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佩瑄
Lee pei-hsuan
論文名稱: 從漢文讀本看日治時期公學校漢文教育的近代化
Common School Classical Chinese education mordernization during Japanese rule, through the The Chinese Reader.
指導教授: 李勤岸
Li, Khin-Huan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8
中文關鍵詞: 公學校漢文教育漢文讀本日治時期近代化借詞
英文關鍵詞: Common Schools, Classical Chinese Education,, Chinese Reader, Japanese Rule, Modernization, Loanword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3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打算透過《漢文讀本》來了解公學校漢文教育進行的情形。總督府分別於1904年以及1919年發行兩套《漢文讀本》,分別是《台灣教科用書漢文讀本》以及《公學校用漢文讀本》。這是因為1904年漢文獨立設科,成為公學校的教學科目之一,需要有教科書,1919年重新發行《漢文讀本》,是因為漢文科時數減少,教科書要作修改。本論文打算透過《漢文讀本》來了解當時學童的學習內容,以及透過當時的雜誌了解漢文科實際教學的情形。換言之,以《漢文讀本》為主,以雜誌輔助《漢文讀本》,呈現公學校漢文教育的情形。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為探討公學校漢文教育的演變、公學校漢文教科書的內容、日語借詞使漢文近代化。因為總督府的政策會影響到公學校的漢文教育,漢文教學時數減少的同時,教科書也必須配合教學時數減少而作修改,可見總督府的政策會影響到公學校的課程及教材。總督府採取逐漸減少漢文教學時數的政策,降低學童學習漢文的機會。但是,從教科書可以了解到學童的學習內容,以及統治者傳授給學童的知識,因為統治者握有編教科書的主導權,可以決定學童要學習哪方面的知識。此外,《漢文讀本》也帶來了日語借詞,日語借詞融入漢文詞彙,幫助漢文近代化,因為在介紹近代化事物以及新觀念時,漢文找不到對應的詞彙,只能從日語借用,因此帶來日語借詞。學童在公學校吸收近代化事物及新觀念的同時,也吸收了日語借詞,使日語借詞成為漢文詞彙的一部份。

    This research is meant to shed light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Common School education during Japanese ru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Reader. The Governor-General of Taiwan distributed The Chinese Reader in 1904 and 1919, being The Taiwan Chinese Textbook Manual and Chinese Reader for Common Schools respectively. Due to Classical Chinese being established as an independent course in the Common School system in 1904, a proper textbook was needed; later in 1919, a new edition of The Chinese Reader was distributed in order to match the reduction of curriculum hours for Classical Chinese.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s use of The Chinese Reader,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Common Schools through exploration of the journals during that time. In other words, through The Chinese Reader and its auxiliary journals, the nature of Common School Classical Chinese education during Japanese rule will be shown.
    This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park discussion on the evolu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public schools, on the contents of the Chinese Common School textbooks and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through Japanese loanwords. When the number of hours for Classical Chinese was reduced, a new textbook was needed to match the revisions, showing that the Governor-General’s policies indeed affected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Bit by bit, the Governor-General adopted policies related to this reduction of hours, diminishing opportunity for primary schoolchildren to learn Classical Chinese.
    However, it is through these textbooks that we are abl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of the time and the knowledge imparted on the schoolchildren by the Japanese rulers, who wielded the power to alter the educational materials. As such, we can unmistakably pinpoint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received by the schoolchildren. Furthermore, The Chinese Reader also contained Japanese loanwords integrated with its vocabulary, aid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which was unable to provide new vocabulary during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ization. Primary schoolchildren of the time absorbed these new ideas, as well as their corresponding Japanese loanwords, which became one part of Chinese vocabular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6 第四節 研究範疇與主要取材.....................................7 第五節 名詞界定與分期.........................................................7 第二章 台灣初等教育公學校的建立..............................10 第一節 公學校規則時期.......................................10 2.1.1 治台政策.............................................10 2.1.2 國語傳習所...........................................16 2.1.3 公學校的設立.........................................20 2.1.4 義務教育的討論.......................................23 2.1.5 設立漢文科...........................................26 第二節 公學校令改正時期.....................................28 2.2.1 漢文地位下滑.........................................28 2.2.2 日台共學.............................................31 2.2.3 漢文復興運動.........................................33 第三節 漢文科廢止爭論…………………………………………………………40 2.3.1 日本與漢字漢文的關係..................................40 2.3.2 漢文作為同化工具的爭論................................42 2.3.3 漢文科存廢論戰.......................................43 第三章《台灣教科用書漢文讀本》與《公學校用漢文讀本》探討.......47 第一節 近代科學文明.........................................48 第二節 道德教育............................................52 第三節 台灣物產、文化.......................................56 第四節 中國事物............................................59 第五節 實業教育............................................63 第六節 日本文化要素.........................................66 第七節 應用文..............................................71 第八節 自然科學............................................73 第九節 小結................................................75 第四章 漢文的近代化.........................................78 第一節 日語借詞進入漢文.....................................78 第二節 日語讓漢文近代化.............................87 一、近代化事物出現 .........................................87 二、風俗改良...............................................96 第三節 小節...............................................105 第五章 結論...............................................107 圖表目錄 國語傳習所乙科漢文課表......................................19 1898年公學校讀書科課程表....................................22 1904年漢文科教學時數表......................................28 公學校就學比率.............................................29 1918年漢文科教學時數表......................................30 參考資料..................................................112 附錄一:《台灣教科用書漢文讀本》目錄.........................121 附錄二:《公學校用漢文讀本》目錄.............................123 附錄三:台灣公學校令及公學校官制.............................125 附錄四:公學校規則.........................................127 附錄五:台灣公學校規則.....................................133 附錄六:改正公學校令.......................................142 附錄七:台灣教育令.........................................143 附錄八:新台灣教育令......................................146

    Âng洪惟仁1992,〈日據時代的台語教育〉,《台灣風物》,42:3,頁49-84。
    Âng洪惟仁1994,〈小川尚義與高本漢[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漢語語音研究之比較--兼論小川尚義在漢語研究史上應有的地位〉,《台灣史研究》,1:2,頁25-84。
    Âng洪惟仁2009,〈小川尚義對漢語研究的貢獻〉,《台灣語文研究》,第4期,頁33-68。
    Áu歐用生1979,〈日據時代台灣公學校課程之研究〉,《台南師專學報》,12期,頁87-111。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2008,《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文化,初版十五刷。
    E.Patricia Tsaurum(鶴見.派翠西亞),林正芳譯1999,《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宜蘭:仰山文化教育基金會。
    Fromkin、Victoria and Rodman Robetr、Hyams Nina著,黃宣範譯2005,《語言學新引》,台北:文鶴,一版二刷。
    G²°吳文星1983,《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台灣師大歷史研究所專刊,台灣師大歷史研究所(原係民國68年7月師大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Ng²吳文星1987,〈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上)〉,《台灣風物》,37:1,頁2-4。
    Ng²吳文星1987,〈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下)〉,《台灣風物》,37:4,頁64-68。
    Ng²吳文星1988,〈日據時期台灣書房教育之再探討〉,《思與言》,26:1,102-108。
    G²°吳文星、周婉窈、許佩賢、蔡錦堂、中田敏夫、富田哲編2003,《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次.索引》,台北:南天書局,初版一刷。
    G²°吳文星2008,《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台北:五南圖書。
    G²°吳學明2007,《近代長老教會來台的西方傳教士》,台北:國立編譯館,初版一刷。
    H²何義麟1986,〈皇民化期間之學校教育〉,《台灣風物》,36:4,頁49-84。
    H²何義麟1986,《皇民化政策的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台灣的教育政策與教化運動》,台北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H³賀安娟(Heylen, Ann) 2001,〈殖民地臺灣的漢文教育--同化政策中的另一個面向〉,《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13期,頁18-26。
    Iü又吉盛清著,魏廷朝譯1997,《日本殖民下的台灣與沖繩》,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
    Iû游士德2006,《公學校用漢文讀本教學詞彙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博士論文。
    Iû°楊秀芳2000,《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初版四刷。
    Jiõk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2000,《台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台北:播種者,初版。
    Jiõk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2004,《跨界的台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台北:播種者,初版。
    Kiat吉野秀公1927,《台灣教育史》;1997台北:南天書局重印。
    Koat葛本儀2005,《語言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初版三刷。
    Kh¯許極燉,《台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9月,初版第一刷。
    Kh¯許極燉,《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第二刷。
    Kh¯許佩賢1994,《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代台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Kh¯許佩賢2001,《台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5-1911)》,台北市: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Kh¯許佩賢2005,《殖民地台灣的近代學校》,台北:遠流出版社。
    Lâu劉明修2008,《台灣統治與鴉片問題》,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一刷。
    Khu邱敏捷1998,〈論日治時期台灣語言政策〉,《台灣風物》,48:3,頁39-59。
    Khu邱雅萍2007,《從日刊報紙「漢文廢止欄」探究「台灣式白話文」的面貌》,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
    Khu邱藍萍2008,《賴仁聲兩個時代台語小說中的借詞比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Ki磯田一雄著(許佩賢譯),〈日治時期台灣的歷史教育—與日本內地及朝鮮的分析比較〉,《台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20期,2002年04月,頁2-7。
    Koeh郭渝葶1991〈日據時代台灣公學校修身科課程之研究〉,《社會教育學刊》,第1期, 頁50-61。
    Lí李南衡1979,《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1—賴和先生全集》,台北:明潭出版版社,初版。
    Lí李南衡2007,《台灣小說中ê外來語演變--以賴和及王禎和ê作品作例》,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Lí李園會1979,《日據時期台灣師範教育制度》,台北:南天書局。
    Lí李園會1981,《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台湾初等教育の研究》,台中:瑞和堂。
    Lí李園會1983,《日據時期台灣之初等教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Lí李園會2005a,《日據時期台灣教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
    Lí李園會2005b,《日據時期台灣初等教育制度》,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
    Lí李光智2005,《「國定」課程之研究:台灣日治時期公學校課程的形成與發展(1895~1945)》,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Lí李文期2005,《日本領台時期的實業教育》,台北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Lí李勤岸2006a,《台灣話語詞ê變化》,台南市:金安文教機構,三版。
    Lí李勤岸2006b,《母語教育:政策kap拼音規劃》,台南市:金安文教機構,初版。
    Lí李勤岸2010,《白話字文學—台灣文化kap語言、文學ê互動》,台南市:金安文教機構,初版。
    Liäu廖炳惠編著2006,《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初版七刷。
    Lîm林進輝編1983,《台灣語言問討論集》,台北:台灣文藝雜誌社。
    Lîm林品桐1999,〈日據初期之「國語」(日語)教育政策及措施〉,《台灣文獻》,50:2,頁117-145。
    Lîm林茂生著(1929)、林詠梅譯(2000),《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台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Lîm林玉体2003,《台灣教育史》,台北:文景書局。
    Lîm林慶勳2004,《台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Lîm林波智2004,《對日本台灣殖民地教育政策之考察》,台北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Lîm林莊生2005,〈日本政府在臺灣如何禁止漢文〉,《台灣文學評論》,5:3,頁140-148。
    Lîm林晉輝2005,《台灣語言教育發展之研究-以日治時期為中心》,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Lîm林以衡2006,《日治時期台灣漢文挾事的階段性發展及其文化意涵-以報刊作品為考察對象》,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Lîm林惠萱2007,〈臺灣教育史--日治時期的臺灣公學校〉,《人本教育札記》,第214期,頁110-111。
    L²盧廣誠2003,《台灣閩南語概要》,台北:南天書局,初版一刷。
    Lü呂赫若,林至潔譯1998,《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初版四刷。
    Lü呂紹理1998,《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
    Lü呂紹理2005,《展示台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出版社,初版一刷。
    Lüa賴秀峰1973,《日據時代台灣雜誌事業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Lüa賴巽匯2005,《從台灣地區使用的日語借詞看「台語」的發展歷程:檢討台灣的台語教育政策》,台北市:私立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œg黃煌雄1992,《蔣渭水傳-台灣的先知先覺者》,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第一刷。
    œg黃佳惠1999,《白話字資料中的台語文學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œg黃宣範2001,《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新版三刷。
    œg黃美娥2004,《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台北:麥田。
    œg黃昭堂著、黃英哲譯2004,《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初版第六刷。
    Ong汪知亭1978,《台灣教育史料新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Ông王順隆1995,〈從近百年來的台灣閩南語教育探討台灣的社會語言〉,《臺灣文獻》,46:3,頁109-172。
    Ông王順隆1999,〈日治時期台灣人漢文教育的時代意義〉,《臺灣風物》,49:4,頁107-128。
    Ông王育德,黃國彥譯2000,《台灣話講座》,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第一刷。
    Ông王育德,黃國彥監譯、李淑鳳等譯2002a,《台灣語研究卷》,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第一刷。
    Ông王育德,吳瑞雲譯2002b,《王育德自傳:出世至二二八後脫出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第一刷。
    Ông王育德,黃國彥譯2002c,《台灣‧苦悶的歷史》,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第二刷。
    Ông王育德,陳恆嘉、黃國彥譯2004,《台灣語常用語彙》,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第二刷。
    Sek室屋麻梨子2007,《『台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1903-1927)之研究》,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Sí矢內原忠雄,1929年,岩波書店,《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林明德譯2007,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一版三刷。
    Tâi台湾教育会1939,《台湾教育沿革誌》,台北:台湾教育会;1995台北:南天書局重印。
    Tân陳恆嘉1992,《日本の領臺期に於ける臺灣語教育と研究の一考察》,台北市:私立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Tân陳恆嘉1996,〈以「國語學校」為場域,看日治時期的語言政策〉,《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Tân陳美如1998,《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語展望》,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Tân陳虹文2001,《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教育政策之研究—以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分析為例》,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Tân陳原2001a,《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Tân陳原2001b,《語言與語言學論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Tân陳培豐2000,〈日本統治下台灣國語「同化」政策的特異性—以歐美統治下的「同化」政策和日本的近代史為座標〉,《台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12期,頁2-8。
    Tân陳培豐2001a,〈殖民地台灣國語「同化」教育的誕生—伊澤修二關於教化、文明與國體的思考〉,《新史學》,12:1,頁115-155。
    Tân陳培豐2001b,〈重新解析殖民地台灣的國語「同化」教育政策—以日本的近代思想史為座標〉,《台灣史研究》,7:2,頁1-49。
    Tân陳培豐2006a,《同化的同床異夢》,台北:麥田出版社。
    Tân陳培豐2006b,〈日治時期的漢詩文、國民性與皇民文學-在流通與切斷過程中走向純正歸〉,《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頁457-498。
    Tân陳培豐2008a,〈從三種演歌來看重層殖民下的台灣圖像—重組「類似」凸顯「差異」再創自我〉,《台灣史研究》,15:2,頁79-113。
    Tân陳培豐2008b,〈日治時期台灣漢文脈的漂游與想像:帝國漢文、殖民地漢文、中國白話文、台灣話文〉,《台灣史研究》,15:4,頁31-86。
    Tân陳淑容2004,《台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
    Tân陳芳明2004,《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出版,初版。
    Tân陳龍廷2008,〈民間社會的漢文傳統與布袋戲〉,《第二屆俗文學與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大同大學,頁168-197。
    Të°鄭良偉1980,《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Të°鄭良偉1989,《走向標準化的台灣語文》,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Të°鄭淑梅1998,《日據時期台灣公學校之研究》,台中市: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Tiu°張安琪2006,《日治時期台灣白話漢文的形成與發展》,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T³杜武志1997,《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T³杜武志2003,〈日治時期教育制度之回憶(1930~1945)〉,《台北文獻直字》,第146期,頁147-171。
    Tsan曾素秋2003,《日治時期台灣國家認同教育之探討(1895-1945)》,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
    Tsau鄒嘉彥、游汝傑2007,《社會語言學教程》,台北:五南圖書,初版一刷。
    Tsé°井上一宏2008,《日治時期台灣人民國家認同之探討-以公學校修身教育為主》,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Tshî徐南號,《台灣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1996年2月,增訂一版。
    Tshùa蔡錦堂1993,〈日本據台初期『國語』教科書之分析〉,《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淡江大學歷史學系,頁238~289。
    Tshùa蔡蕙光1999,《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的歷史教育-歷史教科書之分析》,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Tshùa蔡錦雀2001,〈日治時代臺灣公學校用國語讀本之語彙調查--以「臺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與「公學校用國民讀本」之比較為中心〉,《南台應用日語學報》,第1期,頁201-225。
    Tshuan川路祥代2002a,〈日治初期台灣之漢文教育〉,《南台應用日語學報》,第2期,頁165-185。
    Tshuan川路祥代2002b,《殖民地台灣文化統合與台灣傳統儒學社會(1895-1919)》,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Tsiä謝國平2002,《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增訂二版三刷。
    Tsiä謝貴文,〈論王敏川對書房教育的興革主張〉,《鵝湖月刊》,33:8,2008年,頁30-40。
    Tsiok祝若穎2005,《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修身科之德育與同化的取向研究》,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Tsiong鍾榮富2005,《文鶴最新語言學概論》,台北:文鶴,初版二刷。
    Tsiong鍾榮富2007,《當代語言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初版二刷。
    Tsiu周婉窈1997,〈鄉土臺灣在日治時代公學校教科書中的地位(初探一)〉,《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頁125-152。
    Tsiu周婉窈1999,〈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台灣史研究》,4:2,頁7-55。
    Tsiu周婉窈2001,〈失落的道德世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公學校修身教育之研究〉,《台灣史研究》,8:2,頁1-63。
    Tsiu周婉窈2003,〈歷史的統合與建構-日本帝國圈內台灣、朝鮮與滿洲的「國史」教育〉,《台灣史研究》,10:1,頁33-84。
    Tsiu周婉窈、許佩賢2003,〈臺灣公學校制度、教科和教科書總說〉,《臺灣風物》,53:4,頁119-145。
    Tsiu周婉窈2005,〈試說公學校修身書中的道德示範人物〉,《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台中: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頁97-113。
    Tsiú°蔣為文2005,《語言、認同與去殖民》,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
    Tsiú°蔣為文2007,《語言、文學kap台灣國家再想像》,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
    Tsng莊幸如2003,《台灣日據時代之教育敕語實行-以公學校修身科為中心》,台北縣:私立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Tüa大濱郁子2005,〈「書房義塾相關規程」(府令)之制定過程與台灣公學校設置之關連〉,《台灣文獻》,56:2,頁277-304。
    Un溫承偉2006,《日治時期台灣的公學校教育研究-修身科教育讀本之研究》,台北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日文文獻(照作者姓氏五十音發音排列)
    あべ阿部洋2008.3,〈アジア教育交流史研究の三十年--教育史研究者としての步み〉,《台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55期,頁2-16。
    いそだ磯田一雄1993,〈皇民化教育と植民地の國史教科書〉,《近代日本と植民地(4)》,東京:岩波書店,頁113-135。
    いざわ伊澤修二1926,〈台灣教育に對する今昔の感〉,《台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週年紀念誌》,頁397。
    え江斗南1903.5.25,〈漢文教授之十二病〉,《台灣教育會雜誌》,12號,論說。
    おおしま大島廣美1992,〈台灣人の言語行動—方言の使用狀況及び方言に對する考え方について〉,《言語行動論報告(2)》。
    かとう加藤春城1939,〈台灣の教科書編纂に就て〉,大塚清賢編《非常時下の台灣全貌》,東京:中外每日新聞社,頁75。
    からさわ唐澤富太郎1968,《教科書の歷史:教科書と日本人の形成》,東京:創文社。
    からさわ唐澤富太郎1976,《日本の近代化と教育》,東京:第一法規。
    かわむら河村竹三郎1901,〈創業時代の台灣教育〉,《教育時論》,600、601號。
    かわむら河村竹三郎1903,〈書房教育論〉,《教育時論》,605號。
    くすみ久住榮一、藤本原次郎1924,《公學校各科教授法(全)》,台北:新高堂書店。
    こう黃紹謨1903.3.25,〈論漢文教授〉,《台灣教育會雜誌》,12號,論說。
    こくぶ國府種武1931,《台灣における國語教育の展開》,台北第一出版社。
    こくぶ國府種武1937.2,〈台湾に於ける国語普及上の諸觀點〉,《台湾時報》。
    こまごめ駒込武1996,《殖民帝國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書店。
    さとう佐藤源治1943,《台灣教育の進展》,台北:台灣出版文化株式會社。
    さとう佐藤喜代治編1989,《漢字と國語問題》,東京:明志書院。
    すずえ鈴江團吉1902.12.25,〈漢文教授例〉,《台灣教育會雜誌》,9號,實驗調查。
    すずえ鈴江團吉1903.1.25,〈漢文教授例〉,《台灣教育會雜誌》,10號。
    そやま曾山毅2003,《植民地台湾と近代ツーリズム》,日本東京:青弓社株式会社,第一刷。
    たなか田中敬一1901.12.25〈台灣教育に就て〉,《台灣教育會雜誌》,第3號,頁1-12。
    たぱた田端宏2004,《蝦夷地から北海道へ》,東京:吉川弘文館。
    とうごう東鄉実、佐藤四郎共著1996,《台湾植民發達史》,台北:南天書局。とみた冨田哲2001,〈統治者が被統治者の言語学をぶということ—日本統治初期台湾での台湾語學習〉,《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14期,頁20-28。
    とみた冨田哲2002.8,〈台湾總督府国勢調查による言語調查近代的センサスとしての国勢調查の性格からみた內容とその砈化〉,《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22期, 頁2-7。
    とみた冨田哲2007.11,〈数值化された日本語話者--日本統治初期台湾における統計と日本語〉,《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53期,頁15-35。
    なかむら中村浩1902.3.25,〈書房改良の意見〉,《台灣教育會雜誌》,4號,出版。
    にしかわ西川長夫1997.5〈漢字文化圈における文化研究-民族、國民、文明、文化の概念をめぐって〉,《文化交流史研究》,創刊號。
    にほん日本教育史編纂會編修1940,《明治以降教育制度發達史》,東京:龍吟社。
    ねこうら貓裡生1908.12.25,〈台灣語の假名書き諭〉,《台灣教育會雜誌》,81號,雜錄。
    はしもと橋本武1902.5.25,〈台灣公學校における漢文科について〉(1),《教育時論》,616號。
    はしもと橋本武1902.6.5,〈台灣公学校における漢文科について〉(2),《教育時論》,617號。
    はしもと橋本武1902.6.15,〈台灣公学校における漢文科について〉(3),《教育時論》,618號。
    はしもと橋本武1902.6.25,〈台灣公学校における漢文科について〉(4),《教育時論》,619號。
    はしもと橋本武1903.1.25,〈平井又八君に答ふ〉,《台灣教育會雜誌》,10號,論說。
    ひらい平井又八1902.8.25,〈公学校における漢文問題:敢て橋本君の教へを乞ふ〉(1),《台灣教育會雜誌》,6號。
    ひらい平井又八1902.10.25,〈公学校における漢文問題:敢て橋本君の教へを乞ふ〉(2),《台灣教育會雜誌》,7號。
    ひらい平井又八1902.11.25,〈公学校における漢文問題:敢て橋本君の教へを乞ふ〉(3),《台灣教育會雜誌》,8號。
    ひらい平井又八1905.5.27,〈漢文教授に就て〉,《國語研究會會報第一號》(台北:台灣日日新報),,頁42-43。
    ひらさわ平澤平七1911.5.31,〈台湾語談〉(一),《台灣教育會雜誌》,110號,雜錄。
    ひらさわ平澤平七1911.6.30,〈台湾語談〉(二),《台灣教育會雜誌》,111號,雜錄。
    ひろたに弘谷多喜夫2004.3,〈資料題解:解題I 台湾の植民地教育と明治期教育雑誌〉,《近代日本のアジア教育認識•資料篇「台湾の部」》,近代アジア教育史研究會,東京:龍溪書舍,頁79-147。
    ひろたに弘谷多喜夫、廣川淑子1973.11,〈日本統治下の台湾、朝鮮における植民地教育政策の比較史的研究〉,《北海道大學教育部教育學部紀要》,第22號。
    ふじい藤井彰二2000.07,〈伊澤修二的台灣話研究〉,《元智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頁92-106。
    ほんだ本田茂吉1901.12.25,〈漢文法教授研究談〉,《台灣教育會雜誌》,3號,實驗調查。
    まちだ町田則文1902,〈台灣教育の現在〉,《教育時論》,605號連載。
    みつや三屋靜1937.4,〈台湾に於ける教科書の編修について〉,《台湾時報》。
    みやこどおり都通憲三朗2006.6,〈公学校話し方教授細目からみた会話教育の変遷〉,《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45期,頁16-28。
    みやわき宮脇弘幸2007.03,〈言語政策--規範言語の普及と「言語罰」〉,《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卷49,頁2-7。
    むらかみ村上嘉英1985,〈舊殖民地台灣における言語政策の一考察〉,《天理大學學報》,144號。
    わたべ渡部春藏1901.7.20,〈新領土と教育方策に就きて〉,《台灣教育會雜誌》,第1號,頁1-24。
    わたべ渡部宗助1969.9,〈台灣教育史の研究-明治三零年代を中心に-〉,《教育學研究》,36:3,頁226-227。
    わたなべ渡邊羽雪1989,〈日本殖民地時代における台灣の漢語教育〉,《台語文摘》,第5號。
    〈本島の教育に関する意見〉1896.12.5,《台灣新報》,78號。
    〈土方読法〉,《台灣教育會雜誌》1901.7.20,第1號,雜錄。
    〈台湾教科用書国民読本土語読法〉1902.10.25,《台灣教育會雜誌》,第7號,雜錄。
    〈台湾国語学校の土語廃止〉1902.7.5,《教育時論》,620號,時事匯報。
    〈公學校の漢文科廢止〉1937.2,《台湾教育》,416號,1937年2月。

    教材
    《台灣教科用書—漢文讀本》1905(明治三十八年),卷一至卷六,台灣總督府編訂。
    《公學校用—漢文讀本》1919(大正八年),卷一至卷六,台灣總督府編訂。

    報紙
    《台灣教育會雜誌》
    《台灣日日新報》
    《教育時論》
    《台灣新報》

    網路資源
    http://zh.wikipedia.org
    台灣白話字文獻資料館(http://www.tcll.ntnu.edu.tw/pojbh/script/project-2.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