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勤予
論文名稱: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二所國中為例
The status of behavioral intens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junior high students-A survey of two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指導教授: 葉國樑
Yeh, Gwo-Liang
曾治乾
Tseng, Chie-Ch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節能減碳自我效能國中學生
英文關鍵詞: behavioral intens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self-effica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junior high student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3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影響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因素。本研究以台北地區兩所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525份問卷,回收率97.14%。得到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認知得分達中上程度;「社經地位」、「城鄉」在節能減碳認知方面呈現顯著差異。
    二、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態度得分達中上程度;「性別」、「年級」、「城鄉」在節能減碳態度方面呈現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之環境敏感度得分達中上程度。
    四、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自我效能得分達中上程度;「城鄉」在節能減碳自我效能方面呈現顯著差異。
    五、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得分達中上程度;「性別」在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方面呈現顯著差異。
    六、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認知、節能減碳態度、環境敏感度、節能減碳自我效能與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呈現顯著正相關。
    七、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態度、環境敏感度、節能減碳自我效能之預測變項對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具顯著影響,其解釋力為55.2%。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分別針對節能減碳教育實務應用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by conducting a survey in two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From a total of 525 questionnaires given out, 97.14% or 510 effectiv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subjects had middle strong scores on knowledge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of the knowledge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on socio-economic, and urban-rural areas.
    2. The subjects had middle strong scores on attitude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of the attitude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on gender, grades, and urban-rural areas.
    3. The subjects had middle strong scores on the environment sensitivity.
    4. The subjects had middle strong scores on self-effica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of the self-effica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on urban-rural areas.
    5. The subjects had middle strong scores on behavioral intens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of the behavioral intens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on gender.
    6. The results show knowledge, attitude, self-efficacy, behavioral intens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nvironment sensitivity.
    7. The subjects’ attitude and self-efficacy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and environment sensitivity could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ir behavioral intens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The explanatory power was 55.2%.
    Based on the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educ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r further studie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7 第五節 名詞界定 8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節能減碳政策與推動現況 12 第二節 節能減碳認知、態度、行為意圖等的內涵與相關研究 15 第三節 環境敏感度的內涵與相關研究 35 第四節 節能減碳自我效能與相關研究 37 第五節 環境與節能減碳教育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1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4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描述性統計 64 第二節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各變間的關係 83 第三節 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各變項間的關係 88 第四節 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影響因素 90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5 參考文獻 98 附件一 專家效度名單 112 附件二 「台北地區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預試問卷 113 附件三「台北地區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正式問卷 122

    一、中文部份
    中央研究院(2008)。因應地球暖化臺灣之能源政策-本院環境與研究小組給新政府的建議。台北市:中央研究院。
    中國經濟網(2008)。人類不要過度恐慌全球能源危機不存在。2010年11月14日。取自:http://big5.ce.cn/gate/big5/civ.ce.cn/main/gd/200809/18/t20080918_16844947.shtml。
    毛榆涵(2010)。花蓮地區國小學童全球暖化及節能減碳教學之研究。東華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王光復(1991)。能源教育內涵與預期功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編:能源教育教材。64-78。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智姚(2002)。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對能源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

    田振榮(1997)。推動能源教育之現況與檢討。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40,28-31。
    江俊忠(2008)。南投縣國小教師能源使用態度及行為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縣。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8)。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
    何姬錚(2008)。大學生校園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文雄(2002)。新竹市國中生家庭環境、價值觀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李隆盛、蔡錫濤、葉俊偉、吳天方、游光照、宗靜萍、林奇賢、王光復、陳長振、周如文(2005)。生活科技概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金章(2003)。國民中學師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呂鴻光(2003)。溫室氣體之衝擊:我國之影響與因應措施。台北: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李芳然(2004)。國民中學師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沈世宏(2009)。環保與節能減碳政策之規劃與推動。研考雙月刊,2(33),77-87。
    周芝嬿(2010)。國小低、中、高年級節能減碳知識標準化評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周淑婉(2008)。溫室氣體減量政策及執行策略報告。
    周淑嬌(2008)。國中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自我效能、環境行動經驗與環境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某所國中學生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周錦鐘(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能源態度研究。臺北市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明瑞(1994)。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概念研究。臺中市: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林明瑞(1997)。 STS 模式之環境教育教學法。科學教育月刊,204,24-30。

    林明瑞(2009)。國小階段節能減碳概念發展、素養內涵之探討及所需課程及評量之發展研究整合型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申請書,未出版。
    林姵君(2010)。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玉貴(2001)。青少年及青年食品綠色消費認知、態度及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林佑玲(2009)。國中學生從事垃圾減量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均鴻(2006)。彰化縣國小教師能源認知、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林建輝(2009)。高中學生環境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某高中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榮賢(2003)。我國高職特教班教師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邱育慈(2006)。走進低碳社會,台灣準備好了嗎?。科學人雜誌,56,34-40。
    柯俊欽(2004)。南投縣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台南市。
    宮文祥(2004)。環境保護規範手段之研究-以溫室效應公約內國法化為例。台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徐永鑫(2004)。苗栗縣綠色學校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環境敏感度、環境議題知識及環境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自然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晏涵文、劉潔心、陳富莉(1992)。台灣地區高職學生環境知識、態度、行為意圖及需求調查。公共衛生,19(1),50-59。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2004)。京都議定書。上。2010年11月14日。取自:http://sd.erl.itri.org.tw/fccc/ch/doc/kp_c/protocol.htm。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2004)。氣候變化綱要公約。2010年11月14日。取自http://sd.erl.itri.org.tw/fccc/ch/doc/conven_c/default.htm。

    翁永進、張惠如、翁永春(2007)。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態度之研究。生活科技教育月刊,1(40),37-52。
    馬耀祖(2009)。政府宣導節能減碳傳播效能之探討-以優仕網受訪民眾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高紹惠(2006)。國內環境教育相關研究所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涂重敬(2003)。高雄市國中自然科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教育教學現況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張華南(2008)。大學學生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以朝陽科技大學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班論文,台中市。
    教育部(2011)。各校基本資料庫。2011年01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 21549。
    教育部社教博網(2008)。節能減碳點子網。2010年11月14日。取自:http://wise.edu.tw/dotty/main4.html。
    梁啓源(2009)。因應地球暖化之台灣能源政策規劃建議。2009年11月14日。

    莊博閔(2008)。國中生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精華。
    郭家玲 (2010) 。大台北國中學生對於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知識、態度、行為意向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文隆(2007)。氣體減量降溫節約能源永續。品質月刊,11,32-35。
    陳志榮(2005)。台北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建州(1996)。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工業類科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陳建州(2001)。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能源認知、能源態度與能源教學策略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彰化。
    陳建州、林彥泯(2008)。能源政策與能源教育的緣起。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3(2),1-12。

    陳思利、葉國樑(2002)。環境行為意圖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為例。環境教育學刊,1,13-30。
    陳昭吟(2010)。國中教師節能減碳認知、態度及行動經驗之研究。東華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市。
    陳珮英(2004)。國中學生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區國中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雅芳(2007)。南部地區小學教師綠色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陳瑩如(1994)。我國國中應屆畢業生節約能源態度-居家能源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市。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2/5952。
    游光照(2004)。中部地區國小教師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市。
    程金保(2008)。我國能源教育之發展。2009年07月04日,取自http://env.cyc.edu.tw/files/index_show.php?id=173&prgid=100。
    程金保、商育滿、胡開惠(2008)。能源教育大不同-以歐美為例探討國內外推行能源教育之差異。能源報導,2008(5),32-34。
    黃彥文(2006)。大學生綠色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生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黃凱羚(2008)。國中生環境知識、環境價值觀、環境敏感度與環境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某所國中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黃筱琳(1997)。高雄市中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黃耀慧(2005)。原住民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台中市。
    傳惠筠(200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台北市。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接信(2002)。新竹縣中等學校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經建會經研處(2008)。永續能源政策網領-節能減碳行動方案。台灣經濟論衡,6(10),8-17。
    經濟部能源局(1996)。台灣地區能源政策及執行措施表。2010年11月14日。取自:http://www.moeaboe.gov.tw/Policy/PoMain.aspx?PageId=executepolicy。
    經濟部能源局(2007)。2007年能源科技研究發展白皮書。2009年11月14日。取自:http://www.moeaboe.gov.tw/Policy/PoMain.aspx?PageId=energytechwhitepaper。
    經濟部能源局(2008)。永續能源政策綱領。2010年11月14日。取自:http://www.moeaboe.gov.tw/Policy/PoMain.aspx?PageId=polist。
    經濟部能源局(2008)。能源統計手冊。台北:經濟部能源局。
    葉欣誠(2006)。地球暖化怎麼辦?請看『京都議定書』的退燒妙方。葉欣誠主編,高雄市:高雄市環保局與新自然主義股份公司共同出版。
    劉崇武(2007)。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生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劉雅章(2007)。全球暖化問的科學認識。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02,15-24。
    劉瑞圓(1994)。國中學生能源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蔡孟宜(2000)。大學生環境認知、態度與行為相關研究-以逢甲大學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謝欣佐(2002)。師院學生的綠色消費態度與綠色消費行為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魏鈺鈴(2009)。綠色學校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環境議題知識、環境敏感度及環境行為表現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二、英文部份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Barrow, L., &Morrisey, J. (1987). Ninth grad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energy: A comparison between maine and new brunswich. Joru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3), 54-59.
    DeWaters, J. E., Powers, S. E. & Graham, M. (2007). Developing an Energy Literacy Scale. In: Proceedings of the 114th Annual ASEE Conference & Exposition, Honolulu HI. (session AC 2007-1069, on CD).
    Fowler, J. M. (1976). Energy education and the “wolf-criers”. Social Environment, 40(4), 251-256.
    Griffin, L. (1987). Energy, education and media use: a panel study of the knowledge age. Paper present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Hawaii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upplementary Instructional Guide, Energy Use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cepts and Activities for the Classroom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 Modul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15 863)
    Hines, J. M., Hungerford, H. R., &Tmoera, A. N. (1986/87).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8(2),1-8.
    Hungerford, H. R., & Volk, T. L. (1990). 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1(3), 8-21.
    Hungerford, H. R., &Tomera, A. N. (1985).Science Method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ampaign, I11.:Stipes Publishing Co. Columbus,Ohio: ERIC/SMEAC Information Reference Center. (ED260921)
    Indiana Stat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1982). Lesson from an energy curriculum for the senior high grad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19 268).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1988), Kyoto Protoco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N.Y.: 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01). Climate Change 2001: Synthesis Report, Geneva: 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Synthesis Report, Geneva: IPCC.
    Kasen et al. (1992) Self-efficacy for AIDS preventive behaviors among Tenth Grade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19, 187-202.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Kuhn, D. J. (1979). Study of the attitudes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oward energy related issues. Science Education. 63(5), 609-620.
    Kushler, M. G. (1980). Energy conservation: Three year of reach on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97 252)
    Linden, A. I., Carlsson-Kanyama, A., Erikssonb, B. (2006). Efficient and inefficient aspects of residential energy behavior: What are the police instruments for change? Energy Policy,34,1918-1927.
    Lytle, J. R., & Chamberlain, V. (1983). The consistency of Attitude and Behavior by Adolescents in the area of Energy Conserv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Vocational Association Convention.
    Marcinkowski, T. J. (1988). An Analysis of correlates and predictor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9(12), 3677-A.
    Moore, H. K. (1981). Energy related information-attitude measures of college-age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2(4), 30-33.
    Noll, V. H.,Scannell, D. P., & Craig, R. C. (1979).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4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Peterson, N. (1982). Developmental Variables Affecting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in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or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te, IL.
    Scott, D., & Willits, F. K. (1994).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 Pennsylvania survey.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6(2), 239-260.

    Sia, A. P., Hungerford, H. R., &Tomera, A. N. (1985/86). Selecte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 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7(2),31-40.
    Sivek, D. J. & Hungerford, H. R. (1989/90).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members of three Wisconsi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2), 35-40.
    Strecher, V. J., DeVellis, B. M., Becker, M. H., Rosenstock, I. M. (1986). 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achieving health behavior change.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13(1), 73-91.
    Tanner, T. (1980). Si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 a new research area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1(4), 20-24.
    UNESCO (1997). Educating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A transdisciplinary vision for concerted action. A re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Education and Public Awareness for Sustainability. In Thessalokike,8-12 December.
    Vries, H., Dijkstra, M. & Kuhlman, P. (1988). Self-efficacy: The third factor besides attitude and subject norm as predictor of behavioral intentions.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3, 273-282.

    下載圖示
    QR CODE