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聖芳
論文名稱: 以同步視訊遠距教學為主軸之跨文化華語口語教學設計
Chinese Cross-cultural Oral Course Design based on Synchronous Distance Teaching Environment
指導教授: 信世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遠距教學華語教學教學設計跨文化教學口語教學
英文關鍵詞: Long-Distance Teaching,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ourse Design, Cross-Cultural Teaching, Oral Cours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4下載:5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現代科技與語言教學的結合與進步下,遠距教學發展逐漸普及。遠距形式的教學也增進了跨文化交際的可能,本論文主要討論以同步視訊遠距教學形式進行的跨文化華語口語課程。以跨文化交際為主的口語教學應針對不同背景的學生需求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本研究對象為以德籍學生為主設計同步視訊遠距形式的跨文化口語教學活動。
    本研究採「發展研究法」,綜合理論與現況分析,並且由學生需求分析瞭解適合研究對象的教學內容與方式,進而設計出針對德籍學生為主的同步視訊遠距形式的跨文化口語教學活動。
    研究者並蒐集同步遠距離教學在華語教學中的應用情形進行現況整理與分析,透過文獻了解同步遠距離教學的使用者心得。接著進行需求分析問卷收集教學設計需要的資料,針對此次研究對象德籍學生發出問卷調查教學活動需求和跨文化主題喜好,最後整理前導研究對於同步視訊遠距教學時需要注意之難點和教學技巧供教學設計參考。
    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前,研究者綜合文獻與現況整理加以需求分析的結論,以互動教學觀點為基礎,主要以溝通式綜合任務導向教學法。設計範例選取學習者最感興趣之文化主題「飲食文化」做為教學主題,主題的選擇重點也應考量學習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喜好作謹慎選擇。教學強調語言功能和溝通技能,給予學習者真實語言與材料內容。為進行跨文化的比較引導學習者反思自身文化,課室活動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助其建構知識。最後則提出本論文的結論與研究發展的限制,並且針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做出建議與結語。

    Nowadays, long-distance teaching provides prospective Chinese students mor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e role of culture and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ls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designing a long-distance based teaching of Cross-cultural Chinese oral course for intermediate level students with German language background.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mphasize th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Chinese oral performance and provide a long-distance teaching model for German language background students.
    The research procedure consisted of literature review of long-distance teaching, cross-cultural teaching method and oral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German background students and analyzing the likes and dislikes of cultural topics and needs of conversational activites, the research will develope the basic strategies of cross-cultural oral course design.
    To conclude the principle of the course design, first, this research will implement communicational method teaching and task-based teaching in the cross-cultural oral course design in order to construct students’ cultural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rough student-centered course activities. Secondly, the course teaching model will use comparison of students’ own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al in specific topics to enforc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Chinese oral ability.

    目錄 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一、遠距離教學發展 1 二、德國華語教學情形 2 第二節 研究的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的重要性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和名詞定義 5 一、研究範圍 5 二、名詞定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同步遠距離視訊教學 8 一、網路輔助教學與同步遠距教學 8 二、同步遠距教學和傳統課室教學之異同 14 三、同步遠距華語教學設計原則 18 四、遠距教學形式之語言教學活動 19 五、小結 21 第二節 跨文化教學 21 一、語言與文化 21 二、跨文化交際和對外漢語教學 26 三、跨文化教學方法與原則 30 四、小結 34 第三節 口語教學 34 一、口語教學的性質 34 二、口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36 三、口語教學的教學活動 42 四、小結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7 第二節 研究過程 48 第三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51 一、資料蒐集的方式 51 二、研究對象問卷調查 52 三、資料的分析方式 53 第四章 現況介紹與需求分析 55 第一節 同步遠距離華語教學現況介紹 55 一、日本—早稻田大學 55 二、美國—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與瑞德福大學 57 三、美國—威斯康辛密爾瓦基大學 58 四、德國—海德堡大學 59 五、小結 60 第二節 遠距離跨文化教學計畫 60 一、遠距離跨文化教學計畫簡介 61 二、遠距離跨文化教師培訓與實習試教 62 三、實習內容 64 四、實習結果整理 66 第三節 德國華語口語教學現況 69 一、德國海德堡大學華語教學現況 69 二、德國大學生華語口語學習現況與特質 71 第四節 需求分析 73 一、基本動機 73 二、跨文化主題需求 75 三、口語課需求 81 四、其他意見 84 第五節 小結 84 第五章 同步視訊遠距教學形式之跨文化華語口語教學設計 86 第一節 前導研究 86 一、課程優點 86 二、課程缺點 87 三、教師特質 88 四、其他意見 88 五、小結 89 第二節 跨文化口語教學設計根據 89 一、文獻整理與現況分析 89 二、語言教學理念 90 第三節 遠距形式跨文化口語教學設計原則 93 一、教學目標 93 二、教學大綱準則 93 三、教學活動 95 四、學習者角色 96 五、教師角色 96 六、教材角色 97 七、評量 97 第四節 遠距教學形式跨文化口語教學設計範例 98 一、教學架構 98 二、教師課前準備與教學原則 99 三、教材 100 四、教學範例與流程 103 五、評量方式與表格 110 第六章 結論 112 第一節 結論 112 一、同步視訊遠距華語教學活動需詳細規劃 113 二、應針對不同國籍與背景學生安排文化主題和教學活動 114 三、同步遠距教學形式之跨文化口語教學原則 114 四、跨文化主題選擇重點 115 第二節 研究困難與限制 115 一、文獻與資料蒐集的完整性 115 二、德籍學習者相關研究蒐集不足 116 三、文化資訊和跨文化交際內容 116 四、教學活動設計之限制 116 第三節 對未來發展方向之建議 116 一、研究德籍學習者差異和學習特質 117 二、發展更多針對學習對象之跨文化內容設計 117 三、融合更多電腦與網路輔助教學特性 117 參考文獻 118 中文部分 118 英文部分 123 網頁部分 125 附錄一:跨文化教材問卷 中文版 126 附錄二:跨文化教材問卷 英文版 129 附錄三:學生問卷 132 附錄四:課堂活動單 136 附錄五:教學評量表 137

    中文部分
    王若江(1999)。對漢語口語課的反思。漢語學習。第二期。頁38-44。
    王成、李麗(2007)。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六卷。第三期。頁88-91。
    白朝霞(2006),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觀。德州學院學報。第二期。頁47-49。
    申修言(1996)。應該重視作為口語體的口語教學。漢語學習。第三期。頁40-42。
    朱瑞平(2006)。漢語國際推廣中的文化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一期。頁111-116。
    李泉(2005)。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李曉琪(主編)(2006a)。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曉琪(主編)(2006b)。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
    李利津(2003)。遠距同步口語課程之教材設計。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518-526。
    李春梅、朱珉映(2009)。再論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重點及原則。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20期。頁291-295。
    林金錫、連育仁(2010)。華語文數位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新學林出版社。
    呂必松(2005)。語言教育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呂必松(1996)。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中國:國家漢辦編印。
    呂必松(1996)。漢語教學中技能性訓練的系統性問題。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文選,第三期,頁43-48。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呂念慈(2004)。透過視訊會議進行華語遠距教學之教學活動設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信世昌、張鳳圻(2009)。德國華語教學之發展與影響因素。教育資料與研究。頁77-104。
    信世昌(2001)。華語文閱讀策略之教程發展與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信世昌(2002)。基於社會互動語言觀點的遠距教學原則。漢語國際遠程教育的實踐與前景(補編)。日本:早稻田大學CCDL中國語部會。頁1-6。
    信世昌(1997)。遠距教學與華語文電腦網路教材之發展,華文世界,83期,頁1-12,台灣: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信世昌(1999)。使用視訊會議系統作為遠距語言教學之探討,國際電腦多媒體語言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387-594。
    阮智富(主编)(2007)。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胡建軍(2003),中高級口語課程的文化教學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一期。載於:李曉琪(2006)主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吳中偉(2004),淺談基於交際任務的教學法-兼論口語教學的新思路。載於:李曉琪(2006)主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吳明清(2007),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周健(主編)(1998)。漢語課堂教學技巧與遊戲。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周健(2004)。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及教師的雙文化意識。載於李曉琪(主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周思源(主編)(1997)。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邵敬敏(主編)(1995)。文化語言學中國潮。中國:語文出版社。
    砂岡和子、村上公一、小川利明、于洋(2001)。早稻田大學國語遠程教學演習Chinese Online。台北:第二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66-72。
    砂岡和子(2002)。聯結亞洲的六所大學的國際聯合漢語教學的實踐報告—漢語遠程教學所產生的新研究課題。漢語國際遠程教育的實踐與前景。日本:早稻田大學CCDL中國語部會。頁1-14。
    砂岡和子、村上公一(2003)。以提升交能能力為目的之漢語教學以及水平測驗芻議—早稻田大學國際漢語遠距教學四年實踐見證。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9。
    牧田英二、楊立明(2003)。遠程教學和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參-與狀況的對比分析,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3/PAPERS/A12.PDF
    伴野崇生、重松淳(2003)。將遠程TV會議方式應用於實際華語文教學上的幾個問題—與北京大學共同舉辦的TV會議的事例分析與研究。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274-281。
    重松淳(2002)。國際理解和TV會議。漢語國際遠程教育的實踐與前景。日本:早稻田大學CCDL中國語部會。頁30-33。
    重松淳、馬燕(2009)。遠距通信技術對外語教育的應用-利用視頻會議的外語課程的實際。第六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10月15日取自http://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6/html/PDF/paper1/A66.pdf
    重松淳、曾怡華(2005)。將遠距視訊會議應用於語文教學的優缺點—以日本慶應義塾大學「中文表現技法課程」為例。2010年10月11日取自http://www.etech.ncyu.edu.tw/~etechoffice/download/doc/2005-08-12/paper2005/10.pdf
    孟虹(2000)。德國高校漢語口語課差異教學初探,漢語學習。第二期。載於李曉琪(主編)(2006),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頁265-276,北京:商務印書館。
    施光亨、劉偉(1996),口語表述的即時性及與此相關的口語特點—對一篇講詞的分析。載於李曉琪(主編)(2006),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頁23,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子亮(2002),漢語作為外語的口語教學新議,世界漢語教學,第四期。載於李曉琪(2006)主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頁77-91。
    徐子亮(2004),口語教學法的認知原理分析,對外漢語教學的跨文化視角-舊金山對外漢語教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莊三慧(2008)。華語文文化教材編寫之需求分析。2008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78。
    陳雅芬(2000)。中文遠距教學:威斯康辛大學經驗。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論文集第五冊。台北: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頁334-340。
    陳雅芬(2001),多媒體與網路在中文遠距教學上之應用。台北:第二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73-78。
    陳雅芬、黃聖芳、楊忠宜、涂鈺婷、李永強(2008)。跨文化數位華語教學之師資培訓與實習研究。第六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396-406。
    陳欣蓉(2006)研究針對德國人的華語學習行詞典之詞條應有功能。2010年12月1日取自http://www2.nkfust.edu.tw/~chensl/paper/200609181K.doc
    隋岩(2000)基於Web的現代遠程對外漢語教學系統平台的建構,載於,對外漢語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頁285。
    葉德明(199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鄭艷群(主編)(2006)。對外漢語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珣(2002)。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中國: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敏瑛(2008)。華語文教師跨文化課室經營之探討,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曉明(2009)。交際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探析。棗庄學院學報第26卷。第六期。頁129-132。
    劉曉雨(2001)。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綜述。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二期。頁27-33。
    辭海(1999)。上海辭書出版社。
    趙賢洲、陸有儀(主編)(1996)。對外漢語教學通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崔永華、楊寄洲(主編)(2002)。漢語課堂教學技巧,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崔達送(1994)。漢語口語的教學方法。漢語學習。第六期。頁54-56。
    楊惠元(1996)。漢語聽力說話教學法。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楊國章(1993),交往與文化,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二期。 載於:周思源主編,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
    郭芳君(2006)。短期華語與文化研習班之課程設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翠英(2005)。華語文同步遠距教學與短期密集課程之整合-以日及初級學習者為對象之課程設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顧聞(2003)。聊天室與初級漢語教學-海德堡大學的一項教學實踐。台北: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330-345。
    謝家浩(2001)。教師網路化?網路教師化?──網路時代華文教師的角色。第二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30-144。
    謝天蔚(2002)。美國中文遠程教學的問題與探索。漢語國際遠程教育的實踐與前景。日本:早稻田大學CCDL中國語部會。頁34-39。
    謝天蔚(2006)。用電腦教中文的長處和難處。載於對外漢語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論研究(頁235-246)。北京:商務印書館。
    謝天蔚(2001)。E世代的中文教師如何面臨挑戰,中文教師學會學報。36卷3期,頁75-80。
    廖娟慧(2005)。早稻田大學Tutorial遠距教學中文課程教師角色探討—起心動念的異文化溝通教學中之文化侵略。第四屆全球華語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89-96。
    蔡宗甫、鄭宇涵、趙宜婷、林秋碧、黃榆粧(2006)。數位化遠距教學系統與視訊會議系統整合發展。2010年3月12日取自http://ec2006.atisr.org/proceeding/Paper/ec1375.doc
    張占一(1991)。如何理解和揭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語言教學與研究。第四期。頁113-123。
    張若瑩(1997)。試論高級口語教學中的幾個基本問題,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載於:李曉琪 主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孫冬惠、李勉東(2009)。對外漢語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建構原則。漢語學習。第三期,頁93-98。
    趙賢州(1994)。對外漢語文化課教學爭議-關於教學導向與教學原則。漢語學習第一期,頁53-56。
    趙雷(2008)。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目標的實現。漢語學習。第六期,頁85-91。
    趙金銘(2004)。說的漢語與看的漢語,漢語口語與書面語教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畢繼萬(1998)。跨文化交際研究與第二語言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一期。頁10-24。
    譚立堅(1997)。交際及習得理論在口語教學上的運用,國外外語教學。第二期,頁5。
    譚玲(2000),淺談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的嘗試,中國校外教育,十三期,頁89。
    Chen, Dora (2006)。尋味日耳曼—德國美食地圖。台灣:布克文化

    英文部分
    Beatty, K. (2003). Teaching and Reasearching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Pearson Education.
    Brown, H.Douglas (1994)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Regents. England: Pearson Eduction Limited.
    Byram, M. (1997)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Bryam.M & Fleming.M. (1998) Language learning i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approached through drama and ethnogra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en, Shen (2003). The Cross-cultural Issues in Online L2 Teaching and Learning. P428-437. Paper presented in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Chinese Teaching.
    Chi, Marilyn Mei-Ying& Lee, Hanwen (2001). Computer-Based Technology and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alifornia, U.S.A.,Retrieved Oct,11,201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2/word/paper/05.pdf
    Chun, D. (2000) Networked Multimedia Environments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 151-170 in 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 M. Warschauer and R. Kern (Eds). Cambridge,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amen, L. (1987). Culture learning: the fifth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US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Fu,I-Ping & Liao, Yen-Chu (2008). Comparison of a Distance Learning Intermediate Chinese Clas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lass in Virginia Polo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Virginia Tech) and Radford University. Paper presented at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Chinese Teaching. P85-91
    Hall, J.K. (2002).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Hymes(1971).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in linguistic theory. In R. Huxley & E. Ingram (Ed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Method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Keegan, Desmond (1986). Found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Kelm, O. R. (1992) The use of synchronous computer networks in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A preliminary report.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5, 441-454.
    Kern, R & Warschauer, M (Eds) (2000) 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ong, S. (2009)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Content-Trained Teachers’ and Language-Trained Teachers’ Pedagogies?,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P233-267.
    Larson-Freeman, D (2000)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oran, P. R. (2004).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Nunan, D. (1988) 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essoa, S., Hendry, H., Donato, R., Tucker, G.R., & Lee, H. (2007).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 discourse perspective.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40(1), 102–121.
    Richards, J.C. & Rodgers, T.S. (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amovar, L.A, Porter, R.E & Stefani, L.A.(2000)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Sercu, Lies (2004)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 Framework for Sytematic Test Development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Beyond.”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v15, n1, p73-89
    Seelye, H. N. (1997) Teaching culture: Strategy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ncolnwood, Ill: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Skehan, P. (1998)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ern, H. H. (1992)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sche, M. (1993) Discipline-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study: Research issues and outcomes in Krueger, M. and F. Ryan (eds). Language and Content: Discipline and Content-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Study. Lexington, MA: D. C. Heath
    White, C. (2003) Lanugage Learn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u, Wen-shuenn (2005). Web-based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aiwan: 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2010年9月10日取自http://people.chu.edu.tw/~wswu/publications/papers/conferences/05.pdf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