷代寓言之發展,明代寓言散文無論體裁、題材與書寫內涵均有其書寫根源。然而,伴隨著明代獨特之政治情勢與社會經濟,明代寓言散文亦有其獨特面貌。筆者蒐集明代寓言散文作家計六十二人,作品共有一百二十二篇。明代寓言作品之內涵與體裁受時代政風影響最大。明初寓言以社會勸戒為主,或期許讀書人能學以致用,或提醒庶人勿為利而忘德。體裁方面,戒體散文幾乎全於此時期創作而成。明英宗至武宗時期,宦官掌權亂政,外族進逼威脅,作品轉為針砭國政:人君當勤於治國、親賢遠小;官員當視民如子、為國效力。體裁則論體寓言全出於此期。世宗至神宗萬曆十年政治愈加混亂,社會更為黑暗,自訴遭遇之作品出現,寓言散文已由治國之斧鉞刀鍼,轉為個人遭遇之寄託、遇禍求援之工具。明末社會更顯動亂,則寓言散文竟因而沒落,不復見優秀作品。
    就體裁而言,明代寓言散文可分為論、說、戒、喻、記、傳、擬人傳、對、答、解、書、序等十二體。大體而言,明代以承繼為主,並未新創體類,然重要體類作品數量卻凌駕前代。論說類寓言為明代創作主流,說體先敘後議,雜說更趨多元。戒體以動物故事為主,形式自有發展。喻體先敘後議、篇幅拉長,而胡直〈醫喻八首〉體例前所未有。論體向說體靠攏,稍稍退出寓言舞臺。傳記類寓言以傳事寄意為書寫方向,為明代寓言另一大宗。記體重回唐風,多著墨於敘事而略加議論。傳體分動物與人物二類,動物傳主較為創新,人物傳主則貼合明代重工商之時代背景加以創作。擬人傳體寓言形式回歸先秦傳統,內容卻獨出機杼、創造力十足,數量居歷代之冠。問對類作品數量不豐,然透過對話敷設成篇,充滿浪漫色彩。書體與序體寓言數量亦微,在文藝創作外,更具功能性。由此可知:論體、序體、答體、解體等寓言已在明代文壇中逐漸式微。
    明代寓言題材雖分為人物、動物、植物與器物四類,然究其創作方式,據其形態與特徵加以發展故事,乃共通手段。人事題類材,明代作者針對其職業與特色加以發揮:歷史傳說取材古籍,時代雖有區隔,卻能符應當代氛圍。農圃漁樵工商醫巫等人,職業既異,其活動、智慧亦殊。對動物類題材,明人發揮創意,賦與對應之角色形象,使動物習性切合人類道德行為標準,或才高勢威、或狡猾多智。動物之生物性已為人性所取代,成為寓意之獨特載體。對植物與器物題材,類比其才德為明人創作之重要方向。整體而言,明代寓言之題材雖以動物寓言最多、人物次之、器物又次之而植物最少。
    明人創作寓言散文有其用世精神與積極態度。或政治勸諭勉勵國君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為國祚發展提出具體方向與作法;或批判諷刺尸位素餐而魚肉百姓之無能官員。或社會勸諭期勉文人厚積其學而待時順起,民眾僅守分寸,勿因財利而狡詐害人。對作者而言,寓言彷彿治國良藥,其為國為民之努力,正藉一則則寓言佳作,展露於世人面前。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一、建構更完整的中國寓言散文史 3 二、細究明代寓言散文之文學價值與定位 4 三、開闢寓言研究的新領域 5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7 一、「明代寓言散文」義界 7 二、取材範圍與標準 11 三、研究步驟與方法 12 第三節 相關研究文獻探討 13 第二章 明代寓言散文的寫作背景與概況 16 第一節 明代時空──政治、社會與文化 16 一、政治的發展 16 二、社會經濟的繁榮 25 三、思想文化的轉變 33 第二節 書寫淵源──前代寓言的傳承 39 一、先秦寓言 40 二、漢魏六朝寓言 41 三、唐宋元寓言 43 第三節 明代寓言散文發展概況 46 第三章 明代寓言散文的文體類型 50 第一節 論說類寓言 51 一、論體寓言 52 二、說體寓言 54 三、戒體寓言 59 四、喩體寓言 62 第二節 傳記類寓言 66 一、記體寓言 67 二、傳體寓言 71 三、擬人傳體寓言 75 第三節 問對類、書體與序體寓言 78 一、問對類寓言 78 二、書體與序體寓言 81 第四章 明代寓言散文的題材 85 第一節 人事題材 85 一、歷史傳說人物 86 二、農圃漁樵 89 三、工匠與商賈 91 四、巫醫 93 五、形體殘缺者 96 六、其他人物 97 第二節 動物題材 99 一、畜獸類 99 二、鳥禽類 108 三、蟲魚類 112 第三節 植物與器物題材 119 一、植物 120 二、器物 124 第五章 明代寓言散文的主題 130 第一節 政治針砭主題 130 一、陳諭治道 131 二、批判政治亂象 136 第二節 社會勸戒主題 141 一、勸戒儒士 141 二、勸戒庶民 146 第三節 人生際遇與哲理體悟主題 152 一、自訴遭遇、求援求用 152 二、當逍遙自處、得失無動於衷 155 第六章 結論 158 附錄一 明代寓言散文篇目表 163 附錄二 明代寓言散文文體類型與寓意一覽表 167 附錄三 明代寓言散文作家生平簡表 175 附件四 臺灣寓言研究碩博士論文一覽表 181 附錄五 近十年大陸寓言研究碩博士論文一覽表 184 參考書目 186

    一、主要研究文集
    【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
    【總集部分】一二二三冊《明太祖文集》至一二九七冊《陶菴全集》。
    【別集部分】一三七三冊、一三七四冊《明文衡》。
    【別集部分】一四五四冊至一四五八冊《明文海》。

    二、相關專書部份
    (一)古籍文獻 (古籍依朝代先後排序,朝代相同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先秦】《尚書》,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
    【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
    社,1997年。
    【漢】劉安:《淮南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
    【東漢】王充:《論衡》,臺北:廣文出版社,1965年。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新校漢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
    1973年。
    【東漢】高誘撰、【宋】姚宏補:《戰國策高氏注》,臺北:世界書局,
    1956年。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圈點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圖書
    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三國】韋昭注《國語韋昭註‧楚語上》,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新校三國志注》,臺北:世界書局,
    1974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新校後漢書注‧文苑列傳下》,臺
    北:世界書局,1974年。
    【梁】鍾嶸:《詩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等注《六
    臣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唐】王勃撰、【清】蔣清翊註:《王子安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5年。
    【唐】房玄齡:《晉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57年。
    【唐】房玄齡:《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臺北:鼎文出版社,1992年。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新北市: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
    【唐】羅隱:《羅隱集‧讒書》,北京:中華書局,1983。
    【宋】朱熹:《四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1989年。
    【宋】宋應星:《天工開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宋】高承:《事物紀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宋】蘇軾:《東坡集》,臺北:新興書局,1959年。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
    【明】王艮:《王心齋先生全集》,臺北:廣文出版社,1975年。
    【明】朱得之:《無求備齋列子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明】抱甕老人:《今古奇觀》,高雄:大眾書局,1973年。
    【明】陳子龍等輯:《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陳獻章:《陳獻章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臺北:鼎文書局,1974年。
    【明】張潮:《幽夢影》,臺北:西南書局,1976年。
    【明】趙元度:《孤本元明襍記》,臺北:粹文堂書局,1974年。
    【明】薛瑄:《讀書錄》,臺北:廣文出版社,1975年。
    【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臺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明】劉基:《誠意伯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1991年。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新北市:藝文印書館,1977年。
    【清】王鴻緒:《明史稿》,新北市:文海出版社,1962年。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春秋公羊傳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爾雅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清】林紓〈流別論〉,《畏廬論文》,臺北:文津出版社,1978年。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清】夏燮:《明通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章學誠:《章氏遺書》,臺北:漢聲出版社,1973年。
    【清】曹寅:《紅樓夢》,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清】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猿猴部》,臺北:鼎文書局,
    1977年。
    【清】郭慶藩編《莊子集釋》,臺北: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年。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清】趙翼撰、陸費逵總勘、臺灣中華書局重校訂:《二十二史札記》,臺
    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清】趙翼:《甌北詩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清】趙翼:《陔餘叢考》,臺北:新文風出版社,1975年。
    【清】劉熙載:《藝概》,新北市: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

    (二)今人著作 (外國作家前置、叢書居次、其餘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Edith Hamilton著、宋碧雲譯:《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臺北:志文出版
    社,1998年。
    ﹝日﹞丸山學著,郭虛中譯:《文學研究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
    年。
    《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四十冊、七十七冊、
    一百四十六冊。
    《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六輯》,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
    《叢書集成初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一百七十七冊、三百
    七十二冊。
    四川大學圖書館編:《中國野史集成》第二十三冊,四川:巴蜀書社,1993
    年。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二百五十二
    冊,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
    方向東:《大戴禮記匯校集解‧易本命》,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白本松:《先秦寓言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呂光洋、陳世煌:《臺灣的兩棲類》,臺北:師大生物系,1982年。
    余秋雨:《新文化苦旅》,臺北:爾雅出版社,2008年。
    吳同瑞、王文寶、段寶林:《中國俗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
    吳秋林:《世界寓言史》,遼寧: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年。
    吳訥等著:《文體序說三種》,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新店:志一出版社,1998年。
    周明初注釋、黃志民校閱:《新譯明散文選》,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
    林淑貞:《中國寓言詩析論》,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胡楚生:《古文正聲─韓柳文論》,臺北:黎明文化,1991年。
    孫之梅:《中國文學精神‧明清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
    孫武昌:《唐代古文運動通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
    涂公遂:《文學概論》,臺北:五洲出版社,1998年。
    夏丏尊:《文章作法》,開明書店印行,央圖翻印,1948年。
    馬基高、黃鈞:《中國古代文學史》,臺北:萬卷樓出版社,1998年。
    高海夫主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校注集評‧柳州文鈔》,西安:三秦出版
    社,1998年。
    高國藩:《中國民間文學》,臺北:學生書局,1995年。
    章必功:《文體史話》,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年。
    商傳:《明代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
    張高評主編:《史記研究粹編》,高雄:復文出版社,1992年。
    張錯:《利瑪竇入華及其他》,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2年。
    張顯清、林金樹:《明代政治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陳邦炎主編:《曲苑觀止‧明代卷》,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
    年。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增訂本》,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2001年。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葉太平:《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黃彰健校勘:《明實錄附校勘記及附錄》,南港: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
    校印;京都:中文出版社發行,1984年。
    馮寶志等選注:《明清寓言選》,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1983年
    楊國禎、陳支平:《明史新編》,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3年)。
    臺靜農:《中國文學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年。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臺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鄭作新:《普通生物學》,臺北:正中書局,1967年。
    鄭師渠總主編、陳梧桐分冊主編:《中國文化通史‧明代卷》,北京:北京
    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錢基博:《明代文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蔡景康:《明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蔡福貴《地被植物》下,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顏瑞芳:《九頭鳥──元明寓言選析》,臺北:幼獅文化,1994年。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譚達先:《中國動物故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辭典》,上海:漢語大
    辭典出版社,2001年。
    羅聯添:《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類編》,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
    委員會,1981年。
    羅聯添:《韓愈古文校注彙輯》,臺北:國立編譯館,2003年。
    顧青、劉東葵:《冷眼笑看人間事──古代寓言笑話》,臺北:萬卷樓出版
    社,1999年。
    顧建華《寓言──哲理的詩篇》,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顧寶田注譯:《新譯百喻經》,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續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1739冊。

    三、學位論文部份 (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安秉咼:《中國傳記寓言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論文,1986年)。
    周婷:《元明寓言研究》,江蘇: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李珠海:《唐代古文家的文體革新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孫敏惠:《擬人傳體寓言析論──以《廣諧史》為研究對象》,臺中:中興大
    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張靜怡:《唐宋說體與戒體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
    文,2009年。
    蔣民德:《戰國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
    年。
    賴筱絜:《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1年)。
    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990年。

    四、期刊論文部份 (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方學文:〈柳宗元傳體散文的變創與特色〉,《國文天地》第二十四卷,第
    一期,頁10-16。
    吳智和:〈儒學教官與明代政治〉,《明史研究專刊》第九期,1989年12
    月,頁1~75。
    徐樂軍:〈破體為文、獨立成篇──柳宗元寓言文試析〉,《廣東農工商職業
    技術學院學報》21卷第1期,2005年,頁38-40。
    楊娟娟:〈博採眾長、自成一家──談柳宗元寓言文兼收並蓄的特點〉,《漳
    州師範學院學報》第47期,2003年,頁22-25。
    張丹:〈柳宗元寓言文創作成就探析〉,《語文學刊》第11期,2007年,頁
    52-53。
    范玉潔:〈簡論柳宗元與傳記文學的發展〉,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一
    期,2002年。
    陳寶良:〈明代文人辨析〉,《漢學研究》十九卷第一期,2001年6月)
    黃啟書:〈由元末政局看《郁離子》中的賢人政治〉,《中國文學研究》第
    十七期,2003年6月。
    顏瑞芳:〈明代動物寓言的角色與寓意〉,《古典文學》第15期,學生書局
    印行,2000年,頁245-275。
    顏瑞芳:〈唐代古文家寓言之發展及其體類〉,《師大國文學報》第23期,
    1994年。
    顏瑞芳:〈唐宋擬人傳體寓言探究〉,《古典文學》第十四集,臺北:學生
    書局,1997年。
    顏瑞芳:〈柳宗元〈三戒〉對後代寓言的影響〉,《中國學術年刊》第二十
    期,1999年,3月。
    顏瑞芳:〈從《文心雕龍‧論說》看唐宋說體寓言〉,《文心雕龍國際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師大國文系,2000年。
    羅宗強:〈我國古代文體定名的若干問題〉,《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9年,第3期,第49卷。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