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意茹
Yi-Ju, Lin
論文名稱: 國內現代戲劇類藝術評論環境評析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heatre Critique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何康國
Ho, Kang-Ku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表演藝術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藝術評論劇評人戲劇媒體平台守門人理論劇評環境
英文關鍵詞: Criticism, Theatre Critics, Drama/Theatre, Media platforms, Gatekeeper theory, Theatre Development in Taiwa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劇場可是一個弱勢的傳統藝術產業,是需要保護和長時間經驗的累積,而評論往往伴隨著活動而存在,如此脣齒相依,等到表演活動真正的盛行,評論自然而產生。近代「劇評」與「劇評人」的出現,筆者認為可分為兩個原因,其一為小劇場的興盛;其二為傳播媒體的發達。然而,客觀的藝術評論在國內一直未建立,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以來,在傳統藝文環境中,擔任表演藝術報導與評論的都是報章媒體記者,流動性大,無法累積經驗,成為專業的人才。直到網路的開放、媒體平台的改變,促成了藝術世界的現代化,觀眾漸漸的勇於發聲,反而成了「人人都是劇評人」的現況,興盛到不禁讓人開始納悶,臺灣是否真的有「劇評」?「劇評」是什麼?
    戲劇評論建構了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橋樑,同時也透過鑑賞的知能傳達作品的精神內涵和主要訊息,讓具有易逝性的表演藝術作品,用以文字留下紀錄。筆者所研究的「劇評人」,首先是現代戲劇類最核心的消費者,也就是具高度鑑賞能力與資歷的觀劇、愛劇人,其次是發言人,以文字論述的方式,在媒體上延續作品生命。本研究欲探討三個研究面向:第一,目前臺灣的表演藝術環境與劇評生產機制的影響與問題。第二,以戲劇評論為本位,探討的範圍在於觀眾、中介者(劇評人)、媒體之間連結關係。第三,現有劇評媒體平台經營策略分析。以深入訪談為主,問卷量化為輔佐證論述。

    The rise of art criticism represented an intermediary on behalf of the elite art and public readers of the new level of professionalism and the birth of a new discourse. Furthermore, art criticism are related to the revolution in contemporary art, modern realism, the public aesthetic taste, the democratization of society, industrial technology, publishing and the art market. The reviewers use their thoughts to express the main message of the art works, and turned the thoughts into text or o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en the artist and the audience received these messages, they created another possibility in creative thoughts and the knowledge of appreciation. This process not only leads the art world into modernism, but also makes people exchange variety of views regarding this world of art.
     The "Theatre Critics" in this research is referring to the main consumer of theatre, that is, the people who understand how to appreciate and love theatre in a professional way. Then, followed by the "spokesman", is the kind of people who use words to extend life of the text. This study mainly include three research topics: First, reviewing the environment of Taiwan's performing arts and the problems affecting theatre production. Second, based on theatre criticism,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dience, intermediaries (Theatre Critics), and the media. Third, analyzing the strategy of theatre media platforms. The author use mainly in-depth interviews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result of quantitative questionnaire is used as supporting evidence.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名詞解釋...6 第貳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國內表演藝術生態檢視...13 一、表演藝術...13 二、表演藝術消費演變...15 三、表演藝術市場特性...18 第二節 藝術評論的價值與定位...22 一、藝術評論內容分析...22 二、新聞產製流程的守門模式...29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評論制度解析...34 一、臺灣戲劇評論環境現況...34 二、國外藝術評論制度...37 三、其他類別評論制度...42 第參章、 研究方法...48 第一節 研究架構...48 第二節 研究設計...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55 第肆章、 研究分析...59 第一節 劇評人資料分析...59 一、劇評人具備條件...59 二、職業生涯與寫作動機分析...62 三、劇評人的自我界定...63 第二節 小眾文化生產場域概況...68 一、文字生產...68 二、場域調節...81 第三節 平台經營策略...85 一、聯合報《藝言堂》...85 二、《PAR》表演藝術雜誌...86 三、牯嶺街小劇場文化報...88 四、每週看戲俱樂部...88 五、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評台》與《臺灣文化獎》...91 六、台新藝術獎...95 七、歷屆相關藝評獎獎項...98 第四節 問卷資料整合...100 一、樣本基本資料分析...101 二、敘述性統計...104 三、差異檢定...10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115 第一節 研究發現...115 第二節 討論...118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120 參考文獻...121 附錄一、受訪者資料...126 附錄二、問卷...136 圖目次 圖1-1 文化體制四個組群...3 圖2-1 1996年家庭消費支出按消費型態...16 圖2-2 2006年家庭消費支出按消費型態...16 圖2-3 國內平均每人一年出席藝文活動次數...17 圖2-4 國內藝文展演文化活動分項統計...18 圖2-5 藝術批評與藝術創作的關係...19 圖2-6 國內出版業統計數(家)...22 圖2-7 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之互動與新聞報導的關聯性...32 圖3-1 研究架構圖...48 圖3-2 研究流程圖...49 圖3-3 研究切入面向...50 圖4-1 國內每百戶報紙與雜誌統計(份)...69 圖4-2 國內上網人口統計...69 圖4-3 台新銀行文化基金會組織架構圖...96 表目次 表1-1 藝術評論/藝術批評定義之整理...8 表2-1 國內戲劇類項目...14 表2-2 國內外學者藝評目的整理...23 表2-3 藝術批評方法理論種類...26 表2-4 藝術批評的種類與內容...27 表2-5 其他類別綜合分析...47 表3-1 國內戲劇類評論家受訪者...55 表3-2 新聞媒體人受訪者...56 表3-3 本研究所挑選之戲劇類節目個案...57 表4-1 訪談劇評人對於劇評定義與目的...61 表4-2 國內表演藝術雜誌整理...70 表4-3 國內相關劇評專書...72 表4-4 臺灣目前付費報紙藝術新聞版面狀況...75 表4-5 臺灣目前免費報紙藝術新聞版面狀況...77 表4-6 國內表演藝術網路平台整理...80 表4-7 國內戲劇批評課程內容...82 表4-8 《PAR》表演藝術雜誌兩時期比較...87 表4-9 每週看戲俱樂部三時期比較...89 表4-10 國藝會藝評台兩屆資料對照...92 表4-11 臺灣文化獎歷年主題與得獎人...94 表4-12 台新銀行文化基金會簡介...95 表4-13 有關台新藝術獎之系列活動...96 表4-14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媒體合作...97 表4-15 評選方式...97 表4-16 國內歷年藝評獎獎項...98 表4-17 本研究各場問卷回收統計...100 表4-18 樣本基本資料統計...101 表4-19 購票前是否搜尋相關評價...104 表4-20 國內藝評媒體曝光度...105 表4-21 觀眾對藝術評論文章的處理態度...106 表4-22 藝評人背景與觀眾信任度...106 表4-23 觀眾對於藝術評論的需求度...107 表4-24 觀眾對於藝評的依賴度...107 表4-25 正反面評價對於消費者之影響...108 表4-26 年齡與購票前搜尋資訊交叉比較...109 表4-27 每年觀賞戲劇頻率與藝評人專業背景交叉分析...110 表4-28 每年觀賞劇戲頻率與國內藝評存在性交叉比較...111 表4-29 國內藝術評論存在性及與處理藝評文章的態度交叉比較...111 表4-30 藝評人背景與國內藝術評論存在性交叉比較...112 表4-31 偏好劇種與藝評人背景與觀眾信任度交叉比較...113 表4-32 是否因劇評而前來觀賞今天的節目與觀賞場做交叉分析...114

    西文
    Bristor M. Julia(1990). Enhanced Explanations ofWord of Mouth Communications:The Power of Relationships. 於 HirschmanC.Elizabeth (編輯), Research in consumer behavior: a research annual. 第 4 冊, 頁 51-83. 賓州州立大學:JAI Press.

    Fialkoff Francine(1992). The Art of Reviewing. Library Journal.

    Gieber W.(1964). News is What Newspapermen Make It. New York:Free Press.

    中文
    Kotler & Scheff(1998)。高登第 譯。《票房行銷》。臺灣:遠流出版社。

    Babbie Earl(1998)。李美華 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Keir Elam(1998)。王坤 譯。《符號學與戲劇理論》。臺灣:駱駝出版社。

    王亞玲(2001)。《臺灣報紙的表演藝術評論之研究─以民生報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王墨林(2009)。《臺灣身體論1979-2009》。臺灣:左耳文化。

    ___(2010)。〈鄭和作為後殖民戲劇的歷史意象〉。《PAR表演藝術雜誌》。 第208期四月號。

    田國平 (2010)。〈2000~2009十年表演藝術回顧/生態觀察〉。《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05期一月號。

    江衍疇(1993)。〈一個喪失評論的時代〉。《雄獅美術》,264 期,頁37-38。

    伍杰(1996)。《我的書評觀與書評》。北京:寧夏。

    李明明(1989)。〈藝術批評的本與末:藝術學方法探討之一〉。《當代》44:10-17。

    李金銓(2005)。《大眾傳播理論》(第三版)。台北:三民書局。

    何康國(2010)。《我國表演藝術團體組織定位與經營策略》。台北:小雅音樂有限公司。

    邱坤良(2008)。《漂浪舞臺:臺灣大眾劇場年代》。台北:遠流。

    林小雲編(1997)。《跨界域的對話與整合:1997台北香港藝評會議實錄》。台北:文建會。頁54-57。

    孟昭晉(1994)。《書評概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吳慧娟(2007)。《表演藝術市場口碑與消費者決策之相關研究》。台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EMBA碩士學位論文。

    胡懿勳(1995)。〈是宣傳家還是評論家?談臺灣藝術評論的環境和現象〉。《典藏藝術》36:219-222。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1999)。〈關於藝術,關於藝術評論─「第一屆帝門藝術評論徵文獎」決審會議記錄摘要〉。《第一屆帝門藝術評論徵文獎》。台北:帝門藝術基金會。頁52-55。

    南方朔(1995)。〈期待藝術評論家〉。《中時晚報》(7月31日)19版。

    徐大衛(2005)。《謬思的使徒-臺灣戰後古典音樂樂評人的軌跡與信念》。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倪再沁(1993)。《藝術評論之理論與實際(上)》。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姚一葦(2005)。《藝術批評》。台北市:三民出版社。

    翁秀琪(2006)。《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

    ___(2005年3月12日)。〈確實重返新聞專業〉。中國時報。

    梁實秋(1987)。《遠東基本英漢辭典》。台北:遠東圖書。

    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臺灣: 楊智出版社。

    陳光興編(2000)。《文化研究在臺灣》。台北:巨流。

    郭繼生(1981)。〈淺談藝術批評〉。《藝術家》74:76-78。

    傅裕惠(2010)。〈一場美麗的誤讀〉。《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08期四月號。

    黃肇松(1973)。〈美國專業雜誌面面觀〉。《報學》:第五卷。

    黃文叡(2002)。《現代藝術啟示錄》。台北:藝術家。

    楊忠衡(2005),劉靖之,李明 編。〈臺灣樂評風氣近十年的轉變、前景和使命〉。《評論音樂評論-新世紀樂評研討會文集》。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頁76-92。

    廖仁義(1990)。〈行進在泛政治與泛商業的砲火中──當前臺灣文化評論的焦點與盲點〉。《異端觀點──戰後臺灣文化霸權的批判》。台北:桂冠。頁223-231。

    廖新田(2009年3月18日)。〈臺灣當代藝術評論中的當代思潮介入:朝向一個文化研究的理念探析〉。《文化研究月報》,第90期。

    漢寶德(1996)。〈得獎敢言〉。《第一屆藝術評論獎》。台北: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頁161。

    鄭呈皇(2007)。〈聯合報系主內 壹傳媒主外大車拚〉。《商業週刊》,第1008期。.

    鄭慧華編(2009)。《藝術與社會:當代藝術家專文與訪談》。台北市立美術館。

    鄭秋霜(2007年11月17日)。〈愛丁堡藝穗節城市與創意雙嬴〉。經濟日報。

    賴香伶編(1997)。《臺灣藝評檔案1990-1996:第二屆藝術評論獎》。台北:帝門基金會。

    _______(1999a)。《第一屆帝門藝術評論徵文獎》。台北:帝門基金會。

    _______(1999b)。《臺灣藝評研究1997-1998》。台北:帝門基金會。

    龍應台(1999)。《百年思索》。台北:時報。

    謝東山(2006)。《藝術批評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___(2002)。〈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評〉,《藝術家》323:132。

    簡政展(2006)。《九○年代臺灣新聞藝術評論研究─以《聯合報》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站
    MICHELIN.(2009). MICHELIN Guide restaurants. 2009年12月3日 擷取自  MICHELIN:http://www.viamichelin.co.uk/viamichelin/gbr/dyn/controller/Restaurants

    文建會(2006)。臺灣大百科全書。2010年12月3日 擷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5404&Keyword=%E9%9F%B3%E6%A8%82%E5%8A%87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關於台新獎。2010年5月1日 擷取自:http://www.taishinart.org.tw/chinese/2_taishinarts_award/4_commentary_list.php?MID=4

    每週看戲俱樂部(2010)。開台宣言。2010年4月25日 擷取自:http://www.mjkc.tw/

    放映週報(2010)。關於放映。2010年4月28日 擷取自http://www.funscreen.com.tw/AboutFunscreen.asp#exp1

    莫兆忠(2007年2月24日)。2010年5月3日 擷取自Chong+Neng =忠+寧。尋找劇評:http://blog.roodo.com/chongneng/archives/2764645.html

    曹長青(2009年8月17日)。曹長青:《紐約時報》為何衰落。2009年12月2日 擷取自 大紀元評論區: http://www.epochtimes.com/b5/9/8/18/n2627371.htm

    楊立傑 (2009)。英國概況《新聞出版》。2009年12月1日 擷取自 新華網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5/13/content

    臺灣省商業會(2009)。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Michelin Red Guide》。2009年12月3日 擷取自 臺灣旅遊生活網: http://gofuntaiwan.net/columnpage/specol/michelin.asp

    簡銘興(2008)。韓國首爾小劇場蓬勃發展。2009年11月2日 擷取自 簡銘興的人生劇場: http://tw.myblog.yahoo.com/jw!YZqOLz2BBBbxNVQcNwbCwr76/article?mid=306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